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色素相关基因和体色之间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血鹦鹉的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的表达谱,通过Primer 5软件设计扩增血鹦鹉TYR基因片段的引物并进行qPCR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引物TYR2F-TYR2R在q PCR扩增时,融解曲线为单一尖锐峰;标准曲线分析显示,引物的扩增效率为103.3%,R2值为0.994。上述结果说明该对引物具有良好的扩增特异性和扩增效率,满足了qPCR扩增的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血鹦鹉TYR基因表达的qPCR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革胡子鲶与本地胡子鲶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一、鱼苗阶段常见疾病 1.肠炎病:病鱼腹部膨大,腹部两侧有红斑,有“柱鳍”现象,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肛门红肿外突,鱼体变黑,离群独游。剖检可见腹腔积水,肠道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脱落。  相似文献   

5.
随着池养革胡鲶的迅猛发展,广大养殖户对革胡子鲶苗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满足养殖户对苗种的需求,现将有关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1.亲鱼选择雌雄亲鱼的主要区别是:雌鱼的外生殖突呈短圆形,后缘游离很小,常充血呈浅红色,泄殖孔位于生殖突的中央偏后处;雄鱼后缘游离度较大,生殖季节浅红色,泄殖孔位于最末端.   2.亲鱼培育在繁殖前1个月,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亲鱼进行强化培育.投喂按鱼粉10%、豆粕30%、酵母15%、麸皮25%、次粉10%加工而成的颗粒饲料.每天投喂2次,每次投喂量为亲鱼总量的5%,每天冲水2次,每次1小时左右,每1~2周投喂1次新鲜的鸡肠子.   3.亲鱼催产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催产.催产剂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释放激素(LRH-A2).每公斤雌亲鱼注射HCG剂量为1000国际单位 LRH-A22微克.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注射时间选择在下午4点左右,雌、雄配比为1∶1.   注射催产剂后将亲鱼放入消毒好的产卵池中,并采用微流水冲水刺激.采用消毒好的棕片作为卵巢,以防鱼卵粘在池底和池壁上.水温保持在21℃左右,12~18小时即可产卵.亲鱼产完卵后及时将卵巢移出放入孵化池中,以防亲鱼吃卵.   4.孵化放卵密度为2万~3万粒/平方米,孵化池水深保持在25~30厘米,孵化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溶氧要充足.孵化池上面要铺设苇席,以防阳光直射.水温在22℃左右3天即可出苗.   5.鱼苗培育采用原池培育,放苗密度为5000尾/平方米.刚孵出的鱼苗腹部有膨大的卵黄囊,身体似小蝌蚪.卵黄囊消失后投喂蛋黄,每天投喂3次,每次每万尾投1个蛋黄,4~5天后泼豆浆并投喂轮虫、枝角类.经过15~20天的培育,即可达到乌仔规格.   6.鱼种培育鱼种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面积60~80平方米,水深0.6~1米,放养前消好毒,放养密度为2000尾/平方米.投喂绞碎的鸡肠子,每天投喂3次,每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15%.经过45天培育即可达到5~6厘米.  相似文献   

6.
革胡子鲶又叫埃及胡子鲶,属于亚热带鱼类。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食性广、抗病力强、耐低氧、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骨刺少等特点.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优良高产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7.
梁小东 《农技服务》2007,24(5):118-118
介绍了北方地区利用塑料大棚养殖革胡子鲶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8.
革胡子鲶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又名埃及胡子鲶,是一种优良的热带鱼类.革胡子鲶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等优点,尤其是它无肌间刺,人们称之为"无刺鱼".我国已加入WTO,革胡子鲶具有诸多的加工优势,用其制作的生鱼片、软包装罐头等食品在国内外市场较受欢迎.  相似文献   

9.
革胡子鲶原产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耐低氧、适应性强、易养殖等特点,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利用稻田养殖革胡子鲶是一种对稻田充分利用的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它既能使粮食高产稳产,又能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我市近几年的养殖情况,每亩可增加500元左右收入。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种养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革胡子鲶生长快、抗病力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应用逆转录和套式PCR方法从革胡子鲶(Clariaslazera)肝脏组织RNA中扩增出抗菌肽hepcidin基因cDNA片段,并克隆测序。序列全长233bp,该序列与另外6种淡水和海水鱼类的hepcidin序列进行了比较,序列同源性介于45.7%~76.6%之间,平均值为63.25%,说明克隆得到的hepcidin片断序列是正确的。这为研究革胡子鲶的抗病机理和hepcidin抗菌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克隆与序列同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技术从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脑垂体RNA中扩增出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基因cDNA片段,并克隆到质粒载体pMD18-T,鉴定测序。克隆的革胡子鲶GHcDNA开放阅读框全长603bp,编码由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前体。5个科7种鲶形目鱼类GH基因序列同源比较结果表明,7种鲶形目鱼类间G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很高,平均为92.4%,大口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高,为98.5%,革胡子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低,为89.4%。并据此构建了鲶形目鱼类间的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结果与鲶形目鱼类传统的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13.
14.
陈成勋  孙金辉  马倩倩  粱超  孙敬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16-12919,13097
[目的]研究革胡子鲶骨骼系统的组成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常规煮沸剥离方法得到完整骨骼标本和单个骨骼标本,对标本进行摄影与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骨骼特征。[结果]革胡子鲶的骨骼系统具有单个犁骨,鳃盖边缘有棘,无眶蝶骨,腰带简单,有韧带与肩带相连。无骨鳞,无肌间骨,无续骨、顶骨,第3、4椎骨彼此固结。胸鳍具有1枚强大且坚硬的骨质棘,具有14对腹肋。共有骨骼426块,其中脑颅区域25块,咽颅区域71块,附肢骨骼234块,躯干部分96块。[结论]革胡子鲶骨骼系统具有一般硬骨鱼类的基本特征,同时此种鱼类的骨骼结构也具有鲶形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条件下,对革胡子鲶幼鱼对本地胡子鲶残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体重比例不同的两种幼鱼,本地胡子鲶的死亡率会随着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两种胡子鲶的幼鱼大小达到一定比例时,死亡率就会随比例的增大而变小.(2)放养密度高低、是否有充足饵料对日死亡率影响显著.(3)温度和光照对革胡子鲶的残杀行为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4)有无遮蔽物对革胡子鲶的残杀行为影响很小.说明高密度养殖、是否有充分的饵料、温度和个体大小的差异是导致胡子鲶幼鱼发生残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光照会诱发和促进残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庭院养殖革胡子鲶,是指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坝、水凼及田边土角修建小鱼池,精养革胡子鲶的一种养殖方式.现就我地近几年广大农户的成功养殖经验,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水泥池精养 优点是单位面积产量高、管理方便、容易捕捞,缺点是对饵料要求较高,水质管理较严格。水泥池建于室外、室内或楼顶均可。面积10~100平方米,水深0.8~1米。投放鱼种前水泥池必须用水浸泡5~10天,洗刷几次。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