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测定,中生菌素高产菌株UV-7与亲株B-7都比较稳定,但产素水平较亲株B-7提高了80%左右;在6个有效组份中A、B、C3组份的含量明显减少,而F组份的比例明显增加;有效组份的比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产物杀菌能力也与中生菌素标准品不同,其杀细菌的能力增大,杀真菌的能力下降,防治真菌病害的效果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中生菌素(农抗751)防治白菜软腐病的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生菌素是由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Streptomyces lavendulae var. hainanensis nov. Var.)产生的一种碱性水溶性N—糖甙类抗生素,对农作物细菌病害及某些真菌病害有广谱抗性。经3年温室、田间小区试验及示范证明,中生菌素防治白菜软腐病效果显著:温室使用浓度60~100ppm,防效为72.8~100%;田间使用浓度100ppm,拌种防效60~65%,拌种加喷施2~3次防效80~100%;但用药时期及雨量会影响药效。  相似文献   

3.
中生菌素高产菌株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生菌素产生菌通过菌种选育,得到4株效价较亲株提高70%的菌株。通过正交回归实验得到中生菌素高产菌株UV-7的摇瓶最佳培养条件和最佳发酵配方;明确了通气量和葡萄糖含量是影响最终产素量的主要因素。在6.6L的全自动发酵罐中优化发酵,明确了UV-7发酵过程中的代谢规律,证明了发酵代谢的终点与溶解氧和pH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生菌素(751)属N-糖苷类抗生素,紫外光谱为末端吸收,测定方法采用柱前样品与磷苯二甲醛(OPA),在适当条件下进行衍生化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产物,再以反相离子对色谱分离后,用荧光检测器检出。结果表明,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CV值为1.237%,回收率为97.0%。  相似文献   

5.
中生菌素的抗生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研究了中生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丝状真菌的抗生作用。结果表明,中生菌素是一种抗菌谱比较广的农用抗生素。其对菌体细胞膜无明显的影响。100 ppm时引起部分菌体原生质凝聚。同位素标记前体物掺入实验表明,中生菌素15.6 ppm对白菜软腐病菌DNA、RNA的合成影响很小,但强烈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用化学测定法分析了中生菌素对枯草杆菌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含量的影响,得到了和前体物掺入法相似的结果。说明了中生菌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依据不同乳化剂对中生菌素原粉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及治疗白菜软腐病的效果,选用适合作为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的乳化剂E4。在0.10g/L的使用浓度下,E4高生菌菌素的治疗效果。综合分析7种载体对E4的饱和吸附量及对中生菌素活性的影响,选出E4的理想载体C3。  相似文献   

7.
武夷菌素(Wuyiencin)是从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产生的一种农用抗生素,其主要成分A是具有胞昔骨架的新型核苷类抗生素。武夷菌素对多种农作物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如黄瓜白粉病、番茄叶霉病、灰霉病、黄瓜黑星病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档次的不断上升,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将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8.
中生菌素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证明,中生菌素200倍液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达89%,相当于化学农药10%叶枯净150倍和25%川化018500倍药液处理。大田最佳施药时机为病株率5~10%的发病初期,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控制病情,千粒重提高17~18.7%。秧田于3~4叶期和移栽前5天各喷中生菌素150倍液一次,可推迟大田发病期45天,防效高达90.57%。同时节省防治成本70~80%。  相似文献   

9.
中生菌素防治苹果轮纹病和苹果叶斑病的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2-1993年在河南省试验的结果表明:以中生菌素替代果园常用杀菌剂退菌特、多菌灵等,与波尔多液交替喷雾、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防效相当于化学药剂处理,大面积使用病率控制在5%以下。对叶斑病类防效突出,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化学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中生菌素对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以西瓜枯萎病菌为实验菌,研究了中生菌素对丝状真菌的作用。结果表明:中生菌素能显著地引起菌丝细胞内原生质凝集;对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2.5μg/mL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并具有杀死作用;对孢子的形成有较强的阻碍作用,100μg/mL抑制率为94.7%;对菌丝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0μg/mL抑制率为40%。  相似文献   

11.
12.
以不吸水链霉菌辽宁变种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亚硝酸诱变和紫外线与嘧肽霉素复合诱变,选育出了嘧肽霉素的高产菌株,抑菌圈直径由原来的20.5mm提高到36.4mm。传代培养5代表明,该高产菌株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3.
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明确放线菌B1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离体叶片和果实及温室盆栽苗测定其抑菌作用,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并且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该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株B1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植物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甘蓝黑腐病菌和西瓜果腐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达86.25%;菌株B1的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B1发酵上清液在离体叶片和活体植株上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68.80%和64.03%.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B1初步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菌株B1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 g、玉米浆20g、NH4H2PO40.5 g、MgSO41.0 g、自来水1 000mL,pH 7.2~7.4.  相似文献   

14.
15.
马铃薯青枯病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Dowson]是一种寄主范围非常广泛的植物病原细菌,可以侵染所有茄科和茄科以外一百多种植物。中生菌素(农抗751)是中国农科院生防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属于N-糖苷...  相似文献   

16.
基因工程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AVE-H39产生的甲基和乙基伊维菌素(methyl and ethyl ivermectins),为新型高效低毒的阿维菌素(avermectin)衍生物,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乙基伊维菌素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等农林作物害虫的活性优于甲基伊维菌素。鉴于菌株S. avermitilis AVE-H39的乙基伊维菌素产量低,制约了产业化开发,本研究经过多轮诱变选育,筛选获得了一株乙基伊维菌素发酵单位高的突变菌株,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对该突变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改良。经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玉米淀粉149.8 g/L,黄豆粉38.1 g/L,(NH4)2SO4 3.04 g/L,甘露醇30.0 g/L,酵母抽提物20.0 ...  相似文献   

17.
武夷菌素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先后创制了1%、2%、3%武夷菌素系列产品.作为一种低毒、高效、广谱的核苷类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对多种作物的真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文总结了四十年来,武夷菌素在产品创制、高产菌株选育、发酵工艺、提取工艺以及田间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武夷菌素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8.
实验证明,中生菌素200倍液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达89%,相当于化学农药10%叶枯净150倍和25%川化018500倍药液处理。大田最佳施药时机为病株率5~10%的发病初期,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控制病情,千粒重提高17~18.7%。秧田于3~4叶期和移栽前5天各喷中生菌素150倍液一次,可推迟大田发病期45天,防效高达90.57%。同时节省防治成本70~80%。  相似文献   

19.
中生菌素发酵过程中溶解氧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测定了所用发酵罐的体积氧传递系数,发现中生菌素分批发酵过程中溶解氧浓度呈现规律性变化,得出生长临界氧浓度为12%,发酵的最适溶解氧浓度为40%左右。溶解氧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发酵过程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与硅藻土配合施用对中生菌素发酵液的絮凝效果,以及几种关键因素对二者配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与阳离子聚丙酰胺配合施用的效果优于二者单独施用;配合施用过程中两剂的投料顺序、投料量对絮凝效果具有突出影响,采用先加入0.24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后加入30g/L硅藻土的程序,可获得理想的絮凝效果;在pH值2~7的范围内,絮凝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