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芎     
《天然产物分离》2004,2(5):39-40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别名芎劳。伞形科。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胸胁痛、风湿痛、跌打损伤等症。  相似文献   

2.
川芎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索川芎的不同组培条件,优化其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以川芎根、茎段和叶片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大量的组培苗,建立了相应的植株再生系统。川芎根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1.2 mg/L;茎段及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均为MS+6-BA 0.5 mg/L+NAA 1.5 mg/L;根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2 mg/L+IAA 0.3 mg/L;茎段及叶片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0 mg/L+IAA 0.5 mg/L。根外植体在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和生根方面的诱导率分别为84%、86%和87%;茎段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92%和96%,其不定芽分化率为98%,生根率为93%。经炼苗后,获得的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8%。提出了优化激素搭配的培养基,得到了高效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生根率。  相似文献   

3.
从苓种繁殖、川芎栽培、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及粗加工、储藏等方面总结了四川川芎栽培技术,旨在为川芎药材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用技术》2007,(2):36-36
川芎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的根茎,又名芎穷、京芎、台芎、西芎,其多为家种.川芎主要栽培于四川,其他省份也有部分种植,四川的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主要于四川都江堰、崇庆、彭县、新都等地.  相似文献   

5.
章洪  李振国  张翠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10-5412,5415
[目的]优化川芎中阿魏酸类效应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溶剂量、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阿魏酸类组分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川芎中阿魏酸类效应组分的提取工艺;以树脂类型、上样量、除杂溶剂、洗脱溶剂等为考察因素,以阿魏酸为测定指标,优化阿魏酸类组分的纯化工艺。[结果]确定川芎中阿魏酸类组分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g/m1),乙醇浓度70%,提取3次,每次0.5h;阿魏酸类组分的纯化树脂为HP300大孔吸附树脂,上样量为5:1(川芎:树脂),2Bv水除杂,2BV浓度50%乙醇洗脱,回收溶剂、真空干燥,纯化物中阿魏酸和总酚酸的含量分别为9.71%和18.69%。[结论]所优化的提取纯化条件为川芎效应组分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辅助萃取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中阿魏酸,优化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阿魏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 mol/L的[BMIM]BF4为萃取溶液,按料液比1∶6(g∶m L)在70℃条件下超声提取50 min,提取1次,阿魏酸提取率为0.073 3%。相同条件下,离子液体对阿魏酸的提取能力优于传统溶剂,此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8.
<正>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别名芎穷、小叶川芎,以干燥的根茎入药,是常用中药材之一。川芎喜温暖和湿润气候,要求阳光充足,但幼苗期忌强光和高温,适种在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上。忌连作、忌涝洼地。  相似文献   

9.
应用薄层层析方法对奶芎、山川芎与川茎根茎的挥发油,阿魏酸,脂溶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奶芎、山川芎与川芎的上述3种成分基本一致,但有含量和少数斑点不同。  相似文献   

10.
应用薄层层析方法对奶芎、山川芎与川芎根茎的挥发油、阿魏酸、脂溶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奶芎、山川芎与川芎的上述3种成分基本一致,但有含量和少数斑点不同.  相似文献   

11.
以鹿骨为原料进行脱脂、脱钙,提取鹿骨胶,然后采用酶解法制备鹿骨胶原肽,并对水解物进行超滤,最后测定其抗氧化性质。结果表明:此工艺制备出的鹿骨胶原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可达72.64%,ABTS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1.09%,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可达31.29%,还原力最高可达0.374,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晓念  陈幸  李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61-19363
[目的]检测及分析都江堰市徐渡乡川芎(Rhizoma Ligustici Chuanxiong)药材及栽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川芎药材中重金属的来源途径。[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抽样药材及其栽培土壤中Cu、Pb、Cd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采样区域内土壤中Cu、Pb含量均符合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Cd含量超过全国土壤背景平均值;川芎药材中Cu的含量符合国家GAP药用植物标准,Pb含量略微超标,药材中Cu、Pb含量均低于土壤。药材中Cd的含量超过土壤,并严重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结论]川芎高Cd含量与土壤中Cd含量较高有关,其对土壤中Cd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川芎各器官的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川芎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筛选优良的苓种,指导川芎的规范化种植,以5个主苓种产地苓种为材料,对川芎的叶、茎、根茎进行生长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月下旬到4月下旬(发育240d)为川芎的抽茎期;株高和叶片重与根茎重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叶片数和分蘖数与根茎重显著相关;并且,来自都江堰市泰安镇的苓种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略优于其它苓种。  相似文献   

14.
彭州市敖平镇是中国川芎第一镇,常年种植川芎并带动周边发展,面积达4.5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左右,平均亩产200~250公斤,总产量占全国的60%.  相似文献   

15.
张世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82-7284
[目的]探索川芎的生长发育动态。[方法]以4种不同产地的川芎为材料,测定了川芎的农艺性状和不同器官的鲜重和干重。[结果]川芎的株高、叶片鲜干重、叶片数呈双峰曲线变化。叶片数、叶片鲜重、株高分别在270、90、120d达到最大,4种川芎中这3项指标以徐渡川芎的最高,分别为72.11片/株、185.62g/株、48.79cm。根茎鲜干重及含水量、单株干物质重及含水量符合"S"型曲线变化;收获时,徐渡川芎茎干重最高,为15.61g/株,回澜川芎茎干重最低,为8.98g/株。徐渡川芎的含水量最低,为62.69%,徐渡川芎根茎鲜重最大,为174.75g/株,干重为72.83g/株。叶片数、分蘖数与根茎重显著相关。[结论]徐渡川芎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最好。  相似文献   

16.
彭州市敖平镇是中国川芎第一镇,常年种植川芎并带动周边发展,面积达4.5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左右,平均亩产200~250公斤,总产  相似文献   

17.
川芎苓子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别名芎劳、抚芎、小叶川芎等,为伞形科多年生藁本属草本植物。川芎为四川地道药材,以干燥的根状茎入药。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疏肝解郁的功能。主治头痛、胸胁痛、经闭腹痛、风湿痛、跌打损伤等症。主产四川省川西平原的灌县、崇庆、彭县、新都等地,栽培历史悠久,药材质量最佳,驰名中外。近年来,江西、湖北、云南、陕西等省均有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实践为基础,通过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分析了四川什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川芎走产业化道路的可行性,并提出什邡川芎产业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川芎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危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在川芎种苗(苓种)和大田栽培种植过程中,开展全程系统调查,明确了在川芎种植阶段,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斑枯病等,主要虫害有茎节蛾、蛴螬、斜纹夜蛾、红蜘蛛、种蝇等,并明确了川芎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川芎重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木霉菌防治川芎根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的药用植物根际土样中分离出了一批木霉菌株,明确了木霉菌对两种病原菌的拮抗机制在于营养和空间竞争、寄生两种形式。通过室内拮抗试验和田间防病增产试验,筛选出了对尖孢镰刀菌和茄腐皮镰刀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哈茨木霉T23、T158等菌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T23、T158制剂7500g/hm^2对川芎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90%和57.17%,优于常用化学杀菌剂多菌灵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