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矿企业的污染排放增加了大气环境的负担,使得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逐渐严重。就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产生及对人们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宿迁市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改善能源结构、深度治理工业废气、管控城市扬尘、控制机动车船尾气、制定财税激励政策、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及严明责任追究等防治对策,以期为宿迁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近年来成都秋冬季受气象条件制约,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本文通过对成都2016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日均浓度动态变化及典型污染天气城市森林内外大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条件有显著相关关系,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以加速大气颗粒物的扩散,能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2)城市森林中的PM10和TSP日均浓度皆低于森林外,城市森林内的大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基本呈现"早晚高、白天低"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光雷达水平扫描监测技术,进行了宿迁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区域排查。结果表明:激光雷达水平扫描对工地扬尘等一次颗粒物扫描效果显著,但对二次颗粒物扫描具有一定局限性,需配合其它辅助监测手段共同开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森林净化大气颗粒物污染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尘颗粒物污染,尤其是PM2.5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城市森林和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城市森林和绿地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我国粉尘颗粒物污染状况,并总结了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研究概况,从4个角度总结目前城市森林与PM2.5的关系研究,包括森林对颗粒物吸附机制、PM2.5对植物的危害影响、不同尺度下植被移除PM2.5的效果比较以及影响吸附过程的其他因素,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包括扩大研究树种的范围、针对研究不同树种特异性吸附偏好及加强各尺度研究的结合等,以更有效地应用城市森林进行大气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6年典型区域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全面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典型区域城市PM_(2.5)与PM_(10)比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与PM_(10)比值区域不同占比不同,发达城市北京、上海PM_(2.5)占比最高,主要为细颗粒物污染。珠三角地区PM_(2.5)与PM_(10)比值相关性稳定,污染物成分稳定。PM_(2.5)与PM_(10)比值受地域性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相关性不同。  相似文献   

7.
细颗粒物(PM2.5)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状况,森林植被可以通过叶表面吸附PM2.5等颗粒物,从而降低PM2.5浓度,充分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文章从植被滞纳PM2.5过程、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和负离子以及降雨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目前有关植被调控PM2.5的机制研究还比较缺乏,今后应加强空气负离子与空气颗粒物关系的研究,研究不同污染程度下植物对PM2.5影响的关键因素和降雨天气下植物叶面吸附PM2.5动态和影响因素,找出不同树种受降雨的消减量和差异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减轻城市大气PM2.5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长三角"城市安徽省宣城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单颗粒质谱仪SPAMS(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开展了为期5d的测试,获得了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及粒径特征,从而确定细颗粒物成分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物组分占比高低依次是元素碳(23.4%)、左旋葡聚糖(15.1%)、矿物质(14.0%),颗粒物粒径主要在1.0μm以下,占颗粒物总数的93%。PM2.5来源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扬尘源、机动车尾气源、生物质燃烧源和工业工艺源,PM2.5质量浓度升高时,这四类污染源贡献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建设导致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森林在滞尘方面的突出表现越来越多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对绿色植被滞尘能力的研究愈发深入。适地适树、精选树种、营造近自然群落、种植密度合理化、空间组合科学化等均成为城市森林缓解PM2.5等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有效手段。在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森林缓解大气颗粒物(以PM2.5为首要)污染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董春艳 《绿色科技》2012,(3):191-192
指出了PM2.5(又称细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介绍了PM2.5的来源、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滇西高原山地城市德宏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德宏州近年来污染物变化特征,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对关键污染过程主要原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芒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各年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18年污染天数最多,2017~2018年污染程度相对其他年份较重,污染出现时段主要为1~5月,环境空气质量出现污染的天数中,首要污染物主要为细颗粒物和臭氧,典型污染时段环境空气质量受到一定外来生物质燃烧带来的传输贡献。  相似文献   

12.
SO2和NO2为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城市森林对SO2和NO2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利用城市森林对大气污染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了我国SO2和NO2气体污染的状况,总结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的过程及其损伤机理,并从植物抗性和吸附净化能力两方面总结了城市景观树种与SO2和NO2气体污染的关系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今后研究可能发展方向,如SO2、NO2与悬浮颗粒物等复合污染对城市树种生长的影响、树种抗性和吸附能力综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SO_2和NO_2为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城市森林对SO_2和NO_2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利用城市森林对大气污染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了我国SO_2和NO_2气体污染的状况,总结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的过程及其损伤机理,并从植物抗性和吸附净化能力两方面总结了城市景观树种与SO_2和NO_2气体污染的关系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今后研究可能发展方向,如SO_2、NO_2与悬浮颗粒物等复合污染对城市树种生长的影响、树种抗性和吸附能力综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分析了襄阳市环境空气中的整体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通过对2019年3月21日出现的沙尘污染过程的在线颗粒物化学成分和来源解析,初步探讨了这次污染过程的主要来源和成因。研究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扬尘源明显升高,主要是受北方沙尘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分析了苏州市环境空气中的整体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通过对2015年夏季苏州市出现的两次污染过程的在线颗粒物化学组分和来源分析,初步探讨了两次污染过程主要来源和成因。研究表明:第一次污染过程是由于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源联合作用导致的,而燃煤源是第二次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多,霾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杭州地区对大气颗粒物常规监测的3项指标为:降尘、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阐述了这3项指标的特点,并分别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比较。为相关人员更好地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和对环境空气污染采取整治措施,提供有力地支持。  相似文献   

17.
环境空气质量尤其是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对空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组分特征、时间动态及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绿地与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城市景观异质性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文献总结出现有研究在数据获取、数据监测、研究区域、绿地景观异质性与颗粒物浓度之间的耦合关系等方面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郑州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源解析的日报结果,提出了特定空间、特定时段优化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污染管控措施,以期真正实现治霾管理精细化、精准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利用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对珠三角某城市主干道开展了常规监测和对比实验,研究了城市主干道近地面颗粒物污染变化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结果表明:城市道路近地面大气颗粒物浓度与车流量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控制措施对近地面PM2.5浓度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PM2.5(又称细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介绍了PM2.5的来源、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