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延宾 《绿色科技》2014,(9):153-155
指出了快速城市化和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后工业时代,要求我国必须从国土范围内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建设乡村景观。总结了欧美后工业国家的先进经验,对建设中国乡村景观的时机提出了建议,并结合中国乡村景观建设现状提出了乡村景观改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承载着许多现代人的"乡愁"情怀,乡村景观的规划与保护在逐的被重视的情况下,乡村景观的质量评价是在乡村景观规划和保护中较为缺少的部分。本文系统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以往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及相关的研究等等,最后以川西林盘为例,针对现阶段乡村景观质量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进行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的建议。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建立适合的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规范景观质量评价中的操作过程;(3)分类景观进行对比评价;(4)关注景观格局和景观美学的关联;(5)重视乡村景观地域性文化。  相似文献   

3.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景观是世界上出现最早并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是乡村地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镶嵌体。国外研究集中在乡村土地利用、乡村景观资源保存和文化景观方面。国内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景观以及城乡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区的乡村景观等,以农田景观格局与变化、乡村景观生态学、乡村土地资源利用和乡村景观资源评价等研究居多。此外,运用3S技术和模型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国内外应用重点。而合理规划乡村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维护乡村人居环境安全,在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乡村环境为前提,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三方利益共赢的旅游活动。针对盐城乡村景观在生态旅游背景下格局的变迁现状,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从生态肌理、乡村空间格局和人类低碳行为3方面提出了乡村景观优化策略,以期为乡村景观的更新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营造村落景观水系的基底,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村落水系空间面临着景观趋同、格局破坏等环境危机,亟待营建可持续的村落景观水系。本文归纳出福州传统村落水资源利用的3个子循环系统:山水格局水循环系统、街巷-农田水循环系统以及基础设施水循环系统。对三溪村的3个子循环系统进行分析,并梳理了各子系统与其水系景观构成要素的关系,为构建完整的文化性、景观性、社会生态性的宜居村落水系景观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发展角度的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对于乡村景观的科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该文从乡村景观生态保护与修复、GIS技术在乡村景观生态领域的应用、乡村景观生态评价、生态化更新、生态整合及系统性发展、生态安全格局等6个方面对国内外基于生态发展角度的乡村景观研究及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拓宽研究领域、重视新的保护与修复方式等3个方面对乡村景观生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乡土景观的含义,并结合广东省从化市溪头村新农村规划案例,从乡土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估、乡村整体格局保护规划、乡村街巷空间保护规划、乡村开放空间保护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以及乡村非物质文化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如何在新农村规划中对当地的乡土景观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地加以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同时发展乡村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快速发展,传统乡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公共活动空间、基础设施等需求。因此,2019年浙江省首次提出乡村"未来社区"这一新的城乡建设路径,对乡村版"未来社区"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效益。由于公共空间景观是构成"未来社区"九大场景的重要元素,从乡村景观长远发展来看,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乡村"未来社区"的公共空间景观营建策略,为乡村"未来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溧阳市沙仁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期项目"乡恋花园"为例,围绕溧阳乡村振兴宜居环境打造,探讨了溧阳乡村花园的设计理念、植物的选择及应用方式。并对乡村花园景观营造中植物文化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花卉景观的延伸产业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格局分析反映景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等方面的特征[1],通过对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确定格局形成的影响因子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而揭示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的关系,发现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达到调整景观格局,优化景观功能的目的[2-3].  相似文献   

11.
从聚落景观保护性规划角度出发,以粤西地区典型传统村落——广东省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ArcGIS叠加分析法对乡村开展规划.通过提取乡村主要景观指标因子,耦合公众参与,构建矩阵系统计算评分权重,并建立景观安全格局模型,系统地分析出乡村应建设区域、可建设区域和不可建设区域,并以ArcGIS叠加...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生态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森林质量,优化森林景观格局,是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海口市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基础,结合生态景观现状以及功能价值需求,提出了海口市域森林景观格局的总体架构,并从城市森林、美丽乡村、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廊道等方面,对海口市域生态景观格局的优化和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乡村特色产业与景观规划融合的视角,探讨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且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明确指出只有两者相互融合促进,才能激活乡村资源要素,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并实现乡村振兴。从如皋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的产业特征及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规划策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协调整体景观风貌,体现分区景观特色;尊重乡村自然肌理,重塑景观生态廊道;明确定位划分主题,线路串联景观节点,从而塑造以"观四季盆景,探森林花海,憩千顷草坪"为特色的乡村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并总结乡村景观同质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强调村庄自然环境、文化特征等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并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提出抵御乡村景观同质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石临风  杨婉艺 《绿色科技》2020,(3):24-25,29
指出了乡村聚落由社区或乡村居民点组合而成,而乡村景观则代表聚落居民生活的场所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溯人类发展史与自然环境演变史,结果发现、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是自然环境与人为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景艺术美学与文化旅游产业则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作的具有价值的痕迹和产物。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自然-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发展对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与乡民福祉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性客观人居环境要素与主观感知反馈共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发挥。文章以位于江南水网地区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乡村为例,通过InVEST与MaxENT模型进行多元数据融合的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估与空间映射,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自然与文化服务间的协调互动关系和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对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示范区乡村景观自然服务均值为0.505,文化服务均值为0.379,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均值为0.431,整体服务供给偏低;2)示范区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411,处于失调到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的过渡阶段,且村域空间分异明显;3)乡村人工建成环境、地方性景观格局风貌与乡村治理水平是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因素。根据研究结果,从评价算法与实践指导层面,提出江南水网乡村地方性景观生态系统自然-文化服务耦合协调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目前民宿景观以"个体发展"为主,表面化与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而多元化的民宿景观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发挥景观的多元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为导向,运用专家法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乡村民宿景观评价体系,以五号山谷为例,论证了其合理性与可行性,同时从景观的生态、社会、经济、美学价值四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推进乡村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探讨了景观的发展目标与设计要点,以期为我国未来乡村民宿景观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景观逐渐出现生态环境破坏、地域性特征缺失等问题。文章以乡村地域特征为基础,通过研究乡村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内容与方法,在保留地域传统乡土风貌和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乡村本土文化、环境与资源,实现乡村景观安全格局的保护、乡愁文脉的延续、循环经济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和空间分布有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对于海岛熔岩台地型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较少。【方法】应用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海口市羊山地区2008年与2018年乡村聚落规模和格局变化,并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探究湿地、林地等环境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时间的演进,羊山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数量、规模、分布均发生了改变。2008—2018年乡村聚落斑块数量激增,斑块总面积和斑块密度增加,斑块间的邻近距离和平均斑块面积相对减少。2)对比斑块形状指数发现,整体区域内聚落斑块形状整体趋于规整,其中邻近湿地的聚落斑块更趋于带状、边界更为曲折。3)从空间分布看,2008年和2018年乡村聚落均呈现聚集的格局,且2018年聚集度略高于2008年。4)随着乡村聚落离湿地、林地的距离增加,斑块数量和面积均产生锐减。此外,耕地斑块与道路斑块对羊山地区乡村聚落斑块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目前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现状分为两类:一类为区位优势明显,得到优先发展,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村落传统风貌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另一类地区较偏远,发展缓慢,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而且遗弃。需要政府把握乡村聚落变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乡村聚落朝集约化、内涵式方向发展。本研究揭示了海口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为城乡协调发展区的聚落景观布局优化、城乡土地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景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乡村旅游大肆兴起中,保护乡村景观特色至关重要,景观营造中需要提炼乡土景观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使其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乡村。该论文先研究了乡村景观的营造方法和原则,使其运用到藁城区耿家庄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中,结合该村的现状和发展,融入当地的特色宫面文化、周边生态、农业和其它传统文化,打造"宫面风情"旅游,丰富乡村产业类型,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