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2.
对全国136个三年桐品种用主分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变量分析的方法,划分为7个类群,15个千年桐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获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国油桐品种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油桐品种,类型的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油桐品种、类型的分类蔡金标,丁建祖,陈必勇(福建霞浦林业局,霞浦,355100)具有某种桐油共性的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中,有光桐、皱桐、日本油桐、石栗、夏威夷油桐、菲津宾油桐的2个属、6个物种1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太...  相似文献   

4.
植物油脂作为主要的食用油,其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已成为研究热点.就植物油脂生物合成途径和酰基载体蛋白基因特性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茶油在种子内主要以油体形式存在,因而油体蛋白的数量与种类决定了油体的数量与特性,在长期进化中油体蛋白基因失去了内含子,可促进油体蛋白的快速表达.茶油生物合成过程中涉及了大量酶与蛋白质的参与,其中丙二酸单酰C oA决定了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速度;硬脂酰ACP脱饱和酶直接控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油酸脱饱和酶控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种类.还需克隆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这些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细菌在碳源充足、氮源缺乏的情况下产生的作为胞内碳源和能源储存物的生物聚酯,P H A作为一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替代传统塑料。然而高于传统塑料5~10倍的生产成本是限制PHA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以废弃油脂为碳源生产 PHA ,不仅能有效降低PHA成本,同时可以为废弃油脂的资源化提供合理的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废弃油脂用于PHA合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檀梨种仁油脂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减重法测檀梨种仁的含水率,减重法和增重法测定檀梨种仁的含油率,气相色谱法测定檀梨种仁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檀梨种仁的含水率为18.74%,平均含油率为11.37%,主要脂肪酸为油酸(74.87%)、亚麻酸(11.80%)、棕榈酸(5.50%)、亚油酸(4.24%)等8种,其中,油酸、亚麻酸、亚油酸的总含量高达90.9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沙棘果肉油脂合成积累与源汇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8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近缘高油品系‘TF2-36’和低油品系‘杂56’果肉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率,采用qRT-PCR技术分析油脂合成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在近缘高低油果肉间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油脂合成积累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1)沙棘果肉含油率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TF2-36’的果肉含油率一直高于‘杂56’;(2)GPD1、DGAT1和DGAT2基因在‘TF2-36’果肉发育期间中均有明显高于‘杂56’的表达量峰值,但GPD1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油脂快速合成期,DGAT1和DGAT2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油脂稳定积累期。GPD1在发育前期高表达,促进合成更多的TAG前体G3P,而DGAT1和DGAT2在发育后期高表达,则促进了TAG的高积累。[结论]沙棘果肉高油脂积累源于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的协同高表达,研究结果为理解沙棘非种子组织(果肉)油脂合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沙棘是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种子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种子含油率低是制约沙棘开发和利用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通过克隆沙棘种子油脂合成关键基因GPD1(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DGAT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和DGAT2(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2),并进行了拟南芥异源过表达,以期为高油沙棘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沙棘转录组测序结果,以沙棘种子c DNA为模板克隆HrGPD1、HrDGAT1和HrDGAT2基因,通过In-fusion连接技术构建pCAMBIA1300-mCherry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采用农杆菌蘸花法获取过表达油脂合成关键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HrGPD1、HrDGAT1和HrDGAT2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氯仿甲醇法对T2代转基因和野生型的拟南芥进行含油量检测。【结果】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了正确的HrGPD1、HrDGAT1和HrDG...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油桐品种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国油桐种质资源普查发掘出来的151个油桐品种及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经济性状等13个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主分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数量分类的方法,将136个三年桐品种划分为7个类群,15个千年桐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获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油桐品种分类混乱问题。  相似文献   

12.
樟树籽油合成脂肪酸二乙醇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樟树籽油为原料与甲醇进行了脂交换反应得脂肪酸甲酯。其甲酯在催化剂(NaOH)存在下与二乙醇胺作用得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经分析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含量大于94%,甲酯含量小于0.5%。实验测定了产品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12.22。用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其速度快,足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油桐是原产我国的重要工业油料树种,在我国南方15个省(区)都有栽培和分布。本文选择82个不同气候条件的产区县,先用主分量分析法,将18个气候属性因子(变量),缩减为6个新变量(主分量),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全国油桐产区划分为3个气候区和7个亚区,以供布局油桐生产时参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桐油合成二聚酸型聚酰胺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试验设计了3个以油桐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袋栽黑木耳,获得初步成功。其中,配方A和配方B每100kg栽培干料可生产干耳6.8—7.1kg。  相似文献   

16.
萃取沙棘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edes Linn.)油的最大得率为目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同时,为了得到游离酸含量和水分及挥发物较低的优质沙棘油,采用二级分离的方法分离沙棘油,通过分析、比较一级分离和二级分离所得沙棘油物理指标,认为二级沙棘油分离是一个好的方法,具有工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桑天牛在不同树种或品种间产卵选择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1个树种、23个桑树品种、40个毛白杨无性系、16个苹果品种和白杨派6个树种或无性系,进行了桑天牛产卵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桑天牛在不同树种间产卵选择性差异极显著;在苹果品种间、桑树品种间,毛白杨无性系间,白杨派不同树种及无性系之间,产卵选择性差异均不显著,但在个别品种上产卵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黑加仑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9.
沙棘果及其油脂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20.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 ,无水AlCl3作催化剂 ,由大茴香油在室温下反应 4h ,合成了聚合物大茴香油聚合树脂 (简称PAOR)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了树脂的分子质量 ,对树脂进行IR、UV测试分析 ,并考察了树脂对桔皮色素的柱层析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 ,合成树脂的分子质量约 1.0 2× 10 3,PAOR在 965cm- 1吸收峰减弱 ,在 70 0~ 80 0cm- 1之间出现 3个新峰 ;PAOR紫外最大吸收峰蓝移 11nm ,表明大茴香油中的双键参与了聚合反应 ,产物中存在芳环三取代物。讨论了反应机理 ,PAOR对桔皮色素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