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畜牧业作为大农业的一个分支,在化隆县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立足化隆县畜牧业资源,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着眼市场需求,提出发展化隆县农区畜牧业的方向在于优化结构,发展舍饲圈养设施畜牧业和走产业化效益畜牧业。  相似文献   

2.
<正>发展适合化隆县生态环境资源的草食家畜,是改善居民肉食结构和健康水平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随着化隆县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发展耗粮型畜牧业势必受到限制。因此,发展以草食家畜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是化隆县畜牧业再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也更有利于化隆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1生产现状和饲料资源1.1生产现状草食畜养殖是化隆县畜牧业生产的支柱。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川水地区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3.
化隆县牦牛分布区域广,饲养量大,近年来草畜矛盾尖锐,通过多年的跟踪调查分析和化隆县牦牛生产性能测定,对化隆县牦牛今后产业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化隆县农区畜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化隆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发展畜牧业经济已成为实现化隆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养畜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推动化隆县农区畜牧业向"两高一优"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简玲 《四川草原》2009,(3):51-53
<正>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化隆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发展畜牧业经济已成为实现化隆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  相似文献   

6.
根据草地资源和草地生产力现状,综合分析化隆县草地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促进化隆县草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和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化隆县黄牛改良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隆县黄牛改良工作始于1979年,经过近30年的试验、推广和发展,良改牛占黄牛的比例不断增加,杂种牛个体生产性能显著提高,育肥效果好,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已逐渐成为化隆县群众的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化隆县实际,以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设施畜牧业,全县特色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根据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会上提出的"在提高认识上再推进、在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上再推进、在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上再推进、在机制体制创新上再推进"的总体要求,结合化隆县特色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化隆县特色畜牧业发展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畜牧业经济是化隆县国民经济中的"半壁江山"。按照"畜牧立县、畜牧强县"的发展战略的要求,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应走一条可持续、集约化、生态性、创品牌的道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这条道路顺利畅通的最关键环节。1化隆县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阶段加快发展化隆县畜牧科技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以来 ,化隆县积极实施科教兴牧战略 ,不断推进科技进步 ,为全县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化隆县作为西部贫困地区 ,其经济基础、科技水平、教育水平都十分落后 ,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抢抓机遇 ,实现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畜牧科技的必要性 ,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将化隆畜牧业做大做实做强。1 新阶段化隆县加快发展畜牧科技…  相似文献   

11.
营养体农业与我国南方草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文章从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以淮河、秦岭为界)气候特性的差异出发从生理生态、成本投入,产量以及光能利用到方面比较了生产营养体和生产籽料的差别,针对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光照要求的差异,并结合已有实例提出了在我国南方应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营养农业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张掖市生态循环农业与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艺林  贾玉琴  赵维俊 《草业科学》2013,30(9):1488-1492
本文立足张掖市生态优势,着眼循环农业发展,总结了张掖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生态整合、减量化生产、生态链连接与转换、产业纵向拉长、产业横向延伸及庭院微循环等模式。分析表明,认识创新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前提条件,理清基本思路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所在,政府推动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基础,市场化运作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手段,政策法规是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史料,论述了宁南黄土丘陵区由于对土地生物资源单一的不合理利用,致使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失调,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长期低而不稳,人民生活贫困的历史教训。并根据宁南山区各科研基点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草地农业具备了与地域生态学上不稳定性相抗衡的基本功能,是解决这类地区农牧业生产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广  黄高宝 《草业科学》2002,19(8):32-34
以甘肃定西地区为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优化系统结构、调整农牧比例,加强系统管理,提高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和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Development in organic farming has been stimulated by farmers and consumers becoming interested in healthy food products and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Organic agriculture is a holistic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health, ecology, care, and fairness. Organic development in Uganda has focused more on the crop sector than livestock sector and has primarily involved the private sector, like organic products export companie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griculture in Uganda and many African countries is predominantly traditional, less mechanized, and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minimum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pesticides, and drugs. This low external input agriculture also referred to as “organic by default” can create basis for organic farming where agroecological methods are introduced and present an alternative in terms of intensification to the current low-input/low-output systems. Traditional farming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organic farming because in some cases,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practices have consequences like overstocking and less attention to soil improvement as well as to animal health and welfare, which is contrary to organic principles of ecology, fairness, health, and care.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organic practices in the Ugandan livestock sector threate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such as vectors and vector-borne diseases, organic feed insufficiency, limited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upport to organic livestock production. The prospects of organic livestock development in Uganda can be enhanced with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in organic livestock production under loc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ening institutional support.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我国稻区种植紫云英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紫云英是稻区最主要种植和利用的冬季绿肥作物,也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然而,随着化肥工农业不断发展,施肥结构已经由以有机肥为主转变为以化肥为主,绿肥种植面积急剧下滑。紫云英品种资源陈旧、混杂且蜕化严重,以前的相关栽培经验难以适应现代水稻生产模式、栽培管理技术和土壤环境条件等,已成为推动紫云英绿肥生产的瓶颈。本研究从紫云英高产高效种植的角度出发,主要综述了21世纪我国在紫云英新品种选育与鉴定、根瘤菌筛选、栽培管理技术、非生物逆境胁迫以及种植紫云英对稻田土壤生态和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恢复发展和推广稻区紫云英等绿肥生产以及提升其综合开发利用价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如才 《草业科学》2009,26(9):84-89
通过对通渭县的自然地理状况以及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发展草产业是通渭县农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是通渭县农业经济结构内部调整的必然所在。对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决策,即可持续发展是通渭县农业和草产业发展的关键。此外,对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必要性、可行性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8.
用生态农业的观点试论林区草地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球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口“三大危机”的概述,表明了生态农业在林草业开发中的重要性。并从生态学和宏观发展战略角度论述了林草业开发利用的价值、途径、前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对改善牧区生态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牧民生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以新疆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乡为例,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牧民定居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阐述了牧民定居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华北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相悖与互依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立峰 《草地学报》2004,12(1):70-74
针对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相悖运行,本文以华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为例,阐述了二者间所存在的本质性互依关系,指出生态与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彼此对立的相悖与相成关系同样也统一于互依关系之中。相悖关系是促进系统稳定化的机制;相成关系则是系统失衡、导致进化或退化的途径。在进一步分析华北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之后,提出了实现二者协调互依演进的三条途径,即通过促进经济与生态高效型子系统间的生产耦合,实现系统内生态—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的内涵式途径;通过发挥具有资源、市场等优势的系统间耦合生产,促进生态—经济互补性发展的外延式途径;强化政府职能,形成土地经济利用的适度开发与生态建设的经济补偿制度所制约下的生态—经济有序发展的社会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