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区废弃地不仅破坏土地资源,同时加剧了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大量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诱发多种地质灾害、污染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4方面分析了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从土地复垦、土壤基质改良、植被恢复3方面探讨了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2.
废弃矿区的土壤、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或丧失,地表景观破坏并遗留大量矿业遗迹,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与社会人士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和对金厂峪矿业废弃地条件分析,提出了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导向,金厂峪矿区修复与矿山公园整体营建思路及目标,以及生态基底修复、生态系统打造、“生态+”产业升级、矿山公园景观重塑等矿区修复与矿山公园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取湖南省冷水江市锑矿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锑矿区土壤在不同深度土层(0~20 cm、20~60 cm)的4种重金属(As、Cd、Pb、Sb)在前后6年之间含量变化特征,基于湖南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进行不同时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时空演变,土壤pH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使得植物更易存活;As含量除在兔子岭和雷公岭土壤深度20~60 cm土层出现小幅度的减少外,其余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Cd含量除在兔子岭土壤深度20~60 cm土层出现大幅度减少外,其余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Pb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Sb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冷水江市锑矿区土壤存在明显的Sb、As、Cd污染,主要来源于采矿过程中的粉尘沉降。冷水江市锑矿区土壤2015年综合污染指数为10.99,2021年综合污染指数为135.48,均大于Pcom>3.0,为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植被恢复在矿业废弃地生物复垦中具有重要意义,矿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有赖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概述了废弃地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认为优良植物品种筛选、植被演替规律、土壤肥力水平以及土壤生产力评价等方面是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浅谈煤矸石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矿业废弃地系统开展的示范工程建设及关键技术攻关,在矿业废弃地基质材料配比技术、矿业废弃地植被调查技术、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为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对恢复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不但使其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也使其生态恢复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对矿区废弃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以期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概括了我国矿区废弃地现状及矿区废弃地土地复垦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所采取的3种方法为: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以期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数千年来,人类由于对矿藏资源的开发,破坏了大量的土地,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日益成为各国倍加关注的热点.然而,矿业废弃地的自然恢复过程相当缓慢,其时间甚至要以百年计.因此,人工植被恢复或重建则成为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最佳策略.现选择广东韶关冶炼厂铅锌冶炼废气污染导致的光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样地,采用不同植被恢复方式,比较其生长状况、保水、保土、改良土壤结构和养分等生态系统恢复的效果及相关变化,期望能为同类退化生态系统土地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乌拉嘎金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通过文献资料检索,对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实地调查监测,对黑龙江乌拉嘎金矿矿区废弃地展开生态恢复现状的调查研究。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系统分析和研究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所管理的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全面评估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成效,着眼于目前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情况,研究矿区土地复垦技术并结合我省生态环境的应用,提炼总结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经验和模式,为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城市矿业废弃地的环境特点、对城市的影响,风景园林在城市矿业废弃地修复改造的作用、策略和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平顶山市矿业废弃地现状,从矿石山灾害防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植物选择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矿业废弃地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邹卉  冯娟  全爽 《绿色科技》2012,(12):60-62
从地表景观、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和其他环境问题6个方面阐述了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分类讨论了矿区废弃地的4种类型:废石堆废弃地、开采坑废弃地、尾矿废弃地和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结合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矿区废弃地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矿区生态修复的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尾矿的综合利用。对我国矿区生态修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就国内外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及主要技术问题,包括矿区废弃地基质改良,土壤侵蚀控制,树种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不同排矸年限煤矸石废弃地养分含量及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区是当今世界陆地生物圈最为典型、退化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范英宏等,2003)。矿区废弃地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妨害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问题(王笑峰等,2009)。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由矿山开发及酸性废水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土壤动物在矿区废弃地的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动物与土壤质量息息相关,成为土壤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综述了土壤动物活动对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及对矿区废弃地环境的响应和指示作用等的研究进展,旨在加深对土壤动物的了解,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健全生态指标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大宝山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为根本,运用恢复生态学原理和各种技术手段,根据大宝山矿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改善矿区及周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提高矿山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矿产资源的开发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但也带来了生态系统受损、植被完全被破坏、环境失衡的问题。在矿产资源丰富的新疆阿勒泰地区,采矿造成的废弃地面积非常大,仅青河县阿苇戈壁的砂铁矿废弃地面积就达3 000 hm2,2012年全县形成的开采点近300处,成为新疆破坏面积最大、土地受损最严重的矿区之一,已影响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尽快恢复,生态恢复首先是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8.
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由于铅、锌等重金属含量较高,污染风险较大,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民群众生活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开发紫薇生态修复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生态环境的方法,研究紫薇对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的适应性,本试验选用“赤红紫叶”紫薇作为材料,开展不同栽植密度、栽植穴大小、起垄栽植、基肥类型、栽植地覆盖方式等栽培技术对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紫薇生长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铅锌矿矿区废弃地栽植紫薇的地径增长量随着栽植密度的下降而增大;不同栽植穴大小对紫薇生长有显著的影响,栽植穴越大,植株长势越好,生长量越高;不起垄栽植的紫薇生长量高于起垄的处理;不同基肥种类对促进紫薇生长的效果不同,混合基肥比单一基肥效果更好;不同覆盖物对紫薇生长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紫薇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9.
宝山矿区废弃地植物配置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宝山矿区的植被和土壤开采时间的调查与分析,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划分了4种矿区废弃地类型,提出了各类型的土壤改良措施,并对4种类型的废弃地进行了植物的有效配置,提出了多种植物配置模式,为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湘潭锰矿矿业废弃地营造林的3.5-4.5年生栾树、杜英混交林进行了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3 240株/hm2,栾树单株生物量为1 175-1 958 g,杜英为544-909 g;林分生物量为3125-5211.00 kg/hm2,林分净生产量为893.00- 2085.48 kg/(hm2·a).现林木生命力强,生长旺盛,林分生产潜力大.为矿区废弃地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