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解决好农业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但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却面临诸多问题。要实现我国农业的大力发展,就必须要探寻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化农业。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的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生态农村发展模式以和谐、可持续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以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及其产品逐渐成为都市人群的消费选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也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为此,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著名生态农业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校务处处长吴文良教授.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的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生态农村发展模式以和谐、可持续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以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及其产品逐渐成为都市人群的消费选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也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为此,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著名生态农业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校务处处长吴文良教授。  相似文献   

4.
形成和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上升,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和生态农业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必然选择。而且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促进,在目前农业还处于传统落后产业的情况下,政府成为培育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主体,通过对农业信息化、产业化及绿色生态农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建议我国应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信息化为辅助,走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态农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光祥  赵静 《绿色科技》2011,(2):101-102
指出了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农村生态和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论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对当前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象州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发展好生态农业,实现农民收入增加,是当地农业主管部门面临的问题,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就该县生态农业发展进行调研,认为该县生态农业发展具有良好自然资源和生态基础条件,有生态农业示范基础,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发展好该县生态农业,要加强组织领导,从发展规划到技术支撑,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等都要进一步抓好。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目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可持续利用为主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战略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究竟农业生产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有哪些矛盾,如何调节这些矛盾是探究的重点所在。从农业生产综述、生态环境综述、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弊、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基于环境保护原则我国在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旨在抛砖引玉,以求金言。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引用生态农业理论以来,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方法和模式。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对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球性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所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尤其是发展经济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是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一、林业在生态农业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项产业,又是公益事业,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试验结果表明:覆盖率为30%的林地…  相似文献   

9.
余小红  龙岳林 《绿色科技》2013,(12):221-222,226
指出了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结合农业旅游背景下的休闲农园的特征和要点,分析了休闲农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促进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规范休闲农园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态农业理论发展以来,我国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经济林生产中的复合生态经营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与持续推动。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是温带水果等经济林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经济林占地面积大,占农业产业的比重大。基于经济林的生态农业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三农"事业的发展,为了指导西北半干旱区经济林生产农户、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以甘肃省天水市为研究区,通过模式设计与实证研究,优化形成了几种典型的经济林复合生产模式,采用这几种典型的经济林复合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生态农业主体是依照生态学以及经济学原理,通过现代科技成果以及管理方式,结合传统农业经验形成的,可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针对生态农业特征以及内涵,探讨了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现实状况,并就如何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西双版纳农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西双版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现代生态农业,进而探讨了建设西双版纳生态农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林业在四月农业区域开发中,处于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地位,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宏观保障和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山地为主的地貌结构和丰富多样的生物气候与土壤资源,为林业综合开发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提高林地利用率、改善林地利用结构;强化森林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基地化集约经营利用全省经济林资源,是振兴四川林业的主要目标和发展山区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结合滨海县的地理环境及生态状况,分析了生态农业在该县取得成就的原因.在新时期的农业发展中,该县秉承生态农业开发的理念,因地制宜设计出林下养禽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为当地18万亩绿色生态空间找到了合适的发展项目,对农民增收及地方经济总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农业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审美方面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系统。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生长机能,通过科学规划,生态机能系统的培育,自然能量的多级利用以及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系统对能量与物质的转化效率,最后达到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双重目的。本文在分析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论生态经济林与生态农业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论生态经济林与生态农业的结合谭梓峰,杨志玲(湖南省株洲市林科所,株洲,412002)(中南林学院)1生态经济林与生态农业的关系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由于传统农业的局限性,我国历来偏重于粮食生产,对林牧渔重视不够,对生态方面问题认识不足,以致造...  相似文献   

17.
生物有机肥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了生物有机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经过科学配制和无害化加工处理,是发展有机农业,建立绿色食品安全工程体系的有力保障,在综合分析我国生物有机肥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机肥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了生物有机肥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括林业发展遇见的一些瓶颈问题。林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很重要位置,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林业发展不能突破发展过程中所遇见的瓶颈。那么势必将会阻碍我国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运行和经营现状,探讨了倘甸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对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与管理策略,以期为实现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桂林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用地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加凤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89-194,199
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是发展农业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新兴的旅游项目,是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文章从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的4个主要景区旅游用地现状入手,在对其旅游接待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用地未来供需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用地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