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无公害苹果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苹果质量安全和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无公害苹果生产标准体系、监控管理体系和检测技术体系构成了我国无公害苹果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果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全程质量监控的背景理论。政府监管、生产基地与经营企业的自身监控和由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第三方参与的社会监控构成了无公害果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体系。监控主体的多元化、监控信息的网络化、监控体系的法制化、组织机构系统化、质量标准和检测手段科学化是无公害果品质量监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蔬菜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的有效运行机制对满足人民群众的农产品消费安全需求,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树立蔬菜的绿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从生产基地监控、收购储藏运输环节监控、市场监控3个关键点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全程质量监控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烟叶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大田作物生产的全程质量管理,必须构建作物生产的全程质量监控信息系统.以烤烟生产为例,通过对烟叶全程质量监控体系运作原理和过程的理解,根据现代软件工程思想和面向对象方法,利用UML工具进行分析和建模.采用B/S模式构建了烟叶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实现了指标体系、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统计分析等模块的设计.较好地解决了监控体系动态性、实效性等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陕西白水县无公害苹果园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监测了陕西白水县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区大气、土壤、灌溉水的质量,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无公害苹果生产的4项大气质量指标、6项土壤质量指标和6项灌溉水质量指标均未超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条件》限制,产地环境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无公害苹果生产的要求。评价结果还表明,可悬浮颗粒物、As和Cd有可能成为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区大气、土壤和灌溉水未来的主要污染物,并提出提倡果园种草,增加植被覆盖,降低大气可悬浮物,减少苹果果面污染,禁止果园使用福美砷等砷制剂,以避免土壤砷污染的增加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澄城县北部塬区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大气、灌溉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的4项大气质量指标、8项灌溉水质量指标、6项土壤质量和2项农药残留指标均未超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条件》限制,产地环境质量条件完全符合并能满足无公害苹果生产的要求,且果实重金属元素含量等完全符合无公害苹果卫生要求。评价结果同时表明,黄土高原空气中可悬浮颗粒物和土壤中重金属A s接近指标限制值,C r含量相比也较高,有可能成为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大气和土壤未来的主要污染物,提出果园行间种草,株间覆盖,减少地面裸露,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严禁果园使用砷制剂,增施有机肥,避免土壤化学污染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香菇进口国采取不断加高“绿色屏障”来限制中国香菇的输入,导致我国香菇出口屡屡受挫。为此.当务之急是强化无公害生产.实施全程技术监控.使产品达到WTO/SPS动植物检疫的要求,突破“壁垒”,领到通往世贸的“绿色通行证”。香菇无公害生产全程技术监控,包括以下7个环节.每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技术程序,进行监督控制操作。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利用"四化"栽培技术,即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健身栽培技术规范化、可持续植保技术加强化、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监控全程化能有效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相对于传统栽培方式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永修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4 000hm2,间套种植面积6 666.7hm2,目前已全面推广和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选择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制订规范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严密的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蔬菜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中的HACCP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该研究对无公害蔬菜生产、供应、消费全过程中可能造成潜在危害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生产基地选择、选种和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整理)、出基地检验、入超市检验6个关键控制点,探讨了在中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中建立HACCP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基于自动定向原理的用于苹果品质动态、实时检测的智能化分级生产线,由苹果输送系统、自动定向小车、计算机视觉识别控制系统和分级执行装置组成。其中,苹果输送系统将苹果按分级节拍输送到自动定向小车上,由自动定向小车将苹果果梗花萼轴线定向到垂直于水平面的位置,位于圆周分布的3个摄像头一次性采集苹果表面信息,通过计算机识别控制系统进行智能识别,根据国家标准判断每个苹果的等级,并确定苹果的位置信息,通过计算机识别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传输给分级控制装置,完成苹果的分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乔纳金苹果果实品质的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非线性规划和计算机技术,研究了不同生态区乔纳金果实品质差异,探讨了主要苹果产区的乔纳金果实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了主要气象因子与苹果品质关系的回方程,求出果实品质优质的主要气象因子指标体系和最适值:9月降雨量85mm,5、9月相对湿度65%和68%,5月平均温度12.2℃,5、8、9月平均气温日较差10.0℃、10.5℃、11.0℃,9、10月平均最高气温22.5℃、21.5℃,9、10月平均最低气温8.5℃,≥10℃积温3214℃,5、8、9月日照时数213、235、209h。  相似文献   

13.
苹果套袋是目前生产高档水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育果袋内的特殊环境引发了苹果黑点病、苦痘病、锈果病、康氏粉蚧、玉米象等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对目前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系统综述,指出了在管理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测预报计算机系统,并依据病虫害的生理生化特点制定动态的绿色综合防治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旱地果园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临汾地区旱地果园苹果树腐烂病的调查和旱地果园土壤养分测定的基础上,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用自行研制的0.5%苦参碱植物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进行防效试验,结合旱地集水培肥技术,改善旱地果园的土壤肥力,增加树体抗病能力,提高果树的产果率和果品品质,形成旱地果园腐烂病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苹果长富2号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套袋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品质形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套袋后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一直低于对照;果皮花青苷含量摘袋前显著低于对照,摘袋后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采收时超过不套袋对照1倍左右;套袋后苹果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但明显低于对照.综合比较3种纸袋的套袋效果,最好的为山东恒信袋;其次为日本小林袋;徐州天正袋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杨亮亮  杨福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14-6615
为了实现苹果内部品质的自动化无损检测,采用图像处理工作站作为上位机进行苹果X射线图像采集与分析,以AT89C51单片机为下位机检测苹果的位置并输出分析结果,上位机和下位机间的通信采用USB接口和CH375B芯片,该方法与上下位机通信常采用的串口RS232通信相比,开发难度较大,但传输速度较快,且USB接口比串口接口应用方便,经1 000次数据传输测试,该方案能可靠地用于苹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的上下位机间的控制与数据信号传输,且可用于其他相关领域的通信中。  相似文献   

17.
苹果绵蚜的抗性寄主选育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原产于美国东北部,随着各国经济交流以及苹果苗木的进出口,现已分布到世界各地。苹果绵蚜一年可发生多代,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以及苹果的质量,对苹果产业造成一定的损失。由于其体表覆盖一层蜡质绵絮,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各苹果产区都视苹果绵蚜为重点防治对象。本文重点介绍苹果绵蚜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并针对寄主抗性部分进行了系统阐述,以便为苹果绵蚜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苹果分级自动化程度较低,为了实现苹果品质自动、快速、准确分级设计了一套苹果智能在线检测分级系统。以寒富苹果为测试对象,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苹果分级进行研究。采用阈值分割的方法分割苹果正面图像,逐像素遍历法提取苹果外部轮廓,通过计算其各点到重心的距离提取苹果大小特征,同时计算苹果横径与纵径比提取果形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分割侧面苹果图像,计算苹果红色像素占苹果像素的比例提取颜色特征,利用Fisher统计识别的方法提取苹果缺陷。实现了整个分级系统的硬件搭建以及软件的功能,利用该系统对400个苹果样本进行了分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分级的苹果总体正确率达到95%。设计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苹果智能在线检测分级系统克服了传统分级方法的不足,加快了苹果品质分级自动化速度,对水果品质分级等领域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同间伐方式对苹果光合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方式对苹果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特拉蒙苹果为试材,研究3种不同间伐方式对苹果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间伐处理对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羧化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间伐处理各光合指标的季节变化均优于对照。隔行间伐更能提高果园的通透性,其最高净光合速率达11.30μmol/(m~2·s),最高胞间CO_2浓度为127.46μmol/mol,最高羧化效率为0.087 mol/mol,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为6.12μmol/mol。[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苹果栽培的优质丰产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浓缩苹果汁酶促褐变及其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酶促褐变是引起苹果浓缩汁色值降低、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之一。介绍了浓缩苹果汁酶促褐变的三个必要生化条件: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PPO)和氧气,并综述了浓缩果汁生产中酶促褐变的控制方法,加热钝化酶、调节pH值、添加酶或底物的抑制剂、使用吸附树脂、添加漆酶等,均能有效控制浓缩果汁的酶促褐变,提高浓缩果汁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