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色素相关基因和体色之间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血鹦鹉的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的表达谱,通过Primer 5软件设计扩增血鹦鹉TYR基因片段的引物并进行qPCR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引物TYR2F-TYR2R在q PCR扩增时,融解曲线为单一尖锐峰;标准曲线分析显示,引物的扩增效率为103.3%,R2值为0.994。上述结果说明该对引物具有良好的扩增特异性和扩增效率,满足了qPCR扩增的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血鹦鹉TYR基因表达的qPCR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原核表达体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了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成熟肽的cDNA序列,将该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RSET-A,构建重组质粒pRSET-mGH,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进行表达。[结果]革胡子鲶生长激素成熟肽cDNA序列全长534 bp,编码1个由17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成熟肽,分子量为20.28 kDa,等电点为5.93。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目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27.41 kDa,主要以非可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沉淀中。目的融合蛋白的表达量高达细菌沉淀蛋白总量的36.8%。[结论]该研究为革胡子鲶生长激素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革胡子鲶生长快、抗病力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应用逆转录和套式PCR方法从革胡子鲶(Clariaslazera)肝脏组织RNA中扩增出抗菌肽hepcidin基因cDNA片段,并克隆测序。序列全长233bp,该序列与另外6种淡水和海水鱼类的hepcidin序列进行了比较,序列同源性介于45.7%~76.6%之间,平均值为63.25%,说明克隆得到的hepcidin片断序列是正确的。这为研究革胡子鲶的抗病机理和hepcidin抗菌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本地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及其杂交个体F1的血清转铁蛋白(Tf)的多态性。结果表明,3种鲶鱼均出现2个Tf区域,即Tf一区和Tf二区,革胡子鲶在一区的表达量最高,且没有缺失现象;3种胡子鲶受3个等位基因控制,本地胡子鲶出现4种表现型,革胡子鲶与杂交个体只有2种表现型,Tf杂合体基因型均大于纯合体基因型;血清铁浓度:革胡子鲶>杂交个体>本地胡子鲶,铁饱和度:革胡子鲶>本地胡子鲶>杂交个体。说明革胡子鲶具有更强的耐低氧能力,更能适应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5.
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克隆与序列同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技术从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脑垂体RNA中扩增出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基因cDNA片段,并克隆到质粒载体pMD18-T,鉴定测序。克隆的革胡子鲶GHcDNA开放阅读框全长603bp,编码由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前体。5个科7种鲶形目鱼类GH基因序列同源比较结果表明,7种鲶形目鱼类间G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很高,平均为92.4%,大口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高,为98.5%,革胡子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低,为89.4%。并据此构建了鲶形目鱼类间的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结果与鲶形目鱼类传统的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条件下,对革胡子鲶幼鱼对本地胡子鲶残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体重比例不同的两种幼鱼,本地胡子鲶的死亡率会随着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两种胡子鲶的幼鱼大小达到一定比例时,死亡率就会随比例的增大而变小.(2)放养密度高低、是否有充足饵料对日死亡率影响显著.(3)温度和光照对革胡子鲶的残杀行为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4)有无遮蔽物对革胡子鲶的残杀行为影响很小.说明高密度养殖、是否有充分的饵料、温度和个体大小的差异是导致胡子鲶幼鱼发生残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光照会诱发和促进残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莲藕田养革胡子鲶每亩(1亩=1/15公顷)莲藕产量可达2000~2500公斤,革胡子鲶500~600公斤(每条鱼重0.5~1公斤);如饲养到位,革胡子鲶产量高达800公斤。莲藕田养革胡子鲶鱼亩总产值一般0.9万~1.2万元,纯利5000~6000元。⒈藕田整备和莲藕的栽植养革胡子鲶的藕田应选水源充足、排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革胡子鲶的经济养殖技术,重点阐述了革胡子鲶饲养管理的饲料来源,以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革胡子鲶全血培养制备染色体条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革胡子鲶全血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条件方法。[方法]革胡子鲶消毒后用含有肝素的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采用RP-MI1640全培养基进行体外全血细胞培养。通过对革胡子鲶血液的细胞培养温度、秋水仙素浓度及加入时间、低渗时间及温度等各种条件的筛选,建立起较成熟的革胡子鲶全血细胞的培养和染色体制备的试验方法。[结果]5 ml培养基中加入0.2 ml全血,26℃下培养72h,在结束培养前6 h加入终浓度0.1μg/ml秋水仙素,低渗35 min,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分裂相。[结论]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染色体的结构、遗传变异、基因定位、荧光原位杂交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温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6-12887,12918
[目的]探究杀虫双、杀虫单有机氮农药对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仔鱼的毒性。[方法]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将革胡子鲶仔鱼置于不同浓度的2种杀虫剂溶液中72 h并观察其中毒症状,对革胡子鲶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革胡子鲶幼鱼对杀虫双和杀虫单的安全浓度进行评价。[结果]杀虫双24 h LC50为272.367 mg/L,安全浓度为96.640 mg/L,属于低毒级;杀虫单24 h LC50为59.688mg/L,安全浓度为7.360 mg/L,属于中毒级。[结论]为安全合理地进行人工育苗的水质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万亩稻田养殖基地进行稻田饲养革胡子鲶(又名埃及胡子鲶),经过150天饲养,取得了显著成效。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商品鱼450千克、稻谷550千克(因开挖鱼沟,比正常稻田播秧减少10%)。稻田饲养革胡子鲶,可充分利用稻田特定的生态环境,把动、植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养殖,生产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对虾3种不同池塘混养模式(凡纳滨对虾与草鱼、革胡子鲶混养,凡纳滨对虾与草鱼混养,凡纳滨对虾与革胡子鲶混养)的养殖环境下,弧菌数量变化与环境因子(温度、DO、COD等)及对虾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对虾混养模式的弧菌数量变化与大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弧菌数量变化与虾病有一定联系,3种混养模式中,对虾与草鱼、革胡子鲶混养模式比其他两种养殖模式弧菌数量低、稳定,虾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总结日光温室大棚革胡子鲶集约化无公害养殖技术,包括棚室建造、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方面内容,分析其养殖效益,以为科学养殖革胡子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罗非鱼越冬池投放一定量的革胡子鲶进行保种和春季进行人工繁殖。结果表明,罗非鱼和革胡子鲶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76%和90%。革胡子鲶经春季强化培育,人工催产孵化,受精率为85% ̄92%,孵化率为80% ̄82%。当年苗种经养殖,年底出塘规格500g左右,具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盐生植物盐穗木为材料,研究不同引物对和不同退火温度对盐穗木内参基因β-actin扩增效率的影响。【方法】设计扩增β-actin基因的两对引物,标记为β-actin1和β-actin2,分别建立这两对引物扩增盐穗木β-actin基因和特异性引物扩增该物种的过氧化物酶基因POD(盐响应的代表性基因),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标准曲线和扩增曲线。【结果】不论55还是58℃退火温度,引物对β-actin1比引物对β-actin2有更好的扩增效率;在55℃退火温度下,引物对β-actin1有更高的扩增效率。在这两个退火温度下,分别以β-actin1和β-actin2引物对扩增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盐穗木POD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引物和退火温度会影响荧光定量PCR的扩增效率,进而会影响靶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庭院养殖革胡子鲶,是指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坝、水凼及田边土角修建小鱼池,精养革胡子鲶的一种养殖方式.现就我地近几年广大农户的成功养殖经验,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革胡子鲶成鱼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浪底水库进行的革胡子鲶成鱼网箱养殖试验获得成功.由于大水面的理化特点,培养出来的革胡子鲶肉质鲜美,食用价值高,而且推迟了销售时间,提高了销售价格,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革胡子鲶庭院成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革胡子鲶又称埃及胡子鲶,鲶形目、胡鲶科、胡鲶属;原产非洲尼罗河流域。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易于养殖,肉质细腻,是大众喜食的鱼类;在农村利用庭院空闲地养殖革胡子鲶,养殖水体小,便于管理,放养密度大,产量高,是农民致富的一个好途径。 1 生态习性 1.1 形态特征。革胡子鲶体表光滑无鳞,体长,头大宽扁而坚硬,头背部有许多成放射状排列的骨质突起;胸鳍具硬棘;圆形尾,尾鳍铲状;具有发达的鳃上辅助呼吸器官;背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快速检测血清4型禽腺病毒病(Fowl avi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的基于TaqMan探针的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Hexon基因序列,设计相关的qPCR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及反应程序等系列优化后,最终建立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品的病原检测。FAdV-4的qPCR结果表明,优化后标准曲线决定系数(R2)为0.998,扩增效率(E)为95.226%,该方法效果良好。利用该方法,除FAdV-4外其他禽类常见病原均未检测到,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qPCR方法检出阳性的最低拷贝数为100个拷贝,而普通PCR方法检出阳性的最低拷贝数为10 000个拷贝,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0.22%,该方法的重复性较高。对180份从江苏、安徽、江西和广西等省份采集的临床疑似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qPCR方法检出率为51.1%,而普通PCR方法检出率为32.8%;同时基于qPCR引物的检出符合率为100.00%,而基于普通PC...  相似文献   

20.
徐敏  王晓梅  季延滨  王存  戴伟  潘宝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72-12274
[目的]研究养殖密度对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以体重(30.71±0.89)g革胡子鲶为试验对象,测定4种养殖密度(35、65、95、125 kg/m3)下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养殖60 d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革胡子鲶终末重、日增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5 kg/m3与65 kg/m3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密度处理组间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处理组(35 kg/m3与65 kg/m3)与高密度处理组(95 kg/m3与125 kg/m3)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补体C3、C4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65 kg/m3可推荐为革胡子鲶的最佳养殖生产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