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健康人居环境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广场景观要素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城市广场景观要素的居民感知评价,提出相应的景观要素优化策略.以福州五一广场为例,基于多维感知的理论方法提取广场的23项景观要素作为广场使用者的评价对象,采用Kano-IPA景观要素评价问卷调查获取了使用者的主观评价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建筑大学映雪湖为对象,采用文献查阅、调查问卷、分析讨论等方法,分析了校内外人员浏览景观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并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对道路、植物、铺装、水体、设施小品、照明等进行设计分析,提出了满足喜爱程度、个体心理体验和自己对景观的心理需求校园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桂林15条典型城市次干道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分析法,深入探寻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满意度较高的城市街道景观表现为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比例恰当,景观小品、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合理等。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街道景观要素最优结构模型,立足于使用者实际需求,从本质上提高街道景观质量,增强城市街道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视障使用者的角度探究其理解和诠释景观的方式对视觉无障碍环境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组织30名16~28岁的视障人士,以广州花城广场为调研地点,通过行为观察与访谈研究视障人士的"行为与感知"过程,以及问卷调查进行"感知与评价"的分析,探讨视障人士的景观感知方式,分析其景观需求;最后从意愿需求、总体环境需求及环境细部需求方面得出相关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目前高校特点、高校主体行为人的心理需求与行为模式对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影响的分析研究,以高校景观环境设计要点为依据,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校本部景点改造入手,探讨如何塑造出具有文化性、实用性、艺术性、生态性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活动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使用者对于景观环境的认知通常会受到既有记忆或经验的影响。文章以上海市梦清园为例,选取基地范围内25个具代表性的场地拍摄全景照片,并对场地使用者进行问卷访谈。记录受访者对照片的审美偏好并排序,对其中可以引起场地使用者似曾相识感的照片进行标记。依据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KW)检验结果,探究环境熟悉度与景观偏好之间的关系,提出使审美体验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的城市公园设计策略,为营造优质宜人的城市公园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量化研究的思路,定量评估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质量的优化提升提供一定参照,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使用者归属感,为城市公园建设工作贡献力量。【方法】以城市公园建设成果较丰的广州市为例,选定天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语义分析(SD)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结合其需求需要,对公园景观建设质量进行相应评判。制定了包含观赏性、游憩功能、安全性、空间组织、生态环境、社会功能共6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空间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形成一定的科学评判依据。【结果】1)6个评价方向权重排序如下:观赏性0.223>游憩功能0.213>生态环境0.189>生态环境0.185>安全性0.177>社会功能0.109>空间组织0.089。2)由SD法得出天河公园的20项二级指标得分位于“正向”,区间范围为[0.960,1.360],平均分为1.171分。3)将AHP权重计算结果与SD法所得评分结合最终得出天河公园景观质量总体评分为1.138分,整体评分处于“较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环境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研究如何从心理层面满足人在景观中的需求,以求为园林景观设计活动提供参考,从而设计出符合游人心理需求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9.
以问卷的形式对陵园内不同的游客进行了访问调查,研究了来访游客对该公园植物景观的喜好程度及景观空间的感受情况。对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施洋烈士陵园植被景观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竹林景观的质量评价是森林景观资源质量评价系统的重要环节,也是竹林景观建设的依据.以湖南省竹林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应用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分析数学、风景园林学、林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视觉景观质量评价方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及LCJ评价法对景观样本进行评价,研究大众对竹林景观的审美倾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AVC理论,据景区村庄相关界定及相关领域研究,提出景区村庄"三力"重要评价影响因素,吸引力:村庄特色资源、旅游环境设施要素、区位条件;生命力:社会经济、居民生活、产业结构、综合管理运营能力;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并构建AVC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体系,为景区村庄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建设指导依据。并将此体系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对案例"三力"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以三力提升为目标进行一系列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2.
厦门中山公园是位于旧城中心区的综合性公园。通过应用使用后评估方法对公园的可达性、景观要素、空间感知、触觉感知、配套设施、维护管理6方面使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公园景观设计与使用者行为需求的多维关联性,指出使用者的行为感知特征、设计实施成果与市民使用间的矛盾冲突点、建成项目使用后评价体系缺失的问题。提出以使用者为核心,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增设定制化的景观设施配套,进而提升公园的整体环境品质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城市各类污染严重,城市生活环境日趋恶劣,由此引发诸多身心健康问题。本文以广州竹韵山庄绿化景观项目为例,结合居住区绿化景观的基本要求,根据人的心理需求,对住区绿化景观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提出应用环境心理学理论建设舒适、美观宜居环境的重要性及其手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山地景观是城市宝贵的"绿肺",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有着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以济南山地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剖析山地景观设计与光照、地形、水、风、土壤等自然因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山地景观的丰富性:要素的多样、视线与空间的多样、行走与体验的多样等方面。分别从四个方面:视线设计、游览设计、地域设计和生态设计探讨适合于城市山地景观的途径与方法,为建设城市优质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原风景是指人在幼年时期到青少年时期所处的生活环境在内心深处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景观的感知。以往在植物景观感知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原风景层面。本文旨在探讨原风景类型的不同对城市植物景观感知所产生的影响,为当下城镇化建设中植物景观营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原风景类型人群分为城市类型、城乡结合部类型、乡村类型。调查在以北亚热带绿化区植物景观为代表的南昌城市里进行。采用标准化问卷形式,分别让来自南方地区的120名大学生在5处城市植物景观环境实地中对植物景观的6类感知类型中的22种感知因子进行分级评价,对不同原风景类型人群间的感知评价结果进行偏好均值比较、因子间方差分析和类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1)评价均值表明:所有人群对植物场景偏好的评价与植物空间的大小正相关;城市类型人群对植物景观评价均值普遍偏高。2)通过感知因子层面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吸引力感知因子方面,城市类型的人群与城乡结合部类型人群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乡村类型的人群与其他类型人群没有明显差异;在舒畅度、生命力、宁静感、亮度的评价结果中,城市类型和乡村类型人群之间的评价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神秘性、熟悉感、宁静感、空间连续和亮度的感知因子中,城市类型人群的评价值与城乡结合部类型人群有明显差异。3)通过不同类型人群偏好与其他感知类型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人群性别和原风景类型二者对偏好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Sig.=0.253);从相关系数发现,影响城市类型人群植物景观偏好的感知类型排序为:心理感受(r=0.672)植物色彩(r=0.566)整体环境(r=0.473)植物空间(r=0.462)植物形态(r=0.414);影响城乡结合部类型人群植物景观偏好的感知类型排序为:心理感受(r=0.821)整体环境(r=0.636)植物色彩(r=0.626)植物空间(r=0.577)植物形态(r=0.527);影响乡村类型人群植物景观偏好的感知类型排序为:心理感受(r=0.760)植物形态(r=0.675)整体环境(r=0.658)植物色彩(r=0.619)植物空间(r=0.579)。【结论】通过不同原风景类型人群对城市植物景观的评价,城乡结合部类型人群在植物景观感知因子层面上与乡村类型人群较为相似,在植物景观感知类型对偏好影响程度的层面上与城市类型人群较为相似,说明城乡结合部类型人群对植物景观评价标准呈现出既有城市又有乡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清西陵整体区域的景观组合进行大尺度的研究,可对陵寝类景观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清西陵全域旅游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为探究影响陵寝类景观美景度的因素,以河北易县清西陵景区为例,采用心理物理学派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SBE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获取了大众审美态度,确定了林相整齐度、植被垂直结构、陵寝风格契合度、环境状况和人为干扰程度5个影响要素并进行了专家评价,根据"数量化理论Ι"测量了要素下16个类目对于景观美景度影响的显著程度并建立了景观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杂乱的林相、无植被或乔木的植被垂直结构、契合陵寝风格的要素、整洁的环境和野生植被对景观美景度具有显著影响,一般的林相、灌草的植被垂直结构、不契合陵寝风格的景观、房屋+道路+人为植被+其他和少数孤立元素与SBE值没有相关性。如此得出结论:陵寝类景区应注重植被的规划方式以及整体氛围的打造,适当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关帝山林区景观要素空间关联度与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提出了用于分析复杂景观异质景观要素空间关系的景观要素空间关联指数 ,介绍了应用GIS技术测度该指数的方法。在ARC/INFO支持下 ,对关帝山森林景观各景观要素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研究地区景观格局的控制因素 ,掌握了研究地区森林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景观要素空间关联指数用于复杂异质景观的格局分析可取得良好效果 ,其生态学意义明确 ,实用性强。通过统一网格样方图层与景观图层叠加进行全景观取样的方法 ,简便、可靠、实用。关帝山森林景观受以居民点为干扰源 ,沿河流、道路延伸和扩展 ,经农田向外围渗透扩散的干扰格局和环境异质分布格局的共同控制。从复杂、破碎、高度异质的总体景观中 ,揭示了研究地区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 ,掌握了研究地区 1 0个地类之间以及 1 0个森林类型之间空间关系的总体格局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植物作为城市公园中具有生命力的功能要素和造景要素之一,与整体的公园景观一起,在城市公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武汉中山公园为例,运用园林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结合园林景观设计需求,对武汉中山公园植物配置及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城市公园建设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创造良好生态文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旅游公路景观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旅游公路周围景观的视觉好坏,直接影响游人的心理感受和对景观环境的认可度。通过对以往评价研究的总结,建立了旅游公路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的3个方面、16项具体评价指标。研究了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求解步骤,在对全桂路全线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全桂路景观进行评价,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城乡地区以居民为主导的景观规划与管理,在系统梳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日常景观是超越视觉审美的、具有地方情感的物质与非物质日常生活环境,强调日常景观具有为人们提供社会需求、化解身份危机和修复个人情感的价值意义。此外,介绍及讨论了“视觉-经验”法和“步行-拍照”法两种针对日常景观价值的评估方法,前者采用照片和问卷访谈的静态方式来快速收集人们主观的景观感知信息,但是未能充分调查研究对象感知景观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增加研究对象的步行行为,使人们在行走时唤起切身的空间经历与记忆,有助于进一步提取个人和地方的感知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