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田地人参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田栽参是我国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田栽参成功与否与选地、土壤改良、种子处理、播种复盖、田间管理及棚式等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把握好以上几项技术环节农田栽参是完全可行的。例如:集安人参研究所推广的复式棚种参技术、集安大地参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郑殿家 《人参研究》2009,21(4):48-48
为了解决参林矛盾,改变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我市参业的可持续发展,集安人参研究所于2004年在阳岔村建立了“农田栽参试验示范基地”。几年来,在市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在省内知名专家的指导下,经所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我市的参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集安市农田种参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山地砍树种参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尤其是集安市上水源区、两江九河沿岸及公路沿线视野内严禁砍树种参。为此,农田栽参已被集安市委、市政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集安人参研究所早在1980年就开始了农田栽参的研究,二十几年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全市累计发展农田种参一千多亩,目前尚有在植面积300余亩。  相似文献   

4.
农田栽参的选地培肥与降解农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雪梅 《人参研究》2005,17(3):32-33
多年来人类靠砍伐森林利用山地栽培人参,虽然取得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参后还林又有章难循,管护条件差,植被形成缓慢,导致水土流失,山洪暴发,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苦难。为此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禁止随意伐木或降低采伐密度,靠砍伐林木,破坏生态平衡去发展参业受到了制约。因此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超常的思维和举措,加大农田栽参的开发力度,已是历史的必然,可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统一,成为兴农富民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田栽参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一直沿用毁林开地来种植人参 ,每年约有 6万亩林地被伐 ,用来栽培人参。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增加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变干 ,气候干燥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日本、韩国等国早已认识到这一点 ,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采取农田栽参。由于农田栽参便于实行园田化、机械化、水利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管理 ,因此增强了战胜自然的能力。为人参生长发育创造最适宜的条件 ,是获得高产的首要因素。随着我国禁止毁林栽参政策的实行 ,农田栽参将是我国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施肥改土农田栽参应当选择土质比较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 ,质地疏松 ,湿度…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集安市农垦农工商总公司生产的山丽牌老边条参是选用集安优质边条红参精制而成。集安边条参以生长年限长、皮老、纹深、体长、两腿粗壮均匀、“人”形而独占鳌头,这与其它参有明显的外形区别。此外,集安边条参的段面层次分明,有明显树质花纹(即有同树木一样的年轮状花纹),这又与其它参有明显的内在质量区别。集安边条参在外形和内在质量上优于其它参,主要在于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  相似文献   

7.
正人参产业是吉林省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是东部山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作为吉林省的特色产业,长久以来,人参栽培主要采用伐林栽参模式,每年都有不少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显而易见,伐林栽参模式下的参业发展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当下,伐林栽参的适参地资源已面临枯竭,而且每年政策允许伐林栽参的适参地指标又极为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是参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人参的发展就失去后劲和依托。吉林省人参栽培仍采用伐林栽参和参后还林的方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综合效益并不高。建议积极发展农田栽参、参粮轮作和林下育参,开辟参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和天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农田栽参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农田种植西洋参不仅可以缓解宜参地资源不足,减少毁林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保护环境,还可以把低产田变成高产稳产田,是实现参粮轮作,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途径,同时,农田种参可降低参农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韩国人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栽培人参有千余年 ,一直采用伐林栽参的生产方式 ,由于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扩大 ,以至造成参、林矛盾 ,水土流失严重。韩国从本世纪 4 0年代开始采用农田栽参 ,其方法便于施肥改土、灌溉和其它田间管理 ,也便于实现参业生产机械化 ,有利于人参产业化生产。现在退耕还林人参下山势在必行 ,集国内 5 0年人参生产经验 ,引进了韩国现行栽培方法 ,推广平地栽参 ,是当务之急。高丽参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 ,其特点是 :平地栽参、人工施肥、栽培期短、质量好、产量高。韩国人参栽培有直播栽培和移栽栽培两种方法 ,直播栽培是把催芽的种…  相似文献   

11.
西洋参原产于北美洲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和美国东部。原产地栽培西洋参大多不施用有机肥,主要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我国传统栽培人参中,也多不实行施肥的方法,认为施肥会烧须和烂根。而大多采用新开垦林地“伐林栽参”,伐林参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结构好肥力强,但是不利于生态平衡。目前,农田栽参是参业发展的方向。几乎任何良好的土壤,通过适宜的处理都能满足西洋参的生长。天津地区从1989年开始引种栽培,目前农田土栽培西洋参已获成功,有必要分析土壤理化性状,以便为高产栽培西洋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人类生活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人们不仅要服用人参、西洋参滋补身体,而且渴求品尝人参、西洋参的天然风味。这就要求广大参农种植出更多更好的,无公害、高品质的人参,西洋参。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传统的伐林栽参方式不断地得到改进。集安人参研究所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成功的研究出非林地栽参新技术,并且得到广大参农的认可,现以推广2万余亩。现将非林地种植人参、西洋参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参主产于我国,为东北“三宝”之首,驰名中外。人参中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重要保健医疗功效和营养成份,是名贵药食同源植物。 我国明代以前山参蕴藏量十分丰富。至清代,因保护措施不力,掠夺性采挖,山参资源破坏严重,山参供不应求。于清代末年始现伐林栽参。 解放后,人参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80年代,人参作为主要致富经济作物栽培,仅吉林省自1980年至1988年,栽培面积增加近4倍,产量增加5倍多。由于人参产量的剧增,供大于求,导致参价暴跌,使人参生产陷于空前未有的困境。 为使参业生产尽快走出低谷,研究和探讨我国参业发展战略,对促进参业发展,当有重要现实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下参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长白县是我国中药材和人参的主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及土壤条件,使长白人参无论从品质上和药效上都明显的优于其它产地的同类产品,长期以来,深受中外客户的青睐,也倍受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人参产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逐步深入,禁伐限伐,参地资源严重匮乏,人参业生产处于萎缩状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是势在必行。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集安人参历史的追溯,生态环境的分析,栽培技术及种源的考证以及集安人参品质的评价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集安是人参的道地产区,集安人参最具道地性。  相似文献   

16.
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是我国传统中药,被称为"百草之王",自古以来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在吉林省中药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伐林栽参的栽培模式被国家禁止后,农田栽参成为人参产业发展的主要生产模式。文章对农田栽参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了概述,讨论了物理消毒、化学消毒、施肥改土、绿肥回田的措施对参地的改善作用,文章对农田栽参模式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为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志东  张伟  单巍 《人参研究》2010,22(4):43-48
<正>集安,自古就以盛产人参闻名于世,特别是新开河流域盛产的新开河人参更是举世闻名。集安新开河人参的起源历史可以上溯到汉代,它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晋朝已有1700多年,集安新开河人参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1572),距今  相似文献   

18.
金慧 《人参研究》2001,(Z1):5-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您们好 !首先让我代表吉林人参研究所 ,对各位嘉宾的到来 ,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吉林人参研究所为落实省政府关于我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动中药现代化建设进程 ,振兴吉林参业 ,加强技术合作与推广 ,使中国人参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而召开这次会议。省政府已把“振兴吉林参业工程”纳入我省“十五”规划之中 ,这将对我省参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参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 ,约占世界产量的 70 % ,而我省人参产量又占全国产量的80 %以上 ,但由于目前人参生产仍是伐林栽参 ,加工分散 ,人参制品和人参保…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参生产一直沿用伐林迹地栽参,土地利用率很低,只能栽播一茬人参。老参地大部分废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研究解决老参地栽参问题是当前发展人参生产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参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资源和环境是人参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发展与保护分离 ,人参的发展就失掉后劲和依托 ,既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参业生产 ,也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环境保护 ;实行参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又将促进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为此 ,本文就制约参业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因素及参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予以讨论。1 森林滥伐及过度采挖造成野山参资源破坏1 .1 野生山参的资源状况山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朝鲜和俄罗斯。古时我国太行山脉、长白山脉、大小兴安岭为人参主要分布地区。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山参资源缩小在北纬 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