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层次简易覆盖的巨型塑料大棚温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巨型塑料大棚单膜(Ⅰ)、单膜 1层水平保温膜(Ⅱ)、单膜 2层水平保温膜(Ⅲ)、单膜 2层水平保温膜 2层垂直保温膜(Ⅳ)等4种保温覆盖措施下棚内的温度特征及保温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层次的增加,棚内气温与地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保温措施Ⅰ,Ⅱ,Ⅲ,Ⅳ旬平均最低气温>5℃,10 cm旬平均最低地温>10℃出现的时间分别为3月上旬、2月下旬、2月中旬和2月上旬,后者比前者依次提前10 d;随着保温膜覆盖层次的增加,棚内温升和温降速率趋缓,棚室内温度日较差减小,夜间的保温效果得到增强;保温措施Ⅱ,Ⅲ,Ⅳ相对于Ⅰ的保温节能率分别为17.1%,33.2%和39.0%,同样覆盖的在阴天的保温效果比晴天稍大.  相似文献   

2.
大棚西瓜春季特早熟栽培技术,采取嫁接育苗,增强西瓜的耐低温能力,并通过用大棚膜、小拱棚膜、地膜(简称三膜)覆盖升温,夜间在小拱棚上再覆盖一层草苫保温的多层覆盖保温措施,提早育苗,提早定植,上市时间可提早到4月底5月初.  相似文献   

3.
对采用蓄热墙、内保温及PO膜覆盖、EVA膜覆盖4种保温模式的大棚分别进行棚内温度、湿度的定时记录分析。结果表明:蓄热墙和内保温模式不仅对夜间最低温度有较大提升,而且对全天的温度也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在受冷空气影响的低温期,温度越低,这2种保温模式和对照的差异越大。在缺少太阳辐射的阴天条件下,钢架大棚增加蓄热墙或内保温对全天时段内的温度均有稳定的提升作用,PO膜覆盖和EVA膜覆盖的棚内温度基本一致,与之相比,蓄热墙的增温作用最明显,增加约6℃,内保温的增温作用次之,增加约3℃。4种保温模式的棚内相对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相一致,蓄热墙大棚的相对湿度略低,在阴天条件下,蓄热墙大棚的相对湿度在白天可以下降到90%以下。  相似文献   

4.
以露天茶园尧普通膜大棚茶园为对照、研究了冬春季低温期大棚茶园覆盖转光膜并配合补充CO2气体 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转光膜的保温尧增湿效果稍优于普通膜。覆膜期间、1~3 月棚内平均气温比露天茶园分别 提高2.8~3.4益尧3.1~3.9益尧1.3~1.9益、平均湿度比露天茶园高5.0~10.4 个百分点、保温增湿作用显著。覆膜大棚的光照 强度较露天茶园降低7.9%~30.2%、转光膜的透光率比普通膜略低、但转光膜大棚内茶树净光合速率尧气孔导度尧蒸 腾速率显著高于普通膜大棚、略低于露天茶园。转光膜大棚内、茶树新梢萌动期尧春茶开采期比普通膜大棚提前6~7 d、比露天茶园提前23~27 d;转光膜大棚茶园明前茶产量比露天茶园高51.2%~56.2%、覆盖转光膜并补充CO2 使春 茶总产量比露天茶园增加33.3%、克服了以往单纯覆盖农膜导致春茶产量下降的缺陷;冬春季低温期覆膜对全年茶 叶产量无不利影响。茶园覆盖转光膜有利于碳同化作用、水浸出物尧茶多酚尧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促进茶汤的浓厚 度尧甜度。茶园覆盖转光膜后、棚内小气候变化对假眼小绿叶蝉尧茶蚜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隆旺夫 《湖南农业》2002,(21):15-15
大棚外盖防寒"被" 当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用草苫、蒲草苫等保温.为了提高保温性能,可在草苫上再包一层完整的薄膜.草苫外包薄膜后,晴天夜间大棚内温度比不加膜的提高2℃~4℃.据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用复合编织布做成的新型不透明覆盖材料如岩棉被、棉被、纸被以及普通铅箔膜等,其保温性能优于草苫,其中以岩棉被保温性能最好.用以上材料覆盖的大棚,棚内最低温度比草苫覆盖高0.5℃~1.0℃.这些覆盖材料还具有使用寿命长、容易保管、晾晒方便、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并且弥补了草苫缝隙大和怕水等缺点,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迅驰(37-74)牛角椒在江西省的适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了不同大棚种植模式(普通大棚种植、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开天窗),并以露天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中牛角椒的株高、经济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可以显著提高牛角椒单株结果数和产量,其中以大棚种植+黑膜覆盖+开天窗处理最好,其单果重和产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18.23%和52.44%。同时,普通大棚种植显著增加了辣椒的发病率,而通过开天窗方式则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内外保温 冬春茬蔬菜为了确保室外温度-5—10℃不受冻害,覆盖方式不能少于三膜(三层农膜覆盖)加二帘(二层草帘覆盖),最好采用四膜加三帘覆盖,过冬才最安全。一是外保温。温室的外保温措施有前屋面覆盖草苫、纸被或棉被,墙外倒培土;大棚四周围草苫,棚顶还覆盖软麦秸;中小棚及改良阳畦外保温多用草苫覆盖。二是内保温。温室、  相似文献   

8.
天津武清区早春薄膜覆盖西瓜栽培,一般采用3层膜大棚覆盖和双层膜小拱棚覆盖。四层膜大棚覆盖栽培,2004年试种成功,试种面积6000米^2,平均亩收入5500元,总收入49950元,纯收入38050元。四层膜大棚西瓜覆盖栽培具有棚内保温性能强、棚内昼夜温差变化小、提前成熟上市且效益高的特点。时间短,见效高,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1.保温北方地区9月下旬-10月上中旬开始扣膜保温,冬草莓除大棚、小拱棚双重覆盖保温外,还可采用叶面覆盖等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林泉 《油气储运》2011,(1):27-28
(七)栽培管理1.促成栽培管理技术。(1)保温。棚膜覆盖,北方日光温室覆盖棚膜是在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的时候。南方塑料大棚覆盖棚膜是在平均气温降到17℃的时候,温度低时在大棚内搭小拱棚保温。地膜覆盖,顶花芽现蕾时覆盖黑色地膜。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  相似文献   

11.
人参棚从基本结构上分为坡形棚、平顶棚、拱形棚、弓形棚四类;从透光透雨性上分为全阴棚、单透棚、双透棚三类。弓形棚结构最合理,多畦要因地制宜地应用。全阴棚因光能利用不合理而逐渐被淘汰。单透棚、双透棚要相互调节地应用。参棚发展方向以合理利用光能、成本低、节省土地、便于管理为原则,以弓形调温调光棚为方向。参棚种类名称混乱。应予以统一分类命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同一大棚里连续种植青椒几年后出现的减产问题,对以改善棚内青椒生态环境为目的而组装的集成技术设施棚与采用常规技术棚进行了大区互比试验,并于试验区内同一条件下对棚膜透光、棚温变化、浇水与土壤含水量、棚内气流、施肥量、病虫害发生以及青椒长势和产量进行了定点调查。结果显示:设施集成技术棚较采用常规技术棚(对照)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青椒长势明显整齐;单株增加精品果产量和结果数达到显著与极显著水平,增产33%。经过比较后认为,目前简易大棚青椒生产上出现的减产问题是生态环境不良所致。试验的设施集成技术棚为解决现存问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镇多年种植厚皮甜瓜的成熟经验,从品种的选择、大棚建造、备耕、起畦、生产季节安排和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南宁市竹木简易农膜大棚栽培厚皮甜瓜的高产优质技术。  相似文献   

14.
早春中棚双覆盖马铃薯轻简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化早春中棚双覆盖马铃薯种植作业程序,本试验进行了轻简栽培技术与常规种植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棚马铃薯轻简栽培技术与常规种植相比,不需利用打孔器打孔,可节省劳工2个,大大减轻了中棚设施马铃薯种植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大棚草莓品种引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进6个草莓品种种植于南京塑料大棚中,通过观察比较认为,法兰地、红颊和甜查理等适应本地区立地环境,丰产性好,株型直立,果形端正,色泽艳丽,肉质风味佳,口感好,耐贮藏,可适当发展。若与当地主栽品种丰香轮换种植,可以改善大棚草莓品种构成,增加果农收入。  相似文献   

16.
小西瓜品种"超越梦想",具有口感好、商品性佳、坐果率高、皮韧不易裂等特点,3年来在北京示范推广50hm2,春大棚平均产量3.92万kg/hm2,效益14.80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稻秧棚内温度环境变化的特点,将模糊控制算法应用于水稻育秧棚温度环境的控制当中。通过界定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模糊隶属度值。从而对被控对象加以模糊运算获得控制规则查询表。并进一步得出了对执行机构的控制法则。通过仿真测试表明,该控制技术在应用于水稻育秧棚温度环境的控制中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远志保护地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0年在山西省运城市对远志大拱棚栽培与露地栽培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拱棚远志栽培方式明显延长当年有效生长期,远志鲜根和种子的产量均比露地方式显著增产1~2倍。大拱棚栽培方式是远志增产增收的一项好技术,宜向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9.
在"生贵式"移动大棚内,对13个青椒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物候期表现、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逆能力和产量的综合比较与分析,初步筛选出屯9、方兴16、方兴大椒3个抗逆性强、产量高、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塑料大棚进行越夏栽培的青椒品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棚切花月季四季均可开花,单位面积产花多,花价高,栽培效益好。南京地区切花月季栽培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没有形成规模生产。根据实践和生产经验总结,从南京地区大棚切花月季栽培的品种选择、特征与特性、栽培措施、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对各个关键技术环节都作了说明,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