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的经济、文化、生态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危害。文章通过分析国际社会外来物种入侵立法情况,研究了我国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法律法规中的有关内容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建议,以期为全面加强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了中国养殖业中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了中国养殖业中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共计27科40种,其中外来入侵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别为5种、10种、3种、22种;来源于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别有22种、3种、6种、3种、6种;中国养殖业中的外来物种入侵途径以不当的有目的的引入为主;外来物种入侵已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人民健康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中国养殖业中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促进中国养殖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雁  肖杨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07-307
阐述了我国葛藤的入侵现状,并提出其控制对策,以期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种生物以任何方式传人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并在那里定殖,建立自然种群,这种生物称为外来种。外来种中有害生物传人新区,称为生物入侵。生物入侵能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它能够占据当  相似文献   

5.
外来植物入侵导致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遏制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迫在眉睫。本研究解析了外来植物对喀斯特乡土物种多样性影响的过程,分析了外来植物在喀斯特生境中入侵的可能机制,提出将外来植物未入侵、入侵以及入侵种去除三种类型的群落整个到一个框架中,这可能是全面理解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框架,在环境(包括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异质性)和入侵强度(梯度去除入侵种)梯度上,构建如上三种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度量外来植物内禀优势和资源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在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中的相对贡献,这应该是未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预测和防治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外来植物入侵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入侵生态学的内容,而且可为其他生态脆弱区的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评价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和交通高度发达,生物入侵已经成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在阐述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概述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中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特点、危害及入侵途径,并提出了防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外来入侵生物的定义、研究现状、入侵机制及对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外来入侵生物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程度,提出了入侵生物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健全和完善我国预防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甘肃农业》2005,(9):63-64
外来物种入侵已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日益猖獗,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已十分必要,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完善,为此我们要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来确立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体系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野生植物的分布及其特点,指出了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是一项世界性的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工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提出了加强对外来植物的引种和管理工作,防止外来灾害性植物对当地原有植被的侵害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已给我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农业生态问题和社会危害,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本文着重考察了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历史,分析了外来物种入侵的三种途径和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危害,最后探讨防止入侵的策略:重视生物入侵现象,加强与之相关问题的基础研究:建立科学的引种制度,加强立法;加强动植物检疫。建立全国外采物种入侵动态监测网;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生外来入侵物种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有很多独特的水生物种和水生态系统,由于水产养殖的发展,通过水产养殖引种和其他途径,自国外和国内不同区域引进了大量水生外来物种,目前大约有129种,这些水生外来物种破坏了当地特有的水生态系统,威胁当地特有的水生物种,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最典型的是中国云南省,引进外来鱼类达34种,严重威胁了本地土著鱼类。现有法律法规中对外来水生物种的管理规定还不具体,仅有原则规定,如《渔业法》第16条规定:水产苗种的进口、出口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5条规定: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应当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本文描述现有的管理和法规体系,介绍中国海洋、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基本情况,介绍水生生态系统中外来人侵物种的种类、影响等内容;我国海洋与淡水外来物种的主要来源是水产养殖引种,其次是夹带或观赏引进的。由于引种只侧重于生产上的经济价值,忽略其生态危害,加之外来种的管理不完善,导致外来物种逃逸到自然环境中,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灾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我国外来人侵物种的防治对策,包括:(1)完善海洋与淡水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2)建立海洋与淡水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程序与制度;(3)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4)明确相关国内管理主体和法律责任,分工合作;(5)开展国际社会合作,控制入侵物种;(6)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力;(7)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相似文献   

13.
经过许可的有意引种行为和无意引种行为,引种人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此时应当设立国家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基金。在未经许可的有意引种行为,适用一般侵权行为的过错归责原则,即适用《侵权责任法》第6条而不适用第65条的规定;基于已建立的国家引种许可证制度和相应的数据库,来认定该未经许可的引种行为具有违法性;在因果关系证明上,原告方只需就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14.
宿迁市外来物种入侵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征、入侵途径和入侵机制;并在总结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宿迁市入侵现状和防除情况的基础上,就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对策进行了思考,对保障宿迁市的生态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外来物种入侵及防控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目前已发现200多种外来人侵生物,对海南省生物物种的生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失.针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分析了海南省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现状和危害,并提出了防控生物入侵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物流发展差异视角探究物流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生态环境变化,其与外来生物入侵的耦合性,揭示人类活动与外来物种入侵的一般演化规律。基于实际调查和统计资料数据,探讨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时空变化,并进行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利用多元回归法分析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物流经济因素,并定量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基于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战略,提出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策略及公共管理政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肖鹏 《新农村》2009,(9):18-18
1.烟粉虱的形态 烟粉虱的成虫虫体淡黄白色,翅白色无斑点,被有白色蜡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雄虫体长约0.85毫米,雌虫体长约0.91毫米.  相似文献   

18.
据《光明日报9月9日报道,近日,《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草案)》在湖南省政府法制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全国首部有关外来物种的法律呼之欲出。据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介绍,到2008年,入侵湖南省的外来有害生物已达97种,其中植物68种、动物18种、病原微生物11种。全球公认的16种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中,湖南省已有11种。而近年来,外来人侵物种在我国各省市屡屡现身。在贵州,稻水象甲已在该省60个乡镇、586个村先后发生疫情,面积多达6.51万亩;在云南,紫茎泽兰破坏畜牧  相似文献   

19.
红火蚁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有强大的侵略性、攻击性、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已在四川省攀西、川东、川北地区局部扩散蔓延,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因为攻击人畜造成伤害,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林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秩序。识别红火蚁主要看蚁巢特征和野外活动工蚁的个体形态特征。科学控制红火蚁的方法主要包括毒饵诱杀、物理灌巢、化学触杀和天敌保护利用等。文章还介绍了野外活动遭遇红火蚁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19年,我国大陆发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发生危害已经15年了。在有关部门/机构的支持下,围绕着种群控制理论和技术,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坚持开展红火蚁相关基础研究和防控应用工作。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大陆红火蚁入侵、传播和扩张的时空规律,阐明了红火蚁暴发灾变的生物学基础和规律以及入侵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明确了其入侵优势和生态学效应,阐释了红火蚁的化学防治理论基础;介绍了监测技术体系、检疫除害技术体系和应急防控、根除与治理技术体系的创建,以及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红火蚁的防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