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橘葡萄座腔菌枝枯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形态学观察、诱导产孢、致病力测定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对引起辽宁地区越橘枝枯病 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确定其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病原菌在越橘植株上接种后表现枝 条枯萎、木质部变色等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植株一致;在PDA 培养基上菌落初期为白色,后转为灰黑 色,分生孢子纺锤形或梭形,无色,单胞,内含多个油滴;水琼脂 + 麦芽提取物、苹果枝条和苹果幼果 3 种病原菌培养方法均可诱导产孢,苹果幼果是诱导病原菌产孢的最佳基质。供试菌株LB1 的rDNA-ITS 和β-tubulin 基因序列与GenBank 中已有的Botryosphaeria dothidea 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99%与100%。  相似文献   

2.
以7种果树寄主离体枝条为试材,采用菌丝块接种法,测定了蓝莓枝枯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寄主范围,将蓝莓枝枯病菌(B.dothidea)和苹果轮纹病菌(B.dothidea)分别在苹果枝条、果实以及蓝莓枝条上进行交互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蓝莓枝枯病菌还可以侵染桃、李、樱桃、葡萄、苹果、梨等6种果树寄主,来源于我国辽宁地区的蓝莓枝枯病菌与苹果轮纹病菌可以交互侵染。  相似文献   

3.
以自配涂抹膏、伤口保、10倍液45%石硫合剂为试材,在蓝莓表现枝枯病症状枝条下,研究了不同长度剪除的剪口及采用不同药膏涂抹对蓝莓枝枯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剪口距有染病症状的枝条下的长度越大被感染的几率越低,在染病症状的枝条下15cm处剪除,涂抹自配涂抹膏效果最好,自配药膏当年防效达到100%,次年防效达到85.71%,涂抹伤口保防效为22.63%,石硫合剂防效为30.56%。在染病症状的枝条下15cm处剪除并在剪口涂抹自配药膏对降低新生枝再次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黄静  赵佳  陈哲  梁宏 《北方园艺》2018,(3):55-60
以患根腐病的草莓植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了一株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同时,通过平板对峙法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Y-48、Lh-1和CM3对此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期为根腐病病原菌分离及生防菌株筛选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BL2016-6为落叶松葡萄座腔菌;菌株BL2016-6生长的适合温度为20~30℃,25℃为最适温度,菌丝由白色变为灰色,最终变成黑色,菌株致死条件为为70℃,处理20min;解淀粉芽孢杆菌Y-48、Lh-1和CM3均对此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64.6%、62.2%和57.9%。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代森锰锌、百菌清、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及咯菌腈5种杀菌剂对蓝莓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的抑制作用,并对盆栽蓝莓和田间蓝莓植株进行了5种杀菌剂的药剂保护及治疗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百菌清、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及咯菌腈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介于0.051 5~4.117 9 mg/L,其中以咯菌腈的室内抑菌效果最佳。温室盆栽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蓝莓枝枯病均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以百菌清及戊唑醇对枝条的保护效果较好,但对已经发病的枝条无治疗效果。因此,在田间生产中,应注重枝干伤口的保护,及时在修剪后喷施杀菌剂预防病原菌的侵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以蓝莓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基于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开展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最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原菌对4种常用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该病原菌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及敏感杀菌剂,以期为严重影响蓝莓经济价值的枝枯病的流行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蓝莓枝枯病致病菌为棒状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其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磷酸二氢铵,最适pH为8,最适温度为25℃。抑菌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戊唑·咪鲜胺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王建宝 《落叶果树》1996,28(1):19-20
梨枝枯病研究初报王建宝(福建省三明市经作局365000)1993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园艺场梨园,普遍发生一种小枝黑枯、大枝皮层开裂的梨树病害,该病害与我们所知的和资料上所能查到的各种梨树病害症状相比较,都有明显差异,而难以确认为何病害,故暂称“梨枝枯病”...  相似文献   

8.
葡萄穗轴褐枯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穗轴褐枯病(AlternariaviticolaBrun)是近几年发现的葡萄穗部新病害。沈阳农业大学1985年6月首次发现于沈阳和抚顺。我县1987年春也发现此病,为便于诊断和防治,我们1987—1989年对此病进行了观察和防治。现将结果简结于下:  相似文献   

9.
以桂花为试材,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桂花叶斑病菌,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0~30℃;最适pH6~9;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天冬酰胺。9种杀菌剂对桂花叶斑病菌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的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0.6839、0.8754、1.2236μg/mL;百菌清毒力最弱,EC50为57.0778μg/mL。  相似文献   

10.
1992年6~7月,作者在连江县横槎村发现一种葡萄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果粒、果穗、果梗、穗梗,他果粒变褐干缩,无食用价值。病穗逐渐干枯,影响果实生长发育,造成减产20~30%。经镜检鉴定,确定该病系由真菌Macrophoma faocida(Viala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2,4-表油菜素内酯(EBR)、L-精氨酸(L-Arg)、亚精胺(Spd)和山梨醇(Sor)浸泡采后猕猴桃果实15 min,24 h后针刺接种浓度为1×106个/mL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分生孢子悬浮液,置温度(25±1)℃、湿度85%~95%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12.
以市售各类杀菌剂为供试药剂,以沙棘枝枯病菌和发病严重的沙棘树为作用对象,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喷施法,研究了5种药剂对沙棘枝枯病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并将有效药剂进行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以期为沙棘枝枯病的快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种化学农药50%百菌清WP、70%甲基硫菌灵、25%丙环唑乳油、70%百菌清WP和1种微生物农药寡雄腐霉对沙棘枝枯病菌具有明显杀菌作用。25%丙环唑乳油、70%百菌清WP和寡雄腐霉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在80%以上,药效期也比较长,达7 d以上。其中,25%丙环唑乳油的毒性最好,其次是寡雄腐霉,70%百菌清WP最差。田间防效试验表明,3种农药都可有效控制沙棘枝枯病的发生,施药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防治效果达70%以上。因此,这3种药剂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以快速有效防治沙棘枝枯病。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对葡萄枯枝问题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的文献鲜见报道。近几年,在浙江、江苏、江西、云南等地有葡萄衰退枯枝现象。笔者于2009年5月在广西全州县才湾镇野鸭口村黄某的维多利亚葡萄园也发现类似现象。据园主介绍,该葡萄园于2007年定植,苗木从浙江调进,2008年开始发现早春植株象缺素状,叶片小,枝条长势很弱,进而有枝枯、花枯现象。  相似文献   

14.
浙江枇杷枝枯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鉴定浙江省宁海县发生的一种严重危害枇杷生产的新病害的病原,为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宁海枇杷产区的病害流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从典型的枝干病灶组织中分离到了该病的致病菌,应用柯赫氏法则验证了该致病菌的致病性,同时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BLAST软件将测序所得真菌ITS序列与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数据库中已登录的序列进行同源序列比对。【结果】病原菌在病枝上分离频率为75.6%,对3 a生盆栽‘宁海白’枇杷树的叶片和枝条具有强致病力;在PSA上菌落呈白色绒毛状,生长旺盛,具轮纹,背面蜜黄色。25℃培养7 d后产生黑色小团状子实体。分生孢子5细胞,梭形或纺锤形,直或略弯曲;中间3色胞异色,第1、2色胞深褐色,第3色胞浅褐色,分隔处缢缩;顶孢无色,三角形,具2~3根附属丝,大角度分开;尾孢无色,三角形或圆锥形,具中生式柄1根,尾孢细胞大于顶孢细胞。该菌在枇杷病枝上分生孢子盘散生或聚集着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寄主表皮,直径150~300μm。其ITS序列与已公布的聚多拟盘多毛孢菌的ITS序列的相似性可达到100%。【结论】宁海地区发生的新的枇杷病害是由半知菌亚门聚多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ydowiana(Bres.)P.L.Zhu,Q.X.GeT.Xu,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15.
葡萄穗轴褐枯病近几年在北京市及山东省发病逐年加重。葡萄穗轴褐枯病引起穗轴变褐软腐、干枯、缢缩 ,导致果粒萎蔫脱落 ,造成大量减产。我们于 1996年在山东省小面积用 30 %叶宝绿水溶性粉剂防治试验的基础上 ,于 1998年在北京市房山区进行了防治试验 ,其相对防效达到 98%以上。试验在北京市房山区葫芦垡乡佛满村田振林葡萄园内进行 ,供试品种为巨峰 ,6年生 ,单壁篱架栽培 ,行株距为 2 .0 m× 1.5 m,葡萄穗轴褐枯病较重。供试药剂 30 %叶宝绿水溶性粉剂由山东省永晓化工厂生产 ,设 5个处理 :130 %叶宝绿水溶性粉剂 80 0倍液 ;230 %叶宝绿水…  相似文献   

16.
《果农之友》2007,(6):I0002-I0002
猕猴桃枝枯病,也叫失水性枝枯病,是一种由气候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是在果树没有人为造成肥害或药害,以及病理性根腐病、枝腐病、溃疡病等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枝或营养枝突然萎蔫枯死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板栗枝枯病在不同地区及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和空间生态位,通过田间逐株调查法并运用生态位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冀东地区板栗枝枯病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板栗枝枯病在不同地区中,发病率生态位宽度为0.782 9,病情指数的生态位宽度为0.802 5,表明能充分利用各地区资源;该病害在不同板栗品种中,发病率生态位宽度0.666 7,病情指数生态位宽度0.580 8,说明板栗枝枯病在各品种利用程度小,其发生和发展具有条件性;该病害以病情指数为依据的空间生态位表明,对各品种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分别为燕宝0.806 7、燕龙0.856 7;说明板栗枝枯病可以较充分地利用植株各空间部位资源,全面危害植株。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下旬,湖南省新邵县小塘镇大理桥村3、4组刘中元、张前文两农户连片种植的1.35公顷3年生红地球欧亚葡萄(套袋),果实大量发病腐烂,每穗病果率约占1/3.  相似文献   

19.
葡萄穗轴褐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近年葡萄穗轴褐枯病在我市发生严重,为摸清此病的为害状况,于1993-1994年对此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以巨峰发病最重,病情指数达34.72%,黑奥林、龙眼、黑汉、新玫瑰、白香蕉、红香水发病较重,病情指数依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