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川中丘陵区三台县下新乡防护林林下栽培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柏木林下可选择沙参、山药、连翘、桔梗、栝蒌进行栽培;(2)草本沙参、藤本山药以带状整地为宜,藤本栝蒌以穴状整地为宜;(3)栽植密度以低密度为宜,即连翘2 m×1.5 m,山药、栝蒌1.0 m×0.2 m,沙参0.05 m×0.07 m;(4)以柏木―沙参,柏木―山药,松―山药模式较好,柏木―桔梗,柏木―栝蒌,松―聚合草模式较次。各模式均可根据当地条件,调整栽培植物种类,以适应市场需求,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
川中丘陵区防护林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川中丘陵地区主要防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流域共有维管束植物55科,82属,88种,其科、属、种数与四川省乃至全国比较,官司河流域植物区系具有组成简单的特点;②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是人工林低于天然次生林,纯林林分低于混交林分;③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防护林群落多样性发育的重要制约因子,其中土壤pH值是主导因子,制约着本区防护林群浇的空间分布格局;④林木高度、郁闭度和灌、草层盖度与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关密切,对群落多样性发育的影响较大;而林木胸径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相关不明显,对群落多样发育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川中丘陵区防护林改良土壤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川中丘陵区不同防护林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防护林类型土壤的粘粒、物理性粘粒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毛管水含量、田间持水量、田间有效持水量和每公顷土壤有效擘水量,土壤养分擘量和土壤速效养分供应量均比(对照地、标准地、有林地、未成造林地)高,防护林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改良程度取决于森林植被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林种的配置状况。  相似文献   

4.
首先选用生长适宜性指标、抗逆性指标、生态功能指标作为控制层,生长周期、更新能力、生长速度、抗旱性、抗寒性、耐瘠薄性、冠层疏透性和根系特性等8个因子作指标层,用层次分析法对柏木、马尾松、桤木和香樟等20个供选树种进行模型选择,然后对得分较高的树种分别在川中丘陵区的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中进行改造后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筛选出适宜川中丘陵区的乔木树种分别为麻栎、栓皮栎,刺槐,桤木,喜树,香椿,马尾松、香樟、柏木9个,灌木树种为马桑,黄荆,火棘3个。(2)从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状况分析,香樟、桤木、喜树、窄冠刺槐、香椿均可用于在柏木纯林中补植,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以补植香椿为宜,立地条件差的林分中以补植窄冠刺槐为宜。马尾松纯林中应补植香樟和栓皮栎,但补植香樟时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林分。补植的苗木以2a生大苗为宜。  相似文献   

5.
川中丘陵区防护林体系蓄水保土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定位,半定位和调查,对不同森林类型和防护林体系的蓄水保土功能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防护林体系建成后,森林覆盖率由8%~12%上升到24.7%~39.0%,坡面地表径流量减少62%左右,浸蚀模数减少43.9%~54.7%,土壤蓄水量每平方公里增加22.236.1m^3,成林比幼林蓄水功能提高5%~10%。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川中丘陵区市的特点,以该市七个县(市、区)为类型代表,从水土流失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出发,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战略,对防护林建设进行了规划,合理利用,并得出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 3 种川中丘陵区典型低效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开窗补阔改造,分别种植窄冠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Zhaiguan)、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数量化方法,根据32个实测样地资料,对川中丘陵区柏木林适生立地条件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坡向、坡位、土层厚度是影响柏木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且其最适生立地条件为阴坡、下部坡位、厚土层;建立了以柏木标准年龄(25年)优势高为因变量的预测方程:(?)_(标优)=10.82203X_(31)(阴坡)+10.47488X_(32)(阳坡)-0.77122X_(42)(上部)-1.14093X_(92)(薄土层)+2.04609X_(102)(次生起源);柏木人工林群体遗传品质下降,导致了人工林生产力不及天然次  相似文献   

9.
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养分年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川中地区30年生柏木人工林枝、叶营养元素年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中养分动态可分两种类型:季节性升降型(氮、磷、钾)和稳定型(钙、镁)各营养元素含量均在生长季末较为稳定,营养诊断采样时间以10~11月为宜;枝中养分动态大致与叶同步,而变辐较小,但生长季末期各元素含量多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防护林单因素美景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防护林的观赏价值和游憩价值进行调查评估的基础上,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valuation,SBE)从垂直结构、地被、绿草和枯草的搭配比例、裸露程度、落叶和常绿树种的搭配比例、地形等6个单因素角度,对水土保持防护林景观美景度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多元数量化方法,建立了水土保持防护林景观美景度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长汀水土保持防护林景观化构建提出了技术要点,以期为水土保持防护林景观化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川中丘陵地玉米避灾减灾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中丘陵的典型地三台为基点,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子——干旱着手,对品种、播期、密度、肥料投入四因素进行不同生态区品种同田展示、播期试验、三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试验、三元二次正交回归通用设计试验研究,结果经计算机分析,将玉米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得出,根据不同种植地所处的生态区域和台位分布选择相应的品种;谷雨节前后播种,叶面积系数与单株生产力协调一致达最佳,玉米产量最高,既能抗夏旱又能避伏旱;每667平方米种植3500~4000株、施纯氮20公斤以上、施氧化钾9公斤、单产可达500公斤以上;单产600公斤的栽培方案为每667平方米种植4673株、施纯氮26.73公斤、施氧化钾9公斤。  相似文献   

12.
13.
在河南省西部的黄土丘陵地区,选用以苹果等树种为主,采取团状成块、与耕地间隔分布果园式布局,营造高标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仅5年时间,就使森林覆被率由过去的5.8%提高到25%.对改善农田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农业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防护林种比较,其经济效益和防护效益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坡面径流场和三角形-梯形复合测流堰方法,观测了芦花冲小流域多功能防护林林地的径流、泥沙及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多功能防护林体系的水土保持效果明显,不同造林模式林地同对照比较,坡面径流量减少17.75%~77.41%,泥沙流失量减少55.24%~89.83%,土壤容重减少3.00%~30.30%,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2.67%~75.55%。应用世行多功能防护林造林模式营造林3~4a后,林地的水土流失可以得到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石灰岩低山区水土保持防护林高效空间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太行山石灰岩低山区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林种结构、树种配置优化进行判断。结果表明,该区水土保持林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山坡水土保持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山坡水土保护林、梯田经济林、山顶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底防护林、沟边固岸林的比例分别为28.6%、18.2%、17.5%、17.4%、10.3%  相似文献   

16.
红壤丘陵防护林幼林林分结构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壤丘陵坡地上建立了16个迳流小区,在每个迳流场地设置不同林分结构类型,按随机区组设计。经过对各林分结构迳流场的前期定位观测,分析了各林分结构迳流与年降水的关系,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单纯以乔木树种、灌种或乔灌种的林分结构水土流失严重,以乔灌草配置的多层次林分结构保持水土较好,其次是乔草种林分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以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两种结构调整改造模式—“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采伐带与保留带均为8m,补植阔叶树为桤木、香椿、香樟、喜树)、“生态疏伐”改造林分(按蓄积疏伐强度为25%~30%)和对照林分以及天然次生栎柏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物多样性、乔木生长、灌草盖度和林下更新幼苗数量,结果表明:(1)乔木层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带状改造+补阔”改造林分。灌、草丰富度均以栎柏混交林最高,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灌木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其次是栎柏混交林;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林分乔灌草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最低。(2)乔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按大小排列分别为:“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栎柏混交林>对照,栎柏混交林>“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3)灌草盖度第一、第二均是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和栎柏混交林,对照最小。(4)林下更新幼苗以栎柏混交林最多,最...  相似文献   

18.
川中长江防护林紫色土侵蚀产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防护林林分类型不同,承受降雨过程产生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产沙量也不同,钙质紫色土上其减少减沙贡献最大的落叶灌木林,其次是桤柏混交林,主要是枯林落叶层的作用,马尾松疏林土壤蚀量是马尾松柏木材的2.7倍。随着降雨量增大和雨强增强,冰碛黄土上松柏混交林减水减沙效果最大,是一种川中地区典型的水土保持林类型。针对叶林的削减水沙的作用是有限的。松柏混交林产沙率变化与该林分下洪峰流量变化相一致,马尾松疏林产  相似文献   

19.
总结阐述了研究子专题的来源,取得的成果与成果特色。子专题来源于“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该报告介绍了攻关期间完成的硬件与软件任务:取得“衡阳县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与林种、树种、林分结构调整”;“英南试验示范区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结构优化布局”;“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防蚀保土技术”;“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营建技术”;“农林复合模式施肥配方与施肥技术”;“生物保土地埂营造技术”;“香椿地埂栽培技术”等技术成果,以及“林分有利于作物生长最适闭度”;“无植被恢复时坡耕梯土的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比例带来的水土流失减少量”;“生物地埂类型及其保土功能”;“植覆盖率、生物量与输沙率、土壤侵蚀量的相关关系”;“树冠大 作物产量关系”;“不同郁闭条件下作物气象资源利用的新颖”、“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柏木低效防护林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低效林采取间伐、林下种植黄荆Vitex negurdo和木豆Cajanus cajan的低改措施,研究了林分改造后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效果及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林分生长量、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碳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林分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加强,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林分生长量和林分碳密度得到了明显提高;采取株数间伐强度15.55%(保留密度4 100株·hm~(-2))、44.44%(保留密度2 400株·hm~(-2))和林下种植黄荆措施的林分,土壤侵蚀量较对照林分(密度4 600株·hm~(-2))3年平均减少418.28和524.87 mg·km~(-2)采取株数间伐强度约70%、林下补植黄荆(保留密度2 200株·hm~(-2))、补播木豆(保留密度2 300株·hm~(-2))和补植补播黄荆和木豆(保留密度2 300株·hm~(-2))措施的林分,与对照林分(密度7 400株·hm~(-2))相比,其灌草层的最大持水量增加0.18~0.47 mm.枯落物层的有效持水量增加0.21~0.48 mm,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16.39~39.03 mm.林地土壤密度下降5.90%~8.21%,总孔隙度上升8.09%~19.28%;胸径增长量4年增加0.55~0.62 cm,树高增长量4年增加0.34~0.39 m;灌草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提高,生态优势度下降,灌木层增加了2~4种,草本层增加了4~7种;林分碳密度增加8.27~9.82 m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