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同学  胡进 《花生学报》1991,(3):17-19,31
1984年我们在全区进行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技术研究,获得了公顷亩产400公斤以上高产方,422公斤高产地块;1987~1989年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单位又在莒南、临沭两县进行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生育规律和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双高产研究,为进一步培创我区夏直播花生高产起了积极作用。1990年我区创亩产400公斤以上夏直播花生1111.4亩,其中费县郝家村1.16亩高产地块单产467.5公斤,为全区大面积发展夏直播花生,大幅度提高荚果产量提供了新的经验和配套技术,现就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生育规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区地处鲁东南,山区丘陵占60.9%,素有沂蒙山区之称。1982年全区种植241.02万亩,平均亩产354斤,总产85,394万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区13个县225个种植花生的公社,除郯城县外,春夏花生普遍增产,全面丰收。有9个县亩产300斤以上,日照,莒南、莒县、蒙阴4个县单产突破400斤。 主要抓了以下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市1985年用汕优64作晚稻示范种植500亩,平均亩产518公斤,比威优64亩产高24公斤,比晚粳鄂宜105亩产高108公斤;1986年扩大到3.8万亩,平均亩产509公斤,1987年发展到11万亩,平均亩产511公斤;1988年17万亩,平均亩产502公斤;1989年在种子紧缺下,种植了12万亩,平均亩产514公斤。五年共种43.85万亩,平均亩产508公斤,比同期鄂宜105亩产高97公斤,共增稻谷4253万公斤。该组合作晚稻种植与威优64比有四个明显优点:一是秧龄弹性稍好;二是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强;三是米质较优;四是产量潜力较大。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合理配茬,适时播插。汕优64在我地作晚…  相似文献   

4.
大麦在浙江省栽培历史悠久,是重要谷类作物之一。本世纪30年代在全省大麦种植面积425.7万亩,平均亩产72.14公斤,总产30.71万吨。以后种植面积和亩产有起伏。1949年种植面积240.2万亩,平均亩产40公斤,总产9.55万吨。近年来(1987~1991年5年平均)种植380.2万亩、总产78.61万吨、亩产706.6公斤,总产比1949年增加7.23倍,  相似文献   

5.
春花生连片亩产400公斤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简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1992年春我们在蒲庙镇那粒坡建立“春花生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片”,总面积31亩,集中在3月2日前后播种,7月16日前后收获,经县科委组织县直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和蒲庙镇有关村公所农技员、那粒坡干部及农户代表一起验收,示范片平均亩产花生(干果)409.44公斤,最高亩产463.0公斤,创我区小面积花生单产最高纪录。示范片平均亩产值800多元,亩纯收入600多元,实现了高产高效益。其关键性的栽培措施是:  相似文献   

6.
1985年我区甜菜生产喜获丰收。全区甜菜种植面积102,700亩,总产达到161,366吨,比八四年增加57,100吨,比78年增加14万吨,亩产平均1,571公斤,比84年多127公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区八个主要甜菜生产县,出现了县县都增产的喜人局面。应县、阳高、天镇、山阴、怀仁、朔县等六个县都进入万吨县的行列。其中,应县总产达到62,000吨,占全区首位,朔县种植甜菜8,400亩,获得亩产1,838.5公斤大面积增产水平,是全区单产最高的一个县。应县杏寨乡8,000亩甜菜总产达到15,000吨,大面积丰产的1,000吨村有35个,其中天镇县上吾其,阳高县夏家场、李官屯、朔县小代堡、应县南马庄等村甜菜总  相似文献   

7.
1983年我县洋际乡界背村在干旱田试种0.295亩“早稻——秋花生——油菜”获得成功,面积逐年扩大。1986年全县有四个乡种植,面积达210亩。其中洋际乡种植151亩,经取样测产验收,早稻亩产401公斤,花生亩产148.5公斤、油菜籽亩产61.5公斤,洋际乡村民李位禄种植1.5亩,早稻亩产412.5公斤,花生亩产225.5公斤,油菜籽亩产100公斤。试种证明:“早稻——秋花生——油菜”在缺水的高岸田、天水田复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耕作制。  相似文献   

8.
花生覆膜栽培在我县已有六年的时间,80到86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21.28万亩,平均亩产346.2公斤,比对照亩增117.6公斤,增产52.6%,其中千斤以上地块2011亩,最高亩产703.5公斤,全土层35厘米左右的中低产田覆膜11.6万亩,平均亩产292.5公斤,比对照亩增105.5公斤,增产56.4%,总增荚果1223.8万公斤,总增收673.09万元,纯增收670.16万元。本文  相似文献   

9.
世界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洲:亚洲1975年种植16,812万亩;世界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1975年种植11,064万亩;世界花生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国家:以色列全国四千亩花生,1967—1969年平均亩产514.4斤,美国1975年全国900万亩花生,平均单产383.34斤;世界花生最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0.
91—92年我区农技站在仙洞、七星、汀波、株木、等31个村,全长15公里,连片种植大麦丰产示范片12098亩,经上级业务部门测产验收,总产大麦2613.168吨,平均亩产216公斤。湘波镇实竹村科技示范户王祖武种植的3.3亩田大麦,平均亩产348.5公斤,其中一丘1.3亩,平均亩产402.6公斤,展示了我地发展大麦增产的潜力和发展大麦的广  相似文献   

11.
川西北大麦生产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是四川主要禾谷类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分布极为广泛、盆地及盆周山区种植冬大麦,阿坝、甘孜两州为春青稞种植区。四川是我国大麦生产区之一。30年代,全省大麦种植面积达1270多万亩,占全国大麦面积的12.95%,为全国第三位。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国首位。解放后,以1952年大麦面积最大,达435万亩,亩产56公斤,总产2.45亿公斤,以后面积、总产量逐年下降。四川常年种植大麦250万亩左右,总产2.85亿公斤(盆地及盆周山区种植18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2.
宽幅大沟麦套种覆膜春花生,是改传统的二尺沟播小麦套半夏花生为2.7尺的宽幅大沟麦套覆膜春花生。该方式集小麦沟播优势与春花生覆膜栽培技术为一体,既协调了粮油争地的矛盾,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三年试验示范平均亩产小麦269.5公斤,花生335.2公斤。1987年全县推广27000亩,总增收196.56万元,1988年全县推广73000亩,总增收335.8万元。  相似文献   

13.
一、我区花生种植品种的演变历史及现状 花生大约在光绪年间由山东传入我区,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据1985年统计,全区种植面积45.4万亩,总产67,347吨,总产值6,800万元。在经济作物中面积占21.5%,产值占31% ,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放前主栽品种为老爬蔓、老鸦窝,单产长期徘徊在百斤左右,1949年全区种植面积5.72万亩,总产4627.48吨.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下,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14.
我县有4个镇、28个乡,1250个村,92万人,125万亩耕地,70%为山丘岭地。全县常年种植花生面积25万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0%。过去29年(49—78年),全县平均亩产花生151.5斤,是山东省的花生低产县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实行生产责任制,花生生产逐年发展提高:79年23.4万亩,平均亩产209斤,80年25.9万亩,亩产257斤,81年25.2万  相似文献   

15.
为改变广西花生单产低而不稳的局面,促进花生生产发展,1989年春我们组织实施了30万亩花生中低产区域性技术开发,实际完成面积30.1426万亩,平均亩产142.4公斤,比非示范地亩增产35.2公斤,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其主要配套技术措施是:选用良种抓全苗;适增肥料,配方施肥;病草防治,化学调控。主攻方向是:争足苗、促分枝、保花、保果、保青叶。  相似文献   

16.
刍议江苏大豆生产孟鸿道江苏省农林厅江苏大豆生产,在60年代前,每年种植面积在69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71.6公斤,总产50万吨左右;70年代平均种植467万亩,亩产84.5公斤,总产39.4万吨;80年代平均种植458万亩,亩产量114公斤,总产量5...  相似文献   

17.
优647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选配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1990年我县在熟坪乡大龙溪村参与中迟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1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3.81%,居中熟组第一位,日产量3.9公斤。1991年,作一季中稻试种24亩,作双晚试种110.5亩,据田间考查验收,其中龙田乡龙田村六组作双季晚稻栽培15亩,平均亩产626.5公斤,农户贺承杰种植0.85亩,平均亩产672.9公斤。太平乡溶溪村作中稻栽培9.5亩,平均亩产534公斤,在松板、太平等村作晚稻栽培55亩,平均亩产525公斤,经验收太平村周玉兰种植的0.8亩,折合亩产稻谷625公斤。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 威优647作晚…  相似文献   

18.
1988—1990年,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在沂南县进行了科技扶贫工作。此项工作是在沂南县农业局协作下进行的。科技扶贫开发区共10万亩,在开发区内大力推行了花生优化配套栽培技术,全面完成了产量指标。三年来,开发区计划亩产分别为206.1、223.2、240.3公斤,实际亩产分别为213.5、230.8、254.3公厅,比开发前三年平均每亩增产24.5、41.8、65.3公斤。三年累计面积30.872万亩,平均亩增43.8公斤,总产增加1352.57万公厅。花生优化  相似文献   

19.
“601”用78130为母本与CQ064杂交,于1987年育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 1988年早季本所示范3.85亩,平均亩产417公斤。1989年早季本所示范6.0亩,平均一亩产442.9公斤,在沙县、明溪、尤溪示范种植约200亩,在明溪县梓口坊重病连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485公斤,在尤溪县合溪乡种植30亩,平均亩产520.5公斤,其中15亩,亩产545公斤。1990年早季参加三明市联合区试10个试点平均亩产449.32公斤,比对照种79106增产4.89%,居迟熟组首位。1989年在漳平县种植5 14亩,平均亩产473.7公斤。该品种株高88.5厘米,株叶态好,抽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针对各地花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把各项成熟的增产新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了适于中低产地区的花生中低产田综合增产技术和适于高产地区的花生优质高产综合技术,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1990、1991两年,全国共推广花生中低产田综合增产技术776.3万亩,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66公斤,比前五年平均单产亩增43.6公斤,共增产花生33.82万吨。1991年还推广了花生优质高产综合技术136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