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机采棉的迅速发展,很多育种家和栽培家围绕棉花机器采摘的适宜农艺性状做了大 量的研究,而株型育种是棉花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通过综述前人在株型育种中由常规育种 到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及在机采棉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机采棉在株型育种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 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株型育种在机采棉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机采棉的迅速发展,很多育种家和栽培家围绕棉花机器采摘的适宜农艺性状做了大量的研究,而株型育种是棉花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通过综述前人在株型育种中由常规育种到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及在机采棉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机采棉在株型育种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疆棉区机采棉育种现状,在新疆不同生态区建立机采棉育种流动基因库,加强机采性状的选择,提高机采棉品种抗逆性。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影响新疆机采棉发展的因素及棉花机械采摘的整体情况,分析了在新疆发展机采棉的优势条件。从兵团发展机采棉中的先进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就新疆今后机采棉的发展策略进行剖析,以期为新疆机采棉的推进和促进棉花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机采棉加工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机采棉的推广进度,加快实现机采棉加工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对棉花加工企业而言,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才能加工出优质的产品,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机采棉采收、收购、存储、完善机采棉加工工艺和调整棉花加工设备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10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新疆已经基本形成一套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系统,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棉花化学脱叶催熟技术、采棉机生产应用技术、机采棉清理加工技术以及机采棉纺纱配棉技术等。其中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采棉机生产应用技术比较成熟,其它几项技术尚需进一步提高。兵团机采棉技术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机采棉加工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机采棉的推广进度,加快实现机采棉加工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对棉花加工企业而言,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才能加工出优质的产品,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机采棉采收、收购、存储、完善机采棉加工工艺和调整棉花加工设备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针对机采棉技术推广进行研究与分析,结合当下机采棉技术发展现状为根据,从机采棉推广的必要性以及机采棉使用期间的经验总结、机采棉产生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机采棉技术的推广,提升棉花质量。  相似文献   

9.
机采棉是指通过使用机械采棉设备取代人工采摘棉花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减轻采棉者的劳动强度,还能有效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本文主要阐述我地区机采棉播种模式及棉花种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机采棉是棉花产业发展的方向,积极研究提高机采棉品质的方法是提高棉花竞争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确保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棉花收获劳动力紧缺问题、降低棉农劳动强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实现棉花收获机械化、农业发展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本文主要对提高机采棉品质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机采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既是植棉大省,又是轻纺大省。“九五”以来,棉花新品种选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先后育成十几个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以皖棉13号为代表的安徽省自育品种,取代外省品种成为安徽省的当家品种。目前安徽省生产中应用的棉花品种基本是安徽省自育品种。安徽省棉花育种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同等水平,但在育种的技术手段、品种资源的创新、高层次研究人员的培养引进、资金投入和育种机制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2.
棉花品质育种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显 《河北农业科学》2003,7(Z1):115-119
从棉纺织工业发展对原棉的多层次需求,论述了棉花品质育种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美棉对我国育种的挑战及对我国所育品种遗传品质的分析,阐述了我国棉花育种的现状及面临的严峻形势;从育种遗传资源、高新技术领域研究、育种周期三个方面,剖析了限制我国棉花育种进展的问题所在,提出了棉花品质育种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生物技术育种是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的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棉花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有助于挖掘棉花重要性状基因,将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促进棉花育种的发展,选育出更具广阔市场前景的优良品种。总结了棉花种质鉴定、标记开发及基因发掘等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技术创新、分子设计育种等提供参考,推动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萎病是棉花生长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制约着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选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是克服这一难题最为经济、高效、环保的策略。植物抗病性遗传解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为了加快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程亟需开展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本研究归纳了棉花黄萎病抗性遗传规律、抗性QTL定位和抗病基因挖掘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对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还远不能满足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材料选择、遗传群体构建和定位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棉花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关乎中国2 000万棉农的利益。产量是棉花种植收益的基础,因此,在其他性状综合发展的前提下,高产是棉花品种培育的最重要目标。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9倍之多,其中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为棉花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日渐狭窄,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缓慢,严重阻碍了棉花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包含的4个主要组成成分单位面积株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在棉花产量形成中起到的作用;单株铃数和衣分的增加在中国棉花高产育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产量的提高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在加强重点性状改良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他性状及因素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分析在中国高产育种中起重要作用的途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引种在建国初期对于中国棉花产量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替代了中国原有的产量低、品质差的亚洲棉品种,促进了中国自主育种的发展;通过传统育种先后培育出早熟的中棉所16、丰产的鲁棉1号和抗病丰产的中棉所12等品种,推动了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通过杂种优势利用,中国培育了一大批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杂交品种,例如中棉所29曾经占中国长江流域杂交棉种植面积的50%左右;加强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利用的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持,多个稳定产量性状位点的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契机,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石远321和鲁棉研28等的育成使中国棉花产量稳中有升,但是目前针对产量性状改良的基因较少,还需加强对于产量相关基因的挖掘,加快发展转基因高产育种。目前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处于国际前列,但中国地少人多,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为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还需继续挖掘棉花产量潜力,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保证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建议收集种植资源,注重种质资源的创新;加强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简化制种技术和成本,推动简化制种的优异杂交种的培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掘全基因范围内的高产相关基因,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通过聚合育种,培育高产、优质、早熟以及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棉花分子育种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概述了棉花育种、生产以及种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详细分析阐述了分子育种方法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进展,并对棉花分子育种的发展方向、研究领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抗虫短季棉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短季棉育种实践中达到性状选择的统一和平衡。[方法]为提高抗虫短季棉育种成效,以1998~2009年国审及省审的11个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短季棉品种将早熟、高产、优质集于一身是可能的,是其多个性状协调配合的结果;形态性状选择可作为短季棉选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短季棉的抗病性还有待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减少今后短季棉育种的盲目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个体访谈、问卷调查、小组座谈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对江苏射阳、滨海县农民参与棉花育种目标制定的认知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育种目标参与式制定的认知程度受农民文化水平、年龄、棉花种植面积、生产水平、年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引导、启发农民能显著提高农民参与棉花育种目标制定的认知程度;农民主动参与棉花育种目标的制定,将会使育成的棉花新品种更加满足农民的需求,并得到迅速推广;国家政策、市场因素、推广服务体系都对售棉价格和种植成本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形成售棉价格-植棉经济效益-植棉积极性-植棉面积-售棉价格的循环;而农民参与棉花育种目标制定的程度则与植棉积极性呈正相关。最后就如何提高农民参与棉花育种目标制定的程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评价安徽省"十一五"期间审定的棉花品种。[方法]分析棉花新品种的产量水平、纤维品质和抗性水平,结合安徽省的中长期棉花生产发展规划和国家棉花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找出安徽省棉花育种的不足和差距,提出提高安徽省棉花育种水平的对策。[结果]安徽省"十一五"期间共审定棉花品种54个,常规品种6个,杂交品种48个,安徽省自育审定的品种39个,外省在安徽省参试并审定的品种有15个。其中,由安徽省企业育成的品种占80%以上,种子企业成为棉花育种的主体。安徽省育成的棉花品种产量水平较高,优质棉育种取得进展,但在抗性上和铃重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该壮大充实棉花育种队伍;整合棉花科技资源,提升安徽省棉花科技水平;加大棉花科技投入力度;调整育种目标,提高育种水平,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强棉花遗传育种基础理论的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以为今后安徽省棉花育种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棉花分子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随着棉花生物信息数据的积累,棉花基因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为棉花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棉花分子育种研究现状。针对目前棉花分子育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未来棉花分子育种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