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敏 《植物医生》2012,(4):18-19
介绍阳谷县近年来蘑菇种植中常见杂菌的为害特.最和引起蘑菇死菇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漯河市召陵区万金镇郭庄村由过去单一的平菇种植发展为蘑菇、鸡腿菇、金针菇等多样化食用菌生产,出菇方式由过去的菌袋直接出菇改成  相似文献   

3.
一、为害症状发病的蘑菇在菇床上长得七零八落,有的呈褐色的干硬蘑菇,或发育不良的灰色小蘑菇,有的呈水浸状条纹,挤压菇柄都是水,也出现有菌丝逐渐腐烂,形成一个无菇的病区,有时在病区内产生一些褐色小菇,并提早开伞.蘑菇菌丝感染病毒后,就不能形成子实体.蘑菇菌蕾感染病毒后,子实体发育大多呈畸形.  相似文献   

4.
蘑菇螨虫的为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建文 《植物医生》2002,15(6):10-11
近年来 ,我县有些蘑菇种植区遭受嗜菌螨虫的为害 ,造成大面积的减产 ,甚至绝收。发现该螨虫后 ,我们作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原因 ,并找出防治的具体措施。现将害螨的识别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害螨的种类为害蘑菇的螨类主要有 :嗜菌跗线螨和红辣椒螨。2 螨类为害的症状螨虫危害在于食掉培养料及覆土中的菌丝。如果收菇后期发生猖獗 ,蘑菇的数量就很少。菌丝从覆土中消失 ,有时被害的蘑菇象梭子一样立于床面摇摇欲坠。菇柄基部已被螨虫食掉显得尖削 ,被害部位的组织现出褐色。当螨虫再向上侵染为害 ,整个蘑菇变褐色。菇场上有螨虫存在 ,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平菇、蘑菇等食用菌栽培者,在出菇时仍采用两头出菇法或覆土出菇法。实践证明.二者虽都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两头出菇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后期营养缺乏,生长势弱,菇体小,产量低。覆土出菇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占地面积大,长出的菇带土,影响外观质量。而立体覆土出菇新方法,既能解决以上两种方法的不足,又能集两种方法的优点。它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出菇不带土,后期营养充足,菇体大,产量高。立体覆土出菇的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蘑菇湿泡病又称蘑菇无头菇病、褐腐病、疣孢霉病等。该病发生轻者可造成减产,影响菇质;重者甚至绝收。现将该病症状及防治简介如下。本病是由真菌疣孢霉(Mgcogoneperniciosa)所引起。一、症状蘑菇幼嫩菇霉被疣孢霉感染,往往生成不象磨菇的异形物。被?..  相似文献   

7.
栽培蘑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经常遭受菇螨、菇蝇、菇蚊、姚虫及线虫等危害。造成加工厂与菇农经济损失。为了探索既有高效又无残留的药剂,通过实验室与群众菇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方面试验,终于找出磷化铝熏蒸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上海郊区蘑菇生产中最大障碍是螨类的为害。蓝氏布伦螨是蘑菇的主要害螨,由于该螨的为害,常造成蘑菇减产,甚至无收。为了防止害螨发生,菇农十分重视蘑菇培养料的前发酵和后发酵,以及菇房用药熏蒸消毒,但是害螨仍年年严重发生。为摸清  相似文献   

9.
朱慧真 《植物保护》1982,8(2):32-37
在白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栽培过程中,从备料、培养到出菇,约4—6个月,这期间经常发生许多的病害,影响产量,本文按生产过程,分述害菌种类对生产的影响,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生与防治赵希城,罗仰奋,陈兆肃,阮瑞国,林丛发(福建宁德地区农科所,355003)(宁德地区植保站)(宁德地区农科所)蘑菇疣孢霉病又称白腐病、褐腐病、水泡病,是蘑菇房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据我们调查,宁德地区9个县市菇区...  相似文献   

11.
李东  陆凤英 《植物医生》1999,12(5):43-44
一、高温生理性病害平菇属于中低温型菌类,当栽培环境25℃以上高温时,会造成幼菇菌伞枯萎变黄直至死亡。因此,在平菇原基形成后,要严格注意气候变化,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如喷雾化水、通风、遮荫等。另一方面,在安排平菇栽培时,要尽量避开在高温季节里出菇,同时选择耐高温平菇菌株系。二、高湿生理性病害平菇在出菇期要求栽培场所的相对湿度相对保持在85%左右。如果调水失控,而重喷出菇水,会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而死菇。正确的喷水保湿措施是:少、细、勤,切忌直接向幼菇体上喷水。三、异味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在平菇出菇…  相似文献   

12.
丘作俊 《广西植保》2000,13(1):15-16
蘑菇害螨 ,俗称菌虱 ,是蘑菇栽培期间发生最普遍 ,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近年来 ,由于蘑菇市场看好 ,山围镇的蘑菇栽培面积已发展成为 40 hm2 的规模 ,蘑菇成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1999年 10月 2 2日田间调查发现 ,菇房普遍受螨害 ,损失率高的达到 6 0 %以上 ,一般在 10 %~ 2 5 %。螨为害蘑菇 ,产量下降 ,品质降低 ,影响了产品外销和菇农收入 ,成为蘑菇生产上的突出问题。1 发生规律及为害  蘑菇害螨个体小、数量多、行动隐蔽、繁殖快 ,在 2 5℃下 ,有的只需 3~ 4d就能完成1个世代。危害蘑菇的害螨主要是兰氏布伦螨 Brennandania L…  相似文献   

13.
 自福州、三明、北京三地收集的60个病菇上,得到了两种轮枝菌:菌生轮枝菌Verticillium fungicola(Preuss) Hassbrauk (Syn.V.malthousei Ware,马氏轮枝菌)和蘑菇轮枝菌V.psalliotae Tresch。我国过去编写的有关洋蘑菇栽培的小册子或著作中,虽提到了马氏轮枝菌,但没有自己的研究资料。蘑菇轮枝菌是我国的新记录,文中对两种轮枝菌的形态作了详细描述,并对其在洋蘑菇上的症状和预防措施,作了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指导双孢蘑菇菇蚊菇蝇的科学防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采用室内培养与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开展室内生测试验与田间药效试验。室内生测试验表明,1 000ITU/mg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对菌蛆(短脉异蚤蝇)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7.314 8ITU/mg,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菇蚊菇蝇发生严重的情况下,800ITU/mg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悬浮剂500~1 000倍对菇蚊菇蝇的防效在59.4%~76.8%之间。从持效期和农药使用准则考虑,在生产中可选用800ITU/mg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悬浮剂稀释500~1000倍液,在菇蚊菇蝇低龄幼虫盛发期喷雾使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蘑菇褐腐病菌Mycogone perniciosa Magn.的室内毒力及其中5种杀菌剂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室内安全性,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其中6种杀菌剂对蘑菇褐腐病的药效及对双孢蘑菇的安全性。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咪鲜胺、噻菌灵、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对蘑菇褐腐病菌的毒力均较强,EC50值分别为0.036 9、0.024 5、0.296、0.136、0.036 0和0.058 1 mg/L,福美双毒力较弱,EC50值为88.0 mg/L;多菌灵和百菌清对双孢蘑菇较安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及福美双对其有药害风险。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质量分数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250、500和1 000 mg/kg,50%咪鲜胺锰盐WP 333、266和200 mg/kg,75%百菌清WP 375 mg/kg对蘑菇褐腐病的防效较好,且对双孢蘑菇生长无显著影响;而采用43%戊唑醇悬浮剂(SC)143.3、86.0 mg/kg防治褐腐病时,双孢蘑菇的减产率分别为20.54%和13.19%,采用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WG)33.3 mg/kg时,减产率为4.73%,表明这2种杀菌剂对双孢蘑菇的安全性较差,不宜用于防治蘑菇褐腐病;50%福美双WP 1 000 和 500 mg/kg均会造成蘑菇出菇推迟,而166.7 mg/kg的防效较差,因此也不宜用于防治蘑菇褐腐病。  相似文献   

16.
在日光温室大棚中黄瓜常表现出萎蔫症状,常导致植株死亡.随着黄瓜种植面积的增加,萎蔫型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黄瓜产量.现将日光温室大棚黄瓜常见的几种萎蔫型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蘑菇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4~25℃,低至10℃,高达35℃,孢子停止萌发,在35℃和40℃恒温中,分别经5天和1天,菌丝均失去生活力;高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0%相对湿度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分别为6和6.4,幼嫩蘑菇煮出液最能刺激孢子萌发,该病菌在菇床初侵染源是覆盖了带有病菌的覆盖土,在夏季对覆盖土壤进行日光曝晒4~5天,覆土前7天,用36%~38%化学纯甲醛3.5kg,兑水20~30kg,喷洒于种植111m~2蘑菇的覆盖土中熏蒸48h以上,防病效果均理想;发病后及时挖除病菇,能防止病菌再侵染,减轻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8.
百菌清和福美双在蘑菇上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建立了杀菌剂30%菇丰(12%百菌清和18%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在蘑菇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了其在蘑菇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样品分别经GC-ECD和HPLC-UV检测。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19%~99.11%和73.94%~86.47%;变异系数分别为0.9%~3.2%和2.6%~15.8%;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10-12g和6×10-9g;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1和0.3mg/kg。田间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和福美双在蘑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5d和4.2h。在最高推荐剂量(1 800g/hm2)和推荐剂量2倍的条件下,施药12次,施药后第5d,蘑菇中百菌清残留量高于我国规定的MRL值(1mg/kg);而施药后2d福美双残留量已低于MRL值(3mg/kg)。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不适于在蘑菇中使用,而福美双则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9.
腐食酪螨危害食用菌及其生物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食骼螨 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ohrank)是世界性贮存物螨类,也为害蘑菇,但为害凤尾菇、平菇、灵芝、银耳等食用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等报道尚少。1983—1987年作者对福建省5个地区300多个菇房进行调查,发现螨类为害是导致食用菌减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量,以及两者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变化规律。样品经 V (甲醇) : V (水) = 4:1混合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HILIC 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三聚氰胺-13C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检出限均为0.001 mg/kg。在0.02~1 mg/kg添加水平下,灭蝇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6%~102%,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2.7%~5.3%;三聚氰胺在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8%~103%,RSD为1.5%~2.4%。在有效成分为1、10、50和250 mg/kg施药水平下,灭蝇胺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覆土中的平均半衰期为31.3 d。在覆土中灭蝇胺会转化为三聚氰胺,第2潮蘑菇采摘结束后,覆土中灭蝇胺的转化率为8.58%~13.87%。在施药水平较高 (50、250 mg/kg) 时,灭蝇胺和三聚氰胺在第1潮菇中的残留量高于在第2潮菇中的,其最高检出量灭蝇胺为2.36 mg/kg,三聚氰胺为1.75 mg/kg。综合考虑环境和产品安全,建议灭蝇胺的使用量不宜超过5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