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户仔猪安全断奶技术断乳是仔猪培育过程中的重要一关。在目前农户饲养管理条件、水平较差的情况下,仔猪应实行安全断乳,即“三减一不变两过渡”:三减,一是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实行缓和离乳。仔猪断乳前5-7天应逐渐减少仔猪哺乳次数,可由原来每日的5-6次逐渐过...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研究人员经研究发现,通过限制仔猪在哺乳期间的吃乳次数,能明显缩短母猪断乳后再次配种的间隔时间。最近,台湾养猪研究所的一个年度报告中,报道3对28日龄断乳的仔猪于21日龄开始每天只允许吃一次乳的实验结果。通过常规的仔猪哺乳至28天与采用限制性哺乳的对比试验,虽然在母猪的第一胎没有明显的使断乳后再次配种的间隔时间缩短,然而,在第二次分娩,常规组的母猪再  相似文献   

3.
断奶是仔猪培育过程中的重要一关。在目前农户饲养管理条件差、水平尚低的情况下,仔猪应实行安全断乳,即“三减、一不变、两过渡”。 三减:一是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缓和离乳。仔猪断乳前5~7天逐渐减少仔猪哺乳次数,可由原来的每天5~6次逐渐  相似文献   

4.
<正> 以往我地区农户饲养母猪一直沿用传统的饲养方法。仔猪哺乳时间长达50~60天,仔猪不用全价混合料且补料迟,因而造成以下危害:1.哺乳后期仔猪仅以母乳为主要营养来源,仔猪营养不良且因自寻污秽食物,乱啃乱食导致发生仔猪下痢等疾病,仔猪存活率低,僵猪数量多,生长发育受阻。2.仔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断乳窝重低。3.延长了母猪繁育周期,使每胎猪的繁殖周期170天以上。早日补料早日断乳可使母猪的繁殖时间减少到140天。总的来说降低了饲养母猪户的经济效益,影响农民饲养母猪的积极  相似文献   

5.
断乳是仔猪生活条件的第二大转变,由依靠母猪生活过渡到完全独立生活,生存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迁因此,要做好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确保仔猪顺利断乳。1 坚持“三过渡”制度仔猪一般在5~7d开始补哺乳料。仔猪哺乳料适口性好,易消化,营养价值高。仔猪断乳后突然换料,一时难以适应,消化机能发生障碍,因而有的仔猪发生腹泻,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有的仔猪甚至变成僵猪,所以断乳后要继续喂哺乳料,一般仔猪断乳后7~10d继续喂哺乳料,在断乳10d以后添加适量的断乳料,大约在60日龄才可以完全使用断乳料。稳定的生活制度是提…  相似文献   

6.
李艳彬 《北方牧业》2009,(14):20-20
<正>1.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1.1仔猪早期断乳目前养猪发达国家多提倡仔猪21~25日龄断乳。1.2促使母猪在哺乳期发情配种在母猪哺乳20~40天内催情,促使母猪哺乳期间发情  相似文献   

7.
目前 ,有许多养猪户在给仔猪断奶时 ,由于方法不当 ,往往引起仔猪生长发育停滞 ,形成僵猪 ,严重的发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现介绍 4种给仔猪断奶的科学方法。1 逐渐断奶法逐步减少哺乳次数 ,即在仔猪断奶前 4~ 6d ,把母猪赶到离原圈较远的地方 ,然后每天将母猪放回原圈数次 ,逐次减少仔猪哺乳次数 ,第 1天哺乳 4~ 5次 ,第 2天减为 3~ 4次 ,第 3~ 5天断净。这种方法可避免引起母猪乳房炎或仔猪胃肠疾病 ,对母仔均有利。2 分批断奶按仔猪体重轻重、个体大小、采食情况区别对待 ,分批断奶。一般将发育好、食欲强或拟作肥育用的仔猪先断奶…  相似文献   

8.
宁都县加宁脐橙场养猪分场从1995年4月中旬起发生一种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场内兽医对症用药未见效果,并出现死猪现象。5月16日,一天死亡肉猪5头。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1猪场管理概况该猪场建于1991年,实行自繁自养,与周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此次发病前有公猪3头,母猪44头,哺乳仔猪79头,断乳仔猪93头,肉猪183头,分别饲养在不同栏舍。哺乳仔猪35日龄断乳后转入断乳仔猪舍,经饲养35天再转入育成肉猪舍。哺乳仔猪补料用岳阳正大551;断乳仔猪饲喂551和场内自配饲料各半,公、母猪及肉猪饲料场内自行配制。各猪舍有固定的饲养人…  相似文献   

9.
对哺乳仔猪进行试验,通常采用以母猪的带仔数、仔猪体重为主,参考上一胎泌乳力、断乳窝重进行分组,并通过增加供试窝数来减少组间差异,提高试验可比性。尽管如此,试验仍会因对母猪泌乳性能与环境因素估计不足而难以得到理想效果,甚至不得不中途停止,对要求较精确,结果差异较小的试验,采用以窝数分组就更难取得理想效果。1986年以来,笔者采用“同窝(窝内)分组法”,以少量试验母猪对哺乳仔猪进行了早期断乳、补饲营养剂,不同补饲次数等5项8次试验,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同窝分组法供试母猪不少于5头,每头带仔8  相似文献   

10.
朱爱伦 《养猪》1995,(2):12-13
现代化养猪场母猪分娩舍的技术管理朱爱伦(武汉市汉南种猪场,430090)母猪分娩舍是现代化猪场中猪群密度最大,流动最快,技术要求最高的猪舍。母猪在分娩舍饲养42天(分娩前提前一周进合,仔猪35日龄断乳)要完成分娩、哺乳、断乳的全过程,仔猪在舍内要渡过...  相似文献   

11.
<正>仔猪分为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哺乳仔猪由于消化器官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而且皮薄,调节体温能力差,容易得病;断乳仔猪由于离开哺乳母猪独立生活,且有饲料和环境变化的应激问题,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因此,要提  相似文献   

12.
仔猪早期断乳能显著提高母猪繁殖力和饲料利用率、减少仔猪死亡、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已被国内外诸多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所证实。养猪业先进国家在良好的设备及饲养条件下,哺乳仔猪通常在21日龄或28日龄断乳。目前,我国一些设备及饲养条件好的集约化养猪场仔猪多采用28—35日龄断乳。由于早期断乳仔猪生长发育快,生理上的不成熟,对饲养管理和  相似文献   

13.
“无空闲乳头”哺乳法系指仔猪在哺乳期充分利用母猪有效乳头(分泌乳汁的正常乳头)而言,即根据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确定仔猪哺乳头数,不使一个乳头空闲。一无空闲乳头哺乳法的优越性1、提高仔猪的成活及断乳窝重  相似文献   

14.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目标,一是保证母猪健康;二是促使母猪尽量多产乳汁,以使仔猪在哺乳阶段有充足的营养;三是保持母猪断乳时尚有较好的体况,使之断乳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情,顺利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对母猪泌乳等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经产大白分娩母猪4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头,试验组分娩哺乳母猪产后1d、5 d,每头各注射2 mL TRH注射液.研究结果表明:①产后注射TRH的试验组分娩哺乳母猪比对照组母猪的泌乳力平均提高了3.01%(P<0.05),试验组哺乳仔猪的断乳个体重和断乳窝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42%和3.01%(P<0.05).②试验组母猪在哺乳期的采食量比对照组母猪提高了2.30%(P<0.05),产后注射TRH对母猪断乳体况以及母猪断乳后再繁殖性能等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断乳后10 d、20 d内母猪的发情率均提高5个百分点.③试验组仔猪在哺乳期间的平均窝增重和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95%和6.49%(P<0.05),而两组的仔猪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增重速度的提高是由母猪泌乳性能的改善所致.④产后注射TRH使分娩哺乳母猪三联症的发病率降低5个百分点,并对降低仔猪腹泻(腹泻指数降低7.06%,P<0.05).改善其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仔猪早期断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泉岭垦区90年代前一直沿用母猪春秋分娩、哺乳仔猪60日龄断乳的传统饲养方式,每头母猪平均年产1.8窝左右,生产断乳仔猪18头左右。由于仔猪哺乳期较长,一是限制了母猪生产潜力的发挥;二是饲料经过母猪、仔猪两次转化降低了饲料利用率。研究仔猪早期断乳,不但可以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是在我国人均占有粮食较少的国情下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唯一选择。为此,我们从1991年起在宝泉岭农场进行仔猪早期断乳试验,选用30头繁殖母猪,连续三产,共产仔90窝、实行35日龄  相似文献   

17.
在1961年,我们在提高仔猪哺育率的试验中,着重对母猪的泌乳特性和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鉴于这些资料对改进母猪、仔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仔猪哺育率和断乳重有一定指导意义,特整理如下,以供参考。一、母猪的哺乳特性(一)母猪的哺乳间隔时间和泌乳时间:  相似文献   

18.
1断乳初期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小肠在断乳后发生形态学改变,即使小肠绒毛萎缩可能是由于仔猪脱离母猪、转入新栏后的应激引起的,但绒毛萎缩程度与断乳过渡期饲料的摄入有很大关系。这些应激容易造成断乳仔猪的消化不良、脱水、腹泻和肠道感染。据报道,断乳前逐渐喂料,有助于减少断乳过渡期给肠道带来组织学和功能上的不利影响。哺乳期间对仔猪进行补料,可以减小断乳后肠绒毛萎缩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中,仔猪的早期断乳是提高生产母猪繁殖力的重要途径.对4~5周龄的仔猪隔离断奶,缩短了母猪哺乳时间,有利于母猪发情配种,提高母猪单产,但早期断乳仔猪在保育期(特别在初期),应激反应大,主要表现:增重缓慢,饲料消耗大,生长受阻,抗病力弱,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20.
选用20头长大二元哺乳母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猪胎衣粉显著地提高20日龄仔猪窝重、35日龄断乳窝重、平均个体重、日增重和断乳仔猪数。因此,日粮添加2%猪胎衣粉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母猪的泌乳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