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暴露出当前城市建设中防灾避险绿地严重缺失、公园绿地偏少等一系列问题。以成都市为例,从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入手,分析当前防灾避险绿地体系存在的问题,阐述校园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对城市园林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完善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适宜性分析与评价,以绿地所分布的各种地形地貌为主要分类依据,针对各类城市灾害的受灾类型与特征,结合周边道路、建筑等人工条件以及灾民避难和营救活动的特点,为下一步相关类型的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选址提供依据.在对城市各类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从规划的系统性、层次性、动态性的特征出发,协同相关规划、符合城市实际、针对不同灾害过程中的防御、减灾、灾后重建等多种因素,形成一个具备一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这是我国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情况,促进公园服务公平化,选取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自治县公园绿地,运用网络分析法,从可达性和服务效率两方面对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服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可达性方面,10 min覆盖面积只有21.89%,存在5.601 km2的服务盲区;(2)服务效率方面,500 m内的覆盖面积比是44.5%,服务人口比是49.1%,服务容量比是88.2%,现有的公园绿地的防灾效能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研究区内的公园绿地数量较少且空间分布不均匀,防灾避险服务效果不理想。对此,提出了增加公园数量、提高可达性等策略,进一步实现耿马自治县公园绿地防灾避险服务功能公平化。  相似文献   

4.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防灾避险的功能增加到公园绿地规划中,从公园绿地规划的角度和在公园绿地中增加防灾的设施2方面阐述了公园绿地作为防灾场所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灾区现场调研、灾区城镇避灾场所及城镇绿地的分析,探讨了结合防灾功能的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统筹安排防灾用地布局、避灾绿地分级配备、避灾容量测算、平灾结合等要求,并对北京中心城区加强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规划与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防灾避险功能,通过对城市防灾绿地的概念和功能的分析,探讨了郑州市目前城市防灾绿地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郑州市防灾绿地体系建设措施,以便完善郑州城市防灾绿地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让成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设施的不完善问题突显出来。城市防灾公园是严重灾害发生时,为了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防灾结构,而建设的起避难疏散场所作用的城市公园或绿地。本文针对在“5.12”汶川地震中出现的问题,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从植物景观、应急设施和应急环境保护等三个方面探讨公园防灾功能方面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8.
防灾公园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完善的防灾公园对城市安全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小城市、沿海地震频发地区城市公园的现状,进行了的防灾减灾功能改造研究。以福建省东山岛虎山公园为例,在调查分析其自然环境(地质条件,高程和坡度)的基础上,对其人工环境作了分析,对其安全条件作了评估。采用GIS地理分析技术,从场所、通道、设施、植物规划4个方面,进行了防灾减灾功能改造规划。将公园分为文史景观区(28 216 m~2)、观赏景观区(17 292 m~2)、保卫战景观区(33 836 m~2)、防灾科普景观区(11 867 m~2)、生态防护区(96 036 m~2)和农家乐休闲(21 830 m~2)六个景观休闲区;根据平灾转换的原则,对公园进行灾时规划,分出了灾时棚宿区(15 500 m~2)、灾时车宿区(7 113 m~2)、物资储存中心(5 960 m~2)、医疗救护中心(1 535 m~2)、灾时指挥区(2 433 m~2)以及疏散通道(2 125 m)。规划虎山公园灾时棚宿区面积15 500 m~2,占城市受灾时防灾规划用地面积47%,可容纳7750人避难。该改造规划完善了虎山公园防灾配套设施和防灾植物搭配,提高了防灾减灾功能,可为相关城市公园防灾改造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防灾公园是城市防灾避难的重要基础设施,内部空间的可达性对其防灾功能的有效性和防灾效率最为重要。该研究以苏州桐泾公园为研究对象,根据人群平时与灾时空间活动的不同,通过空间句法专用分析软件Depthmap对城市防灾公园空间分别进行视线可达性和通行可达性分析,量化研究桐泾公园防灾避难空间的通行与视线可达性差异,并基于结果对桐泾公园防灾避难空间布局提出建议,为城市防灾公园的空间组织提供新的角度与方法,为防灾避难公园规划设计及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周宇  沈守云  汤炼 《绿色科技》2012,(6):211-213
在探讨城市防灾绿地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将城市防灾绿地分为了紧急避险绿地、固定避险绿地、中心避险绿地和防灾避险通道四类。并针对长沙市现有防灾绿地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长沙市将来在防灾避险方面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绿地防灾避险空间体系、防灾绿地体系和紧急避险疏散体系三方面对绿地防灾系统进行探讨。这对促进城市防灾空间体系的完善,消除城市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2.
系统论方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从整体出发,揭示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绿地体系是城市系统的一部分,其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原则的前提下,将系统论方法引入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研究中,可以加深对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系统的构建、改进和完善。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研究其子系统的发展及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对促进体系规划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下,防灾绿地规划对城市安全构建具有积极影响。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日本东京都的防灾公园体系规划较为完善。文章以东京都防灾公园体系为研究对象,梳理了1923年至今的日本防灾公园发展状况,并基于重要发展节点分析其发展动态,得出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等规划特点,以及法律制度完善、体系清晰合理、规划持续更新对于构建城市公共安全具有的积极作用。该研究可为我国的城市防灾绿地体系规划和公共安全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防灾公园在对抗城市灾害时的灾前防御、灾时避难疏导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以沈阳市中山公园为例,依据可达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平灾结合"原则及步行原则对城市防灾公园的功能进行研究,完善和提高城市绿地的防灾体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险体系建设的发展,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下,应用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北京城市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化,并通过人口密度分布与公园绿地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对城市公园绿地的人口服务辐射能力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显示,整个北京规划市区内公园绿地的缓冲区覆盖范围总计为421.96km^2,约占规划市区面积的38%,存在626.46km^2的服务盲区。另外,规划市区东部、北部和西南最外围区域大多数办事处中所含的公园绿地缓冲区占其行政区面积的比例均低于10%。在分析基础上,最终还进行了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以防灾公园的定义及功能入手,分析了城市公园改造为防灾公园的可行性,从而探讨了城市公园防灾化改造设计原则。基于此,以龙山公园为例,以平灾结合原则为指导思想,提出了城市公园防灾化改造设计方案,从而形成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过程,以期对今后城市公园防灾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同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防灾避险规划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城市公园绿地凭借与居民区距离较近、空间充足、改造潜力大等优势成为了防灾规划中的重要项目区域。我国学界对于城市灾害应急能力与公园绿地之间的联系、影响因素的研究程度较低,相关研究的学术文献较少。虽然在一些大城市的公园绿地布置了防灾用地,但是远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地震后的启示——城市防灾绿地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绿地的防灾功能、防灾公园的定义及分类,并借鉴国外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发展情况,结合我国防灾公园规划建设的现状,探讨了我国城市防灾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布局依据,公园绿地防灾改造、专类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同时兼有城市防灾避险的功能。为了解泗洪县公园绿地建设情况,为泗洪县乃至宿迁市公园绿地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对全县公园绿地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泗洪县公园、游园绿地率均达到7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泗洪县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已达到300m左右一处就可以步入绿色空间的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生态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休闲旅游健身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更是提升城市功能,服务建设自贸区、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和建设高品质浦东等战略的重要载体。介绍了康桥生态绿地(公园)现行管养体制模式,分析了当前国内生态绿地(公园)管养的发展趋势,结合浦东现行的管养模式,论述了创新浦东大型生态绿地(公园)项目管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康桥生态绿地(公园)国有企业建管一体化模式的建议,以期提升浦东大型生态绿地(公园)管养水平,促进浦东大型生态绿地(公园)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最大发挥,营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