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世界》2008,(9)
2008年5月,国家商务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第二批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商信用字[2008]1号),批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为全国第二批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单位,授权协会负责中国茶叶行业的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我会已于2008年8月中旬向各茶叶企业下发《关于开展中国茶叶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通知》,8月16日正式启动了首批企业信用评价工作。至9月中旬前已有28家企业报名参加并开始陆续申报材料,其中已有7家企业进入审核评价阶段。  相似文献   

2.
日前,国家商务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负责中国茶叶行业的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在全行业范围内开展茶叶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这也标志着中国茶叶行业历史上的首次信用等级评价启动,中国茶叶企业的信用等级如何,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将是一次大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授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推出了第一批获得信用体系评价结果的茶叶企业,公布了首批27家茶叶企业信用状况的评定清况。茶叶行业信用等级采用三级八等体系,从高到低分别为AAA、AA、A、BBB、BB、B、CC、C,此次获得评级的27家企业的信用等级集中在AAA、AA、A三等之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希望在行业也全面推广信用体系,今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于2008年8月至11月完成了首批参评企业的评价工作,并于2008年11月6日公布首批(共27家)获得中国茶叶行业信用等级的企业名单,其中获得AAA级企业14家。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09,(7)
本刊讯我会2009年的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在08年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茶叶行业的特点和会员企业的经营性质,将原有的评价指标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为不同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08,(11)
中茶协字[2008]69号各有关单位:2008年5月15日,商务部和国资委公布了全国第二批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单位(商信用字[2008]1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被确定为中国茶叶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单位。同年9月,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协会积极筹备,中国茶叶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08,(7)
2008年5月15日,商务部办公厅和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印发了第二批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商信用字[2008]1号),经两部委专家评审和论证,确定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为第二批行业信用评价试点之一。目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在积极筹备,近期内将下发关于在茶行业内开展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企业自主申报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品牌价值是茶叶企业品牌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2011年,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建课题组,首次针对我国内地的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开展专项品牌评估研究,获得了行业内较为广泛的关注。2012年,课题组继续深入研究茶企产品品牌发展现状与趋势,开展了第二轮茶企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研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文献整理与前期相关调查的基础上,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建课题组,开展"2011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研究。本次调查评估中,课题组采用茶叶企业调查、茶叶消费者消费综合评价调研、专家调查、媒介调查、行业调查等多种方式,以前期历时两个月整理汇集的986个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为基础,精心遴选其中200个茶叶品牌为研究对象,因部分品牌的调查数据缺失或存在瑕疵,最终对其中的151个有效研究样本作了品牌价值专项评估。调查评估涉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基本涵盖了全国的茶叶主要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科研体系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国茶叶科研体系 1.研究机构设置 1949年以来,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成了一批从事茶叶科研的茶叶专业研究机构和农业大学,形成了包括由国家到地方,有高校、农科院(所)等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组成的中国茶叶产业技术研发体系。中国大陆目前有省级(包括直辖市)以上茶叶研究所13家,其中全国性茶叶专业研究机构2家,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  相似文献   

11.
龚岩发 《茶报》2004,(1):34-34
上海市茶叶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日前被闸北区工商局评为2002年度合同信用等级为从级企业,同时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上海市2002年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这是该会在业内开展服务诚信活动以来首家被市工商局表彰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茶世界》2008,(5)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文件中茶协字[2008]44号各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推动茶叶行业的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弘扬诚信经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已经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茶叶行业百强评选的基础上,继续举行2008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3.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现有茶园面积1.1万h m2,茶叶产量1.32万t,茶叶产值达2.5亿元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和第二大茶叶主产县市,是农业部全国第一批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市上半区的乡镇主要依靠茶叶为生,全市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占了2/3,达40万,全市现有茶叶加工企业近400家,年加工能力在200t以上的茶叶骨干企业10多家,有400多家茶城、茶庄分布于我国各大中城市,有2万多人的茶叶营销队伍.拥有"坦洋工夫红茶"、"富春"、"莲岳"、"东湖"等知名品牌.茶业在福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满足基础生活需求的同时,开始对茶叶市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国茶叶被封为是二十一世纪的最绿色健康饮品以后,中国的茶叶行业就开始逐步的迈入到了国际市场当中,继而在无形当中为茶叶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更大的进步空间。基于此,笔者针对我国茶叶行业电子商务市场的营销模式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合茶叶行业电子商务的营销现状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营销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茶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茶叶品牌的建立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茶叶质量安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鲁成银 《茶叶》2004,30(2):67-69
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了探讨。茶叶质量安全包含了茶叶质量与茶叶安全,茶叶质量是指“茶叶的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茶叶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茶叶对人体不会带来危害”。在阐述茶叶质量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对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茶叶质量安全评价及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6.
加强行业管理 促进茶叶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中国“入世”后,国家进一步放宽了外贸经营权,拥有茶叶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增多,竞争也更加激烈,而出口配套管理机制却相对滞后,茶叶行业的无序竞争及存在的问题导致茶叶出口额的下降,提出了加强行业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探讨了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茶叶行业是集历史、文化、产地、工艺等多种优势为一体的特殊行业。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广大、最集中的茶叶消费群体,由于人尽皆知的保健作用及饮用习惯,茶叶的消费人群在不断扩大,茶叶行业具备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天然优势。未来几年,是中国茶叶行业发展的决战时期,是快速实现跨越式增长的最佳阶段,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著名茶业咨询专家蒋同在2011世界茶产业黄山论坛上发表观点:国内大多茶企业正处于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阶段,谁率先升级谁将会成为最后的胜者。谁将是中国茶产业的王者?集结号即将吹响,中国的茶叶企业准备好了吗?下期预告:《上市只是中国茶企的成人礼》,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岁末做了一个茶叶营项目,开始介入这个茶叶营销项目时,倍感兴奋,因为很长时间里就对茶叶有所关注,但是进入企业之后,经过系统的研究的市场调研,却无法兴奋起来,目睹整个中国茶叶行业,管理思路和经营水平实在不敢恭维,相比较英国的"立顿"、日本的"三得利"等世界级的茶叶品牌而言,中国的茶叶简直还处于萌芽期。  相似文献   

19.
信息管理功能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早已形成了的共识。本文收集了茶叶企业信息管理中关于茶叶质量管理方面的分类、特点及信息管理的重点及方式,探讨了当前形势下,信息管理功能在茶叶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面应用及发展方向,提出了茶叶企业综合信息管理功能评价模式的设计思路,有助于企业更加有效的整合所有资源,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功能在茶叶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提高茶叶企业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茶叶对地理环境的要求是极高的,只有合适的土壤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茶叶。中国是产茶大国,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也聚集了不少的茶叶企业。与此同时,由茶叶引发的产业链是贯彻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体现了三种产业类型的综合功能。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茶叶企业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在资金运转方面成为了主要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对茶叶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提升茶叶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出相关的策略进行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