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浦区中心乡阮屋村,有39户,237人,总耕地面积235亩,1984年有21户种桑养蚕,桑地面积33.5亩,其中新桑25亩,老桑8.5亩,折投产面积21亩,全年饲养蚕种122.5张,蚕茧总收入15012.33元,平均亩桑产值达714.87元,单张产值122.55元。该村干部群众通过种桑养蚕的实践,与其他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对比,一致认为种桑养蚕经济收入高,是一项农村致富的好门路。于是1984年冬种桑的农户由21户增加到32户,扩种面积  相似文献   

2.
实践已证明,种桑养蚕是我县农民劳动致富的一条好门路。自贯彻中共中央八四年一号文件以来,县委县政府又把种桑养蚕当作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项目来抓,群众自觉种桑的热情空前高涨,去冬今春又扩种了近三千亩,种桑的农户由二千多户增加到四千多户,给科学技术的传授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如何使科学技术措施在生产上得到落实,提高经济效益,使农民致富,已成为当  相似文献   

3.
(一)德庆县马圩公社农场马圩公社是崩山多、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经济单一,副业门路少,全社的崩山冲渍地、旧河床、山坑地等面积多,在一九六六年曾种桑二百多亩,因失管,后又挖掉桑头。农场现有四十人,水田四十四亩,生猪五十八头,劳力二十九人,桑地十三  相似文献   

4.
种桑养蚕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农村脱贫致富门路之一。在目前蚕茧收购价格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很高,我地区从1986年到现在,桑园面积由5696亩发展到10900亩,平均每年递增23%,蚕业生产在迅速发展,由于普及科学种桑养蚕技术跟不上生产发展需要,养蚕单张产茧还比较低。1989年平均单产只有42.3公斤,亩桑产茧只有61公斤,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与高产蚕区相比,相差甚远。为此,我们在积极推广蚕业生产技术,指导蚕衣种桑养蚕的同时,从1989年开始在蚕区作了建立蚕业生产联合体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一、青枯病是一种毁灭牲灾害我县地处雷州半岛北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调整农业结构,把发动群众种桑养蚕作为一条致富门路来抓,因此,蚕桑生产发展很快。由79年全县有6个乡、镇共种桑650亩,产茧800担,至85年发展到17个乡、镇,110个村民委员会,13000多农户  相似文献   

6.
电自县林头公社下寮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谢水初,一家六口人,有劳力两个,落实生产责任制后,领到责任田四亩二分(包括自留地)。他认识到种桑养蚕乃时间短,收入快、收益大的致富门路,便在去年十一月把自己零星分散的责任田与社员对换成三块成片的村边半坡田种桑二亩一分,科学种养,高产优质。全年共养蚕种15.5张,收入茧款1827.21元,奖售肥2100多斤,平  相似文献   

7.
1989年我区桑蚕持续增产,比1988年增产36.9%,各地都有不少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如合浦县常乐镇,有19户农民养蚕收入超万元,人均收入2142.45元平均养蚕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4.06%;浦北县泉水乡黄建清户种桑20.3亩,产鲜茧3270公斤,收入34664元,亩桑产值1707元(户请7个日工).永福县马坡村是种桑养蚕新区,1985年前原人均收入仅210元,至88年已达640元。希望各地重视类似调查,为农村开拓脱贫致富门路提供样板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平果县引导和扶持蚕农构建优势桑蚕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截止10月底,全县现有桑园面积7.58万多亩,养蚕9.82万张,总产鲜茧7.365万担,产鲜茧3235.6吨,按鲜茧价格平均每公斤40元计算,蚕农收入达1.29亿多元,同比增长35.6%。 "种桑养蚕是条致富好门路,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平果县坡造镇贤强村龙怀屯屯长唐建克高兴地说。唐建克年种桑十余亩,仅养蚕一项每年有近10万元收入。  相似文献   

9.
梁村公社礼县生产队是人多地少、副业门路不多的地方,1980年初在县、社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发展了蚕桑生产,利用旱地种桑5.84亩,亩桑产值299.5元,得奖售化肥1764斤,初步尝到了甜头。1981年加强了领导,完善设备配套,搞好生产责任制和管桑养蚕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夺得了全年的高产稳产,这一年实有桑园5亩,总产叶量27900斤,总收入4087.25元(纯茧款3671.1  相似文献   

10.
苍梧县石桥乡奇冲村陈惠庭全家七口人,三个劳动力,承包八亩耕地.他在1984年养蚕之前,由于家庭副业门路少,经济收入微薄,生活比较困难.他种桑后,在抓好养蚕的同时,种果、养猪、养鸡开展综合利用,收效显著,1987年成了“万元户”.每个劳动力纯收入现金二千多元,人均收入一千多元,脱丢了“穷帽子”,走上了富裕道路出席了自治区科技致富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11.
广宁县石咀区南迳乡南源二队区焕彩,全家6口人,劳力4人。在农业大包干后,分得责任地5.57亩,其中水田4.47亩,旱地1.1亩。积极发展种桑养蚕生产,改变过去只种水稻的单一经济。于1981年工2月种桑1.36亩,1982年4月开始采桑养蚕,全年养蚕7张收入654.21元,平均亩桑产值481.03元,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尝到了甜头。1982  相似文献   

12.
据云浮县农业局何志红报导:云浮县河日公社回龙围生产队24户,117人,劳动力56个,水田83亩,旱地16亩。在县委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去年十月新种桑5亩,今年二月种桑6亩,五月种桑2亩,共计种桑13亩。从三月份开始以生产队集体形式养蚕  相似文献   

13.
连州公社白马大队有十一个生产队,三百七十一户,一千六百七十人,水旱耕地壹仟三百亩,其中水田八百七十亩。在去年县致富会议后,他们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在自愿互利的原则基础上,联合种桑户组织蚕桑生产合作社,大力普及和推广种桑养蚕技术,指导和帮助群众走种桑养蚕致富的路子,较好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全大队的种桑户从原来的七十七户发展到一百九十七户,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三点一;其种桑四百零六亩,其中去冬今春种植的新桑二百三十亩,桑园面积超过耗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一。全大队四十一个党  相似文献   

14.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15.
我县是蚕桑生产的新区,七七年恢复生产以来,多年的实践证明种桑养蚕是我县农民劳动致富的一条好门路。贯彻中央八四年一号文件以后,县委县政府又把种桑养蚕作为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项目来抓。群众种桑养蚕的热情空前高涨,蚕桑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八三年蚕茧4165担,相当于七九年的十一倍。全县有122个乡、1040个村、4319户、农户种桑养蚕,由于养蚕分散,给种桑养蚕科学技术的传授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蚕桑生产发展后,如何贯彻落实养蚕技术措  相似文献   

16.
一、蚕桑生产的概况近几年来,我县的蚕桑生产发展较快。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八十担,到一九八四年,全县有十七个区一百五十五个乡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六户种桑养蚕,共种桑一万三千五百亩,饲养蚕种六万五千张,产茧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担,比一九八三年桑地面积扩大三千六百七十九亩,蚕茧增加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担;而比一九七九年桑地面积扩大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亩,蚕茧增加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九担。一九八五  相似文献   

17.
我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一年四季可种桑养蚕。一九七四年开始种桑33亩,由于受“左”的思想路线干扰,种桑步子迈得不快。一九七九年全县桑地面积仅达到221.5亩,生产蚕茧20.3吨,产值46166.36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全面落实,县委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提出“杂优甘蔗蚕桑加母猪”,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山区经济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省“巩固老区,积极发展新区”的发展蚕桑生产方针指导下,我县蚕桑生产迅猛发展,连年翻  相似文献   

18.
玉林市桑蚕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玉林市近25年来桑蚕业发展的情况,1983年至1985年玉林市(现所辖县市区)种桑面积1万多亩,占同期全广西种桑面积的14.5%,到上世纪90年代末玉林市有桑园2万亩,占同期全广西种桑面积的9%,2010年玉林市种桑面积为4万多亩,只占全广西种桑面积的1.8%,分析玉林市从广西种桑养蚕大市到现今排名近末位的发展过程,找出原因,并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规划及改进工作方法,推动玉林市桑蚕业的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地处海披四百五十米高的乐昌县两江公社普乐大队跳楼格生产队社员唐水林,一家九口人,劳力四个,分得责任田九亩,旱地一亩五分。过去,由于“左”的干扰,分配水平低,年年都超支,生活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八○年初,他听说种桑养蚕是社员致富的好门路,就决心进行尝试。六月开始,他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克服了不懂技术的种种困难,利用荒山野岭的野生桑叶养了二批蚕,每批一张种,当年收茧四十斤,收入  相似文献   

20.
马圩公社79年开始种桑养蚕到现在已有11个大队71个生产队种桑,现有桑地1128亩,其中投产桑园776亩,全年养蚕1895张,产茧1034.66担,收入茧款190645元,平均单张产值100.7元,平均亩产值245.67元,是全县新蚕区种桑养蚕发展较好的公社,其主要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