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柠条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备料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喻乐飞 《林产工业》2003,30(2):30-32
1柠条原料1.1原料的优势 柠条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的豆科灌木。它有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lla lam)、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arshinshii Kom)和藏锦鸡儿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利用锦鸡儿属野生植物资源,实现人工播种繁殖,于2017年采用野外随机踏查的方法对祁连山东段林区锦鸡儿属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对采集的种子采用药剂浸种、热水浸种、机械破损、低温层积等方法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的种子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方法对解除种子休眠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林区有锦鸡儿属野生植物6种,分别为甘蒙锦鸡儿、短叶锦鸡儿、鬼箭锦鸡儿、荒漠锦鸡儿、甘肃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同一锦鸡儿属植物种子用不同方法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幼苗分枝数、苗高、根长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药剂浸种>热水浸种>机械破损>低温层积>CK;药剂浸种(赤霉酸稀释液250 mg·L(-1)浸泡24 h)后,不同锦鸡儿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分枝数、苗高、根长分别≥72.41%、2.08枝·株(-1)浸泡24 h)后,不同锦鸡儿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分枝数、苗高、根长分别≥72.41%、2.08枝·株(-1)、9.25 cm、6.23 cm,效果相对最佳,且处理成本低、周期短,可在育苗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豆科蝶形花亚科锦鸡儿属(Caragana Lam.)约有100种,我国有60余种,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的有30种而生产上广为采用的主要有三种,即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 Kom.)、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 Kuang et H.C.Fu)和小叶锦鸡儿(C.microphylla Lam.)。这三种锦鸡儿适应性很强,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良贫瘠土  相似文献   

4.
对河西走廊15种豆科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萌发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锦鸡儿一种在有光条件下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显著高于黑暗中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柠条锦鸡儿在黑暗下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显著高于有光条件的;光、暗对其他物种萌发的影响没有差异。在有光条件下,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百脉根的萌发属于投机型;沙冬青、邦卡锦鸡儿、川西锦鸡儿和锦鸡儿一种种子的萌发属于中间型;黄华、苦豆子、苦参、树锦鸡儿、乌拉尔甘草和黄芪的种子萌发属于缓萌型;而甘草一种和苜蓿种子萌发属于低萌型。在黑暗条件下,中间锦鸡儿和百脉根的种子萌发属于投机型;中间型的与光照条件下相同;黄华、苦豆子、苦参和树锦鸡儿的种子萌发属于缓萌型,甘草一种、乌拉尔甘草、黄芪、柠条锦鸡儿和苜蓿的种子萌发属于低萌型。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种子产地的锦鸡儿属植物柠条锦鸡儿、秦晋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和扁刺锦鸡儿为试材,比较研究了锦鸡儿属植物不同种子产地间的种子性状、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锦鸡儿属植物的种子性状、萌芽率及幼苗生长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锦鸡儿属植物种子性状受产地影响明显,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株高的大小顺序均为柠条锦鸡儿秦晋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扁刺锦鸡儿,幼苗地径的大小顺序为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秦晋锦鸡儿小叶锦鸡儿扁刺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的种子萌发率以浑源县的最高,秦晋锦鸡儿以岚县的最高,中间锦鸡儿以岢岚县的最高,小叶锦鸡儿以方山县胡堡村的最高。柠条锦鸡儿幼苗的株高和地径在3个产地间差异不显著,秦晋锦鸡儿在方山县的明显大于临县的,中间锦鸡儿在岢岚县的明显高于方山县的,小叶锦鸡儿为方山县胡堡村的显著高于其它3个地方的。种子千粒重与种子萌发率、苗期生长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作为锦鸡儿属植物苗木出苗和幼苗生长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间锦鸡儿抗旱、防风、耐寒,保水固土能力极强,是我国中西部荒漠化地区广泛种植的人工灌木林树种,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土壤养分、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植物学特性中间锦鸡儿为豆科、锦鸡儿属的旱生落叶灌木,高70~150厘米,冠幅1~2米,多分枝,皮黄灰色或黄绿色;枝条细长,幼时被绢状柔毛。托叶宿存,硬如针刺,长4~7毫米;羽状复叶,先端钝  相似文献   

7.
树锦鸡儿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Amm.) Lam.)为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度可达6米,小叶8~12枚,倒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1~2.5cm,有小突尖,幼时表背面均有毛,枝条具有托叶刺,幼枝有毛。花1~4朵簇生,黄色,花期5月,果熟期7月。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以及山东,河北,陕西等省。由于该树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以及适应性,且早春鲜绿的嫩叶展开期正值我国东北地区其他树种萌动期,能更早的给人带来春天的感觉,目前城市园林中备受关注。2009年9月对黑龙江省大庆市树锦鸡儿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探讨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分析4种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筛选耐寒性极强的锦鸡儿植物,为高寒沙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的4种锦鸡儿为材料,分别测定不同锦鸡儿在室温(白天:30℃,夜间:20℃)、第1次低温(0℃胁迫12 h)和第2次低温(0℃胁迫24 h)后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在重复低温胁迫后,不同锦鸡儿初始荧光(Fo)呈现增加的趋势,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呈现降低的趋势。川青锦鸡儿的Fo显著增加(P0.05);4种锦鸡儿的F_m和F_v/F_m均显著降低(P0.05);小叶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的ETR显著降低(P0.05);柠条锦鸡儿、川青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q_P显著降低(P0.05);柠条锦鸡儿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增加(P0.05),小叶锦鸡儿的NPQ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复低温胁迫对4种锦鸡儿幼苗叶片的光合机构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在低温胁迫过程中,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川青锦鸡通过增加热耗散以消耗过剩的激发能,减少低温胁迫对光合机构损害的能力。综合分析表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小叶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对重复低温胁迫的适应性稍差。  相似文献   

9.
以8种新疆地区野生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幼苗定植于试验田中,对其生育和适应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粗毛锦鸡儿(Caragana dasyphylla)、特克斯锦鸡儿(C.tekesiensis)、镰叶锦鸡儿(C.aurantiaca)和白皮锦鸡儿(C.leucophloea)的存活率较高,为94%~98%;第2年春季多刺锦鸡儿(C.spinosa)和昆仑锦鸡儿(C.polourensis)只剩2~3株;准噶尔锦鸡儿(C.soongorica)幼苗全部死亡。粗毛锦鸡儿和特克斯锦鸡儿株高最大,分枝数和叶片数较多;白皮锦鸡儿和镰叶锦鸡儿的株高次之,分枝数较少;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i)栽植第3年高生长迅速增加。粗毛锦鸡儿、特克斯锦鸡儿、镰叶锦鸡儿、白皮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在引种试验中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砂铁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将5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播撒于新疆青河县砂铁矿废弃地的平地和阳坡,并对出苗、幼苗存活和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春季在平地上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出苗率最高(44%),阳坡的树锦鸡儿(C.arborescens)出苗率最高(51%),说明荒漠锦鸡儿和树锦鸡儿在春季温度回升时,可利用春季融雪水萌发出苗。(2)平地的白皮锦鸡儿(C.leucophloea)和荒漠锦鸡儿幼苗存活率较高(90%~93%),阳坡的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树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幼苗存活率较高(96%~100%),说明这4种锦鸡儿幼苗耐干旱,在经历夏季高温和干旱后,仍可存活。(3)5种锦鸡儿属植物幼苗在平地上的株高为2~4 cm,柠条锦鸡儿幼苗在阳坡的株高达11 cm,其他4种野生锦鸡儿属植物生长极慢,不适宜在该采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炜 《山西林业》2006,(2):26-27
柠条,又名锦鸡儿、柠角,是豆科锦鸡儿属灌木。我国现已查明有67种,山西省有20种,晋北地区有4种。柠条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抗逆性,该树种根深叶茂,在当地分布较广,是晋北风沙区及黄土丘陵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灌木造林先锋树种。1育苗技术柠条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排水好、地下水  相似文献   

12.
信息     
库伦旗拥有大量锦鸡儿资源。据“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规划调查,库伦旗境内有28万亩锦鸡儿天然林。这些锦鸡儿林,不但起着重要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而且是该旗11.5万多头(只)牲畜的饲料基地。另外,锦鸡儿林还可解决农牧民的部分烧柴。1983~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平茬模式下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叶形态性状及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变化规律,筛选促进中间锦鸡儿恢复生长的最优的平茬高度,以鄂托克旗典型生态脆弱区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进行10 cm(H1)、15 cm(H2)和20 cm(H3)平茬高度处理,并以未平茬中间锦鸡儿作为对照(CK),分析平茬对中间锦鸡儿叶形态性状、叶组织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间锦鸡儿叶形态性状中各个指标表明,平茬15 cm处理模式均优于其他平茬模式。(2)平茬高度对中间锦鸡儿叶组织化学性状影响显著,且平茬15 cm处理时优于其他平茬模式。(3)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呈现出H2>H1>H3>CK。不同平茬高度处理的叶功能性状基本表现为H2>H1>H3>CK,15 cm平茬高度处理最优,表明鄂托克旗生态交错区中间锦鸡儿应采取15 cm平茬高度处理以提高其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重要薪炭林树种沙棘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晗生 《沙棘》1997,10(2):24-25
通过对沙棘及锦鸡凡属植物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叶片营养成分的测定.表明沙棘比牲畜喜食的锦鸡儿属植物具有更高的粗蛋白质(或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以及更好的适口性.而其矿质营养粗灰分含量较低。从衡量牧草品质的主要指标要求看,沙棘是一个具有更高营养价值的薪炭林树种。  相似文献   

15.
对小叶锦鸡儿播种苗结瘤特性定期观测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播种苗的根瘤形状各异,多为棒状,主要分布在侧根上。1年生播种苗根瘤多集中分布在地面以下10~20 cm的根系范围内,平均结瘤率为85%。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主根上的根瘤数量逐渐减少,而侧根上的根瘤数量则不断增加,在8月中旬开始出现结瘤高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小叶锦鸡儿的结瘤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栽植密度的增加,结瘤数量则不断减少。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对小叶锦鸡儿1年生播种苗单株结瘤量有一定的影响。施用N、P、K复合肥后,1年生播种苗单株结瘤数量比对照减少了25%,控水处理与对照相比结瘤数量减少了45.6%。施用根瘤菌接种剂使小叶锦鸡儿1年生播种苗的单株结瘤数量比对照提高了39.2%,播种苗株高、地上部分干重和总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18.4%和13.1%。小叶锦鸡儿播种苗的结瘤量与多项生长指标呈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中间锦鸡儿CiDR1的克隆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并了解中间锦鸡儿CiDR1基因功能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抗性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通过RACE技术从中间锦鸡儿中克隆CiDR1基因的c 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基因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再通过qRT-PCR技术对干旱胁迫后的幼苗中的CiDR1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从中间锦鸡儿中克隆到CiDR1基因的c DNA全长共计4 297 bp,Gen Bank登录号为KP2771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预测的CiDR1蛋白序列中含有1 243个氨基酸残基,具有抗病基因特征结构域TIR、NB-ARC、LRR等,其等电点为6.35,不稳定指数为42.91,不具备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定量PCR检测发现,CiDR1基因在幼年期的茎中表达量较低,在成年期的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的幼苗中,CiDR1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干旱抑制,可能与中间锦鸡儿适应干旱相关。[结论]中间锦鸡儿在干旱胁迫后其根、茎和叶中CiDR1的表达均明显下降,表明CiDR1的表达受干旱抑制,可能与中间锦鸡儿适应干旱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CiDR1在根、茎、叶中的表达水平可能受发育阶段调控。  相似文献   

17.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Lam)属含草豆科,深根性,耐干旱瘠薄,有根瘤菌,可改良土壤,是优良水土保持灌木。枝叶可作饲料、绿肥。生于沙地、沙丘及干燥山坡。建平北部有大面积适宜小叶锦鸡儿生长的宜林荒山沟壑,但该树种发展速度缓慢,主要原因是植苗造林成活率大都在50×10~(-2)左右。为加快其发展速度,绿化荒山,我们进行了小叶锦鸡儿直播试验。1 试验区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应用IBA和ABT1号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不同浓度配比和处理时间对中间锦鸡儿插穗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IBA对中间锦鸡儿的扦插效果优于ABT1号生根粉;IBA 200 ppm处理12 h最适合中间锦鸡儿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辽宁省彰武县沙区进行胡枝子、小叶锦鸡儿、紫穗槐、沙棘等4种灌木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灌木栽植密度以1 m×1 m,初植株数以每穴2株效果最佳,胡枝子的各种产量均高于小叶锦鸡儿,胡枝子和小叶锦鸡儿改善土壤效果明显,放牧影响灌木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海共和盆地1990年种植的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人工灌丛的细根分解状况,探讨不同径级细根分解规律、元素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价2种锦鸡儿人工灌丛在共和盆地的长期适应性,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地土壤碳循环和养分循环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埋袋法,比较不同径级(0~0.5、0.5~1和1~2 mm)细根经历489天分解期后的质量损失率和元素(C、N、P和K)释放率,研究分解速率与初始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总结2种锦鸡儿细根分解动态特征;运用非线性指数衰减模型拟合估算细根分解系数及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结果】2种锦鸡儿细根在前60天均快速分解,各径级细根质量残留率为53.28%~66.34%,122~367天进入缓慢分解阶段,367~420天分解速率缓慢上升,420天后细根质量显著下降,残留率为39.94%~58.20%;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对细根质量损失率影响显著;中间锦鸡儿0~0.5、0.5~1和1~2 mm细根质量损失95%所需时间分别为17.18、14.96和12.57年,柠条锦鸡儿所需时间分别为27.35、26.41和14.77年;分解489天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细根C分别释放了56.34%~79.70%和44.37%~87.39%,N分别释放了62.73%~83.43%和54.41%~88.63%,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的两两交互对元素释放率影响不显著。【结论】中间锦鸡儿各径级细根的分解速率和元素累积释放率均大于柠条锦鸡儿,即中间锦鸡儿的细根,尤其是1~2 mm细根向土壤中释放化学元素(C、N、P和K)的速率更快,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循环和养分循环,对高寒沙地土壤改良效益更显著。在高寒沙地应当选择中间锦鸡儿作为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典型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