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草胺等酰胺类除草剂是一种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它具有选择性高、对作物安全、除草效果好等优点。为使该类除草剂进一步得到合理、经济、有效地应用,选择了乙草胺、丁草胺、敌草胺三种酰胺类国产除草剂,在油菜田进行效果比较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 供试材料 1.供试药剂:50%乙草胺乳油(江苏昆山化工厂产);60%丁草胺乳油(江苏昆山化工厂产);20%敌草胺乳油(江苏如东农药厂产)。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农药环保新剂型将成为发展趋势。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50%敌草胺WG是传统可湿性粉剂的新突破。为探索其对烟草安全性及除草效果,在山东、重庆、云南、湖南、贵州等5省进行了布点试验,试验表明敌草胺WG对烟草安全,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敌草胺具有除草活性高。应用范围较广,原料易得等优点。 一、杀草活性和应用范围: 敌草胺经东北、江苏、湖南、广东、广西及福建等地试验,具有良好的芽前土壤活性。每公顷1公斤(供试剂型为敌草胺30%乳剂,  相似文献   

4.
如东农药厂生产的敌草胺属酰胺类除草剂,通用名称为萘氧丙草胺,经多次试验示范对防除旱田禾本科杂草防效均在85—95%,我们为了在大豆田安全合理使用该除草剂,以常用药量在大豆田不同时期进行了安全性试验。  相似文献   

5.
在鄂北地区襄阳开展了 4种芽前除草剂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敌草胺对鄂芝6号芝麻田间杂草防除试验,以筛选出防治芝麻田杂草效果好且使用安全的除草剂.综合考虑除草效果、对芝麻的安全性、处理区芝麻产量,乙草胺和精异丙甲草胺用于芝麻田芽前除草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敌草胺为酰胺类除草剂(上海市农药所合成),可应用于茄科、十字花科、豆科作物以及西瓜和草莓田除草。对看麦娘、棒头草、硬草、(艹闵)草、早熟禾、稗草、牛繁缕、小藜和凹头苋都有很好的防效,对猪殃殃无效。对作物安全,但不能用于芹菜和胡萝卜田。  相似文献   

7.
乙草胺防除蒜田杂草试验乙草胺为酰胺类高效除草剂,可广泛用于多种旱地作物除草。1995年我们对其在蒜田生长期的除草效果、安全性及保产作用进行了试验,现简报如下:1试验方法。试验设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江苏昆山化工厂)50、100、150ml,4...  相似文献   

8.
敌草胺(SPI-204)是上海农药研究所最近研制成功的酰胺类选择性除草剂。为了探明该药在本地防除油菜田杂草的效果、杀草谱及应用价值,1986年与上海农药所协作,进行了有关敌草胺的药效测定工作,现将主要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分别在本所和昆山陆杨基点进行,所内点为耕翻移栽油菜,品种为选35;陆杨点为板田移栽油菜,品种为扬油1号。处理分设20%敌草胺乳油亩用有效成分25克、50克、75克三个剂量,均以进口同类药50%大惠利可湿性粉剂亩用有效成分25克、50克、75克三个剂  相似文献   

9.
西瓜地草害严重,种类繁杂,主要有旱稗、棒头草、牛繁缕、鳢肠及蓼科、莎草科杂草等。其中单子叶杂草占80%左右,双子叶杂草占20%,人工除草至少要3次才能控制西瓜全生育期的杂草危害。1989~1990年我们用20%敌草胺防除西瓜地杂草试验及示范,摸索总结出敌草胺在西瓜地的应用技术。一、材料与方法供试除草剂有:20%敌草胺乳油(江苏省如东农药厂产),10%草甘瞵水剂(市售)。西瓜品种为新红宝。海涂盐碱地移栽种植,瓜麦(或油菜)套种,土壤pH>7。  相似文献   

10.
套种棉田采用营养钵薄膜搭棚覆盖育苗,以往推广除草醚加扑草净防除杂草,但安全阈限较窄,扑草净用量低,称量困难,掌握不当易产生药害。1988年我们采用敌草胺和氟乐灵进行了棉花苗床除草试验,取得了安全、高效的结果。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研究前期发现的除草先导化合物2-仲丁氨基-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BCPT)的结构-活性关系并提高其除草活性,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N-(1-甲氧羰基)乙基-N-[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2-基]酰胺类化合物。其苗后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的活性都远低于BCPT本身。说明BCPT可能具有与传统酰胺类除草剂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2.6万hm^2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油菜田化学除草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敌草胺、盖草能、高特克类除草剂的出现,为油菜田化学除草开辟了新途径。现在油菜田化学除草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农业技术措施。油菜田杂草是由多种杂草组成的,研  相似文献   

13.
棉田化学药剂除草可极大提高杂草防除效果,降低除草劳动强度和用工,实现轻型栽培。近年来由于地膜覆盖棉田的大面积种植,为棉花出苗后杂草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试验主要用于验证33%二甲戊灵乳油 50%乙草胺乳油在棉田除草的最佳配比以及其与氟乐灵、施田补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以便找出杀草谱广,除草效果和安全性都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14.
秋熟大豆生长期化学除草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伯 《植物保护》1993,19(6):49-49
乙草胺Acetochlor为酰胺类高效除草剂,可广泛用于多种旱地作物除草。1991年我们对其在甘薯田中的除草效果及保产作用进行了试验,小区面积13.8m~2,3次重复。 设亩用乙草胺75ml、100ml、拉索75ml、100ml等4个处理,另设一个不施药不进行人工除草为对照。 试验结果亩用50%乙草胺(昆山农药厂)  相似文献   

15.
旱稻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测定多种除草剂在旱稻田的应用效果表明,丁恶乳油除草效果最佳,对多种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具有显著的防效;敌异复配和丁绿复配的除草效果略逊于丁恶乳油,但比敌绿复配、丁草胺、敌草胺明显,除草剂在本研究中的剂量范围内,对旱稻安全,无药害表现。  相似文献   

16.
4种酰胺类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及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外测定了4种酰胺类除草剂对玉米安全性及药效。结果表明 :异丙甲草胺与异丙草胺对玉米安全性最高 ,甲草胺次之 ,乙草胺对玉米苗期有药害。田间测产证明异丙甲草胺与异丙草胺对玉米增产明显 ,而乙草胺同人工除草对比略有减产。田间药效表明乙草胺对杂草防除效果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安全高效烟田除草剂,在全国烟草农药药效试验网中的7个点进行除草剂药效评价试验敌草胺50%可湿性粉剂(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精喹·异嗯松29%乳油(山东鸿汇烟草用药有限公司)、50%敌草胺水分散粒剂(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二甲戊灵450克/升微囊悬浮剂(巴斯夫公司)对烟田安全,对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施药后20d杂草株数、40d杂草株数和鲜重防效,与烟草上推荐使用的敌草胺50%可湿性粉剂(印度联合磷化物有限公司)效果相当。建议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土壤吸附是农药在环境中归趋的关键支配因素,也是支配农药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除草剂敌草胺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以及吸附与土壤持久性、蚯蚓生物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采用批量平衡技术测定的敌草胺土壤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表征(r>0.99),土壤有机质含量(PPt50)在61.3-97.6 d之间;微生物对敌草胺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影响显著,微生物降解是敌草胺在土壤环境中降解的主要途径,灭菌处理后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延长了2.09~3.65倍。蚯蚓Eisenia foetida对敌草胺的吸收和生物积累也主要取决于土壤性质,特别是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水平(Pr=-0.885,Pr=-0.796,Pt50=94.210-3.535 Kf和BAF=0.264-0.014 Kf,表明吸附系数可用作模型参数来评价敌草胺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合成具有潜在除草活性的芳基羧酸酰胺衍生物,以5-溴-2-氨基-1,3,4-噻二唑,3-叔丁基-吡唑-5-胺,5-甲基-2-氨基-1,3,4-噻二唑,氢化黄原素为原料分别和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4种新型芳基羧酸酰胺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经1 H-NMR得到确证.初步除草活性测定表明,在有效成分含量1 000g/hm~2浓度下,新化合物A3[N-(5-甲基-1,3,4-噻二唑-2-基)-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胺]对单子叶杂草稗草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对稗草鲜质量抑制率达77.74%.本研究为获得新型高效的除草剂农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稻田面积约为5亿亩,稻田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危害重。开展高活性、低成本、安全有效的除草剂单混用研究,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在磺酰脲类除草剂得到应用后,针对其除稗活性低的问题,我们用常规除稗剂做过多种混用试验,杀草谱的缺欠虽得到弥补,但成本也随之升高,成为进一步推广的限制因素。都尔是瑞士汽巴-嘉基公司开发的酰胺类早地除草剂。5年来,经过数十次多点试验和示范表明,都尔在水田对稗草、一年生莎草和多年生牛毛毡亦有较好的防效,我们将都尔与多种除草剂反复进行混配试验,发现它与磺酰脲类除草剂(农得时等)混用,不但除草效果好、杀革谱扩大,且安全性好,降低成本1/3~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