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名山河流域典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试验,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及NaCl解吸剂解吸法研究全土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2~0.25mm,0.25~0.053mm,0.053~0.002mm,0.002mm)对砷(As5+)的吸附解吸特征,同时研究了土壤微团聚体对砷(As5+)热力学与动力学吸附解吸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土及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砷(As5+)的吸附量随时间、浓度的增加而逐渐趋于平衡,动力学吸附以Elovich方程拟合最佳,热力学吸附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动力学吸附量随时间逐渐降低,在600min达到吸附动态平衡;热力学吸附量随时间逐渐增加,初始砷(As5+)浓度达到160mg/L后几乎处于吸附动态平衡,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和慢速2个阶段;砷的动力学、热力学吸附均以专性吸附为主,非专性吸附为辅;根据解吸难易程度分为易解吸与难解吸,各粒径微团聚体易解吸率大小依次为:(0.25~0.053mm)(2~0.25mm)原土(0.053~0.002mm)(0.002mm),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CEC含量的大小呈正相关,难解吸率大小与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掌握某工业场地土壤中砷(A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其迁移规律,为该工业场地土壤As污染防治提供数据与理论基础。【方法】本文选取葫芦岛市某工业场地为研究区,首先统计分析了场地内土壤As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了等温与动态吸附两种获取土壤中As (Ⅲ)吸附参数的实验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最终利用HYDRUS-1D模型反演计算了As (Ⅲ)在供试土壤中的DL、K、α、β等迁移参数。【结果】场地土壤As浓度水平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在垂向上主要富集于40 cm深度内,且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等温吸附实验的结果表明:土样中As (Ⅲ)的平衡固相浓度随液相浓度增加呈非线性增长趋势,Langmuir模型(R2=0.988)对实测数据的拟合效果优于Henry和Freundlich模型。动态吸附实验结果展示了As (Ⅲ)相对浓度完全穿透土柱所需的污染液体积随As (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规律;HYDRUS-1D反演结果表明三类吸附模型中,Langmuir模型(R2=0.990)更适用于模拟土样中As(Ⅲ)的动态吸附过程。相较于等温吸附实验,使用动态吸附...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砷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7,他引:45  
蒋成爱  吴启堂  陈杖榴 《土壤》2004,36(3):264-270
本文综述了土壤中As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土壤中主要含As化合物的形态及转化,土壤对As的吸附缓冲行为,土壤As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毒理及微生物在As不同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尚需加强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复合污染土壤中水稻根际元素特性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广东大宝山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为生长介质,通过研究水稻不同部位生长量、 金属含量、 对金属的富集系数,及其与根际、 非根际土金属含量、 形态变化的相关关系,探讨根际效应可能对水稻体内金属积累转运以及生物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了广东大宝山稻田重金属复合污染(As、 Pb、 Fe、 Cu、 Zn)土壤及当地常见的20个水稻品种进行根际袋试验,即将根际袋内的土视为根际土,根际袋外的土视为非根际土,将供试水稻品种种植于根际袋土壤中60天后收获,测定水稻各部位的生长量、 不同金属的含量,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各金属有效态的含量。【结果】Fe、 Cu、 Pb、 Zn、 As在根部的富集系数均大于其在茎叶的富集系数,各金属在茎叶和根部的富集能力排序分别为Zn Cu As ≈ Pb ≈ Fe和Fe Zn As Cu Pb。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各种金属有效态含量均为Fe Cu Pb Zn As。研究还发现,有效态Fe、 Cu和Zn浓度对整株干重的影响显著,作用强弱顺序为Cu Zn Fe,对水稻生长影响作用显著的三种有效态金属Fe、 Cu和Zn均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供试土壤中有效态Cu浓度对水稻的生长所起的作用最强。根际土有效态Fe浓度对根系Fe的积累作用效果显著,有效态As浓度显著抑制了根系Fe的积累,且有效态As浓度的作用强于有效态Fe。【结论】根际土中有效态Fe对株高、 根干重、 茎叶干重和整株干重均起着抑制作用,有效态Cu对水稻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根际土有效态As和非根际土有效态Zn对根部Fe的积累起到了抑制作用,根际土有效态Fe和非根际土有效态Cu则起到了促进作用。非根际土有效态Fe和有效态Zn对水稻根长的增加均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CTM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一修饰和CTMAB 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修饰土耕层、粘化层土样,从修饰比例、土层、温度角度探讨了有机修饰土对CrO42-的平衡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各供试土样中CrO42-平衡吸附量均随CrO42-平衡浓度增高而增大,有机修饰土对CrO42-的吸附等温线呈现L型等温线形式,原土土样的吸附等温线基本上类似于S型吸附等温线形式,两层次各土样对CrO42-的吸附量呈现100CB>120CS>50CB>CK的顺序(100,120,50分别表示修饰比例为100,100 20,50;CB为CTMAB修饰;CS为CTMAB SDS修饰;CK为未修饰原土);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大,耕层原土对CrO42-的吸附能力增加较快而粘化层原土增加较慢,土粘化层修饰土样对CrO42-的平衡吸附量均高于土耕层土样,但修饰比例增高导致两层次土样对CrO42-吸附亲和力的差异减小;未修饰原土对CrO42-吸附呈现增温效应,粘化层CK土样增温效应高于耕层CK土样,表明增温促进粘粒矿物对CrO42-的专性吸附。随平衡浓度的增大,修饰土样CrO42-吸附温度效应比值均变化不大,耕层各修饰土样对CrO42-吸附呈现增温负效应,而粘化层修饰土样对CrO42-吸附的温度效应则与修饰剂和修饰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6.
有机修饰(土娄)土对CrO2-4吸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昭福  张一平  龚宁 《土壤学报》2006,43(1):104-110
以CTM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一修饰和CTMAB+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修饰(土娄)土耕层、粘化层土样,从修饰比例、土层、温度角度探讨了有机修饰(土娄)土对CrO2-的平衡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各供试土样中CrO2-4平衡吸附量均随CrO2-4平衡浓度增高而增大,有机修饰土对CrO2-的吸附等温线呈现L型等温线形式,原土土样的吸附等温线基本上类似于S型吸附等温线形式,两层次各土样对CrO2-4的吸附量呈现100CB>120CS>50CB>CK的顺序(100,120,50分别表示修饰比例为100,100+20,50;CB为CTMAB修饰;CS为CTMAB+SDS修饰;CK为未修饰原土);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大,耕层原土对CrO2-4的吸附能力增加较快而粘化层原土增加较慢,(土娄)土粘化层修饰土样对CrO2-4的平衡吸附量均高于(土娄)土耕层土样,但修饰比例增高导致两层次土样对CrO2-4吸附亲和力的差异减小;未修饰原土对CrO2-4吸附呈现增温效应,粘化层CK土样增温效应高于耕层CK土样,表明增温促进粘粒矿物对CrO2-4的专性吸附.随平衡浓度的增大,修饰土样CrO2-吸附温度效应比值均变化不大,耕层各修饰土样对CrO2-4吸附呈现增温负效应,而粘化层修饰土样对CrO2-吸附的温度效应则与修饰剂和修饰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7.
土壤对砷的缓冲性及平衡时间与污染次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珞  韦东普  白玲玉  师俊奇 《土壤》1996,28(2):69-71
本文研究了邯郸马头镇土壤对砷的缓冲性及其随平衡时间、污染次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土壤对砷的缓冲速率及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为正确评价,预报预测土壤砷的污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土的标准需磷量对水稻籽粒产量及吸磷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明  李华兴  卢维盛  刘远金 《土壤》2004,36(4):449-451
就水稻土的标准需 P 量对水稻籽粒产量及吸 P 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确定供试水稻土的“P 临界平衡浓度”,为指导广东省水稻土的合理施用 P 肥提供参考。供试土壤分别是广东省玄武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 号土)和珠江三角洲沉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2 号土)。结果表明:两种供试水稻土对标准需 P量的产量参数反应有显著差异。建议将 P 0.15 mg/kg 定为广东省玄武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 号土)的 “P 临界平衡浓度”,这样可以使 1 号土的水稻产量达到最高产量的 95 %以上。关于能否用 P 0.15 mg/kg 作为珠江三角洲沉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和其他母质发育水稻土的“P 临界平衡浓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上海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及缓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上海土壤为对象,研究选定了土壤磷等温吸附试验条件为:水土比10,平衡时间6天,控温25℃,磷加入量为100,200,400,600μgP/g土,溶液基质为0.01M CaCl2。磷缓冲能力试验条件为:平衡时间2天,磷加入量为20,40,100,200μgP/g土。根据Freundlich, Tempkin和Langmuir方程计算的土壤吸附指标与土壤类型及土壤性质有密切关系,是土壤磷素肥力的重要指标。反映土壤缓冲能力的“磷肥指标”与土壤有机质、粘粒、活性铝及pH值相关较好。上海几种主要土壤中以青紫泥的最大吸附量(Xm),0.2ppm P吸附量和“磷肥指标”为最高,其次为青黄土,沟干泥和黄泥头,最小为夹沙泥。应用磷吸附指标与“磷肥指标”来预测土壤需磷量,初步试验是可行的,但实际应用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臭氧杀灭循环营养液中三种土传病原菌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臭氧应用于循环营养液消毒提供指导,该文研究了营养液中臭氧浓度的上升、衰减,臭氧杀灭营养液中3种植物病原菌所需的残余臭氧浓度、接触时间和残留臭氧对黄瓜根系的伤害。结果表明:高浓度臭氧气体在营养液中形成的臭氧平衡浓度高,达到平衡浓度所需的时间短;低浓度臭氧气体形成的臭氧平衡浓度低,达到平衡浓度需要的时间长。当营养液中残余臭氧浓度为0.6 mg/L,接触时间5 min时,臭氧对103 cfu/mL浓度黄瓜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和106 cfu/mL浓度十字花科软腐病3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批平衡法,研究了菲和Cu2+在黑垆土上的吸附及其交互影响。结果表明,菲和Cu2+在黑垆土上的吸附动力学曲线较好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菲在黑垆土上的吸附主要通过分配作用,其吸附等温曲线符合线性Henry方程,Cu2+的存在抑制菲在黑垆土上的吸附;而Cu2+在黑垆土上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吸附和专性吸附作用,其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菲的存在促进了Cu2+的吸附;对菲和Cu2+来说,pH均是影响黑垆土吸附的主要因素,黑垆土对Cu2+的吸附量随着土壤溶液pH值的增加而增加,而对菲的吸附量随着pH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2次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壤细沟侵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土壤细沟侵蚀发育对比研究是探讨细沟侵蚀机制的必要内容。通过间隔为24 h的2次人工模拟降雨,在不同降雨强度(1.5,2.0,1.0 mm/min)、不同坡长(5、10 m)的试验条件下,分析坡度为20°时塿土和黄绵土2种土壤细沟侵蚀过程中产流产沙、空间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坡面产流量来看,2种土壤在2次人工降雨过程中有相似的产流过程,坡长和降雨强度相同时,塿土坡面产流量大于黄绵土;2)从坡面形态看,第1场降雨过程中塿土坡面表面积、细沟侵蚀强度大于黄绵土坡面,但黄绵土坡面一旦发生细沟侵蚀,其体积变化幅度剧烈于塿土坡面;3)塿土在第1场降雨过程中侵蚀速率的变化过程可以反应细沟发育的各个阶段,较大降雨强度使黄绵土发生细沟侵蚀侵蚀,其细沟发育的各个阶段持续时间长于塿土,即黄绵土细沟形态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13.
影响土壤尿素水解速率的一些因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应用培养试验,以2种红油土为供试土样,研究了温度、水分、土壤前处理、加入葡萄糖或脲酶对尿素水解速率的影响;以2种红油土、1种黄绵土、1种黑垆土和1种黄褐土为供试土样,研究了土壤性质对尿素水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尿素水解速率的影响明显而突出,在5~35℃范围内,温度系数(Q10)平均为1.73,半水解期随温度升高而递减;土壤含水量在20%~30%时,水解速率基本稳定,但降至15%时减少,风干后显著下降。土壤中分别加入葡萄糖和脲酶后会使水解速率增加,但前者持续时间长,后者持续短。尿素水解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和起始尿素浓度间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93*和0.95*。  相似文献   

14.
在MAF和DAP体系中土壤锌吸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MAP和DAP对黄土土壤吸附锌的影响及生物效果。结果表明,MAP和DAP磷酸盐可以引起土壤平衡锌溶液pH的变化,从而影响着土壤吸附锌的模式。MAP减弱土壤的吸锌量;相反,DAP降低了锌的活性,增加了固锌量。这种影响对有机质和粘粒含量低的土壤尤为显著。生物试验结果表明,MAP不仅能促进植株对锌的吸收,而且,锌-磷交互效应显著;相反,DAP却减少了锌的吸收。锌-磷交互效应低。  相似文献   

15.
黑垆土的形成环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季耿善 《土壤学报》1992,29(2):113-125
根据成土年龄、土壤中植物孢粉鉴定、腐殖质组成、碳酸钙含量、粘土矿物类型、土壤微形态,土壤剖面形态和其它特征,分析了黑垆土的形成环境。研究表明,黑垆土是一种古土壤,它的许多特征是古生物气候条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黄土地区土壤中磷的含量分布、形态转化与磷肥合理施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琳  彭祥林 《土壤学报》1989,26(4):344-352
  相似文献   

17.
许曼丽  刘芷宇 《土壤学报》1982,19(4):367-374
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其根系与土壤接触界面间的养分状况直接反映了两者的需求关系.了解这一微区的养分状况,对探讨养分从土壤向根系转移的机理和有效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七十年代以来逐渐引起了重视[1].但是,由于微区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既要求测定范围小,分辨力高,也要求有一定的精确性,同时更重要的是养分状况需要保持原位.  相似文献   

18.
轮作是培养地力、提高作物产量的基本措施.我国农民素有丰富的轮作经验,陕西关中(土娄)土地区是古老农业区之一,群众经验更为成熟和完善.长期以来,采用豌豆、苜蓿与小麦轮作,对调节和增进土壤肥力,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地区的轮作制度的形成都和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耕作栽培水平有密切关系.为了更好地贯彻增产措施,促进作物大面积平衡增产,固有的轮作经验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1952—1958年在陕西武功头道塬红油土上作了有关的试验测定,结合调查总结,取得一些资料.兹将工作结果提出,借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几种土壤对砷酸盐的吸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永清 《土壤学报》1983,20(4):394-405
砷化合物一般都具有毒性,它对环境的污染引起人们的重视.砷污染土壤后,被土壤吸附、贮存.同时,通过植物的摄取,可进入动物和人体中.植物吸收的砷量和受害的程度,不仅与土壤砷的水平有关,而且还受土壤吸附砷的状况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试验研究指出,按土壤对砷的吸附量的差异而规定各种土壤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我国黄土地区主要类型土壤中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水平、迁移积聚和剖面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比值和离散程度均接近其黄土母质,但各土类间仍表现出一定的分异,在弱碱性的土壤环境里,以(UO2)^2+存在的铀比较活跃。碳酸盐能促使铀的淋滤,而有机质的存在却有利于铀的积聚。钍和镭集中积蓄在富含粘粒的土层中,但在林地土壤中钍有淋移的迹象。从各核素的剖面分布看,土壤在发育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