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害虫综合治理自1972年在国际上明确提出以来已经有18年的历史。无疑地这个防治战略是正确的,观念也是明确的。但结合我国柑桔害虫综合治理的实践,有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商榷: 一是理论问题——柑桔害虫综合治理的程序是什么? 二是实际问题——我国柑桔害虫综合治理当前应采取些什么具体措施? 一、柑桔害虫综合治理的程序  相似文献   

2.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目前是确保农业丰收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长期、大量及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了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破坏生态平衡等诸多问题。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相关研究者不断在探索有效的综合治理害虫方法及可持续控制手段。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对高等动物安全及不杀伤天敌等特点,逐渐为人们所认  相似文献   

3.
广西三角新小卷蛾等龙眼卷叶蛾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忠实  邓国荣 《果树学报》2006,23(2):304-306
为有效、持续控制龙眼卷叶蛾,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治理龙眼卷叶蛾类害虫的结果表明,综合治理区龙眼夏梢和秋梢幼叶的卷叶率分别为3.76%和2.34%,常规防治区的夏梢、秋梢卷叶率分别为5.49%和4.44%;综合治理区的夏梢期和秋梢期卷叶蛾幼虫被寄生蜂寄生率分别为22.58%和27.50%,而常规防治区的夏梢期和秋梢期幼虫寄生率仅分别为6.81%和8.47%,两者差异极显著。此外,综合治理区荔枝蝽卵粒寄生率、蒂蛀虫的蛹茧寄生率也远高于常规防治区。综合治理区不仅控制了卷叶蛾,且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苹果园害虫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害虫缘合治理,实际是一种害虫管理系统,它是建立在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学等基础之上的。该系统要求按照害虫的种群动态和与其相关的环境条件,利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之尽可能相互协调,保持害虫种群处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可见,害虫综合治理是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存在,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应用,提倡多学科协作来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和为害,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杨树食叶害虫是指以啃食杨树叶肉,为害杨树生长的一类害虫。主要种类有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春尺蠖、分月扇舟蛾、刺蛾等。杨树食叶害虫繁殖量大,从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首先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其次要以科学营林措施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对照当地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时间,降低虫害虫口基数,对其传播蔓延形成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桔小实蝇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桔小实蝇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该虫可为害46个科的250多种作物.本文就桔小实蝇综合治理对策,如检疫措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杨杰 《落叶果树》1991,23(3):51-52
新型化学农药的出现,生物防治的发展,施用技术的进步,病虫监测和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病虫治理新概念的提出,组成了当今划时代的果树病虫治理的全部内容。 防治历过时 喷药防治时间表或防治历容易使病虫综合防治(IPM)受到忽略,因此有的国家病虫综合治理专家认为,在国家病虫防治建议书中去掉病虫防治历的内容,这样有利于生产者摆脱防治病虫的老办法或框架,而灵活采用综合治理的新技术。 信息体系 要防治某一病虫必须详实地先了解其生活史、生存条件、群体动态,以及对害虫天敌进行监测,只有掌握了这些动态信息,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蔬菜种类多且周年种植 ,因此害虫多 ,危害重。已知的蔬菜害虫有 2 0 0余种 ,主要有蚜虫、菜粉蝶、小菜蛾、斜纹夜蛾、豆螟虫、潜叶蝇、跳甲、蓟马等等。长期以来 ,对付这些害虫一直依赖化学农药防治。随着蔬菜生产的无公害化 ,生物防治已受重视 ,然而在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 ,化学农药防治仍将在蔬菜害虫综合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简要综述我国蔬菜害虫化学防治的历史、现状和问题。1 简要历史在我国 2 0世纪 5 0年代前期 ,采用无机杀虫剂砷酸盐和植物性土农药烟碱、鱼藤等防治蔬菜害虫。大约在 5 0年代中期 ,有机氯农药DDT和六…  相似文献   

9.
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等单位协作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物因子控制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效能及其利用",经过近4年的协作攻关,在对害虫寄生性天敌种类调查、天敌控害潜能和保护助增、害虫危害与作物生育期关系及复合行动阈值、生物农药控害作用和方式等主要生物因子控害作用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田间综合试验,在作物系统水平上提出了简便实用、可有效发挥生物因子控害作用、明显减少化学杀虫剂用量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与农民的习惯防治方法相比,在每季秋甘蓝上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70 %~80 %,防治成本下降25 %~30 %,净收益上升16 %,作物上农药残留低于国家允许水平。该项目为在蔬菜害虫防治中充分利用生物控害因子的作用,从根本上走出化学杀虫剂越用越多的恶性循环,为促进"绿色卫生"蔬菜的生产,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保证。 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针对我国蔬菜作物生态系统,在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综合治理这一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国际植保界公认的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寄生性天敌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前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柑桔害虫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也是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但由于长期或单一地使用了化学农药,导致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有的药效明显下降。为了抑制或延缓害虫抗性,减少用药次数,以提高防治效果,近年来许多应用实例证明,农药混合使用是一种良好的办法,尤为突出有明显增效的是农药与矿油乳剂混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江门市蔬菜种植过程中害虫种类繁多、化学农药使用量增加,且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工作困难的现状,进行了多年实践,在分析江门市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发生种类及发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采用清除残株落叶、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设置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措施,释放寄生蜂、捕食性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辅之以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的综合治理技术,实现了害虫防控总体防效达到9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产量增加5%以上的良好效果,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宁东 《蔬菜》2012,(8):32-33
黄曲条跳甲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分布广,为害特别严重。介绍了中山市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习性、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提出针对该虫应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以达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董现启 《现代园艺》2013,(18):80-80
美国白蛾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极大地威胁着农、林业生产安全。美国白蛾防治要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品生产的无公害、无污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害虫抗药性的增加,使害虫防治难度加大。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成为我们生产无公害优质高档果品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苹果苗圃病虫害防治技术苹果苗圃有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两种。常见的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上害虫有蚜虫、红蜘蛛、金纹细蛾等,必须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一、地下害虫1.土壤施药:根据上年为害情况,检查土壤,每平方米有蛴螬3...  相似文献   

16.
葡萄是一种易发多种病害而虫害较少的果树,由于此,使人们忽视了对害虫的防治,有些产区为此常造成较大损失。葡萄害虫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即可控制其为害。1休眠期防治技术(11~3月)此期猖獗为害的害虫停止了活动,各种害虫以不同虫态、方...  相似文献   

17.
大草蛉是重要的天敌昆虫,以成虫和幼虫捕食同翅目汲汁小害虫和螨类等,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和捕食力,控制害虫效果显著,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繁殖利用大草蛉,本文就大草蛉的人工繁殖饲养技术及利用进行探讨,饲养实践证明:用不同饲料饲养的幼虫,对成虫雌雄性比、产卵量和寿命都有影响。利用大草蛉防治害虫,可采用释放成虫、幼虫或卵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8.
19.
一、微生物防治的基本特征战后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害虫防治体制,使得近年来产生了两个不得不加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其一是抗药性害虫的种类不断增加,迄今已达到了300种之多;其二是由于抗药性的增加,人们被迫大量地、频繁地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又不得不转而寻找化学杀虫剂以外的防治手段。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微生物防治法,就是其中之一。人们把这种昆虫病原体或其产生的毒素叫做微生物杀虫剂(microbial insecticide)。  相似文献   

20.
综合农业概念是将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延伸到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从害虫综合治理概念拓展而来的。害虫综合治理的意思是各种策略包括生物学的、生物技术的、遗传学的和田间管理的策略结合为一个系统.以图将农药等化学品的应用减少到最低限度。从20世纪70年代.综合农业作为常规农业的替代模式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