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有关育苗和提高苗木质量的技术方面的报道和研究。2。优良、珍贵树种引、选、育技术及生长规律的研究。3.林木良种选育、早期鉴定技术及优良品种介绍、推广及繁育。4.林木种子园、种子林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及经营管理技术。5.营造速生丰产林、防护林和薪炭林等的新技术、新经验。6.膺薄石质山、跳石塘、盐碱地等造林技术和飞播、容器苗造林技术。7.辽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密度的试验、研究。8.主要经济树种的栽培技术。9.针阔混交林培育技术及其效益的研究。1。。森林的抚育间伐、改造、主伐更新和封山育林技术的研究及经营管理技术。1 1.森…  相似文献   

2.
1、塑料大棚、容器育苗(容器的种类、营养土的配制等)方面的技术。 2、优良(珍贵)树种引、选、育技术及生长规律的研究。 3、林木良种选育早期鉴定技术及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介绍。 4、种子园、种子林的经营管理技术。 5、林木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报告。 9、营造大面积速生丰产林的新技术、新经验。 7、薄土层、石质山、盐碱地、高山远山等造林技术。 8、辽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密度的研究。 9、容器苗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3.
营造林技术作为林业发展中的主要技术支撑,它的应用能够改善林木生长区域范围内土壤的质量,提升林业工程管理的水平、保证林木生长的数量和质量,进而推动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林技术可分为植苗造林技术、分殖造林技术和播种造林技术三种。通过科学选择造林树种、良种壮苗、封山育林以及科学营造混交林等技术可提升营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碳汇造林成效的主要指标为当年造林成活率、林木长势、林分密度、造林3年后的保存率、林分郁闭度、树种结构、珍贵树种比例等。就碳汇造林的特点和长期的实践,从碳江造林苗木的调控与处理技术、树种选择与配置技术、造林关键技术、抚育关系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造林密度的大小刘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均有重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颁发的《造林技术规程》中提出了中国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宜造林密度。但是,由于各地地域、气候条件及树种等因素的影响,造林密度有所不同。因此,营造人工林时必须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产生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苏木属苏木科常绿乔木,为热带、亚热带珍贵乡土树种,具有生长迅速、生长量大、适应性强、改良林地土壤等生物学特性。对苏木的生物学特性、育苗造林技术、树种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今后苏木良种选育、生长规律、木材材性及林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挖掘该树种的潜力,为主产区造林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及各地主要造林树种现状为研究重点,通过省营造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江苏近十年的造林树种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全省营造的乔木树种中以用材为主的杨树造林比重逐年降低,以生态景观功能为主的杂阔树种造林比重不断增加,营造的经济树种中各造林树种呈动态变化的总体趋势。造林树种动态变化趋势与江苏林业生态建设实际相符,根据动态变化结果,并对用材树种减少与木材需求缺口矛盾、生态公益林比例和优化调整树种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太行山区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为该区荒山造林提供参考。以南太行山区野生林木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海拔、坡向、坡度地带设置106块样方,初步分析了立地条件变化对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①太行山区目前还处于自然修复期,油松、栾树、山桃、毛白杨、君迁子、橿子栎、大果榉等树种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可作为主要造林树种或生态修复树种;②低山丘陵地区植物群落类型为在土壤贫瘠地区造林提供了树种选择和思路:乡土树种可以作为先锋树种生长在立地条件恶劣的环境中,立地条件改善之后,还能营造乔灌草结合的理想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9.
沙化土地造林密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沙化土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有关造林密度问题,从水分平衡、土壤质量、林木生长及防护功能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沙化土地有关造林密度及其后期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造林密度与水分平衡、土壤质量、林木生长及防护功能的关系,指出了今后造林密度方面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以期为今后人工固沙林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造林生产实践中,造林地和造林树种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对这种相关关系加以研究和利用,就是我们说的适地适树问题。要适地适树地进行造林,必须根据各类土地资源,采用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适宜的树种。这是提高造林的成果,做到集约经营,使林木速生丰产,发展林业建设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因此,我们要认真探讨和注意造林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造林地段与造林树种的关系。一、造林地区与造林树种的关系造林地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气候条件和地貌方面,其它如坡  相似文献   

11.
林木良种是森林资源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者根据广东目前林木良种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广东主要造林树种的引种、选育及研究进展情况和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分析了目前广东林木良种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广东林木良种研究及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由我院周佑勋教授主持的《我国32个珍稀濒危树种及主要造林树种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的研究》,是湖南省林业厅的委托科研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已于去年底取得成果。并于最近通过了由湖南省林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研究通过系统检验和部分田间试验,找到了我国32个珍稀濒危树种及主要造林树种种子的休眠原因,以及促进萌发的有效技术措施,为林木种子的质量检验、种子等级标准的制定、科学育苗,以及挽救物种和保存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林木种子休眠机理  相似文献   

13.
林木的水分生理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林木的抗旱能力,是区域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研究的着眼点之一。稠李、山毛桃、五角枫等8个树种是辽宁省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目前对于这8个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研究还较少,为此本文对这些树种的叶水势、蒸腾速率、生成单位干物质的耗水量及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各树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累积失水率进行了测定分析,对这些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和抗旱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力求为造林树种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同一立地营造不同树种林木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汪炳根,卢立华关键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林木生长,土壤理化性质为了研究不同树种在同一立地上的生长状况,以及在同一立地上营造不同树种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能更好地使营林工作做到“因树选地,因地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中国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居民曾经引种和营造红树林来抵御风潮灾害。但引种和造林成绩微小,而且缺少该类科技资料报道,更没有进行红树林造林技术的系统研究。1991年以后,政府设立国家攻关专题研究红树林造林和经营技术。在主要树种造林,退化次生林改善,优良速生乔木树种北移引种,污染海滩造林,优良造林树种和种源选择等技术。以及红树林宜林海洋环境指标。护岸效益指标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文内概要地综述了这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由浙江省林科所主持的“主要林木种子贮藏及休眠研究”,已于1991年12月13日通过专家鉴定。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杭州市植物园,桐乡县林科站协作参加此项研究,研究的树种有杉木、池杉、马尾松、深山含笑、红豆杉、玉兰及浙江楠等主要造林树种和珍稀树种。该课题应用当代测试技术和植物生理理论,研究了种子休眠生理、劣变种子的细胞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通辽地区沙化土地现状分析,提出顺应自然规律,营造近自然林和多树种混交林,加大优良乡土树种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择树种、林种和造林方式、抚育管理措施;采用封山育林、封禁保护、飞播造林等"造、封、飞"相结合的技术模式;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提高沙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一、林木育种 1.林业无性系育种新技术(微繁新技术、人工种子方面的进展等); 2.林木引种驯化的成功经验及利用; 3.林木良种选育及抗性育种的新技术; 4.母树林改造经验总结; 5.统计遗传学新理论的应用。 二、生理生化 1.植物激素、植物生长促进剂在林业生产中应用及其效益的研究; 2.测定林木种子活力及其它新方法; 3.同工酶、核型分析及次生物质等在林木分类、早期鉴定等方面的研究; 4.树木和土壤生理、生化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及科研成果。 三、种苗、造林 1.种子采收、处理和贮存新方法的研究和新技术, 2.用材、经济树种(含花卉)育苗造林…  相似文献   

19.
造林密度是农田防护林设计和营造中需要认真讨论的一个技术问题.营造农田防护林的类型、林带结构、以及树种配置都要考虑植树密度,同时,它也是提高林带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常规造林条件下,植树过密,林木单株的营养面积小,降低了林木受光量和对养分、水分的吸收,林木生长不良,抗性减弱,如果技  相似文献   

20.
探讨闽江中下游特殊地段护岸林营造技术,主要对护岸林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林木生长情况及其在保护江岸堤坡生态安全的作用、长效性和稳定性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