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笔者在本试验中,对参试的Lo267品种小麦,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作为自变数,以相应产量作为依变数,应用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多项式回归方程,并对各项进行显著性测验,剔除不显著项,选出拟合度较高、能较好地描述二变数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回归方程,并推测出使产量达最大值时的最佳种植密度,进而为丰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1-2012年进行了番木瓜不同密度栽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马来10号番木瓜最佳种植密度为2.5m&#215;2.0m,采用此种植密度能明显提高番木瓜产量并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索小麦品种百农207在河南中部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与施肥量组合,建立百农207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种植密度的4个水平和施肥量的4个水平,共16种组合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产量、株高、每穗粒数性状影响显著,施肥量对产量、穗数、千粒重、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和蛋白质含量性状影响显著,百农207在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施肥量为750 kg·hm-2组合条件下产量表现最佳,为7 359.0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和研究分析机采棉新陆早42号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通过试验确定最适宜的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实际种植密度在21.990 0万~26.820 0万株/hm~2范围之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产量幅度为1 738.64~2 187.50 kg/hm~2。其中,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实际留苗21.990 0万株/hm~2,折合产皮棉2 187.5 kg/hm~2,产量第2~5位的处理分别为实际留苗23.580 0万、26.820 0万、25.285 5万、22.956 0万株/hm~2,较对照留苗21.990 0万株/hm~2分别减产11.43%、12.21%、18.44%、20.5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随密度的增加,籽皮棉产量、铃重、衣分相应的减少,各生育期相应的推迟。因此,结合本地区的光热资源及现有的种植模式,从整体种植效益、产量、产量结构上看,新陆早42号棉花品种机采棉栽培的实际密度控制在21.990 0万株/hm~2时,可增加棉花的产量,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甜菜单位面积产糖量,主要由单位面积株数、单株块根重量和含糖率3个要素构成。每亩地甜菜种多少株最合适,这要根据甜菜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栽培技术水平及耕作栽培制度等因素来确定一个合理的种植密度,株距和行距的适宜配置方式,使每株甜菜均能充分利用空间,甜菜叶丛和块根均衡协调地生长,蔗糖在块根内的迅速积累,从而获得较高的生产力。如种的太稀,虽然单株营养面积大,但单位面积株数少,不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合理密植可以使植株充分利用光、水、肥等资源,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环节。但生产中有不少农民习惯随意性种植,有时同一品种的田间密度(每6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7.
江香薷是江西的一种地方药材。通过江香薷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研究,确定了江香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行距30cm,株距10cm。  相似文献   

8.
江香薷是江西的一种地方药材。通过江香薷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研究,确定了江香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行距30cm,株距10cm。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蚕羌产区,根据蚕羌家种抚育过程中以移栽密度为主要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旨在筛选蚕羌规范化种植最佳移栽密度,为蚕羌产区药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试验结果得出:蚕羌在行距为30cm、株距40cm(8.3万株·hm-2)条件下为最佳移栽密度,成活株较多,成活率最高(93.3%),并且分别与株距45cm条件下的成活株和30cm、35cm、45cm株距条件下的成活率达到了显著水平(P<0.5);根最粗(41.42mm),侧根数较多(31.9根),最长根长较长(19.33cm),10株根鲜重较重(896.00g),10株干重最重(438.17g),综合个体质量最好;折干率最高(48.7%),商品等级较优,产值最高(825846元·hm-2)。  相似文献   

10.
近日,山东省郯城县红花乡农民尹红侠夫妇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采摘专供上海世博会的番茄。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在小麦生产中研究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是实现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的主攻方向.关于肥料使用和播期问题,笔者已有论述,本文仅涉及不同基础肥力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与密度的关系,产量构成因素与密度的关系,并初步找出不同肥力水平下的适宜密度及范围,以供大田小麦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元岭回归估计小麦种植密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合理的种植密度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快速、准确的估计小麦种植密度显得尤为关键。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岭回归估计小麦种植密度的方法。首先,将获取的彩色麦苗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到 Lab颜色空间,利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对麦苗进行分割。然后,选取已知种植密度的50幅麦苗图像作为训练样本进行标准化,获得标准化麦苗图像的面积特征、轮廓特征和LBP纹理特征,将这3个特征参数和已知的麦苗密度作为训练输入,利用多元岭回归得到麦苗密度与特征参数间的函数映射关系。最后,对要测试的麦苗图像,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处理,求出测试麦苗图像的3个特征参数作为输入,代入映射函数得到测试麦苗图像的密度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估计4个不同品种小麦种植密度时,田间麦苗单幅图像中小麦种植密度的估计平均精度达到93.99%,平均相对误差为6.01%,对比已有估计小麦种植密度的方法,该方法估计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烤烟品种K326最佳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烤烟种植密度是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光合利用率和田间通风状况.田间种植密度主要取决于所种植的品种、土质、施肥量和气候等因素.因此,有针对性的对种植密度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的株行距,是提高规范化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我们对K326这...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益,特开展常规种植密度下滇重楼套种珠子参的最佳套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滇重楼常规种植密度下,套种珠子参密度为12万株/hm2时滇重楼的产量最佳,整体产值最高,滇重楼套种珠子参能增加重楼种植户收入,实现以短养长。  相似文献   

15.
浚单518是鹤壁市农科院最新研发的玉米新品种。为探讨该品种在当前气候环境下的最佳种植密度,以便指导大田生产,本试验在6万株/hm~2、6.75万株/hm~2、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的密度下对浚单518的株高、穗位、倒伏、倒折、穗长、穗粗、百粒重、含水量及产量等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黄淮海区域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及土壤 试验地设在沙雅县古力巴克乡萨依巴克大队2小队.质地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小麦.播种前666.7米2施农家肥4吨,硝基铵25千克.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抗旱型喷施宝一支.2000年4月9日第二次灌水追施尿素20千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小麦图像的颜色特征,并提出叶片盖度(LCD)参数;通过小麦种植密度与不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基于不同参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以绿光标准化值(NDIG)和LCD结合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优于其他单变量模型以及混合模型,可以作为小麦种植密度的定量估算模型。使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R~2为0.896 1,达到极显著水平。结果说明该方法可行,可为小麦生长前期种植密度的快速、精确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动态规划(DP)是一种技巧,把需要规划的事情分成几个阶段处理,然后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案。动态规划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在农业生产中,也可以应用动态规划(DP)模型,以便确定一个农作物最佳种植方案。通过总结动态规划(DP)的应用特点,可以达到事物最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小麦新品种山农23号的适宜种植密度,良种良法配套栽培,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山东不同区域的4个点分别进行了每公顷150万、225万、300万、375万、450万基本苗的密度试验,分析研究该品种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山农23号以穗大、粒重、抗倒伏等优势实现高产、稳产,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25万~375万/hm2基本苗,平均产量可达8 658.76 kg/hm2,且在高肥水地块种植适当增加基本苗数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墨西哥专用青饲玉米最佳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种植密度方式对墨西哥专用青饲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及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m^2,其生物学产量最高.可达4596.7kg/667m^2;不同密度植株生长表现为株高、主茎叶片数、再生株高和再生主茎叶片数均符合6种生长模型,即株高用y=ae^br,主茎叶片数用y=ax^b,再生株高和再生主茎叶片数用y=a bx拟合效果较好,分蘖规律遵循y=c(1-ac^bx)^-1,求出快慢拐点是6000株/667m^2出现最早,2次割青,株高、主茎叶片数和分蘖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