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形态Fe,Mn,Cu,Zn在玉米叶面施用后的吸收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缺素玉米叶面施用不同形态的Fe,Mn,Cu,Zn后吸收转移分配效果。结果表明:这四种微量元素在玉米叶面供应后均能观察到吸收和转移现象,且向缺素较严重的顶叶转移量为最多。这说明Fe,Mn,Cu,Zn四种元素在植物韧皮部内能够运移。在所施用的两种形态的微量元素中,螯合态的效果明显好于无机态。叶面施用Fe,Mn,Cu,Zn微量元素肥料能改善植物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微量元素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22-162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微量元素对冬小麦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Mn,Fe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经济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0.0,170.0 kg/hm2;施用Fe,Mn,Cu,Zn,B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成穗数,其效果表现为FeBMnZnCu;施用Fe,Mn,Cu,Zn,B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千粒质量,以施Fe,Mn效果最佳,比对照分别增加8.0%,9.1%;施用Mn可以显著提高穗粒数,达26.7粒。施用Fe,Mn,Cu,Zn,B均可以提高小麦对Fe,Mn,Cu,B的吸收累积量,但对小麦吸收累积Zn的影响不明显。施用Mn肥提高了籽粒的容重、湿面筋、延展性、吸水率,分别较对照提高12.89 g/L,3.21%,7.33 mm,4.50%;施用Fe可提高籽粒的容重、沉淀值、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较对照提高13.36 g/L,2.13 m L,4.83%,4.26%,0.83 min,1.33 min;施用Cu可以显著提高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较对照提高2.17%。研究发现,晋南小麦种植区有效态Fe,Mn,Cu,Zn,B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且在氮磷钾基础上配施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地补充或增加微量元素营养,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21种迁地保护植物微量元素与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态相似性”的迁地保护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了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樟科和木兰科21种珍稀植物的营养状况,及其所生长土壤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Fe、Mn、Cu、Zn、B、Mo6种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顺序为Fe〉Mn〉Cu〉Zn〉B〉Mo.其平均值大小与全国平均值相差不大;植物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Fe〉Mn(或Mn〉Fe)〉B〉Zn(或Zn〉B)〉Cu〉Mo;与正常古量范围相比,所有植物Mn含量偏高,部分植物Fe含量较大.Cu、Zn、B含量较为正常,Mo含量偏低,生物吸收系数大小顺序为Zn〉Fe〉Mn〉B〉Cu.  相似文献   

4.
喷施复混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营养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氮磷钾基肥供应足量的基础上,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Zn、Fe、Mo、Co、B、Cu、Se、Mn 8种微肥混合喷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复混微肥能促进苜蓿对Zn、Fe、Mo、Co、B、Cu、Se、Mn 8种微量元素的吸收,且适当组配复混微肥,能显著提高苜蓿对Zn、Mo、Co、B、Cu、Se的吸收量及积累量(P<0.05),极显著地促进Mo、Co、Cu、Se的吸收及积累(P<0.01).  相似文献   

5.
用德国进口的高科技液体肥料植物动力2003对首红、银红苹果树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用1200倍液喷施后,首红叶片中Mn,Zn,Cu,Fe等微量元素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有所增加,除Fe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银红叶片中Mn,Zn,Cu,Fe的含量也较对照增高,Mn与Zn达显著水平。用1000倍液喷施后,首红叶片中微量元素Mn,Zn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Cu,Fe虽未达显著水平,但也有提高;银红叶片中Mn,Cu,Zn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Fe虽未达显著水平,但也有所提高。大量元素K,Ca,Mg在喷施植物动力2003后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为供试作物,研究了土壤中微量元素Fe、Mn、Cu、Zn各形态含量与作物子实含量之间的关系.长期定位试验表明,小麦子实中Fe、Mn、Cu、Zn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和交换态Fe、Mn、Cu、Zn之间达显著相关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交换态与有效态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中阳洪水沟坝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Cu、Mn、Fe、Zn的垂直变异性与水平变异性分布特征,在中阳洪水沟11号坝地采集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效Cu、Mn、Fe、Zn含量。结果表明:坝地土壤微量元素总体上比较丰富,特别是有效态Mn的含量较高,有效Zn含量较低;从剖面层次来看,土壤有效态Cu、Z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变异性,属于中等变异性,Mn、Fe属于弱变异性;同一坝地不同部位之间,有效铜变属于高度变异性,有效态Mn、Fe、Zn属于中等变异性。该研究为洪水沟坝地微肥的施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不同地域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与空间变异性。[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中下游的万州区、开县、忠县、城口县、奉节县、丰都县、云阳县7个县市土壤中的Fe、Mn、Zn、Cu等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重庆万州区、云阳县属于缺Fe、Mn、Zn亚区,开县属于富Fe缺Zn亚区,丰都县、忠县属于缺Zn亚区,奉节县属于缺Cu亚区,城口县属于富Fe、Mn,缺Zn亚区。[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中下游土壤中Fe、Mn、Zn、Cu含量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不同地域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与空间变异性。[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中下游的万州区、开县、忠县、城口县、奉节县、丰都县、云阳县7个县市土壤中的Fe、Mn、Zn、Cu等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重庆万州区、云阳县属于缺Fe、Mn、Zn亚区,开县属于富Fe缺Zn亚区,丰都县、忠县属于缺Zn亚区,奉节县属于缺Cu亚区,城口县属于富Fe、Mn,缺Zn亚区。[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中下游土壤中Fe、Mn、Zn、Cu含量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建德市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状况及变化趋势,选择麦(油)-稻、草莓-水稻和莲子等3种利用方式的代表性耕地,分析了土壤中有效态Cu、Zn、Fe、Mn、B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通过连续5a的肥料试验探讨了施肥对耕地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建德市典型耕地土壤有效态Cu、Zn、Fe、Mn均较为丰富,高于各元素缺乏的临界值,但土壤有效B明显不足,有73.68%的土壤样点低于缺B的临界值。肥料试验表明,化肥与有机肥(包括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配合施用的测土配方施肥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水平,因此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是提高土壤微量元素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铁供应水平下,该态氮(NH-N)和硝态氮(NO-N)以及老叶遮光对菜豆吸收铁、锰、铜、锌及其在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NH-N的供应抑制了菜豆对锰、铜的吸收及向上部的转移,促进了缺铁菜豆对锌的吸收和铁、锌向地上部的转移。老叶遮光明显提高了菜豆对铁、标的吸收,对铜和锌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氮素形态对新叶中铁含量的影响不大;NH-N的供应显著降低了新叶中锰、铜以及供铁菜豆新叶中锌的含量,提高了缺铁植株新叶中锌的含量。铁的供应使新叶中铁的含量明显增加,锰、锌的含量明显降低,铜的含量却无明显变化。老叶遮光对新叶中铁、铜、锌的含量影响不大,却使锰的含量显著增加,在缺铁时尤为突出。铁和NH-N都能使新叶中活性铁含量显著增加,活性锰含量明显降低;同时,NH。”-N的供应使新叶中活性锌含量明显增加,铁的供应对此无明显影响。本文对菜豆老叶、茎、根中铁、锰、铜、锌含量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芋对铁锰铜锌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法,研究了芋头对铁锰铜锌的吸收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芋对铁锰铜锌的吸收动态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幼苗期对铁锰铜锌的吸收较少,发棵期和球茎膨大期吸收积累速率迅速增加,球茎膨大后期对铁锰吸收稍有下降。全生育期对铁锰铜锌的吸收比例为1:0.13:0.12:0.22。幼苗期和发棵前期锰铜锌主要分布在叶片和叶柄中,铁主要分布在根中;发棵后期和球茎膨大期铁锰铜锌主要分配在芋球茎中,地上部分配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Fe、Mn、Cu对扁桃叶片中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2009~2010年连续2a在结果期扁桃园内萌芽前土施不同浓度梯度的Fe、Mn、Cu肥,在扁桃果实膨大期采集叶片,对其中N、P、K、Ca、Mg、B、Zn、Fe、Mn、Cu10种矿质营养元素舍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萌芽前土施不同浓度Fe、Mn、Cu元素,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扁桃叶片中Fe、Mn、Cu含量,且均为施用最高浓度提高最显著;同时Fe、Mn、Cu元素在吸收过程中与其它9种矿质元素形成促进和拮抗双重关系,Fe促进K、B的吸收,但与N、P、Mn、Ca、Cu、Zn发生拮抗;Mn促进K和Cu的吸收,但与Ca、Fe、Mg发生拮抗;Cu促进K、Zn、Mn的吸收,但与Fe发生拮抗。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缺钾显著降低生姜吸收铁、铜、锌元素的能力,使生姜各器官的铁、铜、锌含量降低;但缺钾促进了生姜生长前期对锰元素的吸收,提高了锰在地上部的含量,但生长后期生姜体内锰元素流失较早且多,使单株生姜的锰吸收量反而低于正常供钾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氮素形态对盐碱地棉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鲁棉研2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嫁接建立的分根试验系统模拟盐分差异分布,研究了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不同形态氮素(NH4+和NO3-)对棉苗生长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氮素形态对棉花营养元素吸收及幼苗生长存在互作效应;根区盐分差异分布较均匀分布增强了棉株对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Fe、Mn、Cu和Zn)的吸收、降低了Na+含量、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17.1%)并增加了棉株生物积累量(18.5%);NO3--N较NH4+-N处理显著促进了棉苗主要营养元素(N、P、K、Mg、Fe、Mn)的吸收及生物量积累;根区盐分差异分布下,施用NO3--N较NH4+-N提高了棉苗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叶片光合速率(13.5%)、降低了各器官的Na+含量并促进了棉苗的生物量积累(7.2%)。研究结论是盐分差异分布下,施NO3--N较NH4+-N更有利于棉花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4年贵州省毕节地区275个烟叶样品的测定分析,研究了毕节地区不同部位、不同颜色烟叶的中微量元素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毕节地区烟叶的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为适中,铜、锌、锰、铁和镁、钙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89、40.51、225.96、444.72 mg/kg和0.46%、2.95%,铜、锌、钙含量处于适中水平,锰、铁含量处于较高或高水平,镁含量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烟叶中铜和锌含量呈上升趋势,铁、锰、钙的含量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呈下降趋势。对于同一部位烟叶而言,桔色烟叶锰的含量高于柠色烟叶,而不同色组烟叶铜、锌、铁、钙和镁的含量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7.
将19周龄罗曼褐壳蛋鸡525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7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试验持续14周。处理A为对照组,不添加微量元素;处理B,基础日粮添加Zn 28.7 mg/kg;处理C,基础日粮添加Zn63.7、Mn 30.0和Cu 2.5 mg/kg;处理D,基础日粮添加Zn 98.7、Mn 60.0和Cu 6.5 mg/kg;处理E,基础日粮添加Zn 17.0、Mn 14.7、Cu 2.0和Fe 30.0 mg/kg。研究微量元素添加量对微量元素表观利用率和鸡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泄物中微量元素含量随日粮含量升高而显著升高,Zn、Cu、Fe的表观利用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Mn含量显著影响Mn利用率(P<0.05)。日粮Zn、Mn、Cu、Fe含量显著影响蛋黄胆固醇浓度和去壳全蛋Zn、Mn、Cu、Fe含量(P<0.05)。蛋黄颜色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基础日粮添加Zn 28.8 mg/kg可显著改善鸡蛋品质。  相似文献   

18.
对槟榔不同叶序叶片Fe、Mn、Cu、Zn 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7叶序Fe元素含量先增加而后下降,至第5叶达最大水平,Mn元素含量明显增加,Cu元素含量从第3叶开始明显下降,Zn含量各叶序间无明显变化趋势。(2)成龄树体的Fe含量变化范围为122.3~158.5μg/g,Mn为172.2~418.8μg/g,Cu为3.0~4.7μg/g,Zn为39.1~42.0μg/g。(3)第5叶作为营养诊断的采样叶位。  相似文献   

19.
为初步确定榛园榛树叶片黄化是否由缺Fe或缺Cu引起,对9个不同品种(系)、叶片黄化程度一致的平欧杂种榛树进行了叶面增施Fe肥处理,测定了处理前后榛树叶片内叶绿素和N、P、K、Ca、Mg、Fe、Cu、Mn、Zn的含量,并对两次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增施Fe肥能有效地使榛树黄化叶片转绿;单独增施Fe肥效果优于合施Fe、Cu肥;增施Fe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黄化榛树叶片内K、Zn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