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疆梨系统品种花粉直感对香梨果萼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4个新疆梨品种花粉和1个花粉组合分别为香梨授粉,研究花粉直感效应对香梨果实萼片发育、萼片状态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授粉品种和组合对香梨萼片脱落产生明显影响,脱萼率较高的授粉组合和品种分别是新梨2号+句句梨、沙01号、新梨2号和新梨5号;授粉后香梨果实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石细胞含量也因授粉品种不同而差异明显。综合果实萼片脱落情况及品质指标,新梨2号+句句梨、沙01号、新梨2号和新梨5号是香梨较理想的授粉品种和组合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3个软枣猕猴桃雌性品种(绿佳人、丹阳、桓优一号)与4个雄性品系(LD111、LD1804、LD1805、LD1806)花粉为试材,4个雄性品系分别给3个雌性品种授粉,建立12个授粉组合,研究其花粉直感效应,并对不同授粉处理的果实数量性状和内溶物含量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在坐果率、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存在花粉直感效应;不同软枣猕猴桃品种的花粉直感作用显著性不同,同一种花粉对不同雌性软枣猕猴桃品种的相同性状亦表现出不同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授粉条件对库尔勒香梨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庆岫  李江 《果树科学》1997,14(2):113-114
用不同梨品种花粉对库尔勒香果梨进行人工授粉,结果表明,用外地品种授粉,使其坐果率提高,果形指数变小,突顶果和粗皮果增多,种子增多,单果重降低,不同授粉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本地品种和异株自花授粉,使其坐果率降低,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亲缘关系,花粉数量和质量、种子数、激光和营养等,不属于花粉直感效应。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梨品种花粉对库尔勒香梨进行人工授粉,结果表明,用外地品种授粉,使其坐果率提高、果形指数变小、突顶果和粗皮果增多、种子增多、单果重降低;不同授粉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本地品种和异株自花授粉,使其坐果率降低。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亲缘关系、花粉数量和质量、种子数、激素和营养等,不属于花粉直感效应。  相似文献   

5.
花粉直感作用对香梨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6个梨种的20个品种组成22个授粉组合,进行了7年试验,重复3次测定表明:花粉的直感作用对香梨果实影响明显,可提高或降低香梨果实综合性状,引起果实形状、重量和品质的变化。优良的双品种混合授粉比单一品种授粉更好。因此选用最佳授粉组合是保持和提高香梨综合性状的有效途径之一。假把子、茌梨、鸭梨和砀山酥梨是相当好的授粉品种。香梨有一定的异株自花结实率,果实综合性状好是香梨的一个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了12个不同梨花粉授粉后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冠"梨具有较为明显的花粉直感现象,其中"脆绿"、"清香"、黄花等3个梨品种为"翠冠"梨的优良授粉品种,在生产上可作为"翠冠"梨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7.
3个猕猴桃品种花粉直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进一步研究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选用I-3-2-2、I-1-5-3、I-1-6-5、I-1-15-4等4种花粉,分别给哑特、秦美、徐香猕猴桃雌株授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建立15个授粉组合。结果表明,猕猴桃在果实坐果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硬度、果实形状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果柄离难易方面无花粉直感效应。通过果实平均单果质量、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等内外观性状的新复极差多重比较分析,得出不同花粉对猕猴桃果实影响差异较大。相同花粉在不同品种上授粉后表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相似文献   

8.
花粉直感对昭通晚熟红富士果实品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昭通晚熟红富士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授粉为对照,采用不同品种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在果实横径、单果重、可溶固形物方面差异显著,存在花粉直感效应。秦冠花粉授粉可降低果型偏斜程度,并使单果重、纵径、横径增大。若单从花粉直感对果形的影响考虑,秦冠可选作晚熟红富士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9.
用‘西子绿’、‘翠冠’、‘黄冠’等11个梨品种与‘圆黄’梨进行授粉试验,研究花粉直感对‘圆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圆黄’果实在坐果率、单果重、种子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现象,而在果形指数、肉质、汁液等方面表现不明显.因此, ‘圆黄’梨最适宜的授粉品种是‘翠冠’、‘新酥’、‘金晶’和‘丰水’.  相似文献   

10.
以苹果梨为研究对象,采用4个河北梨、5个延边当地梨为授粉品种,比较了不同授粉品种在苹果梨上产生的果实直感效应.结果表明:各组合的坐果率几乎都达到了100%.不同授粉树对苹果梨果实性状的影响差异很大,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考虑,可用蜜梨、京白梨作授粉树,生产上结合喷施膨大剂以提高单果重,也可用鸭梨、雪花梨做授粉树,同时结合喷施增糖剂提高果实含糖量.以期为提高苹果梨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梨果实若干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梨12 个杂交组合和138 个栽培品种为试材, 研究几个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 结果如下: 栽培品种果实含糖量集中在6 %~9 % , 平均为7. 39 %; 果实含糖量表现为数量性状, 呈正态分布, 杂种后代果实含糖量主要分布在6 %~10 % , 平均为7. 8 % , 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0. 8 %。栽培品种含酸量介于0. 08 %~0. 74 % , 平均为0. 238 %; 杂种后代果实含酸量为数量性状, 组合遗传传递力平均为69. 2 %。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出5 种酯类、8 种醇类和乙烯、乙醛、丙酮类共16 种化合物。杂种后代果实中发现了其亲本果实中所没有的戊醇成分。果实肉质性状表现为质量性状, 脆肉对软肉为显性。杂种后代表现为果点变大、密, 果柄变长, 果汁变少, 果皮厚度相当于亲中值。  相似文献   

12.
经过3a时间,对库尔勒地区香梨果实商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梨果实商品性状不稳定,不同年份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商品果率、特级果率、"公梨"和"母梨"的发生比例、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等方面;单果重表现为,初果园的盛果园的老果园的;可溶性固形物表现为,老果园和初果园的高,盛果园的低;"公梨"和"母梨"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的差异在不同年份表现不同,"母梨"的品质优于"公梨"的说法不科学;3a"公梨"的单果重都显著大于"母梨"的。研究指出,目前香梨果实分级存在弊端,特级果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并不优于其它级别果实。  相似文献   

13.
梨果实部分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梨12个杂交组合、342株实生树为试材,进行了各组合亲本和后代的性状分析,探讨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梨果实大小为数量性状,杂种后代果个趋于变小,分离广泛,各组合杂种后代果个的传递力平均为75.2%,平均变异系数为37.5%,果个与亲中值、母本和父本的相关程度相近。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数量性状遗传,杂种后代分离较广,其组合传递力平均为100%。以浓香型大南果梨为父本的两个组合后代中分别出现15%和38.1%的浓香型品系。果形指数的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8.1%,遗传力为0.446。果心总体呈增大趋势;石细胞数量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花梨授粉品种选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多数梨的品种都存在着自交不亲和的现象,因此在栽培时,必须配置授粉品种。 半个世纪来,国内外学者对梨的授粉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不同品种授粉对着果率及果实体积等性状有着不同的影响,互有差异,并对授粉品种的选配及果实的发育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福建地方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保存的50份福建省地方梨资源的26个果实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果实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应用Q型和R型聚类分析法对种质和性状进行分类,并基于果实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所收集种质的果实描述性状多样性丰富,以果点明显、果锈多、果面粗糙、果肉脆、风味酸甜、无涩味、果心小和成熟期为9月的种质居多,分别占92%、52%、54%、50%、50%、70%、54%和80%。(2)数量性状中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67.60%)最大,其次为可滴定酸含量(48.26%)、糖酸比(42.22%)和固酸比(41.14%)。(3)描述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0.324~1.660,其中颜色和形状较高,多样性最丰富,而数量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达1.698~2.074,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4)Q型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4.71时将供试种质分为5个组,组内具有一定的特征,组间存在差异,但并未发现按地域聚类的趋势;R型聚类分析在相关系数1.236处将果实性状聚为5组,多数性状间表现两两相关,部分性状间逻辑相关性明显。(5)主成分分析发现前10个主成分反映86.545%的贡献率,各性状贡献率较为分散,性状变异具有多向性;第1主成分的正向增长有利于提高果实内在品质,而第2、4主成分的正向增长有利于提高果实外观品质,第3主成分负向增长有利于增大果实大小。  相似文献   

16.
孙平平  贾晓辉  崔建潮  佟伟  王文辉 《园艺学报》2016,43(12):2335-2346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果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梨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及10种常见果实采后病害具有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株L-30,同时利用分子方法结合形态观察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B.cinerea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皇冠’梨的诱导抗性和果实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30对梨灰霉病菌的活体抑制活性达到40%以上,基于16S rDNA核酸一致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及培养特性证明L-30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多产色链霉菌(S.polychromogenes)。L-30稀释100倍发酵液对梨灰霉病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2.04%。L-30处理皇冠梨果实能显著降低梨灰霉病菌的扩展,并提高果实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植密度与整形方式对翠冠梨早产丰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连续6 a对不同栽植密度与整形方式下的翠冠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倒"人"字篱壁形矮化密植栽培与乔化稀植栽培、纺锤形栽培相比,梨树物候期相对提前,单位面积植株新梢生长量、成枝量、叶面积系数大,单株产量高,果实品质也有较大改善,适合在梨树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几个晚熟砂梨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进湖南省砂梨种植结构的合理化.以4个晚熟砂梨品种:华丰、爱宕、新高、天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田间生长性状、丰产性调查和果实品质的测定,筛选适合湖南栽培的晚熟砂梨品种.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生长性状表现为华丰生长最旺盛,其它3个品种无差异;分析果实的品质特性表明,天皇>华丰>新高>爱宕;丰产性,爱宕表现最好,其他品种差异不明显;采用多维价值理论进行合成"合理-满意度"的定性分析,爱宕>天皇>华丰>新高.通过定量、定性综合分析表明,天皇综合表现好于其他晚熟品种,可以成为湖南晚熟砂梨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梨已育成芽变品种/品系进行整理分析,将芽变涉及的变异性状分为5大类和16小类,这些变异性状主要集中在大果型、果实皮色、成熟期、耐贮性及自交亲和性等方面。综述了不同芽变品种及相关性状的研究进展,大果型芽变分别由染色体加倍与控制果重基因变异2种因素引起;果实皮色芽变分别由花青苷、叶绿素、木栓合成途径中的基因变异引起;S-基因位点的变异形成了自交亲和性芽变。探讨了芽变选育在梨的不同品质性状改良中的有效性,并对梨芽变选育方法相关研究及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 commercial cactus pear plantation in Sicily, Italy was manipulated to induce late cropping. The spring flush of flowers and cladodes were removed as was the second induced bloom of flowers and cladodes. The third induced bloom was harvested for a late out-of-season crop of cactus pear (Opuntia ficus-indica Mill.). The double removal induced a third flush of flowers and cladodes during late August with a fruit production that ripened the following winter (to March). The number of flowers per fertile cladode was halved after the double removal and the length of the fruit development period increased from 100-120 days to 160-190 days for the out-of-season crop. Polyethylene covering reduced sunlight but was essential for establishing optimal temperatures for cladode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and fruit growth and ripening. Out-of-season fruits were regular in size and percent flesh with only a slight reduction in total soluble solid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