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不同品种猕猴桃原料发酵制得3种猕猴桃发酵酒,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3种猕猴桃发酵酒的香气成分。从3种酒样中共鉴定出174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9种、酯类29种、酸类18种、胺类49种、烷烯烃类23种、醛酮类10种、其他类25种。普通猕猴桃发酵酒、红心猕猴桃发酵酒主要呈香成分都为辛酸乙酯,含量分别为31.67%、15.74%,而软枣猕猴桃发酵酒的主要呈香成分为苯乙醇,含量为29.59%,三者分别为3种猕猴桃发酵酒赋予独特的风味和风格。  相似文献   

2.
以吉林省集安市栽培的"威代尔"浆果成熟期和冰冻期的葡萄汁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依据GB/T 6041-2002标准,定性定量检测其香气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以期为"威代尔"葡萄栽培和冰葡萄酒酿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成熟期葡萄汁中检测到27种香气成分,其中香气成分的种类以醇类和酮类为主,相对含量以醇类和醛类较高;在冰冻期葡萄汁中检测到39种香气成分,表明冰冻期葡萄汁的香气成分更为复杂和丰富。在冰冻期葡萄汁中以酯类物质种类最多,其次是醇类、醛类和酮类,相对含量则以醛类和酯类较高。成熟期和冰冻期葡萄汁中均检测到的香气成分有8种,其中糠醛在上述2种葡萄汁中的含量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春秋季节不同品种茶鲜叶芳香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10个不同品种春茶及秋茶鲜叶中的芳香物质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在10个不同品种的春、秋茶鲜叶中均检测出7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含酯类、醇类、烯类、烷烃类、酮类、醛类,其中酯类及醇类为主要物质。同时对春、秋茶鲜叶中主要芳香物质成分及含量做了比较,酯类及醇类(芳樟醇)是茶鲜叶香气成分的主要来源,且春茶鲜叶中具有花香的芳香物质含量要比秋茶中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4.
套袋处理对肥城桃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华  李敏  宋红日  张连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072-507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套袋处理对肥城桃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40种香气成分,且被分成6类,分别是酯类、内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和有机酸类.未套袋果实中检测出36种成分,套袋果实中检测出30种成分;其中(E)-2-己烯-1-醇、乙酸乙酯、苯甲醛、1-己醇、己醛、(Z)-3-己烯-1-醇等为肥城桃果实的特征性香气成分.C6醛类和C6醇类这些清香型化合物在套袋与不套袋处理果实中的相对含量分别占到了54.92%和53.00%;酯类和内酯类这些果香型化合物在套袋与不套袋处理果实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5.95%和26.60%.套袋处理之后的果实各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与不套袋处理的果实差别不大,但香气成分种类减少,主要体现在果香型化合物上,这可能是导致肥城桃果实套袋后风味变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套袋对鸭梨果实香气及糖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生长期套袋对鸭梨果实挥发性成分、糖酸组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导致鸭梨香气物质种类减少和相对百分含量降低。套袋鸭梨采收时测定的香气成分有3类18种,其中酯类15种、烯类2种、醇类1种;不套袋鸭梨采收时测定的香气成分有3类26种,其中酯类23种、烯类2种、醇类1种。鸭梨的主要香气成分是乙酸己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套袋和不套袋鸭梨均检测到3种糖、4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主要为果糖,其次为蔗糖、葡萄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其次为乙酸、柠檬酸、草酸,但不同处理间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SPME-GC-MS测定不同品种牡丹花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比较研究了牡丹5个品种不同开花期的香气成分变化.结果表明:3个开花时期不同品种牡丹花的成分与相对百分含量不同,醇类和萜烯类相对含量较高,其中花蕾期以醇类为主,主要成分为C6醇叶醇和正己醇;盛花期以醇类和萜烯类为主,酯类和苯环类相对含量也增加,主要成分为香茅醇、香叶醇、1,3,5-三甲氧基苯;衰花期以醇类,萜烯类和酯类为主,衰花期主要成分为叶醇、香茅醇和金合欢烯,酯类物质含量增加,苯环类下降.分析不同时期香气相似率,发现3个时期各品种间相似程度较低,导致其香味各异.研究品种间、不同发育时期的特有香味物质可以作为食品、饮料及日用化工产品中的纯天然添加剂加以利用及牡丹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SDE-GC/MS法对祁红毛茶初制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序样品中共检测到7类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饱和烷烃类、不饱和烷烃类,其中主要成分是醇类、醛类、酸类.在揉捻过程中香气成分中的醇类成分和醛类成分大幅度增加,而酮类组分和烷烃类组分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同时发现,香叶醇、正十六酸、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反-2-己烯醛、苯乙醛、植醇、顺,顺,顺-7,10,13-十六碳三烯醛、亚油酸、苯乙醇、苯甲醇和水杨酸甲酯等香气成分占红毛茶香气物质总量的83.78%,是祁红毛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对构成其特征风味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白葡萄成熟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水晶葡萄、白香蕉葡萄和阳光玫瑰3个品种成熟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水晶葡萄和白香蕉葡萄分别检查出36、33种香气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烷烃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酯类物质含量最多,所占比重较大,水晶葡萄中氨茴酸甲酯和β-紫罗兰酮为特殊致香物质,白香蕉葡萄则以大马酮为主。阳光玫瑰仅含有醇类、醛类、酯类、烷烃和烯烃5类,共29种香气物质,其主要致香成分除主要几种单萜醇类,还有月桂烯、罗勒烯和柠檬烯。[结论]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特征香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唐紫’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花蕾期共检出芳香成分53种,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γ-依兰油烯、α-雪松烯、α-蒎烯、反式-α-香柠檬烯、顺式-乙酸-3-己烯酯、长叶马鞭草烯酮;初开期共检测出65种芳香成分,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香叶醇、乙酸正己酯、橙花醇、乙酸苯乙酯、顺式-乙酸-3-己烯酯;半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2种,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乙酸香茅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乙酸苯乙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5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乙酸香叶酯、香叶醇、乙酸苯乙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末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58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乙酸香茅酯、α-月桂烯、α-蒎烯、柠檬烯和乙酸香叶酯;伴随花的不断发育,醇类化合物含量迅速增加,半开期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萜烯类化合物在花蕾期含量最高,初开期迅速下降,至盛开末期又有所上升;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呈先迅速升高后迅速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结论】玫瑰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芳香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在初开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半开期至盛开期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玫瑰精油时,应选择开放程度在半开期至盛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10.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8种苹果香气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8种苹果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鉴定出了33种香气化学成分,其中酯类28种,醇类3种,烯烃类2种;其中含量较高的共性成分有:2-甲基丁酸丁酯、2-甲基丁酸己酯、己酸己酯、α-法呢烯,这4种成分可以考虑作为苹果品质评价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风信子与欧洲水仙香气差别的GC-MS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风信子和欧洲水仙的两个品种分别进行挥发性气体成分种类和含量的测定。从风信子两个品种中均检测出51种香气成分,同时它们的主要成分按相对含量大小都依次为萜烯类、酯类和醇类,从欧洲水仙两个品种中各检测出40和54种香气成分,它们的主要成分依次是萜烯类和醚类。其中‘粉珍珠’和‘蓝衣’特征香气相同,为:乙酸苄酯、β-罗勒烯、β-月桂烯、β-苯乙醇;‘伊莎’和‘阿克罗波利斯’有相同的特征香气:β-罗勒烯、β-月桂烯,此外‘伊莎’还有特征香气顺式-β-罗勒烯、P-二甲醚,‘阿克罗波利斯’有异松油烯。两个种类间主要特征香气的不同造成了两者香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不同等级福鼎白茶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来自福建省福鼎市的14个不同等级白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其香气成分与差异。结果共检出50种主要香气成分,包括青叶醇、苯甲醛、苯甲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通过热度图分析,观察到在不同等级白茶中,白毫银针与白牡丹的香气组分较为接近,含有较高的花果香型的醇类物质,而寿眉则含有较高的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成分,包括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水杨酸甲酯等。进一步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不同等级白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白毫银针为苯乙醇、顺-茉莉酮等,白牡丹为β-雪松烯、β-榄香烯等,寿眉为橙花基丙酮、紫罗兰酮等。本研究结果为分析不同等级白茶的主要香气物质和通过香气成分识别白茶等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品种蕙兰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9个品种蕙兰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从蕙兰花香气中共鉴定出144种香气成分,主要有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烷烃类、芳香烃,另有少量的酚类、酸类和醚类物质。不同品种蕙兰花中的主要花香物质较类似,主要包括金合欢醇、洋茉莉醛、α-愈创木烯、氧化石竹烯、茉莉酸甲酯、香叶醇、甲酸芳樟酯等。醇类、萜烯类和酯类物质在蕙兰香气组成中相对含量较高,可认为是蕙兰的主要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质联用(GC-MS)技术,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常温和冷冻(-20℃,60d)后酸、甜两种品系香水梨果肉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及分析鉴定。常温酸梨共检出21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89.07%)、醇类(4.49%)、胺类(3.30%)的相对含量较高;冷冻酸梨共检出18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82.73%)、酮类(11.75%)、醇类(2.22%)的相对含量较高;在冷冻酸梨中未检测到常温酸梨中的胺类,但检测到了常温酸梨中未发现的酮类、醋酸酐(0.77%)成分。常温甜梨共检出20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88.00%)、胺类(1.98%)、醋酸酐(1.62%)的相对含量较高;冷冻甜梨同样检出20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88.22%)、醇类(4.21%)、酸类(3.76%)的相对含量较高;在冷冻甜梨中未检测到常温甜梨中的胺类,但检测到了常温甜梨中未发现的醇类、酮类(1.47%)成分。两种品系梨酯类含量均很高,说明酯类可能是香水梨果肉的主要呈香物质,冷冻处理梨的香味物质较常温梨总量变化不大,并未影响香水梨风味。  相似文献   

15.
以赣南主栽脐橙品种-纽荷尔脐橙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纽荷尔脐橙品质指标和香气成分的变化。随着纽荷尔脐橙果实成熟,果实转为橙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维生素C(Vc)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00%转黄果实固酸比达到19.05。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赣南脐橙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共检测出68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醇类、醛类和酯类,其中萜烯类28种,醇类17种,醛类15种,酯类6种,酮类2种,在3个不同成熟阶段分别检出了60种、38种和27种。随着纽荷尔脐橙果实的成熟,萜烯类、醇类和酯类香气成分种类显著减少,总含量增加,其中含量最高的为D-柠檬烯,在3个成熟阶段相对含量分别为87.87%,87.77%,91.66%,含量分别为881.52,2 336.60,3 702.84μg/kg。  相似文献   

16.
黑比诺干红葡萄酒芳香物质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二氯甲烷和乙醚∶正己烷(1∶1)两种萃取剂提取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并用GC/MS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前者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0种,后者检测出21种,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8.2%和84.55%左右。二氯甲烷萃取的主要化合物为芳香醇类、脂肪醇类、酯类、脂肪酸类等;而乙醚∶正己烷(1∶1)萃取的化合物为酮类、烷烃类、苯环类等。结果表明,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主要芳香物质为苯乙醇、异戊醇、己酸乙酯、2,3-丁二醇、异丁醇、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1-己醇、辛酸、4-甲氧基甘露糖和3-羟基-2-丁酮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液萃取法分别提取了广西5种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检测.共鉴定出化合物58种,包括22种酯类、11种酸类、7种醛类、6种醇类、4种苯酚类、4种杂环类、4种其他类共7大类,5种果酒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各有差异;香气种类数按照金樱子酒、罗城山野葡萄酒、稔子酒、酸梅酒、余甘酒依次增加;香气成分除稔子酒以醇类物质为主外,其他4种酒均以酯类物质为主;采用二氯甲烷萃取时,与中层酒样相比,下层酒样富集了较多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为兰科植物花香香料提取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法在30℃环境下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相结合对蕙兰守良梅花朵各部位(蕊柱、唇瓣、棒瓣、主瓣和副瓣)进行香气成份检测,明确兰科植物蕙兰类花香的主要成分和散发部位。结果表明:蕙兰守良梅花朵蕊柱的主要香气成分有7类23种,包括醇类8种、酯类4种、呋喃类3种、烯类4种、醛类2种以及苯类和酮类各1种,7类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占总量的34.78%、17.39%、13.04%、17.39%、8.69%、4.34%和4.34%;花朵5个部位的醇类芳香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其次是酯类、胺类、碳类及烷类;除唇瓣外的部位均含有月桂烯、罗勒烯及蒎烯等芳香烯类物质,其中蕊柱的芳香烯类物质含量较高,推断蕊柱为蕙兰守良梅花香散发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9.
以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葡萄转色期到成熟期用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光照条件的赤霞珠葡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葡萄酒的关键香气物质,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40%遮光、50%遮光、60%遮光处理下的葡萄酒样品中,分别鉴定出52、56、55、55个香气成分,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烃类.从组分上看,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酯类.对检测出的68个香气成分进行PCA分析,确定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100%,从中筛选出12个不同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主要是醇类、酯类,说明光照对葡萄酒发酵香气的影响较大.光照度对赤霞珠葡萄香气成分组成及含量均有影响,适度遮光可以促进酯类、萜烯类香气物质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和谐酸类的积累,进而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分析天津产区红富士葡萄果实香气,研究其葡萄果实的活性呈香成分及香气特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提取检测果实香气,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合气味活性值及果实香气轮廓,分析葡萄果实活性呈香成分及香气特征。【结果】天津产区红富士葡萄果实中共定性定量39种香气化合物(总浓度9 737.05μg·L~(-1)),酯类浓度最高,醇类次之;乙酸乙酯、1-己醇、反式-2-己烯-1-醇、丁酸乙酯和反式-2-己烯-1-醛是5种主要香气成分,它们的浓度之和(9 461.79μg·L~(-1))与检出化合物总浓度的比值高达97.17%,其中乙酸乙酯浓度(9 036.53μg·L~(-1))最为突出,分别占酯类浓度、总浓度的98.53%和92.81%;气味活性值结果显示,其果实香气主要由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异丁酸乙酯等12种活性呈香成分贡献;香气轮廓直观地显示,其果实香气主要由花卉类、水果类、植物类、脂肪类、化学类和香料类气味构成,其中水果类气味最为突出。【结论】天津产区红富士葡萄果实香气主要由酯类、醇类和醛类成分构成,含量最为丰富的酯类化合物贡献了突出的水果类气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