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野生蕉3个自然居群(福州市闽侯十八重溪野生蕉—居群1,三明市尤溪野生蕉—居群2,福州市闽侯三叠井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蕉—居群3,)共8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94条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5条,3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48.53%、57.53%、66.88%;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1291±0.2705、1.2218±0.3284、1.2176±0.3239;Nei's基因多样指数分别为0.0782±0.1533、0.1337±0.1811、0.1318±0.2025;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1199±0.2250、0.1795±0.2626、0.2051±0.2608.3个居群间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499,Nei's基因多样指数为0.190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2628,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635,说明3个居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分化系数.58.72%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41.28%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Nei's遗传距离聚类表明,居群1和居群3先聚在一起,然后和居群2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研究了四川省甘孜州地区蝗虫的遗传结构。用筛选出的12条随机引物对9个种群91个个体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2条引物共检测到9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共计72个。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s遗传多样性(H)估计的9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别是0.4161和0.2810。利用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进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评价,Shannon多样性指数(I)具有相同的结果,来自四川甘孜雅县雅江(YJGL)种群值最高,为0.1674,白玉县金沙乡(BYJS)种群最低为0.0405;居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0777,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7255,表明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小,群间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用NJ法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在0.765水平上,可将9个地区的蝗虫种群完全分开,理塘县的雄坝乡汉戈村和甲洼乡俄曲村蝗虫与东亚飞蝗关系较为密切。群内的遗传距离都小于地理上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3.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重要的季节性迁飞的农业害虫,为弄清云南省粘虫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云南省23个地理种群粘虫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0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9条多态性引物,这些引物在23个地理种群粘虫中扩增出198个位点,各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变化范围为44.95%~66.16%,其中以西畴县西洒镇(XS)种群的多样性位点最高,弥渡(MD)种群最低;种群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3,表明30%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70%的变异来源于相同种群不同个体之间;基因流(N_m)为1.669、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8 2,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3个地理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r=-0.085 6,P=0.282 0)。综合遗传多样性结果,云南省粘虫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各地理种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各种群遗传结构相似性较高,居群间变异较小,居群内变异较大;不存在由遗传漂变引起的种群间遗传分化,该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粘虫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ISSR技术研究了豚草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用6条引物对5个居群75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29条清晰的扩增条带,其中25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6.21%,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3125,Nei指数(h)为0.2545,表明豚草在物种水平上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961,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9.61%,有70.39%的变异发生于居群内.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居群中,长沙两居群与临湘居群先聚为一支,江永居群与零陵居群聚为另一支,最后再与前一支聚合,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5.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广谱性虫生真菌,在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弄清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云南虫生真菌多样性内容,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不同地区及不同寄主来源的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ISSRs可用于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群体PCR扩增,每个引物扩增5~15条DNA带。供试39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达99.09%,不同寄主来源亚种的Nei基因多样性(He)为0.3478,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724,总基因多样性(Ht)为0.3518,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3263,不同寄主亚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6.4044;不同地理来源白僵菌种群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444,Shannon 指数I为0.5152;总基因多样性Ht为0.3473,亚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2131,亚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862。综合遗传多样性结果,云南省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复杂、遗传异质性明显,从寄主来源来看,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小,居群内遗传分化较大;从地理来源来看,居群间遗传变异较大,居群内表现遗传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6.
新疆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罗淑萍  曾斌  李疆  李刚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9):1871-1879
[目的]通过ISSR标记技术,对新疆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该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ISSR标记对5个居群和1个栽培类型共163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3条引物对163份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扩增位点117个,其中多态性位点98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83.76%,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010,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182;在居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平均为68.36%,Nei's基因多样性(H)平均为0.1 265,Shannon信息指数(Ⅰ)平均为0.1651.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425,表明有64.2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平均为0.7499,估测的居群问基因流(Nm)为0.2782,表明核桃采集的6个居群或类型之间存在较小的基因流.AMOVA方差分析也表明居群间的核桃遗传变异大于居群内.Mantel检测与UPGMA聚类均表明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居群的地理距离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新疆核桃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之间遗传分化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首选就地保护;在就地保护过程中,通过监测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评价其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九节茶的遗传特性,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利用ISSR分子标记试验方法研究了37个九节茶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分别利用POPGENE 1.32软件及NTSYS软件对九节茶种源进行了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条引物共扩增出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65.71%;37个种源间遗传多样性较低,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和广西5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0.1770,种内遗传多样性为0.0990,基因分化系数为0.4405,即种群间遗传变异占种群遗传变异的44.05%,55.95%的遗传变异在种内进行。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0.6350。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8~0.9143,平均0.8096。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1处,37个种源可以分为5类,聚类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种源的地理分布,但可以部分反映地理分布的特点,为种质资源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雅江报春天然居群RAPD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检测3个雅江报春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8个引物共扩增出173条片段,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条,其中多态性带纹为82条(47·4%)。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584,17个植株可被聚为四类。居群间随海拔差异的增大,遗传距离增大,遗传关系较远。居群内木格措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木格错居群与理塘居群遗传关系较近,康定居群与木格错居群分离出差异较大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九节茶的遗传特性,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利用ISSR分子标记试验方法研究了37个九节茶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分别利用POPGENE1.32软件及NTSYS软件对九节茶种源进行了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条引物共扩增出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65.71%;37个种源间遗传多样性较低,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和广西5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0.1770,种内遗传多样性为0.0990,基因分化系数为0.4405,即种群间遗传变异占种群遗传变异的44.05%,55.95%的遗传变异在种内进行。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0.6350。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8~0.9143,平均0.8096。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1处,37个种源可以分为5类,聚类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种源的地理分布,但可以部分反映地理分布的特点,为种质资源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陕西地区油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陕西5个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种群10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0条10 bp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67%.采用类平均法对100株油松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遗传相似系数为0.08~0.66.在遗传距离为0.39的水平上,聚类分析为3大类,表明陕西地区天然油松种群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在分子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且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