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水稻在采用单季直播栽培的条件下,选择播种量、浸种时间、施N量、施P量、施K量等5个可控因子。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进行高产模式栽培。结果表明,五个试验因子与产量等8个目标性状呈不同的函数关系;得到两优2186直播栽培获得450kg以上的技术措施:每667m^2播种量1.46~1.50(kg)。浸种时间以28—30(h)为宜。每667m2施纯N:10.22—10.51(kg)、P2O5:5.04—5.37(kg)、K20:6.11-6.53(kg);以最佳技术方案各因子的取值为依据,即在试验水平区间的一定范围内。播种量、浸种时间、施K量与产量呈负相关。施N量、施P量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强优势杂交玉米新品种绵单8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绵单8号子粒产量与播种时期(X1)、种植密度(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的数学模型。经用计算机进行因子水平寻优,得出产量在9500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播种时期在4月3~5日,密度59481~61601株/hm2,施纯氮273.4~282.7kg/hm2,施P2O5为168.1~179.9kg/hm2,施K2O为115.0~130.5kg/hm2。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四倍体普通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新型栽培种S.andigena和二倍体杂种(2x S.tuberosum)、双单体×S.phureja 品系为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15个组合。试验结果表明:a.二倍体杂种品系M6、四倍体普通栽培种中的极早熟品种东农303和结蕾期较早的中晚熟品系T8073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东农303×M6和T 8073×M6组合产量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但其小区产量和单株块茎重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低于T×A 组合中的T8024×N2167。因血缘关系,东农303×W5295. 7(二倍体杂种品系)组合产量较低,特殊配合力为负效应。b.相对一般配合力总效应和相对配合力总效应与产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γ_(1,4)=0. 66;γ(3,4) =0. 81) 。相对特殊配合力效应与相对一般配合力总效应及产量间关系不密切(γ(1,2) =0. 23;γ_(2,4) =0. 22) 。  相似文献   

4.
密度及氮磷钾施肥量对夏大豆邯豆5号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产优质夏大豆邯豆5号为材料,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对邯豆5号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种植密度和肥料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邯豆5号产量的影响施磷量(X3)>施氮量(X2)>施钾量(X4)>种植密度(X1);邯豆5号理论产量的最大值为4399.5kg/hm2,相应的栽培措施是密度22.5万株/hm2,N120kg/hm2,P2O5180kg/hm2,K2O75kg/hm2。  相似文献   

5.
1966—67年,从每(口亩)0—120磅N,0—115磅P,和0—150磅K的全部组合所得花生植株上搜集来的种子,于16—18℃,3℃或-17℃下贮藏了五个月。肥料处理没有影响种子的发芽,种子含油量从无P的42.8%,显著增至施23磅/(口亩)P的43.2%,但施P率再高,没有更多的增加;种子含N量从无P的5.33%,显著减少到69磅/(口亩)P的5.20%,但施92或115磅/(口亩)P的增加了。施用K、含N量从无K的5.29%减少到120磅K/(口亩)的5.01%,但150磅K/(口亩)者含N量为5.16%。种子贮藏在-17℃的N(5.19-5.23%)及油分)43.0—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取播期(X_1)、密度(X_2),施N量(X_3)、施P_2O_5量(X_4)和施K_2量(X_5)五项栽培措施作为决策变量进行研究,获得了五个因素与产量相互关系的函数模型,分析了试验因素的产量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筛选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是头季稻生长的延续,因此再生稻的生长对头季稻有依赖性,头季稻的栽培措施也将会影响到再生稻产量。据头季稻抛秧栽培5因素优化技术组合试验,在再生稻生长期间,各处理保持一致的田管水平,据实收产量,分析这5个因素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效果。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因素为抛栽密度(X1;)、抛栽叶龄(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见表1。按5因素1/2表1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实施要求,共有36个小区,分3个正交区组,小区面积6.67m2。试验于1995年在富口镇延…  相似文献   

8.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施钙量等5个栽培因素对春花生新品种莆花4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因子对花生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种植密度﹥纯N﹥K2O﹥CaO﹥P2O5;莆花4号实现产量≥4000kg/hm2的最优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种植密度26.91~27.27万株/hm2、纯N量134.04~138.51kg/hm2、P2O5量89.07~93.72kg/hm2、K2O量178.59~183.27kg/hm2和CaO量58.84~61.15kg/hm2。  相似文献   

9.
对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进行播期、栽插密度、施N量和水分的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栽培因素组合对杂交中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显著(F=28F0.05=19.00),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随着播期的推迟,其生育期逐渐缩短,施N量、水分和栽插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均不显著;N肥施用量、播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性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极显著F=127.3529F_(0.01)和显著(F=62.8117F_(0.05))。丰两优香1号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为A_2B_2C_3D_1。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马铃薯主要农艺措施与产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继英 《中国马铃薯》2006,20(3):163-165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的设计方法,以对马铃薯产量形成影响较大的施肥水平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马铃薯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与解析。结果表明,氮、磷、钾三因素对产量作用依次为N>K>P。氮、磷之间对产量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且水平较低时(X1,X2≤1)为正效应,当二者的施量都超过适宜范围后(X1,X2>1),则呈负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得667m2产量高于2000kg的优良农艺组合方案40套,其95%置信区域是:每667m2施尿素21.10~24.86kg,磷酸二铵11.30~14.74kg,硫酸钾14.05~18.06kg;农艺措施的中心值为:尿素22.98kg,磷酸二铵13.02kg,硫酸钾16.05kg,N∶P∶K的比例为2.16∶1∶1.34。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以中薯一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N、P2O5、K2O不同用量及配比对马铃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马铃薯产量和马铃薯单株产量影响最优的组合是A2B2C3即N量为120 kg.hm-2,P2O5量为60 kg.hm-2,K2O量为210 kg.hm-2,N:P2O5:K2O比例为2:1:3.5;对马铃薯商品率影响最优组合是A2B2C1,即N量为120 kg.hm-2,P2O5量为60 kg.hm-2,K2O量为150 kg.hm-2,N:P2O5:K2O比例为2:1:2.5。从各处理差异显著性结果看,对马铃薯产量及马铃薯单株产量和马铃薯商品率影响最优组合是A1B3C3即N量为100 kg.hm-2,P2O5量为70 kg.hm-2,K2O量为210 kg.hm-2,N:P2O5:K2O比例为1.4:1:3。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施钙量等5个栽培因素对春花生新品种莆花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因子对花生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种植密度>CaO>纯N>K2O>P2O5;莆花3号实现产量>4500kg/hm2的最优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种植密度2.6271×105~2.7369×105株/hm2,施氮量149.46~153.21kg/hm2,施磷量87.48~91.05kg/hm2,施钾量177.66~181.32kg/hm2,施钙量56.04~57.87kg/hm2.  相似文献   

13.
黔苦4号苦荞秋播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黔西北温和气候区以苦荞籽粒产量为目标,播种量及N,P,K肥施用量为试验因素,研究秋播黔苦4号籽粒产量与播种量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提出了黔苦4号籽粒产量2550kg/hm。以上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播种量35.14~44.36kg/hm2,施N量52.56~67.44kg/hm2,施P2O5量168.48~221.52kg/hm2,施K2O量53.52~64.08kg/hm2。试验4因素对苦荞籽粒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播种量〉施K:O量〉施N量〉施P2O5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生物炭在土壤氮素分布以及对根系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形成中所产生的影响,开展两年(2019-2020)定点试验。试验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为主区,300 kg/hm2(N300)、150 kg/hm2(N150)、不施氮肥(N0);以生物炭为副区,不施生物炭(C0)、8 t/hm2(C8)、16 t/hm2(C16)、24 t/hm2(C24)。结果表明,在0~15 cm土层内,C8N0、C16N0、C24N0处理组合的有机碳在2019年和2020年较C0N0处理组合分别增加16.27%~31.52%和7.27%~35.57%。在2019年和2020年,C8N150、C16N150、C24N150处理组合较C0N150处理组合的根长分别提升11.22%~51.18%和6.32%~46.17%,产量分别提升10.70%~23.55%和4.77%~22.68%。综上,生物炭施炭量在24 t/hm2时,施氮肥150 kg/hm2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分布和根系的发育状况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水分管理方式、施氮量和用种量对水直播稻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苗期稻田杂草发生的影响,于2021年以卓两优1126为试验材料,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试验。以水分管理方式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播种量为再副区。水分管理(播种至3叶1心期)设淹水(W1)和湿润(W2)2个处理;施氮量设0 kg/hm2(N0)、150 kg/hm2(N1)和195 kg/hm2(N2)3个处理;播种量设15.0 kg/hm2(D1)、22.5 kg/hm2(D2)和30.0 kg/hm2(D3)3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方式间苗期稻田杂草总数差异极显著,而不同施氮量和用种量处理间杂草总数差异不显著。W1处理水稻平均产量为8.5 t/hm2,显著高于W2处理;N1和N2处理间水稻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N0处理;水稻产量随着用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用种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水稻淹水直播条件下,施氮量为150 kg/hm...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018年在兴化市进行了优质水稻减氮稳产生产技术的探索试验。试验设置了不施氮肥(N0)、当地大面积水稻生产施氮水平(N2)、比N2提高30%施氮量的施氮水平(N1)和比N2降低30%施氮量的施氮水平(N3),系统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增产效果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协调穗粒结构,增加群体颖花量来实现。与N2和N1处理相比,N3处理的水稻产量虽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也可以获得9.75 t·hm~(-2)以上的产量。因此根据土壤肥力特征,适量减少氮肥投入,可实现减氮稳产的水稻生产,但生产安全性仍需要多年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童有才  张会南  左晓龙 《玉米科学》2007,15(Z1):119-122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皖试3号产量(Y)与密度(X1)、施氮量(X2)、复合肥量(X3)和施钾量(X4)的数学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了统计选优和降维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密度、施氮量、施复合肥量、施钾量;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密度78 845~80 892株/hm2,氮肥用量为尿素380~423 kg/hm2,复合肥用量为597~700 kg/hm2,氯化钾178~218 kg/hm2。  相似文献   

18.
在棉田中调查叶色草蛉幼虫 ,发现幼虫在棉田的分布型不是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 ,属负二项分布 (不施药棉田中 k=0 .0 5 66,施药棉田中 k=0 .0 5 39) ,且种群随其密度的升高分布愈聚集。影响其聚集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棉株的生长状况 ,同时其种群扩散属聚集型扩散。并确定了田间取样时 (据均值 M)的最适抽样数公式 :Q=40 .0 2 /M+ 1 91 .47(不施药棉田 )和 Q=38.49/M+ 32 0 .2 4 (施药棉田 ) ,建立了估计棉田叶色草蛉种群密度的零频率模型 ( P0 为零样本的频率 ) :X =0 .1 5 85 [-ln P0 ]10 .2 548(不施药棉田 )和 X =0 .1 347[-ln P0 ]11.80 79(施药棉田 )  相似文献   

19.
连续分期配施有机肥对棉花超高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1 999年定位施肥试验表明 ,在施N量为 592 5~ 60 0 0kg·hm- 2 (N∶P2 O3∶K2 O =1∶0 5∶0 6) ,有机肥N、P2 O5、K2 O分别占 1 0 0 %~ 1 2 4%、 50 3 %~ 51 0 %和 50 0 %的条件下 ,随着分期配施有机肥年限的增加 ,棉花果节数、结铃数、结铃率和皮棉产量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铃重和衣分也略有增加 ,土壤肥力也得了改善和提高。创棉花 2 2 50kg·hm- 2 高产 ,要求连续分期配施有机肥 2年以上 ,棉花六成铃区成铃比例皆在 1 0 %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摸索杂交稻品种民优5338相配套的早季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采用正交设计法开展民优5338早季栽培的三因素(插植规格、每667m~2施纯N量、N肥施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插植规格20 cm×20 cm、每667m~2施纯N量16 kg和N肥施用方法(基肥∶蘖肥∶穗肥=5∶3∶2)组合的栽培效果最佳,适宜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