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不同的发病梯度。利用SAS统计软件构建了该病害传播梯度的幂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幂指数模型可以模拟该病害传播动态,同时推导该病害在一个月最远传播距离为16m,两个月最远传播距离为28m。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地区,甜瓜大斑病于6月下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达发病高峰,病情发展缓慢,为害较轻。甜瓜小斑病多在7月初发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来势猛,发病严重。两种病害在15 ̄26℃下潜育期均为5 ̄6d。发病程度除与降水量有关外,与露时亦密切相关;水旱塘栽培,阳坡露时短发病轻,阴坡露时长发病重;开花前灌第1水发病重,结瓜核桃大小时灌第1水发病轻;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黄河  相似文献   

3.
桉树青枯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广东湛江桉树开发中心、吴川县、斗门县、高要县、鹤山县等地桉树青枯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病株残体及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并保持致病力。垃圾肥不仅含有该菌,而且有利于该菌的繁殖。该病始发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7月至9月底为发病高峰期,停止期一般在11月中、下旬。林地径流是病菌短距离传播媒介。桉树根部是该病菌主要侵入途径,其次是根颈部,然后蔓延至枝干部分。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江苏省对沿江及苏北地区棚室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主要危害番茄叶片和果实,以第一要受害最重。发病盛期在11-12月翌年的3-4月。低温、高湿的环境是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在防治上采取农业生态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适期应在发病初期。  相似文献   

5.
王前  孙敏  段景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405-6406,6408
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鄂尔多斯地区猪瘟的发病风险月以及与猪瘟发病率相关的气象要素,并利用显著相关的气象要素对该地区猪瘟发病风险月内猪瘟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猪瘟发病风险为3、4、5、8、9、10月;在发病风险月内,猪瘟月发病率与月平均最高气温月较差绝对值、极端最高气温月较差绝对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月平均风速、气温月较差绝对值、极端最低气温月较差绝对值和蒸发量月较差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小麦叶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小麦成株期叶枯病种类较多,且常是二种或二种以上混合发生,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开始发病,随籽粒灌浆达到发病高峰。小麦播期、播量、品种冬春性、麦田地势及土壤、气候、套作方式、蚜害及种子带情况等,均影响叶枯病发生与流行。在气候因素中,4月上、中旬的平均气温,4月及5月上、中旬的降雨量对叶枯病发生影响最大。气温18℃以上、多雨及田间湿度大最适合此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畜禽种业》2011,7(9):157-157
近日从深圳检验检疫局获悉,深圳肉业龙头一深圳农牧美益肉业有限公司加工的180千克冰鲜猪肉近日经深圳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后,顺利输往香港。这是该公司对港注册成功后首批供港的冰鲜猪肉。  相似文献   

8.
佝偻病是指幼龄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维生素D的不足和钙磷代谢障碍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跛行、骨骼变形等为特征。1发病情况黔西南州公安局冯某饲养一条雄性藏獒。主诉:该犬从出生到现在将近四个月,满双月后购进家中,能正常摄食、起卧。观察该犬喜卧,不愿走动,关节肿大,骨骼弯曲变形,如附图。  相似文献   

9.
猪链球菌病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种猪场临床上发生一种以脓肿为特征的疾病,发病季节集中在每年的4-5月或9-10月,发病率约为3%-5%,发病部位以颈部,胸部,臀部皮下为多见,经无菌手术采集脓汁病料涂片镜检和病原菌分离鉴定,确定引起脓肿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  相似文献   

10.
158例侵蚀性葡萄胎发病时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英勇  韦冰 《湛江医学院学报》1997,15(2):119-120,123
探讨侵性葡萄胎的发病规律。对我院1972年1月至1995年12月诊治的158例锓蚀葡萄胎的发病时间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与葡萄胎同时发病者占28.5%,吸官后2个月内发病者占48.1%,且多属晚期。结论:葡萄胎后的2个月内为侵蚀性葡萄胎发病的极高危期,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1.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该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具有如下特点:物种多样性丰富,居群数量大,生活型齐全;共有兰科植物74属250种,附生兰163种,地生兰82种,腐生兰5种;分布广泛,生境复杂多样;垂直海拔分布呈现“中间膨胀”的格局,各生活型变化趋势一致;中国特有种较少,共30种;印缅区系成分显著,与缅甸共有种达131种;东界在中国只分布到云南的有45种,铜壁关特有种2种。  相似文献   

12.
兰花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花炭疽病菌在病叶组织内越冬,4月上、中旬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能再次侵染。病害发生期为4~11月,其中4~8月为老叶发病期,7~11月为新叶发病期。病害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雨日有关。病害流行的最适气温为25℃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雨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病害程度与品种有关,春兰、寒兰、和秋兰均发病严重;台兰发病较轻。在病害发生期使用1%波尔多液及75%百菌清、50%稻瘟酞、25%培福朗、50%代森锰锌等10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防效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部分兰花种植区的文心兰、蝴蝶兰、大花惠兰上发生的病毒病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兰花感染病毒后,主要以在叶片形成黑褐色的坏死斑为主。在文心兰不同品种中,T系列的病毒病发病率最高。经电子显微镜、血清学和RT-PCR等方法综合鉴定,确定危害云南兰花的主要病毒为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 ) 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 ),其中CyMV为优势种,有时出现CyMV 和ORSV复合侵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概况,制定合理的保育策略,笔者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全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兰科植物保护紧迫性综合评价体系,分析致濒危原因,并筛选出重点保护物种。结果表明:在调查到的81属230种兰科植物中,需优先监测保护的物种共98种,筛选出排名前10物种共12种(其中3种并列第10);狭域物种共14种,占已调查种数的6.09 %;极危种7种、濒危种26种、易危种48种,合计占已调查种数的35.22 %;受威胁兰科植物148种,占已调查种数的64.35 %;共筛选出17个兰科植物热点分布区。研究区域内的兰科物种多样性较早年研究数量增多,生境破坏对兰科植物影响最大。本研究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野生兰科植物建立了优先保护监测区域,利用较少的资源保护更多的物种,对制定合理、科学和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了本底资料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兰科植物海拔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际调查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滇西北兰科植物409种,其分布的海拔范围为650~4700m;并按400m划分海拔段,共9个梯度,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滇西北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中间膨胀型”或“单峰型”,随着海拔升高,各海拔段兰科植物的数量依次为92、167、194、223、192、159、129、58、32种,其中1051—3000m海拔范围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相邻海拔段兰科植物种类相似性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1051~1450m海拔段附生兰种类较为丰富,1851~3450m海拔段地生兰种类较为丰富,各海拔段腐生兰种类较少;1851—2250m海拔段区系成分最多,物种数为223种,占该区域兰科植物总数的54.52%;该区域的区系平衡点在海拔2115m左右,生活型平衡点在海拔2050m左右。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a new bacterial top rot disease of maize has frequently appeared in many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pathogen of the disease was identified as Klebsiella pneumoniae(Kp C4), which is well known to cause pulmonary and urinary diseases i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occasionally exists as a harmless endophyte in plants. To evaluate the virulence of the maize pathogen to maize and mice, we inoculated maize and mice with routine inoculation and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Koch's postula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Kp C4 and the clinical strain K. pneumoniae 138(Kp138) were all highly pathogenic to maize and mice and the strain re-isolated from diseased mice also caused typical top rot symptoms on maize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t is highlighting that a seemingly dedicated human/animal pathogen could cause plant diseas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K. pneumoniae, an opportunistic pathogen of human/animal, could infect maize and mice. The findings serve as an alert to plant, medical and veterinarian scientists regarding a potentially dangerous bacterial pathogen infecting both plants and animals/humans. The maize plants in the field could serve as a reservoir for K. pneumoniae which might infect animals and probably humans when conditions are favorable. The new findings not only are significant in the develop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new disease in Yunnan, but also serve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pathogenesis and epidemiology of K. pneumoniae.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麦秀林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对麦秀林区兰科植物进行资源调查。共调查到12属14种野生兰科植物,分别占青海省兰科植物的57.14%和41.18%。麦秀林区兰科植物主要以全草、块根和块茎的方式入药。初步掌握了麦秀林区兰科植物的种类、生境、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等基础资料,为麦秀林区兰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采自中国云南哀牢山的植物,对兰科新变种长苞蝉兰Cymbidium lowianum var.ailaoense作了描述与绘图.此新变种与原变种碧玉兰C.lowianum var.lowianum的区别在于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0~2.2cm.此性状在兰属附生种类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9.
兰科植物内生真菌的功能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其内生真菌密切相关,内生真菌在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组培繁殖及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兰科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类,它们与兰科植物之间的共生营养机理,及其在兰科植物栽培生产中的功能和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文心兰设施栽培中蜗牛和蛞蝓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南文心兰设施栽培中蜗牛和蛞蝓的种类、发生及为害规律,并提出以物理隔离法(水碗法、矿泉水瓶法)为主,辅以毒饵诱杀、药剂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