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猴头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猴头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佳肴,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猴头对培养基质和栽培条件的要求不高,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因此,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为筛选出适宜于我省代料栽培的猴头菌株,1989—1990年我们分别进行了猴头品种比较试验,现将几个主要菌株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菌株:共5个菌株,依次编号为H—101、H—102、H—103、H—104、H—105。每个菌株30瓶,3次重复,元月25日接  相似文献   

2.
<正> 1990年组织商丘、周口、南阳地区农科所,新乡市农科所及邓州市农业试验站,睢县、郸城、灵宝县农科所和黄泛区农场农科所,汤阴县棉办、清丰县科委、河南省农科院经济所等12个单位,对8个参试棉花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其中参试两年的品种有郑466、中5765、商874—32和宛582;参试一年的品种有郑305、中237—2、中1276,对照为中12。一、试验设计和栽培管理统一采取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5行  相似文献   

3.
<正> 一、品种来源:豫豆14号原代号商丘225,是商丘地区农科所用76064—0—1—0-0—H作母本,辽宁大白眉作父本,通过杂交,采用系谱法并经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于1993年4月经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命名为豫豆14号。二、产量表现:1988—1990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共63点次,平均亩产155.2kg,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5.2%。1992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示范,11个点亩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1990,(3):38-41
<正> 吉林24号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于1981年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原品系编号为伊交81—22—2—1—7,化简号为伊交81—22—7。一、选育经过吉林24号母本为吉林16号,该品种稳产、丰产性好、秆强、抗食心虫性强、子粒品质优良;父本为美国第Ⅲ熟期组的品种马歇尔(Marshall),该品种稳产性好、秆强、分支性  相似文献   

5.
<正> 大豆营养价值高,含高蛋白、高脂肪、低淀粉。价格是玉米的2—3倍。属生产周期短(从种到收仅90—130天)的高效益农作物,又是人类食品中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已育成和引进了十二个特高产大豆品种,667平方米产量(下称单产)高达300—400公斤。相当传统品种的4—6倍。更有三个生育期仅90—100天的耐寒品种,适合高寒山区和坝上  相似文献   

6.
《甘肃农业》2015,(3):40
<正>甘蓝:小球型将受推崇在高产、抗病(黑腐病、根肿病)、耐裂、优质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专用品种至关重要。口感甜、纤维少,颜色翠绿一致性强、净球质量1公斤左右的小球型优质甘蓝品种将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代表品种:秦甘66—甘蓝种子、绿春越冬—甘蓝种子、绿浪F1—甘蓝种子等。  相似文献   

7.
<正> 1990—1991年为河南省夏棉品种区域试验的第二轮,承担试验的协作单位有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南阳地区农科所、洛阳市农科所、商丘地区农科所、黄泛区农场农科所、泌阳县农科所,延津县、兰考县、新野县棉办及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等。统一参加试验的品种(系)5个,有豫早1109、中268、中H6074、新84—2、百农84—1,对照品种均为中14。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纤维分析室进  相似文献   

8.
<正> 一、KY—14 该品种是1987年河南省烟草公司从美国引进,1988—1990年在我省白肋烟产区西峡县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试种。1991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1.主要生物学性状株式筒形,株高120—130cm,茎围9.7cm,节距6cm。叶片椭圆形,单株叶片数为30片左右。叶色淡绿,主脉乳白。腰叶长60—70cm。田间生长势强,整齐一致,成熟集中。大田生育期110—120天。该品种较耐黑胫病和烟草花叶病,抗根腐病稍差。耐肥、耐旱  相似文献   

9.
鲁棉研15     
<正> 鲁棉研15(H9513)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最新育成的抗虫杂交种,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于一体,1997—1998年通过山东省抗虫棉区试,表现突出,1999年进  相似文献   

10.
<正> 除草剂绿黄隆已在国内示范应用。1990—1991年和1991—1992年我们对95个小麦品种(或品系)和9个大麦品种使用绿黄隆试验。两年试验结果非常显著。所有参试的大、小麦品种在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每穗小穗数、百穗粒重都优于未施药区。没有发生不良反应。使用绿黄隆是安全、有效的。供试绿黄隆为25%可湿性粉剂。由江苏省镇江农科所提供。参试小麦品种,1990—1991年46个,1991—1992年49个;大麦品种1990—1991年1个,1991—1992年8个。两年的播期均在10月29日。麦苗2.5—3片真叶时(1990年11月22日和1991年11月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1990年夏播花生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应用C.C.Tai测定品种遗传型稳定性的方法结合回归分析,测定了遗传型品种的稳定性,有4个新品种(系)较对照增产。其中开8032—2较对照增产13.79%,具有平均稳定性状的优点;郑选57—9较对照增产23.04%,接近平均稳定性,属于对优良环境特殊适应的品种;郑8102—9与郑选57—9基本相同;郑8112—23较对照增产10.05%,表现稳定性好、适应性广,为低产稳定性品种。  相似文献   

12.
无毒棉生产概况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无毒棉亦称低酚棉,由于不含棉酚,所以,为其副产品的利用提供了广阔前景。一、育种进展无毒棉育种工作经过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组织攻关,在产量、品质和抗性育种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从国外引进的无毒棉材料兰布莱特GL—5、安通SP—21、马里无毒棉等,由于  相似文献   

13.
<正> 鲁植79—1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79年以济南13为母本、72672—1—3—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择培育而成。1990年由国内谷物品质检测专家和小麦育种专家鉴定为优质面包小麦。1992年10月在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荣获优良产品奖。一、品质性状 1988~1990年先后经商业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商业部四川粮食储藏研究所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市中心面粉厂等单位测试结果:其蛋白质含量(干基)14.4~14.64%、湿面筋含量35.0~42.41%、SDS沉淀值40.8~47毫升、容重806.75克/升、硬质率99.5%、面团形  相似文献   

14.
<正> 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4年3月审定通过了2个冬小麦新品种,即86—5144和邢8049(本刊于1992年第9期和第5期分别作过介绍——编者),分别定名为冀麦34号和冀麦35号。同时预审(认)定了一批各具特点、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小麦新品系,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89—6021 该品系是石家庄市农业科学院用植4041作母本、石4212—1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9年出圃,系谱号为6021。 产量表现:1991年参加冀中南水地组冬小麦预备试验,平均亩产390.9公斤,较对照冀麦24号增产15.7%,居36个参试品种(系)第2位。1992—1993年参加冀中南水地组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  相似文献   

15.
<正> 1989—1990年度我省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多变、病虫害发生频繁,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小麦品种都有不同程度感病和倒伏。如何认识这一年度的气候和小麦品种表现,做到合理利用小麦良种,浅谈以下初步意见,供生产上参考。一、1989—1990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1989—1990年度我省小麦播种前降雨,播种基础好;冬前墒情足,冬暖冻害轻,基本是壮苗越冬:分蘖多,成穗率高。据调查,一般亩穗数比上年增加1—2万。但入春后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气温低,导致多种病虫害频繁发生(纹枯、白粉、条锈、叶锈、赤霉、叶枯病以及蚜虫、吸浆虫等交错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豫麦1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选育过程小麦新品种豫麦18号(矮早781),系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于1978年用郑州761作母本,偃师4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连年选育而成。1982年第四代出圃,系圃号为78(1)—0—1—8—1,代号为矮早781。  相似文献   

17.
<正> 鲁187(原品系号为884187)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七五”期间以美国著名丰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Lancota为父本,农艺亲本80Q16—22—4—5为母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蛋白质质量优良,面筋筋力强;蛋白质、面筋含量高,出粉率高。据1990年国内小麦育种学和谷物化学11位专家鉴定:鲁187可以替代进口优质小麦,在协调产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番茄河南5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的早熟优良一代杂种。1991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74天,开花至成熟40天,植株属自封顶类型,株高50厘米左右,6—7节着生第一花序,花序间隔1—2节,  相似文献   

19.
<正> 芝麻是河南省的优势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80—400万亩,总产1.0—1.2亿公斤,出口量近2.0万吨,是全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出口创汇最多的省份。但是芝麻生产长期存在着单产低而不稳的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芝麻育种工作者从70年代起,相继开展了芝麻品种改良,先后培育出一批耐渍、抗病、高产、稳产、优  相似文献   

20.
<正> 草地早熟禾 Poa pratensis L. 又名六月禾,多年生长寿命禾草,具匍匐细根茎,须根状,喜生长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在我省张承地区的山地草甸和草甸草原中成为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适应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抗寒能力强,在-38℃时能安全越冬,适宜温度为15—32℃。马、牛、羊等家畜均喜食。种子成熟后,茎杆粗硬,适口性也下降。自然草地亩产干草140—175公斤,人工草地亩产70—392公斤,产草高峰期为第三、四年,混播草地每亩可产400公斤以上,开花期蛋白含量10.80%。种子小,千粒重0.02—0.03克,人工种植要土地肥沃、精细整地、播深为2—3厘米,播量0.5—0.8公斤/亩。与豆科牧草混播,可增加产量和质量。除作饲草外,还是一种优良的冷型草坪草,生长期可达200天。披碱草 Elymus dahuricus Turcz 别名:直穗大麦草、青穗大麦草。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强大的须根系,茎直立,疏丛状。抗旱、耐寒、耐碱,抗风沙的能力都较强,在零下41度的情况下可安全越冬。在土壤PH值8.7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年降水量250毫米时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披碱草产草量较高,在坝上亩产干草350公斤左右,产籽30多公斤。第2—3年生为最高产草时期。披碱草为中等质量的饲草,孕穗期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