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藜麦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土壤盐渍化的防治与改良已成为当今粮食安全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在盐碱地改良方面,作物改良一直是最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措施,藜麦以其特有高营养价值,目前广泛应用在食品、农业等多个领域,除此之外,藜麦具有良好的耐盐碱特性与抗逆性,使其在盐碱地的改良与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概述了国内外对藜麦耐盐性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国内藜麦引种种植现状,并对其在盐渍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开鲁地区的饲草资源,采用直接青贮和添加剂青贮2种处理方法对5个藜麦品种(C4R-11F4、R1BF2、F2、SC和蒙藜2号)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中、酸性洗涤纤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藜麦达到调制优质牧草青贮饲料所需的标准;青贮后藜麦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较原料相比均有所降低;除R1BF2和蒙藜2号外其他品种藜麦的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原料相比均有所降低;根据牧草质量标准可知,R1BF2表现最好,建议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系藜麦苗菜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品系藜麦Chenopodium quinoa苗菜在浙西南地区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差异,对引自于国内的11个品系藜麦(Q_1~Q_(11))苗菜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可食用嫩茎鲜产量、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品系藜麦苗菜在浙西南地区均可正常生长,播种至采收历期27 d,可食用嫩茎鲜产量为10 763.9~13 888.9 kg·hm~(-2),各品系的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除维生素E未验出外,不同品系藜麦苗菜所含9个主要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变异系数(CV)从大到小的排序为:锌钙硝酸盐β-胡萝卜素皂苷脂肪蛋白质草酸含水量,其中,锌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34.94%;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排序为:Q_9Q_5Q_(11)Q_1Q_6Q_(10)Q_4Q_8Q_7Q_2Q_3;营养分级为Ⅰ级有2个品系,为Q_5、Q_9,Ⅱ级有2个品系,为Q_1、Q_(11),其他7个品系分属于Ⅲ和Ⅳ级。根据研究结果,可将Q_5、Q_9品系作为藜麦苗菜推广的主要品系,Q_1、Q_(11)品系可作为优质高产藜麦苗菜品系选育的重要种质。  相似文献   

4.
藜蒿系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上嫩茎叶及地下匍匐茎供食用.其营养十分丰富,有特殊的芳香,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藜蒿还具有清凉平抑肝火、预防牙痛、喉痛等功效.通过对浠水地区野生藜蒿生长环境调查研究,论述了野生藜蒿的生理特性、开发利用价值及大棚栽培技术,为藜蒿在浠水地区的大面积设施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通辽地区选择C4R-11F4、R1BF2、F2、SC、蒙藜2号5个藜麦品种,通过直接青贮和添加剂青贮2种青贮处理方法,研究5种藜麦的青贮品质。结果表明:青贮后C4R-11F4和蒙藜2号的质量为优良,SC的直接青贮、R1BF2的直接青贮、 F2的直接青贮与添加剂青贮的质量为尚好;费氏评分法测定的总分说明,5个藜麦品种的青贮都是成功的,青贮质量大多都能达到很好,并且添加剂青贮后的质量更好;综合藜麦的感官评定、pH值、费氏评分、氨态氮含量进行分析可得到,C4R-11F4和蒙藜2号青贮品质最好,属于易青贮饲草,R1BF2、 F2、 SC青贮质量稍差一些,属于可青贮饲草。  相似文献   

6.
驼绒藜为藜科驼绒藜属灌木,高1~2米,寿命长达数十年以上。人工栽培的驼绒藜灌木林可利用10年左右。驼绒藜枝叶繁茂,各种家畜喜食,可在孕蕾期刈割调制干草,冬春是各种牲畜的良好饲料。其营养丰富,不仅蛋白质含量相当高,而且矿物质含量也较高。 驼绒藜种子发芽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优若藜是藜科驼绒藜属丛生灌木,适宜在干旱草原上生长,它营养丰富,牛羊喜食,近几年牧区已开始人工种植.为了给牧防林建设选择搭配树种,给牧业生产开辟新的饲草饲料来源,我们对本旗优若藜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麦胚乳酸菌饮料其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是纯度为85%以上的麦胚,产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有一定保健作用,且在市场上尚属空白.因其营养丰富、口味纯正,价格适中,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9.
驼绒藜是一种抗旱、耐寒、耐瘠薄的半灌木,分布于我国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文章简述了驼绒藜的造林模式,并对其防护效益做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旱生植物驼绒藜的发芽、生长节律,介绍了其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长柄扁桃、榆树、驼绒藜幼苗水分生理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样地土壤含水量为7.24%的榆树、长柄扁桃和驼绒藜自然含水量分别为64.13%、68.41%和67.53%,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为1.33、1.01和1.24,其自然饱和亏为10.06%、17.94%和15.78%。持水力测定表明,长柄扁桃持水力曲线斜率最大,榆树和驼绒藜的相近。PV曲线分析表明,长柄扁桃的Ψπ100和Ψπ0值最低,驼绒藜其次。榆树的εmax值最大,为7.97 MPa,长柄扁桃的为7.08 MPa,驼绒藜的为3.21 MPa。蒸腾速率日程变化分析表明,榆树蒸腾作用"午休"现象最明显,驼绒藜的"午休"现象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2.
优若藜是藜科驼绒藜属的统称,在四子王旗分布有驼绒黎和华北驼绒藜两种。本文以华北驼绒藜为主,就优若黎在干旱荒漠草原建设中的作用、主要物侯期观察结果、播种苗生长过程及主要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幼龄苹果树??年生埥星锛拘藜魬好处很多捯皇歉纳乒庹諔利于有机营养的制造及积累量的提高摱欣谥μ醭涫祽花芽饱满和形成撊羌跎傥扌膽利于集中营养撍氖强纱俪尚螒提早结果和丰产捛锛舻姆椒ㄊ菛一愌『玫谝徊阒髦一般选三个懹贸爬确椒☉使其与中干的夹角...  相似文献   

14.
绵毛优若藜属藜科(Chenopodiaceae)驼绒藜属(Ceratoides)植物,是适应性较强的常绿灌木,其冠幅大,根系发达,耐风蚀沙埋,固沙性能好,是北美洲荒漠草场的重要建群种。在北美洲,从加拿大的育空地区,到美国华盛顿州的东部,北达科他州的西部,堪萨斯州的南部,一直到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均天然分布绵毛优若藜。美国将其用于荒漠草场改良,在美国西部干草原地区,每年冬季大量的草食家畜在绵毛优若藜灌丛中放牧,生长在加拿大北部的绵毛优若藜也是当地沙地牧场的主要饲草。  相似文献   

15.
驼绒藜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驼绒藜播种育苗技术。其内容从选地、采种、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和抚育管理措施等作了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池差示扫描量热仪(CSC4100)分别在10 ℃、15 ℃、20 ℃、25 ℃、30 ℃、35 ℃、40 ℃温度下对驼绒藜属 3个种6个生态型驼绒藜进行呼吸速率(Rco2)和新陈代谢过程的热量散失率(Rq)测定,研究驼绒藜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殊生长速率,预测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和最适生长温度值.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生长温度范围为11~32 ℃,适宜生长温度为21 ℃;华北驼绒藜(科尔沁生态型)生长温度范围为5~33 ℃,适宜生长温度为17 ℃;驼绒藜(宁夏生态型)生长温度范围为11~35 ℃,适宜生长温度为21℃;驼绒藜(新疆生态型)生长温度范围为8~37 ℃,适宜生长温度为25℃;驼绒藜(新疆荒漠生态型)生长温度范围为16~38 ℃,适宜生长温度为30 ℃;心叶驼绒藜生长温度范围为9~40 ℃,适宜生长温度为28 ℃.  相似文献   

17.
华北驼绒藜作为优良牧草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植材,对大同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改良牧场、治理沙漠有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华北驼绒藜育苗技术,以期为该市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环境因子影响着绵毛优若藜的发芽、出苗及生长.通过试验研究表明,育苗覆土厚度和覆盖基质对绵毛优若藜发芽有显著影响;种子处理对其发芽影响不显著;覆土类型以细沙覆盖出苗率最高;育苗时间在5月为宜.  相似文献   

19.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养麦、麦瓠以及各种于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由于加丁简单,粗粮中保存了许多细粮中没有的营养。比如,含碳水化合物比细粮要低,含膳食纤维较多,并且富含B族维生素。但研究表明,每天摄人纤维素超过50克,会降低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绵毛优若藜冷诱导SSH文库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绵毛优若藜是我国近年成功引种的高抗逆性饲用及防风固沙植物。以常温下的绵毛优若藜叶片和嫩枝为对照组,冷胁迫诱导处理后的叶片和嫩枝为试验组,获得两者高质量mRNA后反转录成cDNA,RsaI消化使其平末端化,试验组cDNA的5’末端连接上2个特异接头,然后分别与过量对照组cDNA进行杂交,把两份杂交样品混合后,与过量的新鲜变性的对照组cDNA过夜杂交,杂交后的混合液稀释后进行第一轮抑制性PCR以选择扩增特异表达的cDNA,然后以第一轮PCR产物为模板用巢式引物进行二次抑制性PCR,获得的富集差异表达cDNA即为绵毛优若藜冷胁迫SSH文库。将SSH文库的cDNA插入到载体中,共获得了362个克隆,为后续绵毛优若藜的抗冻基因克隆与转基因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