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白鸽鱼,学名蜥形副平牙虎鱼,暖水性小型底栖鱼类,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及近岸滩涂处,也生活在江河下游淡水水域中。在我国,白鸽鱼野生分布区域北到福州,南至海南岛,珠江流域各河口区野生白鸽鱼资源量最为丰富。人工养殖条件下,白鸽鱼摄食水蚯蚓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白鸽鱼为广盐性分布种类,可存活盐度范围在0~30;白鸽鱼较耐低温,96h致死低温为10.78℃,当水温在12℃以上时,未出现死亡现象。目前,国内外对白鸽鱼繁育与养殖、放流等技术还未见报道。白鸽鱼属于虎鱼类,借鉴虎鱼类现成的养殖繁育经验,可以为白鸽鱼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白鸽鱼为珠江流域的特色水产珍品,在滩涂池塘养殖中具有适盐范围广、适应性强、食性广、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随着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白鸽鱼必将成为继大弹涂鱼之后的又一养殖热潮。  相似文献   

2.
碧流河水库斑鳜的食性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碧流河水库斑鳜胃含物分析结果表明:(1)斑鳜以小型野杂鱼类和虾类为主要食物,其中虎鱼、餐条和虾类的出现率分别为24.64%、12.23%和22.08%。鲢、鳙在斑鳜的食谱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出现率为5.66%、2.74%。(2)体长21.5cm以上的斑鳜对鲢、鳙鱼种造成危害,可吞食12.6cm以上的鱼种。(3)斑鳜的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掠食鲢、鳙鱼种主要有两个时期,即鱼种放库后的10-11月和斑鳜生殖前的4月-6月上旬。对其在该水库渔业中的地位及渔业利用进行了讨论,并对放养鲢、鳙鱼种的规格、时间和方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鲜饲料网箱养殖商品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水库渔业研究所在9只小体积网箱(2.4m^3)中利用大规格鳜鱼种(平均体重176g)进行活饵料鱼、死饵料鱼和饮料鱼块养殖商品鳜试验。经过120天饲养,用活鱼、死鱼和鱼块喂养的鳜平均体重分别达到568g、428g和473g,饵料系数分别为4.0、4.9和4.4成活率均为100%。尽管用死鱼和鱼块喂养的鳜生长率比用活鱼喂养的低24%和16%,但饲料成本仅为用活鱼喂养的25%和23%,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矛尾复鰕虎鱼生物学繁养殖技术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矛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temminck and schlegel)隶属鲈形目锻虎鱼科,是一年生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由于其鱼肉质细嫩、无丝骨、含肉率高、口味鲜美、价格适中等特点,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另外,野生资源逐步减少,供需矛盾突出。为保护矛尾复赧虎鱼资源,满足市场需求,2004年我们对矛尾复缎虎鱼繁养殖技术进行研究,现就前阶段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鳜对猎物种类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捕食行为的录像资料,研究了鳜(Siniperca chuatsi)对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鲮(Cirrhinus molitorella)、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子陵吻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及日本沼(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捕食选择性。在三种猎物试验中,鳜喜欢捕食高体鳑鲏和似鱎,很少捕食子陵吻虎鱼;低密度的隐蔽物没有显著影响鳜对三种猎物的选择性格局,但是,高密度的隐蔽物显著增加了鳜对高体鳑鲏的攻击和捕食频率,相应地减少了对似鱎和子陵吻虎鱼的攻击,这种影响可能与猎物的生境选择和反捕食策略有关。在两种猎物试验中,鳜对麦穗鱼的攻击频数显著高于高体鳑鲏的,但是两者捕获频数没有显著的差异;鳜对子陵吻虎鱼和日本沼的捕食没有选择性。在单一猎物试验中,确定了5种猎物的捕获成功率和操纵时间,继而估算了它们的收益率,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鲮、高体鳑鲏、麦穗鱼、子陵吻虎鱼、日本沼。本研究结果表明,鳜对这些猎物的选择与猎物形态、活动水平及生境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鳜属鲈形目、鲻科、鳜亚科、鳜属鱼类。鳜因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堪称淡水鱼中的名贵鱼类,营养及经济价值都很高,是黑龙江特产鱼类"三花五罗"之首(鳌花),深受群众欢迎。且该鱼长相威猛潇洒,有一股势不可挡的霸气,观赏性也非常强,是黑龙江中最美丽的一种鱼。  相似文献   

7.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 sky)属鲈形目,箱科,鳜亚科,鳜属,俗称鳜花鱼、季花鱼、桂花鱼、桂鱼、觯鱼。鳜鱼属的种类很多,如鳜鱼,大眼鳜,鲁氏鳜,斑鳜,波纹鳜,怀氏鳜等,是著名的肉食性凶猛鱼类。鳜鱼肉质好,有独特的口感,肉质细腻、味甘平,无毒,  相似文献   

8.
网箱中鳜鱼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网箱中鳜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网箱中的鳜会争食、集群捕食活铒并能主动吞食死饵;摄食高峰在傍晚和拂晓;活饵(鳙、鲢)具有对鳜的防御性行为反应;7-8月鳜日粮、日增重随个体生长而分别增加11.2倍和6.1倍,饵料系数2.04-4.05;饵料鱼(鲢)体长为鳜的体长的42.3%-57.8%,平均为50.6%。  相似文献   

9.
曾慷 《水产学报》2001,25(5):464-468
采用MTT颜色反应法研究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lin A,ConA)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在离体状态下对健康和ISKNV感染后存活30d或60d的鳜的头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nA和LPS能促进健康鳜头肾淋巴细胞的转化,而对感染后存活30d或60d的鳜头肾淋巴细胞没有作用;纯化的ISKNV对健康鳜头肾淋巴细胞没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但对ConA的作用有抑制,对感染后存活的30d或60d的鳜头肾淋巴细胞,纯化的ISKNV有一定的促进转化的作用,感染存活的鳜头肾中有对ISKNV的免疫记忆性T细胞。另外,用建立的ISKNV PCR检测方法对健康和ISKNV感染后存活的鲜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健康鳜为阴性,而ISKNV感染后存活的鱼,头肾、后肾、脾脏和部分鱼的心脏为阳性。ISKNV在鳜体内形成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10.
网箱养鳜经济投喂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3年在6只小体积网箱(2.4m^3)中利用大规格鳜鱼种(平均体重182g)进行两种活饵料鱼投喂模式养殖商品鳜的对比试验。经过120天饲养,用常规投喂模式(过量投喂法)和试验投喂模式(饱食投喂法)养殖鳜的平均体重分别为560g和568g,饵料系数分别为5.6和3.9,成活率分别为87%和100%,用试验投喂模式养鳜,不仅生长速度与常规投喂模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饵料转化效率和鳜的成活率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1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鳜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的活鱼、鲜鱼。  相似文献   

12.
鳜鱼,俗称桂鱼、桂花鱼等,是淡水肉食性凶猛鱼类。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既是酒席上的美味佳肴,也是市场上的紧俏商品,是名特优水产品中很有前途的品种之一。 我国的鳜鱼有9种,即长体鳜、中国少鳞鳜、翘嘴鳜、大眼鳜、斑鳜、高体鳜、暗鳜、柳州鳜、波纹鳜。其中长体鳜、暗鳜、柳州鳜等6个品种,在自然水域中或因分布范围窄,或因个体小、生长慢而经济价值不高:斑鳜虽然个体较大,分布也广,但其生长较慢,人工饲养要3-4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500g),因而养殖价值不大;只有翘嘴鳜和大眼鳜既分布广、个体大,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3.
我国鳜属(Siniperca)鱼类,体形似鲈鱼,因此又称为中华鲈。鳜属鱼类在鱼类分类学中的地位,过去被归属于鲈形目的科,现在有人提出应归属于叉尾鲈科(Percichthyidae)。根据文献记载,鳜属包括多种鳜鱼,其中:最著名的是翘嘴鳜(Sinipercachuatsi,又称鳌花鱼),其次是大眼鳜(S.kneri,又称羊眼鳜),其他还有斑鳜(S.scherzeri,又称岩鳜)、朱氏鳜(S.chui)、广西鳜(S.kwangsiensis)、钱氏鳜(S.chieni)、百泉鳜(S.p。chu。e。…  相似文献   

14.
桂花鱼,学名鳜(Siniperca chuatsi),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肌间刺少,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养殖效益较好,是一种名贵优质淡水鱼类。桂花鱼以活鱼、活虾为食.主要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现将桂花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眼鳜密度及其饵料鱼配额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d的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大眼鳜密度增加,生长率明显降低;而随着饵料鱼配额的增加,大眼鳜生长率显著上升。当大眼鳜密度及饵料鱼配额均升高时,大眼鳜对饵料的利用率降低。在本实验范围内,大眼鳜密度以160尾/m3,每尾大眼鳜每日配给6尾饵料鱼为好。  相似文献   

16.
泰国笋壳鱼学名褐塘鳢或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nnoratus)。属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主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因其体形似笋壳,在广东地方通常称为泰国笋壳鱼。  相似文献   

17.
鳜(siniperca chuatsi)属鲈形目、鲈亚目、鲔科、鳜属,俗称鳜鱼、大眼鳜、桂花鱼。鳜生长快,肉质好,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低,肉味鲜美,少细刺,是驰名中外的淡水名贵鱼类。鳜在我国分布很广,除青藏高原以外各大水系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各江河湖泊中尤多,最大个体达50kg。  相似文献   

18.
1.鳜鱼的人工养殖现状鳜鱼又名季花鱼、桂花鱼,隶属鲈形目、 科、鳜鱼属。该属共有7种,以蚜鱼(翘嘴鳜)、大眼鳜、斑鳜和长体鳜等几种为常见。目前大部分生产者所养的鳜鱼均为翘嘴鳜,其分布最广,江河湖泊中均有。由于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肥而不腻、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9.
陆水水库鳜属鱼类食性及消化器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韩德举 《水产学报》1996,20(2):97-103
通过对陆水水库三种鳜属鱼类的食性及消化器官比较,结果表明,三种鳜都以摄食鱼虾为主,在鳜和大眼鳜的食物组成中,虾的出现率分别为82.35%和81.03%,鱼的出现率分别为47.06%和31.23%,斑鳜中鱼和虾和出现率分别为63.07%和50.07%,鱼虾出现率在不同月份变化圈套。鳜摄食强度最大,大眼鳜次之,斑鳜最小。但它们摄食鱼的饱满分指数均大于虾。在消化器官中,鳜、斑鳜、大眼鳜的幽门盲囊的平均数  相似文献   

20.
澳洲尖塘鳢引种养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澳洲尖塘鳢(Qxyeleotisslineolatus)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mes)、虾虎鱼亚目(Gobioidei)、塘鳢科(Eleotridae)、尖塘鳢属(Qxyeleotris)。俗称睡鳕,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经济鱼类。该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我所于1998年对该鱼进行引种养殖的立项研究,现将对该鱼的养殖观察报告如下。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该鱼的体型与我国的沙塘鳢(土布鱼)相似,体型粗壮,前段略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吻短而钝,头宽大而扁平,眼小而高,位于头背最高处,口上位,下颔突出,口裂斜,后延接近于眼前缘下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