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林业有害生物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严重制约林业经济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最为严重的森林灾害之一.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更进一步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的威胁和危害.为维护石家庄市生态安全,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现就石家庄市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情况、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和特点及防控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分析了近年辽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平江县是湖南省的重点林业区之一,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危害程度高,不加强防控,会给林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通过对平江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及趋势分析,探讨平江县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对策,为有效地保护平江县域森林资源、推动平江县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新思路,是森防建设"森林健康"安全的重要标志,是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定位高度的基础。加强对云南省有害生物防控不仅使得云南本地区林业得以健康发展,而且还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起到保护性作用。本文将通过对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进而对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浅谈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增多且危害猖獗,要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需从造林、营林技术入手,从源头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以减少林木损失量。文章通过论述营造林措施和技术种类,分析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结合乌审旗实际深入阐述了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危险性、检疫性等的林业有害生物对上海市林业的发展有构成重大威胁的趋势。从上海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面临的压力以及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现状出发,对迎世博上海市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体系的构建,从项目建设的目标、预警防控流程技术路线、建设方案布局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建立健全完善的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和防控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顺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2004年以来,以美国白蛾为主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在北京市及其周边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对林业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确保实现"绿色国际港"的承诺,顺义区园林绿化局从保障首都生态环境安全的高度出发,积极行动,制定相应措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长效  相似文献   

8.
<正>林业有害生物是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被称作“没有硝烟的火灾”,给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内蒙古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林业建设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而林业有害生物不仅影响林产品安全和林业经济效益,同时破坏森林资源,是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不稳定因素之一。本文对内蒙古林业有害生物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防控建议,以期为内蒙古生态安全建设添彩增绿。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现状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严峻形势再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分析了近年来有害生物发生扩散蔓延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控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陆河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现状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目前陆河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严峻形势与防控现状,指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检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大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国内外高大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 ,研究了开发多元化高大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设备的设计思路 ,并提出了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大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建议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解决我国生态林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平衡林业资源环境与林业绿色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方法】基于绿色发展背景,以我国生态林业生产为研究对象,挖掘整理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份林业生产数据,建立包含绿色生态指标的DEA模型,全面评价我国林业生态效率。选取影响林业生产的关键性因素,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找到提升林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切入点。【结果】我国在节约资源投入、提升期望产出、限制非期望产出方面有所改善,大部分地区呈现规模效率递增状态,反映出区域内林业产出的增长速度略快于资源、能源的消耗速度,在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并保证林业产量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林业生产规模,以规模效益带动林业经济效益发展。回归结果显示:林业旅游休闲对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在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需要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结论】政策建议如下:1)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旅游规模化生产协同发展;2)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3)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蒙古森林资源匮乏, 但却在防止土地退化、保持水土、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蒙古制定了森林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但林业政策优先领域主要集中在防治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及鼓励木材加工等方面。林业发展战略则偏重技术,缺乏对林业根本问题的关键性分析。林业立法将大部分森林管理职责下放至地方政府,但因其缺乏资金和技术人员,各项林业政策和规划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森林资源被迅速开发。文中介绍了蒙古林业资源和管理现状、林业政策规划及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与蒙古开展林业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以期为两国林业合作提供重要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林业技术在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中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病虫害对林业的保持和发展危害巨大,北方地区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应认识到病虫害的危害,并明确其发生特点,探究加强防治的有效措施,以减少病虫害对北方地区林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左玉 《林业科技情报》2020,52(1):77-78,81
森林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各种资源的重要场所,有"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之称。因为林木生长时间较长,所以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各类有害生物的威胁,从而影响了其生长,降低了其质量。现阶段,加强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推动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大战略目标,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因此新形势下要想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必须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城市林业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都市环境的非自然化及其环境胁迫的日趋严重,导致城市林木灾害的成因复杂,严重威胁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的安全.同时,城市作为物流的主要集散地,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非常高.本文从城市林业的特点、功能出发,依据生态学原理阐述了生物灾害在城市环境植物中的发生特点、原因及其影响.从城市森林生物灾害的防治现状出发,指出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预防、监测、治理的对策,并对城市森林健康的管理及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促进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使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和应急救灾能力,迅速遏制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势头,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损失,根据兴安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和森防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文章论述了加强兴安盟嫩江流域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森林健康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健康是在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有害生物治理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理论。本文简要叙述了世界森林健康理论的兴起,实质及其实践,并结合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及山西省人民生活对林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我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制定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兼顾农民致富和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2)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前森林发展到666.7万hm^2,覆盖率达42%以上,建成生态公益林占70%的相对稳定的林业生态体系;3)以两山、三河、四路、七条线、六盆地为重点布局的林业发展;4)战略措施是,搞好林业重点工程,深化国营林场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多方集资,多形式地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已成为林草业重点建设领域的重要支撑和业务创新增长点。在四川省竹产业大发展背景下,邛崃市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竹类主要害虫识别系统应用于竹产业基地森防场景,实现了对竹产业基地的害虫智能识别,并衍生出害虫发生情况统计分析、管护员巡护管理等智慧化管理手段,促进了当地竹产业基地的精细化管理,探索了竹产业现代化的新途径,为竹产业建设迈入智慧化目标提供了支撑。文中介绍了该系统采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实际应用,并对相关成果在森防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后续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