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江西棉花》2005,27(1):F002-F002
日本中央农业综合研究中心等3家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共同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即用水稻本身含有的基因来选择转基因植物。  相似文献   

2.
种子包衣是一项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技术措施,多年来,种子包衣技术为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一定作用。认真总结包衣种子的应用效果及使用注意事项,并给予大力宣传,进一步提高包衣种子使用率,种子包衣技术一定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消费者斟烹渊时预备食材工作繁琐、厨房垃圾增多等原因,限制部分消费者购买未摘好蔬果欲望。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农研机构)中央农业综合中心为最大限度发挥直销站销售新鲜蔬菜、水果的优势,开发研制出“订单——销售”食材为一体的软件系统,以满足消费者生活需求。本期网际动态将向您介绍该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秋季气温逐年偏高,从而导致高架设施栽培草莓出现花芽分化延迟,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农研机构)近畿四国农业研究中心研发出利用气化潜热冷却栽培基质的低成本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番茄中番茄红素抗氧化能力已引起人们关注,日本农业标准(JAS)对果汁饮料某些成分含量标准有了新的规定,如番茄果汁中番茄红素含量要求达到7mg/100mg以上。为了能够简单、迅速、正确的定量番茄红素,日本农业、食品生产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农研机构)蔬菜茶业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常规法需把番茄研磨后,提取番茄红素再进行测量;开发的新方法也叫做非破坏计测法,是利用远红外光,不破坏果实,不需要做预备工作,而且可以随身携带,在生育期间即可测定。  相似文献   

6.
包衣棉种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种包衣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实用技术 ,它是集生物、化工、机械等学科研究成果于一体的综合性种子加工技术 ,具有防虫治病、提高保苗率、节省种子、减少用药用工等功效。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极为明显。前几年河北省试用推广包衣棉种的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表现是棉花播种后出苗不齐或出苗后严重死苗 ,其原因是包衣技术不过关和栽培技术不配套。为此 ,我们研究探索了下列包衣棉种综合配套增产技术。1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早熟不早衰的优良品种如冀棉 2 0、冀棉 2 4、中棉所 1 2、新棉 33B等。2 推广种子包衣技术 ,严把包衣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制约我国最大产棉区——冀鲁豫棉区棉种酸脱绒和包衣加工设备运行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种子质量差,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与棉农接收能力有矛盾,包衣棉种播种技术不配套等。提出了落实棉种生产技术,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棉种包衣新剂型的研究,重视包衣棉种的售后技术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农业的重视使得其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处于基础地位的种苗也得到了发展壮大,成为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7年日本首次制定《农产种苗法》,并不断进行完善修改,为日本种苗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园艺与种苗业的发展动态和关注重点,自本期起,推出国际动态栏目,本期特邀请资深专业人员对《日本种苗新闻》的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和整理,以便使读者能更加方便的了解日本种苗动态。同是,我们也期待您的参与,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本期的主要内容为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农林水产生产局及种苗管理中心的相关专家对2011年日本种苗界的发展感想。  相似文献   

9.
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包衣技术是近半世纪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种子处理新技术,对提高种子出苗率、防治农作物苗期病虫害效果明显。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种子包衣技术发展及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示范研究护苗种衣荆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护苗种衣剂在寒地水稻育苗上应用,成膜性能及防病效果好,安全无害。但要严格按照盐水选种的清洗、控水、包衣加水量、包衣方法、浸种催芽、苗床施肥及苗田管理等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实施。  相似文献   

11.
推广棉种包衣技术的实践何旭平江苏省农林厅农业局棉种包衣技术是一种新型先进的种子处理技术,是棉种产业现代化的标志,是国际棉种加工发展的趋势。江苏近几年把推广棉种包衣技术作为实施棉种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突破口来抓,包衣棉种得到迅速推广。1995年,生产...  相似文献   

12.
农研机构全称为"独立行政法人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本部在茨城县筑波市.独立行政法人作为一个团体,是指省厅行政机关中与国民生活及社会经济稳定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不必由政府直接实施,而又不适合完全私营化,因此把它从省厅独立出来以提升部分公共事业机构的办事效率.现今,多个省属的研究所多半转向为独立行政法人.最初于201 1年由12个国有农业技术研究机关合并成"农业技术研究机构",经2次的组织机构改革,现在包括14个研究所,主要针对食料、农业和农村进行研究和开发,成为日本最大的研究机关. 各研究室的前身是1893成立的农事试验场.现今,试验场拥有作物、果树、花卉、蔬菜、茶业、畜产、草地等研究所,进行从品种开发、流通领域到利用的综合研究.动物研究所进行BSE、禽流感、口蹄疫等家畜疾病的预防和诊断以及从基础治疗到开发、应用等多种领域的研究.设立在北海道、东北、近畿中国四国、九州冲绳等4个地域农业研究中心和隶属于关东北陆地域的中央农业综合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发适合各地域多样气候风土的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种子包衣技术是实现作物良种标准化、播种精量化、栽培管理轻型化,以及农业生产增收节支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科技农业过度的桥梁之一。采用种子包衣,减少了田间操作工序,节省了劳力和生产成本,是水稻优质、高效、轻型栽培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水稻种衣剂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分类情况,并对水稻种衣剂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水稻种衣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独立行政法人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农研机构)为纪念研究机构成立10周年,于2011年12月5日,在东京Yakuh Hall举办了题为“开创未来农业”的学术报告会。会上,米山忠科副理事长及4名理事以“农研机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要内容先后作了报告。本期国际动态将从寺岛一男理事的报告为首依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世界上众多居民铁营养缺乏的严重现状阐明了稻米富铁这一农业生物技术对于更广泛地解决缺铁性贫血的意义,综述了稻米三种富铁途径的研究进展,并对稻米铁强化、富铁品种的选育、以施肥为中心的水稻富铁技术存在的问题与特点作了比较与探讨,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指出通过水稻富铁技术生产富铁米对于改善居民铁营养状况的近期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大豆重迎茬种植是造成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承担国家“大豆重迎茬减产控制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课题,通过对种子包衣处理、土壤耕暄和局部轮作、优化平衡施肥及加强虫病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有效地控制了大豆重迎茬种植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种衣剂在杂交水稻种子上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89年进行了种衣剂在杂交稻种子上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后发芽率随贮藏期延长而降低,但保存一周左右对发芽率影响不大;包衣剂与种子的比例以1比20为宜;干种子包衣后晾25分钟成膜后,催芽播种的出苗率比不包衣的高8.7%,比催芽后包在播种的高18.7%;包衣种子可明显减轻秧田鼠雀病虫危害,对全生育期和产量无不良影响,每亩可以省工、节本、增收1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日本加速二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8年12月应邀访问了日本农林水声省农业研究中心、日本全农农业技术中心及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在同日方科学家交谈和现场考察中,得知日本的一些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及二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情况。 日本科学家对我国学者在1986年10月长沙国际杂交水稻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既感兴趣又表示怀疑;尽管如此,当年他们仍将田间表现雄性不育的植株移入温室,以希望从中发现具有育性转换的植株。1987年9月杭州国际水稻研讨会上,他们注意到中国的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及其二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遂正式在农林水产省农业…  相似文献   

19.
日本水稻育种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饭田修一 《北方水稻》2008,38(3):179-180
日本水稻育种以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的六个农业研究中心为主。育种目标主要是培育具有优良食味、品质及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主食用品种,同时进行糯稻、酒米稻、饲用稻及适于直播的品种的选育。并重视低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质含量、富含-γ氨基丁酸(GABA)以及特殊用途米的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0.
种子包衣应用试验简报Abriefreportontheapplicationofseedcoatingtechnique谭迎高邓雨斌何赞杨(湖南省浏阳市种子公司410300)(湖南省长沙市种子公司)种子包衣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是实现种子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