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中萜烯醇配糖体的释放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茶叶中萜烯醇配糖体的释放作用游小清,王华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08)关键词:茶叶,萜烯醇配糖体,香气释放Keywords:Tea;MonoterpeneGlycosides;Flavorrelease鲜叶中的萜烯醇配糖体不具挥发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图像的茶叶形状特征提取及不同茶叶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茶叶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包括茶叶图像的阈值变换、中值滤波、图像标记、边界轮廓跟踪等,解决了茶叶外形特征参数的快速准确提取和计算;设计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茶叶外形特征检测软件,实现了茶叶图像的实时采集、图像预处理、特征参数提取等功能;最后运用该软件提取3种不同茶叶样品共108片茶叶图像的17项外形特征参数,并以其中6项参数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不同茶叶样品与外形特征之间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30片未知茶叶样本进行预测,鉴别准确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3.
邓泽元  李晓玲 《茶叶科学》1996,16(2):159-160
茶叶对家蝇寿命的影响邓泽元李晓玲陶秉莹陈义凤万筱荣(南昌大学食品营养研究所,南昌330047)关键词:茶叶家蝇寿命Keywords:TeaHousefoy(Muscadomestica)Life现化科学证明,茶叶具有许多医用价值,如降血压、降血糖、降...  相似文献   

4.
茶叶造型与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叶品质是外形与内质的综合表现。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茶叶外形特征,如形态、色泽、嫩度等的形成除与鲜叶原料的品种特性、采摘标准、采摘季节等有关外,与茶叶制作过程不同温度、水分蒸发及力的作用都有关系,目前国内学者已在做形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其它茶类造型与品质关系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为探明造型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各茶类茶树品种的造型适制性,本文在对各茶类主要外形特征的初步分类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茶叶外形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就绿茶不同做形工艺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5.
土施硒肥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训健  丁雷 《茶叶科学》1995,15(2):155-156
土施硒肥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刘训健,丁雷,沈亚如,吴扬,张谨,刘铁,马美华(苏州大学化学系苏州215006)关键词:茶树,硒肥,茶叶含硒量Keywords:TeaplantsSeleniumfertilizerseleniumcontent硒是人体的必...  相似文献   

6.
在龙井茶三大产区制备和筛选了26个代表性茶样,分析其感官品质,观测其冲泡下沉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龙井茶外形长度、宽度、厚度、质量等量化参数出发,对龙井茶的下沉规律与感官品质相关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外形是影响龙井茶下沉的重要因素,长宽比大的龙井茶下沉速率更快;茶叶等级与质量水平影响龙井茶下沉规律,但不能以下沉快慢作为判断茶叶感官品质高低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叶审评的内容与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品质的好坏,等级的划分及价值的高低,主要通过对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项目的感官审评来决定。感官审评又可以分为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即干评和湿评。通过对茶叶进行外形干评和内质湿评来确定茶叶品质的优劣。一般地说,感官审评品质的结果应以湿评内质为主要依据,但因产销要求不同,也有以干评外形为主作为审评结果的。所以,审评茶叶品质应外形内质兼评。  相似文献   

8.
段春华 《福建茶叶》2016,(5):201-202
中国的茶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茶叶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茶叶的外形包装设计也逐渐受到重视,茶叶的外形包装既能很好地保护茶叶,还能起到美化的作用,增加茶叶的附加价值,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茶叶的包装中已经成为茶叶包装作品中一项重要的设计特色,以此有效提高茶叶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9.
茶种质资源中的非整倍体和三倍体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芳 《茶叶科学》1996,16(1):73-74
茶种质资源中的非整倍体和三倍体鉴定初报李素芳(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08)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染色体,三倍体,亚倍体Keywords:TeagermplasmChromosomeTriploidSubploid在进行八五国家攻关茶树...  相似文献   

10.
茶叶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阶段茶叶加工技术总体上还处在半手工、半机械化的低水平,在消化吸收国内外茶叶及食品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茶产业的实际,开展茶叶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和标准化加工技术、工艺和装备研究以及技术集成是提高我国茶叶加工技术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茶叶现代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推广实践,包括:新型茶叶加工设备的研制、茶叶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的研建、4种典型外形(条形、松散形、紧结形、扁形)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的开发、清洁化加工技术规程的制订与实施,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茶叶色素物质按其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前一类主要是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后一类主要是黄酮类、花青素、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等。业已证明,脂溶性色素是茶叶外形与叶底色泽的主体。绿茶外形色泽依加工工艺技术参数不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福建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茶叶研究所研发成功一款新型高香型工夫红茶。其品质特征:外形条索肥壮紧结,色泽乌褐油亮;内质香气馥郁,花香显露,具蜜甜花果香;滋味甜醇爽口;汤色红艳显花香,饮后齿颊留芳;叶底肥壮,新铜红色匀亮。具有独特的品质风味,深得茶叶专家的肯定和消费者的喜爱。两届参赛都获得福建省名优茶评选"省名茶"称号,连续3届获宁德市茶王赛金奖,是一款难得的创新型工夫红茶。  相似文献   

13.
现有不少评茶书籍和审评表格竟把茶叶叶底划入“内质因子”,这是不确切的,也是有碍于权衡茶叶品质的,应当给予更正——叶底应属外形。顾名思义,所谓外形就是物体的外表形态、色泽诸方面;所谓内质即是物质内在的东西。评定叶底,即看茶的  相似文献   

14.
模拟发酵系统在茶叶发酵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涛 《茶叶通讯》1996,(3):15-19
模拟发酵系统在茶叶发酵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夏涛(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合肥·230036)自我国16世纪末发明了红茶制法,人们便围绕茶鲜叶由绿变红的发酵机理展开了广泛的研究。1890年Kosai从茶叶中分离出细菌,由此提出茶叶发酵系微生物的作用。1893年...  相似文献   

15.
提取条件对茶多酚制品儿茶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严明潮  徐向群 《茶叶科学》1996,16(2):155-156
提取条件对茶多酚制品儿茶素组成的影响严明潮徐向群单夏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310008)关键词:茶多酚儿茶素组成提取条件EGCGGCGKeywords:TeapolyphenolsCatechincompositionExtracting...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感官审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铜仁市野生、古茶树茶的感官、理化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茶树绿茶、红茶和野生绿茶感官品质有一定差异。古茶树绿茶外形呈兰花形、扁平,香气有板栗香,滋味较浓带苦涩;野生绿茶外形条索疏松、卷曲,香气是高火香,滋味尚浓醇;古茶树红茶外形乌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高甜香,口感醇和。三种茶叶感官品质正常,外形及内质较好。野生茶和古茶树茶的化学成分分析,水分、水浸出物含量符合国标,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较符合要求。结论:野生与古茶树茶叶品质各有特色,野生茶树茶滋味甘甜鲜爽,口感平和;古茶树茶滋味浓烈,口感较涩。本研究为选育我市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的包装规格,不同的贮藏条件,研究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外形、香气、汤色、滋味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冰箱(0~5℃)贮藏比室内自然贮藏效果要好;外形的变化主要受密封、光线影响;香气主要受密封条件影响;滋味、汤色受光线、温度、水分影响较大;光线对干茶色泽、汤色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茶叶拼配就是将若干种原料(主要指半成品茶)全部或部分有选择地经过筛分、拣剔、烘培等工序加工后,拼配成为一种成品茶的过程。茶叶拼配可以调节茶叶的香气、滋味、外形、色泽,并可调控茶叶成本价格,增加花色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仅就半成品茶拼配工作中应掌握的技术及遵循的工艺要求叙述如下:一、明确茶叶拼配的目的茶叶拼配的目的是为了使产品符合等级标准的要求,或满足合同样(成交样)的需求。即便是同一品种,同一等级,由于受到产地、品种、栽培、季节、初制技术条件、因素的制约,不论在外形还是在内质风格上,均较复杂…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周亦斌  王俊 《茶叶科学》2004,24(2):82-85
在国内外,对茶叶品质的评价大多数是由评茶师通过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改变,从而影响评定的准确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用相关的仪器和技术对茶叶外形、汤色、香气和滋味进行品质评价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机器视觉技术在茶叶外形和汤色评价,电子鼻技术在茶叶香气评价和电子舌技术在茶叶滋味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你们好! 我是一名基层茶叶工作者,在茶叶推广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茶叶的实际外形与有关书籍的描述不同的情况。如龙井茶,教科书上称它形似“碗钉”,而从市场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对不裹芽的“开口”龙井茶;还曾听说,以芽长于叶的特级原料制成的适当开口的龙井茶是正宗龙井茶,称为“龙嘴”。再如碧螺春,教科书上解释其外形为“螺形”;有人解释为“螺旋形”,也有人解释为“田螺形”;笔者还从沈培和老师编著的《茶叶审评指南》一书中看到螺形名茶的代表是碧螺春和蟠毫。不知以上对龙井茶和碧螺春外形特征的描述,哪种最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