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茶园密植免耕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茶树群体优势,改善茶树生态环境,提高营养利用,在短期内取得投产早、产量高、收入多、经济效益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茶园密植免耕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茶树群体优势,改善茶树生态环境,提高营养利用,在短期内取得投产早、产量高、收入多、经济效益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密植速成茶园是茶树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在常规茶园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改单条种植为双条或多条种植,同时降低茶树高度,由原来的80~100厘米降低到60厘米左右,从而达到早投产。一般常规茶园播种后,需要培育5~6年后才能正式投产,而密植茶园可收到“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超百斤,四年五年创高产”的好效果,并且茶树封行正式投产后,可实行免耕,省工省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初,贵州省湄潭茶科所发表了密植速成茶园栽培研究的报导,引起了全国茶叶界的重视。省科委为了考证这一栽培措施在我省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决定由我委承担密植速成茶园栽培试验、示范的研究课题。此课题目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二年已进行了七年。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从提出密植速成茶园以来,我县有不少地方进行试种,近两年发展很快,密植速成茶园的经济益怎样?究竟能否早收益、多收益?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站与许村农机站配合、对许村公社西沙、东沙两个生产队1976春季播种的密植速成茶园的成本核算、经济效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种茶提高单产茶树适当密植是我省茶叶生产的技术改革,是我国茶叶生产者多年的实践和科学种茶的经验。它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合理肥培和综合技术管理。使茶树快速成园。我省湛江地区到82年底己有亩植4,000株以上的密植茶园一万多亩,其中五年以上亩产超  相似文献   

7.
茶树密植虽可速成高产,但密植多年后能否持续高稳产仍不清楚。本所于1964年开始比较、试验和研究。但因种种原因,试验中断,直到1973年才恢复试验。至今已作了16年,其中正规记录有七年(1973—1979)。  相似文献   

8.
茶树密植免耕可以快速高产,这已为近十年来各茶区的广泛实践所肯定,但是种植多年之后(十年以上)是否还持续高产呢?有人断言密植免耕茶园中后期再高产是不可能的。其理由是:届时茶树的个体和群体矛盾日益突出,将导致全园植株衰弱;与此同时,因树冠的高度郁蔽,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也会渐次降低,由此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低产。根据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密植免耕茶园不仅可以速成高产,而且能够稳产高产并历经二十年以上仍不衰退。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茶树种植方式主要是单,双行条植,每亩约2500~5000株。这种茶园成园慢,一般五,六年后才能投产,十几年以后才能高产。新近有人推广密植免耕的茶园,采用宽幅多条密植方式,一般行距4.5尺3行,5尺4行,6尺5行,密度每亩达20,000株以上。这种茶园在深耕,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只要管理跟上,二、三年茶园就会郁闭,从而做到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超双百,达到速成丰产的目的。但根据浙江漕桥茶场试验,一、二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我们种茶的目的,就是尽量缩短茶树非生产期(即幼苗培育管理阶段)和低产期,尽快进入生产期和延续高产期,最大限度提高产量、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密植速成茶园,就是围绕着这个课题做文章的。我县于一九七六年春在走马公社首先试种了二十一亩,其中五块田、六亩二分七厘地于一九七七年开始打顶采摘,一九七八年仅两足年生就过了百斤。一九七九年我们对处在不同地势、土质,不同管理水平条件下的五块密植园,分别作了记载验收,平均单产1087.8斤(折干茶272斤),最高单产达到了1337.3斤(折干茶334.3斤)。三足龄亩产过双百,引起了县委的重视,号召全县大发展,并强调了在栽培技术上要高标准,规格化,深翻50  相似文献   

11.
我場自1956年春以来,已逐步发展新茶园2100余亩,为了使幼龄茶园提早成叢,同时很好地利用幼龄茶树修剪下来的老叶以增加收入,去年我場党支部特种了一块試驗田(三亩)这块茶地是二足年生的茶树。采取一年定型修剪二次,并适当地加强了肥培管理措施之后,今年第一年开始投入采扎。到9月10号止,平均每亩已采了干毛茶100斤左右。估計全年亩产可  相似文献   

12.
宋建松 《贵州茶叶》2007,35(3):37-38
密植免耕茶园具有成园快、投产早、质量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在栽培实践中显示出来生产前期与种植密度成正相关,但6—7年后则出现种植密度越大增产幅度反而减少,这说明茶树个体与群体之间生长发生矛盾。所以,在贵州省茶科所专家的指导下,我站于1988年冬在新蒲建园,通过20年的种植,采取有效的茶园农艺管理措施,解决了茶树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速成高产又能稳产的目的。现将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罗新民 《茶业通报》1998,20(1):21-22
宁国市园艺场1991年拥有茶园415亩,由于多年重采轻管,单施化肥,不施有机肥,主采春茶,轻采夏茶,不采秋茶,茶树形成"二层楼"现象,没有像样的树冠采摘面,芽叶密度小,重量轻,经济效益差。1991~1992年,连续两年对220亩低产茶园分期分批实施综合技术改造,主要抓了更新树冠,加强肥培,适时轻修剪,早采多产名优茶几个重要环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综合改造技术措施(一)改造树冠为了尽量减少当年茶叶经济效益的损失,同时保证茶树改造后的恢复,1991年5~6月分两批改造了120亩低产茶园。5月中下旬,对20亩树冠和骨干校都已…  相似文献   

14.
歙县现有茶园30多万亩,低产茶园约占70%,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严重衰退型解放前栽植的老茶园,约4万亩,其主要特点为:茶园零星分散,茶树丛栽稀植(每亩100—300丛),树势十分衰老,布满苔藓地衣,茶园土层浅薄,管理粗放,多间作,单产在20公斤/亩以下。 2、衰退型 50—60年代建园。种植方式有丛栽稀植、条栽密植,缺棵缺行严重。由  相似文献   

15.
分析目前常宁幼龄茶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常宁茶园地貌、茶树品质特性等,从幼龄茶园管理过程的茶树修剪、锄草施肥、间作绿肥、查苗补苗等环节,介绍幼龄茶园的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措施,为常宁幼龄粗嘎原快速成园、投产、丰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旧茶园改造的五大好处嵊县长潭公社遁山大队东丁生产队于1957年12月底选定了一块1.5亩有700丛茶树的老茶园进行了树冠改造试验。当时根据茶树的衰老程度,300丛台刈,400丛重修剪。改造以后,两年来,不仅获得了高速度的增产,在改变茶园面貌,提高茶叶质量,增产茶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茶叶高产优质,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1986年歙县科委与上海农科院土肥所共同协作,从分析茶叶的内含营养元素入手,并对歙县茶区十一个点的茶园土壤肥力进行测定,研制了一种茶树专用的叶面营养液——茶叶素。茶叶素是根据茶树的营养生理特性和茶园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状况,以相应的多种微量元素为主辅之以必要的N、P、K等营养元素配制而成。为了探讨茶叶素对茶树生长、发育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歙县科委于当年分别在本县设立了十几个茶叶素应用试点,今年在增加试点和试验内容的同时,又扩大示范面积3.5万亩,收到了明显效果,现将两年试验情况汇集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一、茶树栽培技术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降雨量在1 000~2 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以酸性红黄壤、黄壤、红壤的高山丘陵环境为宜。1.茶园建设选择无污染的生产基地,沿高山丘陵山地等高线开垦梯田带状茶园,茶园施足有机肥,选用优质、抗病虫茶树品种,种植绿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对于铅污染严重的茶园采用有效的铅污染调控技术,选用铅污染的改良剂(钙镁磷肥、白云石粉和  相似文献   

19.
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美英 《茶业通报》2000,22(4):23-25
茶园无公害栽培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茶叶的贸易和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从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树保护诸方面 ,必需采用一系列合理利用和维护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 ,适宜茶树生育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龙成仁 《茶业通报》1990,12(3):14-16
湖南省洣江茶场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6°49′之间,东径113°33′—113°34′之间,地势西南高中间开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场现有茶园面积3220亩,其中有丘陵红壤3056亩9要5厘,占耕性土壤97.97%,有省内外优良茶树品种18个,受益茶园656.78亩,占全场茶园面积的21.05%。槠叶齐已发展到310.1亩,占良种茶树面积的47.31%。我场二大队一中队1978年发展槠叶齐24亩,1989年已进入高产优质茶区范围,亩产茶青2198斤,折合干毛茶549.5斤。同时一、二、三级茶青占了总数的65%,1988年占82%。我场二大队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丘陵红壤茶园低产主要原因及其改良后获高产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