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地区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对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的育肥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月龄组利杂牛的日增重、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相同年龄下,利杂牛的体重、体高、十字部高、胸围、管围等指标大于固原秦川牛(P<0.05或P<0.01)。18月龄组利杂牛140 d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固原地区秦川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了309头固原地区秦川牛利杂群体不同生长阶段的体尺和体重指标,利用Logistic、Brody、Gompertz、Bertallanffy四种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分别估算出四种曲线方程中的相关参数值。[结果]陕西秦川牛和固原本地秦川牛利杂...  相似文献   

3.
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牛群体屠宰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研究其育肥和屠宰性能,该试验进行了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群体的育肥性能试验和屠宰性能测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的肉役兼用牛品种——秦川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安立龙 《家畜生态》2001,22(1):58-59
1 产地及特点秦川牛原产于陕西省渭河流域关中平原地区。其中 ,渭南、蒲城、富平、泾阳、三原、高陵、临潼、长安、咸阳、兴平、武功、岐山、礼泉、乾县是中心产区。此外 ,秦川牛亦广泛分布于渭北旱塬地区 ,甘肃省庆阳地区。秦川牛主产区气候温和 ,地势平坦 ,土质粘重肥沃 ,农业发达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豌豆、大麦、谷子、绿豆、黑豆、糜子和苜蓿 ,秦川牛除有充足的麦秸、豆秸青干草等粗饲料外 ,尚有充足的精饲料。2 体型外貌秦川牛属大型牛 ,体躯高大结实 ,背腰平直宽广 ,骨骼粗壮 ,肌肉丰厚 ,体质强健 ,前躯发育良好。具有役肉兼…  相似文献   

5.
对随机选取的1.5岁左右秦川公牛、阉牛和母牛各20头进行肥育试验,经过10d的预试期和90d正式育肥试验。肥育试验结果显示,公牛平均日增重达到1.10kg,最高达到1.22kg,最低为0.96kg;阉牛平均日增重为0.98kg,最高达到1.04kg,最低为0.87kg;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96kg,最高达到1.00kg,最低为0.90kg;公牛、阉牛、母牛三者平均日增重达到1.01kg。屠宰试验显示,公牛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牛肉产率和优质肉切块率分别达到64.54%、53.27%、85.04cm2、9.45%和53.27%,阉牛、母牛次之;三者平均值依次为62.32%、51.53%、77.26cm2、9.08%和50.65%,说明性别对青年秦川牛肥育及产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随机选取的1.5岁左右秦川公牛、阉牛和母牛各20头进行肥育试验,经过10d的预试期和90d正式育肥试验。肥育试验结果显示,公牛平均日增重达到1.10kg,最高达到1.22kg,最低为0.96kg;阉牛平均日增重为0.98kg,最高达到1.04kg,最低为0.87kg;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96kg,最高达到1.00kg,最低为0.90kg;公牛、阉牛、母牛三者平均日增重达到1.01kg。屠宰试验显示,公牛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牛肉产率和优质肉切块率分别达到64.54%、53.27%、85.04cm2、9.45%和53.27%,阉牛、母牛次之;三者平均值依次为62.32%、51.53%、77.26cm2、9.08%和50.65%,说明性别对青年秦川牛肥育及产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静  何玮  何德超  蒋安 《中国饲料》2022,1(7):19-22
本试验选择2岁的健康抗旱王牛、西杂牛公牛各3头,屠宰后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研究.结果表明:(1)抗旱王牛和西杂牛的活重分别为(939.41±18.52)kg和(723.67±10.97)kg,胴体质量分别为(569.67±9.50)kg和(412.67±7.51)kg,抗旱王牛的活重和酮体性能各指标除骨重外均极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8.
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生长性能及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4月龄纯种秦川牛(QQ)67头,安秦杂种牛(红安格斯牛♂×秦川牛♀,AQ)36头、德秦杂种牛(德国黄牛♂×秦川牛♀,DQ)14头和利秦杂种牛(利木赞牛♂×秦川牛♀,LQ)47头,共计164头牛生长发育性状特点及杂种优势的研究,发现LQ、DQ、AQ与QQ相比,在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十字部高等重要指标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初步鉴定3个杂交组合后代在生长性能方面优于秦川牛纯种,表现杂种优势,达到改良目的。其中LQ与其他两个杂交群体相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发育趋势,即LQ>DQ>AQ>QQ,是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而AQ和DQ群体在后期发育和被毛颜色上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源饲料对秦川肉牛日增重、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头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12月龄左右的秦川肉牛(母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将试验牛分为5组,各组分别饲喂5种不同精饲料。试验结束后,对照组(31%豆粕组)、试验Ⅰ组(36%菜籽粕组)和试验Ⅳ组(42%紫苏饼组)各选3头参试牛进行屠宰。[结果]试验Ⅳ组的全期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背最长肌中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组,但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大理石花纹均是3级,试验Ⅳ组大理石花纹是4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精饲料中添加42%的紫苏饼能够提高肉牛日增重和屠宰率,能够提高牛肉中氨基酸的含量和粗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地方黄牛良种,以体大力强、肉质鲜美、适应性强而著称于世。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秦川牛应从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转移,要着重解决生长发育较慢、后躯发育欠充实的缺陷,提高优质肉产量。因此,必须通过导血改良,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周至县从1998年开始,用国外优良肉牛品种皮埃蒙特牛冷冻精液,对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累计改良黄牛2.15万头,杂交改良一代牛在体尺、体重及产肉性能方面与秦川牛进行对照,显示出良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秦川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秦川牛(12♂,3♀)染色体的核型、G带、C带及Ag-NOR_s的研究表明:秦川牛品种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现象,Y染色体有中、亚中和近端着丝点染色体。中和亚中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 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 indicus)相同。根据Y染色体多态性,讨论了秦川牛起源的多元性。统计了2002个细胞的Ag-NOR_s数目,每细胞Ag-NOR_s数变化范围3~10个,平均5.473±0.316。  相似文献   

12.
皮埃蒙特、利木赞牛三元杂交组合幼牛产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皮埃蒙特公牛×西黄杂种母牛 (西门塔尔公牛×当地黄牛 ,下简称皮西黄 )、利木赞公牛×西黄杂种母牛 (下简称利西黄 )两组合的三元杂交种幼牛肉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组合肉性良好。 9月龄体重分别达 2 88.4kg和 2 5 9k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达 879.4g和 846.1 g。皮西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熟肉率分别为 5 8.2 5 %、47.5 0 %、81 .94%和 65 .4% ,利西黄分别为 5 5 .33%、45 .67%、82 .0 9%和 67%。皮西黄肉骨比、肉脂比、胴体优质切块比例和眼肌面积分别为4.5 5、1 0 .86、35 .1 2 %和 73.70 cm2 ;利西黄分别为 4.61、1 0 .2 3、33.38%和 63.1 0 cm2 。皮西黄产肉性能强于利西黄。  相似文献   

13.
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肉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经标准化育肥、年龄为24月龄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5头进行屠宰及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并对里脊、西冷、眼肉、上脑、臀肉、胸肉、黄瓜条、牛腩、肋条肉、牛前10个部位取样进行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8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日增重、屠宰率、产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生产性能较传统秦川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经过标准化育肥,24月龄时已具备良好的肉用生产性能,达到国际优质肉牛品种标准;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胴体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差别较大,通过对其10个部位牛肉品质评定,西冷、上脑、里脊、眼肉为高档肉,肋条肉、臀肉、黄瓜条为中档肉,牛腩、胸肉、牛前为低档肉。  相似文献   

14.
15.
波杂肉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同等饲养条件下的6月龄、周岁及成年波杂肉羊各8只(公母各半),对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和性别对波杂肉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周岁羊和成年羊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相当,显著高于6月龄羊(P<0.05),屠宰率在3个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对屠宰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均无明显影响(P>0.05)。肉质方面,成年羊的肉色、嫩度极显著高于6月龄羔羊(P<0.01),但周岁内无显著性变化(P>0.05);失水率在周岁内变化很大,随年龄的增加显著减少,但周岁羊与成年羊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增加趋势(P<0.01);其它理化指标在3个年龄组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母羊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公羊、周岁内公羊熟肉率显著高于母羊外,其它指标在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迭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9,6、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将质含量在30.039,6~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9,6~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达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 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物质含量在30.03%~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生长期戴云山羊屠宰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8只生长期戴云山羊(约8月龄)进行屠宰测定和肉品质评定。结果显示:生长期戴云山羊平均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分别为15.06 kg、6.73 kg、4.93 kg、44.61%、32.67%。表明生长期戴云山羊具有较高的屠宰率和净肉率,表现出较好的产肉性能,肉质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能量水平对育肥前期锦江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50头初始体重为(301.7±30.1) kg的锦江去势公牛,随机分成5个组,即A、B、C、D和E组,每组10头,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2~3头牛。参照我国《肉牛饲养标准》配制基础饲粮,A组饲喂基础饲粮,B、C、D、E组饲粮的综合净能水平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依次提高6%、12%、18%、24%。5组饲粮的粗蛋白质水平保持一致,综合净能水平分别为6.02(A组)、6.38(B组)、6.74(C组)、7.10(D组)、7.46 MJ/kg(E组)。饲喂116 d后,禁饲12 h,每组选择3头体重接近于该组平均体重的牛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综合净能水平的提高,锦江牛背膘厚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C组锦江牛背膘厚度最低(2.01 cm),而眼肌面积则逐渐增大,以E组锦江牛眼肌面积最高(81.04 cm~2)。2)随着饲粮综合净能水平的提高,背最长肌pH_(45)min逐渐下降,D、E组显著低于A组(P0.05); C、D、E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A、B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背最长肌pH_(24h)、肉色(亮度、红度、黄度值)、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3) C组锦江牛背最长肌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而背最长肌水分、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 E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A、B、C组(P 0. 05); C组血清瘦素含量显著低于A、B、D组(P0.05),血清脂联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得出,C组饲粮的能量水平(综合净能水平为6.74 MJ/kg)比较适于育肥前期舍饲锦江黄牛生产优质牛肉所需的能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役肉兼用黄牛,居全国黄牛之冠,以体躯高大、役用能力强、肉用性能好、遗传性稳定著称。建国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均有引种,对改良各地黄牛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陕西省家畜改良站开始饲养秦川种公牛,生产不同剂型的冻精供应各地,加速了黄牛改良步伐。秦川牛鲜精的品质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