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2,39(1):34-36
分析广西蚕业生产现状和特点,根据茧丝绸行业内在规律和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广西蚕业产业化经营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许明芬 《广西蚕业》2005,42(Z1):97-101
蚕丝业是我国的优势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行业发展历史和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化发展趋势和我国加入WTO给茧丝绸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的茧丝绸业将有着可持续发展的适宜的自然基础和稳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健 《四川蚕业》2003,31(2):1-3
茧丝绸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业迅猛发展,成为世界茧丝绸生产和出口大国。从九十年代初起,由于受宏观失控,茧丝产量增长供过于求,以及世界经济不景气、消费不旺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整个茧丝绸业持续低迷,整体竞争力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樊民军  郑琳 《蚕学通讯》2003,23(2):35-39
蚕茧质量问题不仅是近年来重庆茧丝绸行业同仁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更是困扰和制约重庆茧丝绸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加入WTO后 ,既给茧丝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使茧丝绸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重庆茧丝绸业能否在国内、国际丝绸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其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是制胜的关键。为此 ,笔者想通过对重庆蚕茧质量的粗略分析 ,谈谈提高重庆蚕茧质量的主要对策。表 1 重庆市 1992年各地区桑蚕干茧试缫质量情况地 区 上车率(% )上茧率(% )适干率(% )茧层率(% )茧丝长(m)解舒率(% )光 折(kg) 备 注涪 陵 85 .84 8.0 971…  相似文献   

5.
我国即钭加入WTO,在国际市场上曾具有传统优势和处于垄断地位的我国茧丝绸业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广东蚕业要提高竞争能力,迎接新挑战,其核心是人才的素质。本课题研究丛目前蚕学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状况分析,探索有效改善培养提高蚕业人才的措施与途径,为实现广东蚕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冯家洪 《蚕学通讯》2004,24(3):46-50
1 蚕桑丝绸产业的历史地位及其在合川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茧丝绸业是具有5000年历史的传统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做出过重大贡献,也是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的产业.我国的茧丝绸年产量占世界年产量的70%,丝绸产品出口量占世界茧丝绸贸易量的80%以上,年出口创汇额达40亿美元左右,成为可主导世界茧丝绸原料的第一大国.我国加入WTO后,茧丝绸是重要的受益行业之一,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和贸易国,悠久的历史和系统的技术使我国茧丝产质量在世界市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加入WTO将给我国的蚕丝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我国茧丝绸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部门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以迎接WTO 的挑战?研究和分析中国加入WTO的影响及应急对策,对于正确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进一步开拓本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空间和扩大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1 茧丝绸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大国.目前中国纺织业吸纳了1000多万就业人员,生丝的纺织品30%出口,出口值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3150亿美元的13.6%(428.4亿美元 ). 国家纺织工业局认为,加入WTO,对纺织业长期利好,可促进纺织业科技进步.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加强蚕业科技投入确保我国在国际蚕丝业中的主导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龙  李奕仁 《中国蚕业》2001,22(2):40-41
根据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提出的"关于振兴丝绸行业的报告",计划通过"十五"期间的努力,使茧丝绸行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50亿美元.而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蚕业科技创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据我们对各主要蚕业生产国国家级蚕业科研机构研究与发展(R&D)经费的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对蚕业科技投入太低,与我国蚕业生产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不相称,吁请国家和行业在"十五"科技项目中加强蚕业科技投入,确保我国在加入WTO后,继续在国际蚕丝业中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南阳蚕业发展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丝业是我市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并不断发展蚕丝生产技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为蚕区人民脱贫致富立下汗马功劳,为南阳农业、农村经济的振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蚕丝业得到迅猛发展,蚕茧、丝绸、丝毯产质量均有了很大提高.进入新世纪,即将加入WTO,为蚕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南阳蚕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1、南阳蚕业发展的机遇 1.1 茧丝绸行业隶属于大纺织,蚕丝及其制品是大纺织中独具中国特色,出口比例甚高, 在世界市场占有主导地位的传统出口商品.我国蚕丝年产量5万吨,占世界总产60%以上.蚕丝出口每年约3~4万吨,创汇30亿美元左右,占世界丝绸出口总量的60%以上. 1.2 加入WTO将对丝绸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吸引掌握着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组建跨地区的丝绸集团,充分利用茧丝绸资源,增强茧丝绸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出口企业的贸易环境和丝绸贸易条件.我国加入WTO有利于建立世界丝绸的自由贸易新秩序,有利于丝绸贸易额的稳步增长.受美国经济拉动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复苏,给国际和国内丝绸消费市场带来了转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茧丝绸业在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多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民族特色产业,也是我国极具资源垄断性优势的外向型产业。茧丝绸业在生态保护、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出口创汇、财政增收、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国珍 《草地学报》2005,13(Z1):74-77
本文从畜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地理条件、资源特点、经济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我国加入WTO对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利用WTO规则,提出西藏畜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应以国内外市场需要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进入世界农产品的大循环,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2.
在简介重庆教育行政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WTO原则对教育行政管理所提出的挑战及现实的差距,并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我国乳牛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乳制品进口关税的不断减让,发达国家看好我国的乳制品市场,大量国外的乳制品进入中国市场将冲击中国的乳牛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乳牛业的发展现状和入世后我国乳牛业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乳牛业长远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入世后中国养鹿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养鹿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针对中国养鹿业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入世后中国养鹿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丝绸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1992年以来中国丝绸出口贸易变化的基础上,应用丝绸出口贸易引力模型,就影响中国丝绸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丝绸进口国的GDP、中国与丝绸进口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双边实际汇率和中国是否加入WTO等因素都对中国丝绸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充分利用WTO规则和积极应对反倾销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肉牛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加入WTO,这意味着国内肉牛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时代已经来临,在总结了世界肉牛业目前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的基础上,从国内养牛业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对我国北方地区肉牛业发展应注重的规划、目标、育种方向和技术、饲养繁育体系、发展模式等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省肉山羊产品价格的历史和现状、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省在加入WTO后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动物药学的建设对发展畜牧养殖业与畜产业和动物药品产业的作用及近期出版的《应用动物药学》(出版书名为《动物药剂的应用与制作科技全书》)的意义,并对“入世”后动药科技人才的培养及动药科技知识普及与提高提出思路与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是我国经历风雨15年而实现的跨世纪工程,实现了中国经济珉接轨。江主席指出:“作为一个国际组织没有中国这样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的,中国将根据权利和义务均衡的原则加入世贸组织。”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我国与WTO的渊源关系;从专业角度分析了WTO对于我国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The 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SPS agreement) was one of the major products of the GATT's Uruguay round of 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 signed in Marrakesh on 15 April 1994. This agreement and others are part of the treaty that establish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The WTO superseded the GATT as the umbrella organization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WTO, 1998a). The SPS agreement's main intent is to provide guidelines and provisions to member countries to facilitate trade while taking measures to protect human, animal or plant life or health. The agreement dictates that all sanitary measures must be scientifically based and not more restrictive than required to avoid the risk identified. The agreement recommends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rom the 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 (OIE), Codex Alimentarius (CAC) and the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 (IPPC) as the basis for import requirements. If a country chooses to apply more restrictive measures than those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t has to justify its position through a risk analysis, thus avoiding the use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as unjustified barriers to trade. More than ever, veterinary services worldwide are faced with having to fulfill a crucial role in protecting their country's animal health status, provide sound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within their territories, and conduct scientifically valid risk analyses to establish justified import requirement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most countries have experienced resource reduction in their veterinary services. The effect of these policies has been severe, in many cases leading to an inability of veterinary services to conduct thei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uties. There is a clear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demands placed on veterinary services and the current level of funding and support they are receiving, particularl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ications in complying with the SPS agreement 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veterinary epidemiology in developing viable alternatives that can enhance the veterinary services' ability to perform under the current economic reality. The key provisions of the SPS agreement are regionalization, risk analysis, harmonization, equivalence and transparency.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epidemiology in each of these areas i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S agre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