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榕小蜂传粉行为对榕树种子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对叶榕Ficus hispida的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i不同运载花粉过程对寄主榕果和自身后代的繁殖都有影响。对叶榕传粉榕小蜂主动地为对叶榕传粉,在雌株上的榕果内,雌花受精发育成种子,没有榕小蜂寄生繁衍;在雄株上的榕果里则只榕小蜂而没有种子。从雄花期榕果内出来的传粉榕小蜂雌蜂,飞到其它雌树上寻找雌花期的榕果传粉,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810.38±235.13)粒,平均种子形成率是0.41%。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1 124.05 ±281.41)粒,平均种子形成率是0.56%。飞行运载花粉的代价为直接减少了传粉榕小蜂给榕果传粉产生种子的数量。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并且不让雌蜂携带花粉,榕果在8~12 d全部掉落,产生的种子数是0个,种子形成率0。用在雄株周围飞翔的小蜂进行放蜂,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1 012.20 ±271.97)粒,平均种子形成率为0.50%。  相似文献   

2.
对叶榕及其传粉榕小蜂的繁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在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统计了对叶榕隐头果接受的传粉榕小蜂数量,以及所生产的种子和传粉小蜂繁殖后代数量。结果表明:对叶榕具有执行不同繁殖功能的雌果和雄果,在性别间和性别内单果接受的传粉小蜂数量都不一样,进入榕果内传粉和产卵的榕小蜂中,仅有34.71%传粉榕小蜂进入到雄果果腔内产卵繁殖;有52.06%的传粉榕小蜂进入雌果果腔内传粉,其他榕小蜂被夹死在苞片通道里。果腔内小蜂数量分布格局雌果是2.72只/果,雄果是2.08只/果。 雌果单果平均生产的种子数量1891.63粒/果,雄果内平均繁育榕小蜂的数量630.21只/果。  相似文献   

3.
笔管榕为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雌雄同株,为福建地区的常见树种。笔管榕榕果内生活着多种榕小蜂,它们与笔管榕共同构成了榕树-榕小蜂共生体系。通过全年(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对福州地区不同样地的30株笔管榕进行的定时、定点、定株观察与采集,在15批次830个榕果中,共收集到50817头榕小蜂。笔管榕榕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6个科(亚科)7个属,其中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ishiiana为传粉小蜂,其余6种为非传粉小蜂,分别属于金小蜂科、广肩小蜂科、姬小蜂科及隐针榕小蜂亚科。非传粉小蜂中的Philotrypesis sp.、Acophila mikii、Otitesella akoSycophila sp.和Sycobiomorpha sp.小蜂几乎在全年的每个月都可采集到,属常见种。Aprostocetus sp.全年仅收集到2头,为偶见种。笔管榕榕果内的榕小蜂种类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没有明显变化,但不同种类榕小蜂的数量变化明显。在笔管榕榕小蜂群落结构中,全年有9个月均是传粉小蜂占优势,但在1月、9月和11月的采集批次中,非传粉小蜂占优势。非传粉小蜂(Acophila mikiiSycophila sp.、Philotrypesis sp.和Otitesella ako)常呈爆发性发生,每批次中往往是1-2种的非传粉小蜂数量较多,但不同批次,数量较多的非传粉小蜂种类往往不同,因此在小蜂群落结构中未见某种非传粉小蜂占明显优势。福州地区笔管榕榕果内小蜂群落的的多样性指数为0.72,均匀度指数为0.37,丰富度指数为0.55,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68。分析了6种小蜂的性比,结果表明:传粉小蜂的性比极度偏雌,非传粉小蜂虽然也偏性,但均高于传粉小蜂,推测榕小蜂性比与雄蜂的翅型和交配场所有关。非传粉小蜂的数量和传粉小蜂总数、雌蜂数和雄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性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非传粉小蜂对传粉小蜂的雌、雄蜂都有负面影响,且传粉小蜂雌蜂减少的幅度大于传粉小蜂雄蜂,从而导致其性比升高。非传粉小蜂中Acophila mikiiSycobiomorpha sp.、Otitesella ako Ishii为造瘿类群,Philotrypesis sp.、Sycophila sp.属于寄居者或寄生者类群,非传粉小蜂中的寄生或寄居类群与造瘿类群相比,对传粉小蜂的负面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榕-蜂协同进化研究,以及城市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榕属植物的花序是隐头花序,膨大的花托将花序包裹在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球果内,仅通过由苞片形成的小孔与外界相通,只有形态特化的榕小蜂才能通过该孔口进入,利用产卵器通过柱头和花柱把卵产在子房底部,产卵后雌花子房膨大,花梗伸长,一只榕小蜂在一枚雌花内只产一枚卵。在榕与榕小蜂的共生系统中,还有寄生类昆虫——非传粉小蜂,它们不为榕树传粉,通常具长的产卵器在花序外壁把卵产在花序内的雌花中或直接把卵产在已有传粉小蜂产卵的虫瘿内,因而靠近花序壁的雌花  相似文献   

5.
薜荔和爱玉子均属于桑科榕属植物,二者为同一物种的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早期研究认为这两种榕树与同一种传粉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 (Hill))建立了稳定的互利共生关系,但近期在形态学、生态学、传粉生物学等方面对二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可能发生了遗传分化。实验用核糖体28SrDNAD1-D3区、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部分序列,对采自福建3个不同样地的薜荔传粉小蜂和3个不同品系的栽培爱玉子的传粉小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核糖体28S序列的碱基组成中A,T,G,C 4种含量较平均,C+G的平均含量(56%)稍高于A+T的含量(44%)。线粒体Cytb序列中A+T的含量(76.1%)明显高于C+G的含量(23.9%),COI序列中A+T的含量(71.9%)也明显高于G+C的含量(28.1%),这是膜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的普遍特征。在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中,密码子第三位点A+T的含量最高。(2)比较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3种分子标记的变异范围显示,28S进化速度较Cytb及COI序列慢,比较保守,更适合科、亚科等较高分类单元的研究。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采用Cytb与COI序列进行分析更为精确。(3)用Cytb及COI序列对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显示,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4,爱玉子传粉小蜂个体间的Cytb遗传距离为0.0164;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之间的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385;COI序列的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048,爱玉子传粉小蜂各样本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2;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间COI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896,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差异大于10%以上)明显大于群体内各样本之间的遗传距离,表明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其变异水平达到了种间分化水平,即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为两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6.
陈晓劼  陈友铃  吴文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05-14307
[目的]为爱玉子栽培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测爱玉子花序的发育过程及传粉小蜂生活周期,并统计各种类型的花和榕小蜂数量。[结果]爱玉子与传粉小蜂之间为专一性互惠共生关系。阐明了人工栽培爱玉子种群的生活史,论述了爱玉子果实发育的异步性以及结构、功能的统一性,指出雌花序退化花存在及雌、雄花序内变异花产生的生物学意义。[结论]爱玉子与其传粉小蜂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二者专一性互惠共生关系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扁桃(Amygdalus communisL)是新疆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自交率极低,必须依赖传粉昆虫才能结实.为明确扁桃的传粉昆虫种类及传粉昆虫的传粉效率.[方法]通过田间观察、套袋控制昆虫访花和在显微镜下计数昆虫一次访问后剩余花粉量和柱头上被移入花粉量,对开花习性、访花昆虫种类、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频率和传粉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蜂类、蝇类和蝶类均能传粉,人工饲养的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 L.)、凹唇壁蜂(Osmia cerinthidis F.Mor)和当地野生昆虫红附条峰(Anthophora testaceipes F.Mor)是主要传粉昆虫,三者在柱头上沉降花粉数量没有显著区别,但移出花粉能力有明显差异,意蜂传粉效率低于其他两种蜂;人工养蜂能有效提高坐果率.[结论]扁桃具有泛化的传粉系统,红附条峰是传粉媒介中最安全有效的传粉者.  相似文献   

8.
 对聚果榕五种非传粉小蜂的产卵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对金小蜂Apocrypta westwoodi和长尾小蜂Platyneura agarensis的食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聚果榕上的5种非传粉小蜂的产卵顺序依次为,P.testeace,Apocrypta sp.,P.mayri,A.westwoodi,P.agraensis。在榕果的生长发育期内适合P.testeace,P.mayri 和P.agraensis产卵的时间分别约为 6 d,11 d,22 d。Apocrypta sp.和A.westwoodi分别紧随其寄主P.testeace和P.mayri产卵,适合这两种小蜂产卵的时间依次约为 6 d,33 d 。Platyneura属的3种长尾小蜂的产卵姿势比较相似,Apocrypta属的2种金小蜂产卵姿势也是相似的。金小蜂A.westwoodi仅寄生于长尾小蜂P.mayri,并不寄生于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fusciceps。长尾小蜂P.agraensis是传粉榕小蜂的寄生者,并非植食性造瘿者。  相似文献   

9.
北碚榕(FicusbeipeiensisS.SChang)雌雄异株,仅分布在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附近的石灰岩壁上,目前调查 仅发现5株野生植株.本文主要采用形态学、解剖学及生态学方法对北碚榕及其近缘种(大果榕、苹果榕)的形态特 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 雌雄植株在形态结构上差异显著,雄株:叶呈卵圆形,纸质,平均直径约为 3.90cm,圆盘形;雌株:叶呈长椭圆形,硬纸质,平均直径约为1.51cm,梨形;在叶的形态结构上北碚榕雄株类 似于大果榕;雌株叶形与两种榕树不相同.雄株花序形态结构上,近似于两者而雌株花序与其相比差异较大.② 雌 花只存在于雌性隐头花序内,在雌花期时发育成熟,雌花花柱呈棒状,子房球形;雄花序内有瘿花和雄花,瘿花于 间花期成熟,雄花于雄花期发育成熟;瘿花花柱呈喇叭状,子房倒卵形;雄花具雄蕊2枚,分布在苞片周围,并不 散生在花序内;三种花的形态结构特点与传粉小蜂的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北碚榕(Ficus beipeiensis S.S Chang)雌雄异株,仅分布在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附近的石灰岩壁上,目前调查仅发现5株野生植株.本文主要采用形态学、解剖学及生态学方法对北碚榕及其近缘种(大果榕、苹果榕)的形态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雌雄植株在形态结构上差异显著,雄株:叶呈卵圆形,纸质,平均直径约为3.90 cm ,圆盘形;雌株:叶呈长椭圆形,硬纸质,平均直径约为1.51 cm ,梨形;在叶的形态结构上北碚榕雄株类似于大果榕;雌株叶形与两种榕树不相同.雄株花序形态结构上,近似于两者而雌株花序与其相比差异较大.②雌花只存在于雌性隐头花序内,在雌花期时发育成熟,雌花花柱呈棒状,子房球形;雄花序内有瘿花和雄花,瘿花于间花期成熟,雄花于雄花期发育成熟;瘿花花柱呈喇叭状,子房倒卵形;雄花具雄蕊2枚,分布在苞片周围,并不散生在花序内;三种花的形态结构特点与传粉小蜂的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伊犁小檗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5):110-114
通过研究伊犁小檗繁殖适应性,为伊犁小檗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观察,记录花部特征和开花动态,运用杂交指数法检测伊犁小檗的繁育系统,用TTC法测定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显微计数花粉量和胚珠数。伊犁小檗花期为4—6月,单花持续期花期7~9 d,果实发育成熟需25~30 d;花粉活力在初盛时期处于最强的状态;花蕾期红果小檗柱头都具有可授性,初盛时期为传粉的最佳时间;杂交指数OCI为3;P/O(花粉量与胚珠比)为566.67。伊犁小檗花期较长,有利于其充分地散粉授粉,花朵明艳美丽,观赏价值高;伊犁小檗小部分自交亲和,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12.
板栗是一种雌雄异花果树,自花结实率低,果粒也小,即使同株异花授粉,孕性亦仅4%~5%。板栗的雄花很多,有特殊的腥气味,能引诱昆虫传授花粉。雄花序和雌花序的比约为12∶1,花朵之比为2000∶1,除虫媒传粉外,还有风作为传粉媒介。为了提高板栗结实率,确保板栗质量,合理选择配置授粉树,是现代栗园建设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一、板栗授粉品种的确定对于所选择的授粉品种,必须要与主栽品种有较大的亲和力,花期大致相同,特别是授粉品种的雄花盛期要与主栽品种的雌花盛期基本一致,此外,还要求授粉树的花粉多且发芽力强,散粉时间长。如主栽“九家种”或“青扎”,最好选择“处署红”作为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木芙蓉为研究材料,运用杂交指数、花粉数/胚珠数、座果率、种子萌发率等指标对木芙蓉的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芙蓉单花的花期1 d,整体花期7—11月份;木芙蓉的杂交指数为4,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木芙蓉的花粉数/胚珠数为415±11.3,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类型;木芙蓉自然座果率为74%;同株同花授粉的座果率为40%;人工异株异花授粉座果率为71%;各种授粉方式下,单个果实的种子个数为128~148,差别不大;各种授粉方式下,平均种子萌发率为47%~60%,没有显著差异;传粉昆虫有蜂类、甲虫,其中中华蜜蜂、黑小蜜蜂为主要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14.
平丹1号余甘花粉特性及风力传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丹1号余甘的花粉特性及风力传粉研究结果表明,平丹1号余甘花粉粒近球形,平均轴径为18.80μm,表面具有网状纹饰,萌发孔为4孔沟型且细长;开花当天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率均较高,分别为78.2%和73.8%,-18℃的条件有利于保持花粉萌发率,贮藏30 d萌发率仍保持在28.7%;平丹1号余甘的P/O值为8441.67,属于专性异花授粉类型;风力传粉作用与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干燥的天气和一定的风力是进行有效风媒传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 花粉粒受潮后, 室温下花粉粒存活时间, 柱头花粉粘着量以及多种授粉方式与受孕的关系。结果表明阴, 雨天自然受孕率低, 花粉粒受潮后完全丧失受孕能力, 室温下花粉粒可存活1天, 2天后受孕率为0, 柱头花粉粘着量多受孕率高, 反之受孕率低, 同花、同株异花、同品种(同株的无性系苗木)、异株间授粉不孕, 群体种异株间受孕率高达100% 。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认识贵州苏铁种群壮大的传粉受精的瓶颈问题,研究了贵州苏铁传粉与结实特性,结果表明:(1)贵州苏铁雌雄异株,雄花开放频次大于雌花.雄株基本连年开花,雌株大多数隔年开花,严重影响其有性生殖力;(2)贵州苏铁茎干和枝叶的漏斗结构有利于花粉收集,花的结构与传粉结实有密切相关;(3)贵州苏铁人工辅助授粉可增加结实率和结实量,且传粉受精过程形式是辅助、多样的,主要是风媒和虫媒,昆虫在增加授粉起主要作用.中华蜜蜂是花粉的直接传播者,丰富的动物类群对传粉授精起到促进作用,寄生昆虫“拟步甲”共生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生物柴油树种,雌雄同序,须昆虫授粉方能结实。【方法】本文对麻疯树的传粉昆虫种类与访花频率进行观察,对优势传粉昆虫的携粉情况、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对雌花与雄花的访问偏好进行观测。【结果】(1)中华蜜蜂、迷蚜蝇、大头金蝇、紫绿蝇为麻疯树的优势传粉昆虫;(2)4种传粉者的喙、腹部与足等多个部位均只携带麻疯树花粉,无异源花粉;(3)4种传粉者之间携粉量差异显著,携粉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蜜蜂、迷蚜蝇、大头金蝇与紫绿蝇;(4)4种传粉者之间单次授粉后单朵雌花的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差异显著,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蜜蜂、迷蚜蝇、大头金蝇与紫绿蝇,并且花粉在单朵雌花的3个柱头间分布极不均匀;(5)中华蜜蜂表现出"偏雄"访问,大头金蝇、迷蚜蝇与紫绿蝇没有访花性别偏好,中华蜜蜂可能增加麻疯树的自交繁殖率,但由于麻疯树自交结实率较高,可以减少自交结实的不利影响。【结论】通过对这4种传粉昆虫的携粉量、柱头花粉沉降数目与访花性别偏好综合分析后,认为中华蜜蜂为麻疯树传粉效率最高的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18.
以锥栗不同品系为材料,对其花粉粒大小、花粉量进行观测,以及不同花期、不同枝梢、不同贮藏条件、不同培养条件下花粉萌发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系花粉粒大小及形态、花粉量、生活力存在差异,其中,1号、24号花粉量较大,生活力高,适宜作为授粉树品种;锥栗盛花期的花粉萌发率远高于初花期及末花期,且雄花枝上的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结果枝;4~7 ℃低温干燥贮藏能显著延长锥栗花粉生活力;5.0%~7.5%的蔗糖、400~900 mg/kg的硼酸溶液最适宜于锥栗花粉萌发,且花粉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因此,在生产上可于锥栗盛花期,选择温度较高的晴朗天气,喷施400~900 mg/kg的硼酸溶液,以促进花粉萌发,提高坐果率,减少空苞。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滇龙胆花粉活力、花粉粒形态、柱头可授性、传粉者及访花行为,明确滇龙胆的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花粉活力;用FEIQUANTA 2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形态;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人工观察并记录访花者种类及其访花频率。结果最适合测定滇龙胆花粉活力的方法为过氧化物酶法,开花后第3天滇龙胆花粉活力达到最高 (65.98%)。在同一天中花粉活力也会发生变化,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在14:00达到最高 (64.71%),之后花粉活力开始显著下降。滇龙胆花粉粒外观呈球形,具有3条萌发孔沟,属于N3型花粉,花粉外壁条纹形成网格状。柱头在开花第4、5天出现极强柱头可授性,柱头可授性分别达57.69%和63.16%。滇龙胆的访花昆虫主要为蜂类和蚁类,在11:30—12:30访花昆虫数量最多。蜜蜂为最主要传粉昆虫。结论本研究对滇龙胆植物的有性生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滇龙胆资源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川续断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访花昆虫和花粉粒的形态结构,确定其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以白色和紫色花药的川续断为试验材料,利用TTC法、I2-KI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花粉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人工记录和观察柱头的发育变化,统计访花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形态结构。【结果】川续断的花粉活力在开花当天最高,14:00花粉活力最大,之后花粉活力逐渐降低。开花第3天柱头开始具有可授性,第5~6天柱头可授性达到最大,说明川续断为雌雄异熟、雄性先熟类型。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蝶类和蝇类等10余种昆虫,蜜蜂类为主要传粉者,访花高峰期出现在11:30—12:30和16:00。川续断花药为条状,花粉粒具有3个萌发孔,为近球形的等极花粉粒,属于大花粉粒,花粉表面布满刺状突起。【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川续断的良种繁育、杂交育种及高效栽培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