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杉木120个优良家系子代苗期的苗高、分枝数、根系发育、生物量等1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家系间在苗高、分枝数、侧枝盘数、侧根数,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地下干重、全株干重等性状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侧根数、侧根长、主根长、全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干重等性状差异不显著。苗高、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侧根数、地下干重等性状有较高单株遗传率,受较强的加性遗传效应所控制,其他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苗木冻害率与纬度间中度负向相关,来自南部家系易受冻害,北部家系有较高抗寒性,其他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因此遗传改良作苗期选择时,除了注意苗高和地径生长外,应把苗木侧根的发育情况视为选择的指标之一。在良种推广应用上,须考虑到家系抗寒力的适应地域。 相似文献
2.
杉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象州县茶花山杉木种子园母树的总花量(雌花时+雄花量)与树高,胸径等性状;材积与树高,胸径等性状之间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总花量与树高,树冠表面积的遗传相关关系较为密切,总花量相关变异较小,性状稳定,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表明,树冠表面积对总花量的直接作用最大。(2)材积与树高,胸径,冠幅,皮厚的遗传相关关系较为密切,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表明,树高对材积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都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3.
杉木生长的遗传变异研究:三水平后代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杉木4个产地,分别随机选择当地起源的4个体分,每个体分选5株优势未(林分年龄均为25a以上,优势木之间相距50m以上)采种育苗造林,进行3水平后代测定,并研究了杉木生长在产地间、产地内林分间和林分内家系间3个层次的遗传变异规律。7年生时的生长测定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在产地、林分和家系3个层次上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3性状产地间的遗传方差分别占总遗传方差的82.7%、75.4%和78.8%;产地内林分间分别占7.0%、10。6%和10、1%;林分内家系间分别占10.3%、14、0%和11.1%。树高、胸径和材积的产地间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75%、13、92%和35.82%:产地内林分间分别为3、41%、5.22%和12.83%;林分内家系间分别为4.15%6.00%和13、45% 相似文献
5.
6.
《林业实用技术》2015,(4)
对来源于湖南省的38个杉木无性系在江西省分宜县大岗山年珠林场21年生试验林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选出4个杉木优良无性系43、68、88、300和大岗山杉木一般生产用种ck进行生长性状和材性性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个优良无性系总体胸径与木材基本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331),优良无性系43胸径生长量、单株材积生长量和木材基本密度均优于对照,可作为生长和材性性状联合选择的建筑材无性系;各优良无性系纤维长宽比均高于对照,优良无性系300长宽比最大且长纤维最多,最适宜用作纸桨材;各无性系不同林龄间纤维长度的差异较为明显,为杉木优良纸桨材无性系最佳采伐时间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杉木种子性状间、发芽率与优良度、发芽率与发芽势为极显著相关,而优良度与千粒重为显著相关;千粒重与苗期、幼林的生长性状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同一家系年重复与千粒重之间虽显著线性相关,其它性状相关则不显著;同一家系同年份,苗高、侧枝数有较高的空间重复性,而地径、顶芽数空间的重复性较差;相同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在不同的地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系数。树高与胸径生长的相关系数γ值为0.6—0.7;相同家系在不同年份重复中,胸径生长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8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密度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试验中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变异系数树高为90%,胸径为137%,材积为300%,而木材密度只有67%,各性状均有较高的重复力,木材密度和胸径的重复力在900%以上。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而胸径、材积与木材密度间表现出中度的遗传负相关,树高与木材密度间则表现出弱度的遗传负相关。采用简化的指数选择法评选出4个优良的无性系,材积现实增益2552%,遗传增益2105%,用木材密度与CK相近。 相似文献
9.
杉木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杉木382个半同胞家系的子代测定数据,分析主要生长性状的变异原因和规律,估算重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探讨抗逆性的表达和遗传差异。 选出可在川南和川东南杉木产区推广的速生型优良家系和川西杉木产区推广的抗逆速生型优良家系共119个,材积的平均增产率约43%、遗传增益约22%。 根据杉木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树高年度相关和亲—子树高、胸径、材积的相关研究,讨论了杉木遗传改良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对5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中36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且有较高的重复力和中等变异系数;生长性状间有较密切的遗传相关关系,以生长性状为基础,初选出6个较速生的无性系,其平均材积对照比较,现实增益为92.08%,遗传增益为71.34%。 相似文献
11.
12.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木材密度的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8年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密度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试验中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遗传变异系数树高为9.0%,胸径为13.7%,材积为30.0%,而木材密度只有6.7%,各性状均有较高的重复力,木材密度和胸径的重复力在90.0%以上。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而胸径、材 与木材密度间表现出中度的遗传负相关,树高与木材密度间则表现出弱度的遗 相似文献
13.
对营造在浙江省龙泉市林科院6年生杉木三代种子园家系(36个家系,1个对照)子代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6年生杉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达极显著,且有相对较高的广义遗传力,而材积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杉木三代种子园有较好的群体改良效果,6年生时材积的遗传增益比对照提高了14.89%.以材积为依据,采用对比法选择出9个早期速生型杉木优良家系,其群体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值分别大于对照10.04%、15.99%和45.69%. 相似文献
14.
对3块7~10年生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的木材密度遗传变异情况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木材密度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为无性系木材密度做出贡献的各因素中,有50%~60%来自于遗传因素;无性系木材密度的重复力介于0.829~0.911之间,遗传变异系数介于4.86%~6.98%之间,木材密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介于1.25~1.47之间,无性系重复力较高,相对生长性状而言遗传变异及无性系间的差异较小;木材密度与树高、胸径、材积的表型、遗传和环境的相关性均呈现负相关,有近80%的木材其密度与生长性状的表型、遗传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这表明选择生长性状与材质兼优的无性系相当困难.讨论提出了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分两步进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沙县官庄国有林场22年生的杉木第2代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对220个无性系进行系统测定,探讨了无性系生长、形质和结实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形质性状和结实性状在无性系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且无性系的重复力值均较大;从220个无性系中综合筛选出丁74等35个优良无性系,各优良无性系生长量大、结实性状良好,22年生时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值分别高达17.56 m、33.60 cm和0.803 35 m3,分别大于种子园中调查的220个无性系平均值的20.36%、17.73%和57.32%,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用作高世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借助于10年生的杉木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林,研究了杉木主要经济性状在多层次上的遗传变异规律,其主要结果如下:(1)在相同的研究性状上,通常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量>种源间变异量>种源内家系间的变异量;性状的遗传力通常是种源>种源内家系>家系内个体;不同变异层次的遗传改良潜力是不同的:通常种源>家系内个体>种源内家系;多层次联合选择将获得最大的选择进展。(2)在相同的变异层次上,杉木各研究性状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改良潜力,因而在制订杉木遗传改良方案时,应针对不同的研究性状确定各自合适的改良目标。(3)优良种源内优良家系中优良个体的选择,其选择进展十分明显:材积、胸径、树高及枝下高的选择进展分别为:50.55%,23.39%,17.71%及30.81%.这远远大于杉木第一代遗传改良任何选择方案所产生的遗传进展。因此目前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杉木第二代遗传改良工作上。既采用有性育种方式,又采用无性育种方式来利用杉木遗传改良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18.
以全国全分布区杉木种源试验早期选择的优良种源在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开展杉木种源中间试验.从种源水平和种源内林分水平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在生长性状上虽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受林地环境及种源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影响,受到非常弱的遗传因素控制.因而,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早期选择结果是可靠的,选择出的优良种源可在闽中地区推广应用.材积在林分水平上差异显著,且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因素控制,可进行优良林分选择.以材积为指标,从参试林分中选择了6个优良林分,选择出的优良林分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12.60%,选择效果明显.选择结果还表明选择杉木种源造林时,应充分重视本地种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测定广西本地转化培育和从湖南引进的28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试验林17年和21年生的生长量,结合这些无性系试验林7年和9年生时的测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参试无性系生长量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随着林龄的增长,生长性状的差异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试验林17年生的生长表现与21年生时显著相关,表明杉木无性系在17年生或更早林龄阶段时已可进行决选。根据决选结果,运用3类聚类法进行的杉木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参试无性系9年生时进行选择比7年生的选对率提高了24.0%。相对于对照无性系,7个优良无性系的材积增益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对 19年生杉木 8× 8半双列杂交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这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 ,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全同胞家系选择。结果表明 :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达极显著水平 ,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占遗传方差的 75 %以上 ,即各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均是基因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 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97% 4 1.4 9%和 8.4 8% 34.2 0 %。 3个生长性状之间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 ,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之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亲本连 5和高 37在 3个生长性状中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 ,龙 5和龙 1在木材密度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采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个性状 ,根据约束指数选择出 6个全同胞优良家系 ,它们在木材密度基本保持试验群体平均水平的情况下 ,材积比试验群体平均值大 2 2 .9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