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辣木(Moringa Obleifera Lam.)叶片中的黄酮苷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利用MCI凝胶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硅胶柱层析(CC)、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石油醚组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LC-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SRB法和DPPH·清除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从辣木叶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已鉴定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Ⅳ)。4种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化合物Ⅲ的抗氧化活性极显著强于其他三种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牛木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 (Lour.) Blume]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6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5.361%。在已鉴定的46种化学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β-石竹烯(24.060%)、油酸(14.629%)、反式-β-罗勒烯(11.572%)、石竹烯氧化物(11.447%)、α-蒎烯(7.540%)。  相似文献   

3.
对1株具有抗芒果炭疽病菌活性的海口湾海泥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HNWSW-49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以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来源于海口湾海泥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HNWSW-4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含氮化合物,分别为:环-(苯丙-丙)二肽(1),环-(亮-甘)二肽(2),环-(苯丙-缬)二肽(3),环-(羟脯-苯丙)二肽(4),N-(2-苯基)乙酰胺(5),β-腺苷(6),和2-哌啶酮(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一种国外沉香中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该沉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6-羟基-8-氯-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1),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2),6-羟基-7-甲氧基-2-[2-(4°-羟基苯基)乙基]色酮(3),沉香四醇(4),5α,6β,7β,8α-四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5,6,7,8-四氢色酮(5)和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烯基]色酮(6)。化合物1为新的2-(2-苯乙基)色酮。对化合物2~6的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对5株人体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定活性,其中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具有显著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87和 4.75 μg/mL,化合物2、3、5对5株人体肿瘤细胞表现出中等活性,IC50范围为9.91~45.38 μg/mL。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茶叶中的皂素结构与含量,利用水提取,大孔吸附树脂AB-8分离,采用ODS、MCI层析技术分离纯化茶叶皂素单体,以HPLC法对茶叶中茶叶皂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将茶叶皂素与茶叶多糖、茶多酚分离,得到1个茶叶皂素单体,并检测出在茶叶中的含量为4.7nlg/g。经核磁共振法鉴定,茶叶中皂素以3-O-|β—D-半乳糖(1—2)-[β-D-木糖(1—4)-α-L-阿拉伯糖(1—3)]-β—D-葡萄糖|-16-羟基-21,22-双-O-乙酰基齐墩果烷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环翠楼高丽红参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D101大孔树脂吸附-低压硅胶干柱层析对环翠楼高丽红参醇提液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环翠楼高丽红参中分离得到二个化合物,经核磁、质谱、紫外和红外光谱法鉴定为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Rg3。结论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Rg3是高丽红参中特有的抗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麦冬须根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ODS和Sephadex LH-20多种柱色谱技术对麦冬须根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与理化性质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从麦冬须根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6-甲基-7-羟基-8-醛基-3S-...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茸果鹧鸪花[Trichilia sinensis Bentv.]叶与根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通过Nist2008和Wiley275质谱库检索分别鉴定各化学成分;经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分别从茸果鹧鸪花叶、根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22、4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了其中的20、41个化合物,所鉴定的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占各脂溶性成分总量的86.99%、91.33%。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其脂溶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苎叶蒟叶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41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2.87 %;苎叶蒟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醇类化合物和烯类化合物为主,醇类化合物有11种,占总峰面积的58.25 %,其中以橙花叔醇2和叶醇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41.98 %和10.04 %;烯类化合物有23种,占总峰面积的26.01 %,其中,以石竹烯和β-蒎烯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9.44 %和2.31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异叶天南星抗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丰富其活性物质基础,为天南星的品质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反相制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异叶天南星的化学成分,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并采用细胞实验筛选新化合物及代表性已知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异叶天南星中共分离得到18个成分,分别为1-O-(10E,15Z)-9,12,13-trihydroxyoctadeca-10,15-dienoyl glycerol (1)、2-hydroxyethyl carboxylic acid-5,9-eicodiencarboxylate (2)、松柏醇(3)、香草酸(4)、阿魏酸(5)、咖啡酸(6)、异夏佛托苷(7)、夏佛托苷(8)、6-C-α-L-arabinosyl-8-C-β-D-galactosyl apigenin (9)、维采宁1 (10)、维采宁3 (11)、6,8-di-C-β-Dgalactosyl apigenin (12)、6-C-β-D-xylopyranosyl-8-C-β-D-galactosyl apigenin...  相似文献   

11.
茶树叶片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原位PC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葡萄糖苷酶(EC3,2,1,21)属于水解酶类,可水解结合于未端、非还原性的β-D-糖苷键,同时释放β-D-葡萄糖和相应的配基。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与萜烯类香气前体有密切关系,使糖苷由键合态变成游离态。最早是1981年日本的Takeo T[1]在茶叶匀浆中添加β-葡萄糖苷酶后,能产生芳樟醇和香叶醇,证实茶叶中存在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的单萜烯醇。目前,对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已延伸至对其活性及与茶树品种[2]、加工工艺[3-4]的关系。目前已从燕麦[5]、蜀黍[6]、旱金莲[7]、长春花[8]、黄檀[9]等植物中克隆出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进行了表达。此…  相似文献   

12.
奇楠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的GC-MS分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奇楠沉香样品,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测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鉴定了11个化合物。同时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该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1~6,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质谱比对,将GC-MS分析中未能鉴定的5个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鉴定为化合物2~6。样品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达到63.62%,表明奇楠沉香富含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探讨了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有  相似文献   

13.
从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为:2’,4,4’-三羟基查耳酮(1),紫檀素(2),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酮(3),高丽槐素(4),豆甾醇(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其中化合物(2)和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色谱分离技术对分离自健康紫海胆肠道的稀有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 HDa2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以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 HDa2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已知结构的环二肽化合物,分别为环(苯丙-缬)二肽(1)、环(苯丙-亮)二肽(2)、环(苯丙-异亮)二肽(3)、环(苯丙-苯丙)二肽(4)、环(亮-亮)二肽(5)和环(亮-异亮)二肽(6)。对紫海胆肠道放线菌进行分离,结果发现以上化合物均是从Micromonospora属放线菌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5.
普洱茶的抗氧化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产的普洱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儿茶素(GC,1),(-)-表儿茶素(EC,2),(+)-儿茶素(C,3),杨梅素(4),没食子酸(5),山奈酚(6),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7),山奈酚-3-O–芦丁糖甙(8),槲皮素(9),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10)以及2,5-二羟基苯甲酸(1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3、5的活性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接近。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活性的关系比较分析表明,简单儿茶素(2,3)和简单酚类化合物(5)的抗氧化活性较高,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接近;黄酮类化合物(4,6,9)次之,黄酮类配糖体(7,8,10)及化合物11则较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平板分离法从沉香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 HNWSW-20,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上鉴定其为曲霉菌(Aspergillus sp.),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合物结构为:2?,3?-dihydrosorbicillin(1),sorbicillin(2),2,3-二氢-2-(1-丙烯)-6,8-二甲基-7-羟基-色酮(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7-羟基-异苯并呋喃-1(3H)-酮(5)二十烷酸甲酯(6);分别采用 Ellman 比色法和 pNPG 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上述化合物 1、2、4 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而化合物 1、3、5 具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文中化合物 1~2 为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益智种子和果皮乙醇提取物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益智种子和果皮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以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 2.1 mm,1.8 μm)色谱柱为分析柱,0.1%甲酸水溶液-0.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采集其一级和二级高分辨质谱数据,并用Masslynx软件对原始质谱数据进行分子特征提取,结合文献报道信息,综合分子相应结构特征、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质谱裂解规律,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识别鉴定。从益智种子和果皮乙醇提取物中分别鉴定32个和50个非挥发性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糖类、脂肪酸类和萜类化合物等5类成分,其中有5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益智中分离得到;益智种子的主要成分为酚酸类(11个)化合物,也是益智种子的代表性成分,占总鉴定结构化合物总数的三分之一,而益智果皮中的酚酸类成分较少,仅鉴定得到6个酚酸类化合物;益智果皮主要成分为黄酮类(19个)化合物,占总鉴定结构的化合物总数近三分之一,且种类丰富,而种子中仅鉴定得到1个黄酮类化合物;二者中共有成分仅4个,分别是单糖类化合物D-gluconic acid、D-glucopyranuronic acid,二糖类化合物sucrose和黄酮类化合物chysin。结果表明,益智种子非挥发性化学物质较少,而益智果皮中含有的化学物质种类较多;益智种子和果皮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益智种子主要成分为酚酸类活性物质,益智果皮则以黄酮和萜类成分为主,在综合利用和质量控制上应区别对待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加拿大产西洋参果汁挥发性成分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洋参果汁中含有挥发性成分近30余种,经GS- MS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为亚油酸甲酯,约 28.3% ,另外含有β- 谷甾醇等成分。  相似文献   

19.
对分离自健康蝴蝶和蝗虫肠道的共生菌Aspergillus sp. HDf1,Aspergillus sp. HCf2和Amycolatopsis sp. HCa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以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蝴蝶肠道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 HDf1,蝗虫肠道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 HCf2和放线菌Amycolatopsis sp. HCa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各分离鉴定了1个化合物,分别为N-benzoy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 acetate(1),bostrycin(2)和2-spirocyclohexyl-2,3-dihydroquinazolin-4(1H)-one(3);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昆虫来源的共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是首次从Amycolatopsis属放线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狗枣猕猴桃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Rupr et Maxim)planch]茎中得到六种结晶性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酸水解,元素分析,TLC,IR,EI—MS,~1H—NMR,~(13)C—NMR等光谱测定,鉴定了其中四种化合物,分别要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罗卜甙(Daucosterol),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和峰花烷(triacontane)。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狗枣猕猴桃茎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