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关于蚕茧及茧丝品质方面的试验已较多,而对现行品种的茧层及蛹体水分含量等方面尚少系统的试验,其实,蛹体含水率及蛹体无水量对正确掌握烘茧的干燥程度是个重要依据,不但对掌握适干标准有关,也直接影响着茧质及缫丝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以稀土生态农用膜为光能接受和转化物,将光能中的紫外线等转化为远红外线从而可利用太阳能烘干蚕茧。采用该方法在蚕茧适干时的温度比传统的茧灶干茧法稍低,且外界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茧层内的温度高低,从而影响烘茧时间的长短。由于远红外线直接穿透茧层干燥蛹体,所以不损伤茧丝品质,干茧解舒率可提高4.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广西蚕业》1997,34(1):61-61
鲜茧经头冲后,茧层似已干燥,但蛹体仍含有很多水份,经过半干茧处理,可使蛹体水份通过茧层继续散发,使茧层吸收部分水分,增加二冲时的抵抗力,避免茧层过于而影响解舒,并能缩小半干茧干湿差距,有利于二冲干燥均匀,同时,分二次干燥,可以提高烘茧设备的利用率,如果蛹体水份,不能及时散发,就会发生蒸热,蛹体变黑甚至霉烂,造成解舒不良,影响丝质,降低缫丝的经济价值,因此,半干茧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蒸热,消灭霉烂。  相似文献   

4.
蚕茧干燥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茧质,补正茧质.烘干蚕茧,以利贮藏,为丝绸工厂提供优质原料.根据蚕茧的特性及缫丝工艺要求,蚕茧干燥程度的标准即适干率应达85%以上,以鉴定蛹体为准.如果经过干燥处理的同批蚕茧过老、偏老、过嫩、偏嫩或适干不匀,都将会危及蚕茧内在质量如茧丝长、解舒、洁净成绩等,影响贮藏和缫丝,  相似文献   

5.
《四川蚕业》2002,30(3):57-57
<正> 鲜茧经头冲后,茧层似已干燥,但蛹体仍含有很多水分,经过半干茧处理,可使蛹体水分通过茧层继续散发,使茧层吸收部分水分,增加二冲时的抵抗力,避免茧层过干而影响解舒,并能缩小半干茧干湿差距,有利于二冲干燥均匀,同时,分二次干燥,可以提高烘茧设备的利用率,如果蛹体水分,不能及时散发,就会发生蒸热,蛹体变黑甚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的烘茧工艺对雄蚕品种蚕茧茧质影响的对比试验,提出有益保全雄蚕品种蚕茧茧质的烘茧工艺:采用二次干燥法,铺茧量4.8kg/㎡-5.5kg/㎡;头冲烘茧温度以100℃为适,头冲出灶时间以定时为主(2h),辅以蛹体干燥程度检验来确定。二冲采用变温法,出灶时间以蛹体干燥程度检验为主,以计时作参考(3h),同时注意控制好排湿量。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对现行桑蚕茧品种的茧层及蛹体水分含量方面的资料,国内系统的调查较少。其中茧层及蛹体含水率、蛹体干量的测定,是依此推算适干茧的理论烘率,便于正确掌握适干程度以做到及时出灶的重要依据。至今运用的蛹体适干干燥率的标准常数为26.25%,仍是以五十年代蚕品种的蛹体含水率及蛹体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干茧贮藏的温湿度和贮藏时间对茧丝品质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通过设置不同的贮藏温度、相对湿度和时间开展对桑蚕干茧的质量、解舒率和缫折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干茧贮藏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时间均对桑蚕干茧的质量、解舒率和缫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当相对湿度在70%~75%时,随贮藏时间的不同,蚕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霉变,直接导致茧丝品质严重下降;贮藏温度对茧丝品质的影响仅次于相对湿度,在10~25℃的较低贮藏温度条件下贮藏,贮藏温度对蚕茧质量、解舒率和缫折的影响较小,而在25℃以上贮藏时,对解舒率的影响较大,解舒率随贮藏的时间不同,降低1~3个百分点;贮藏时间随相对湿度不同,主要表现为对蚕茧质量的影响,其中以60%~65%的相对湿度影响最小,相对湿度在55%~60%时,蚕茧质量变小,而相对湿度在65%~70%时,蚕茧质量变大。综上,桑蚕干茧的贮藏条件以贮藏温度15~25℃,相对湿度60%~70%为适宜,有利于在长时间的贮藏中保障蚕茧的茧丝品质。  相似文献   

9.
蚕茧在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状况,是选择合理工艺参数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以干燥理论分析了蚕茧干燥的特点,认为通常把蚕茧干燥过程看成如同一般湿润物料干燥那样,分为恒率干燥阶段和减率干燥阶段,应该是有条件的。事实上茧层几乎没有恒率干燥阶段。指出了,认为茧层在蚕茧恒率干燥阶段保持为湿球温度,而采用较高空气温度将有损于茧质。简要介绍了作者测试蚕茧茧层和蛹体温度的方法、仪器及所得的数据。试验表明,在蚕茧恒率干燥阶段,茧层温度高于湿球温度,蛹体温度几乎保持为湿球温度;在减率干燥阶段,茧层和蛹体温度均随烘率的降低而上升;在整个干燥过程中,空气温度高于茧层温度,茧层温度高于蛹体温度。  相似文献   

10.
<正> 蚕茧是缫丝工业的原料,要保证全年均衡生产,必须储备蚕茧。蚕儿成熟结茧,未作干燥处理的叫鲜茧,鲜茧经干燥处理——烘到适干程度即成干茧,干茧经缫丝工艺过程加工为生丝。鲜茧主要由茧丝和蚕蛹组成,茧丝和蚕蛹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空气、温度和湿度是霉菌赖以生存繁衍的条件。空气中存在着霉菌孢子,这些孢子随时可能附着在蚕茧上,再透过茧层接触  相似文献   

11.
莫嘉凌  韦波 《广西蚕业》2000,37(1):53-55
通过对我所保育的蓖麻品种全茧量、茧层量这两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所保育的21个蓖麻蚕品种仍然保持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多样性,仍是一个有效的品种资源。各品种对环境的抗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影响蚕茧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顾国达  范作冰 《蚕业科学》2000,26(2):99-104
蚕茧是丝绸工业的原料 ,蚕茧收购价格的高低不仅影响蚕农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 ,而且影响丝绸工业的经济效益 ,关系到蚕丝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就蚕茧价格政策、蚕茧的供求关系、养蚕成本、蚕茧与粮棉比价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与蚕茧价格变动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削茧机研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削茧机改手工削茧为机械削茧。采用弹簧控制自动开合夹具、圆盘旋转送茧、蚕茧在垂直偏水平 40°时高速切削等技术 ,使蛹体在垂直向下时脱出 ,随后驱壳而实现自动切削和蛹壳分离。蚕种场试用 ,其削茧速度可达10kg/h ,伤蛹率低于手工削茧。  相似文献   

14.
余安辉 《蚕桑通报》1997,28(3):13-15
ZJH92-1型和ZJH92-2型烘茧灶是浙73-1型烘茧灶的改进灶型。文中对新旧灶型的性能和蚕茧干燥质量进行了较全面的测试。测试数据表明,用新灶型替代老灶型,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蚕茧生产成本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蚕业生产发展、蚕茧生产成本变化、蚕业生产与其它竞争作物的比较效益等角度对近二十年来浙江省蚕茧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浙江省蚕茧生产成本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蚕业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费用;与其它竞争作物相比,蚕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劳动生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对柞蚕3个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MINQUE(1)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全茧量和茧层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控制,茧层率则主要受显性基因的控制;遗传率的大小顺序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3个茧质性状均表现为正向的群体平均优势,且F2代的优势减半;全茧量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量F1代的群体超亲优势不明显,F2代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率则表现为正向的群体超亲优势。3个供试柞蚕品种中,582的全茧量和茧层量具有较高的基因加性效应值,适合作为高全茧量和茧层量育种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研制适应我国现状的中小型、低成本和实用性烘茧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单易行的办法改变蔟中环境,试验调查对蚕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蔟中管理期间适时关闭蔟室门窗能提高蚕茧的上车率、出丝率、解舒、洁净等成绩.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了近代日本蚕丝业行业组织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法律地位、职能行使特点及在日本蚕丝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总结了日本蚕丝业行业组织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在信息服务、市场培育、人才培养等职能作用方面值得我国蚕丝业协会工作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李明滨 《蚕桑通报》2002,33(2):18-20
本文介绍宁夏大学最新研制的移动式红外烘茧机的基本原理、性能、结构及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