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克山县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从2003年到2009年末,全县共投入资金15722.1万元,更新大型农业机械913台套,使全县大中型农业机械总台数达到6530台,配套农具达到5745台套,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91%。 相似文献
2.
3.
4.
平原区复合水循环转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原区人类活动比较频繁,对天然水循环系统干扰强烈,区域水循环转化过程已表现出明显的人工天然共同作用特征。从平原区复杂的水循环转化机理出发,针对平原区复合人工天然复合水循环系统的特点,对不同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水循环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和正确认识,从而为区域未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机械浅翻深松耕作技术是少耕法的一种,是在深松耕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旱作农业增产新技术.这种耕作法是采用深松铲与浅翻犁铧部件组合技术,实现浅翻、深松一次性联合作业,深松铲对土壤进行深松,以打破犁底层,使下层土壤疏松,有利于积蓄雨水和作物根系的下扎;浅翻犁铧对土壤浅层原茬耕翻,能创造出符合种子发芽和作物苗期生长所需要的苗床条件. 相似文献
6.
济南泉域地下水动态受大气降水、地下水开采等因素影响。衡量泉水喷涌指标与地下水开采量指标的特征并不一致,前者是水位特征,后者是水量特征,两者没有建立有机联系。利用多年实测资料,建立泉水位与流量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开采量与泉流量总量预测模型,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实行即日保泉供水调度和远期控制保泉供水调度,较好地兼顾泉水喷涌与城区供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在松嫩平原上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李凤玉是远近闻名的种粮能人。作为仁发专业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他经营着3万多亩土地。去年,合作社应用大垄技术和现代化农机耕作,每亩地比农民单种增产100多斤粮。 相似文献
9.
高油大豆提质增效综合机械化生产技术是集机械精细整地、选择适宜品种、精量播种、合理施肥等一整套机械化栽培技术.其技术的内涵是在机械合理整地基础上,选择高油品种、抗倒伏品种,应用垄三精量播种技术、大豆窄行密植技术、机械植保技术、机械收获技术等栽培管理技术,从而获得高产、高效、低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化学技术,通过对石羊河流域山前和中游武威盆地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及水化学模拟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对水循环更新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地下水从上游到下游矿化度逐渐升高,溶解性总固体(TDS)质量浓度在131~1 750 mg/L之间;水化学类型呈现明显分带特征,从HCO-3-SO2-4-Ca2+-Mg2+型逐渐转换为SO2-4-HCO-3-Mg2+-Ca2+型。利用GIS软件中的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对研究区1989—2009年TDS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在时间上,随着年份增加,盆地南部地下水TDS值由于降水和融水的冲释,呈减小趋势,中部先升高后下降;在空间上,自山口沿径流方向,TDS质量浓度逐渐增大。由于河流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石羊河河床带TDS质量浓度明显偏低。地下水储水量和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分别为3.04×108m3/a和0.47 m/a。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大,TDS质量浓度呈减小趋势,降低速率在11.12~50.41 mg/(L·a)之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研究区地下水勘察数据,利用Piper图和统计分析描述了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结合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利用离子比例系数法、相关分析以及地下水人为污染组份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基本成因,并进一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判别了不同成因类型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次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的水化学类型较复杂,其中HCO3-Ca.Mg型居多,承压水水化学类型有3种,以HCO3-Ca.Mg型为主;溶滤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研究区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溶滤作用为主导;同时蒸发浓缩、离子交换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混合作用也影响着潜水的水化学形成。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肇州县居民由于长期饮用高氟地下水而导致氟中毒,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富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在研究肇州县氟中毒分布特征基础上,探索氟中毒的成因与区域地质构造、岩性与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从而揭示其成因为避免和防治氟中毒的发生,提供重要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肇源县居民长期饮用氟含量超标的浅层第四系孔隙潜水,导致氟中毒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该区存在的上述问题,利用地下水调查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开展了氟中毒流行区的环境特征和高氟水成因研究,为防治氟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剖析了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耕地递减呈明显线性负相关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因子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内在驱动力,经济利益和有关土地政策是引起耕地变化的外在驱动力,并指出保护耕地和确保粮食安全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黑龙江省又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省份,导致农业的生产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每年会因自然灾害造成一定的损失,更主要的是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冲击,这对保证农民收入稳定持续的增长存在一定的制约.为此,在对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阐述了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农业自然灾害的成因,以期为政府决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准确评价及预测研究区域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对于提高当地地下水用水效率和完善地下水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采用GM(1,1)模型,拟合通辽市5旗1县1区近30 a地下水埋深变化,预测未来10 a地下水埋深,并提出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灌溉排水学报》2019,(12)
【目的】合理制定管理策略改善灌溉水质。【方法】以黑龙江省2017年5—8月295个测点的16项水质监测指标为基础,以《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GB 3838—2002)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为依据进行等级分类,采用Office以及ArcGIS软件分析了黑龙江省灌溉水质(主要指地表水)指标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黑龙江省灌溉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类(BOD5、COD和高锰酸盐指数)和面源污染类(氨氮、TN和TP)指标,其中仅有60.9%~76.7%和68.6%~78.3%测点的灌溉水质中COD和高锰酸盐指数能够达到III类标准以上;而面源污染类指标的表现较差,且TN和TP指标的超标问题较为严重;②时间变化方面,随着生育季的进行,有机物和面源污染类指标的劣类水测点均呈现逐渐增多趋势,且这一现象在TN和TP指标上表现更为明显;③空间变化方面,农业面源污染类指标的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佳木斯和七台河市,涉及的灌区主要包括鹤立河灌区、金沙灌区、三合灌区、孟家岗灌区和万家灌区。【结论】黑龙江省灌溉水质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类指标影响,且以TN、TP为主。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策略是改善黑龙江省灌溉水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某拟建地下水水源地为研究区域。农业用水是研究区用水大户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占据很大比例,制约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做好资源评价及水质综合评价,将对农业节约用水规划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查明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等基本情况。遵循客观规律,根据现场勘查工作实际获取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参数值,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采用水量均衡法计算评价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采用开采试验法计算评价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利用实际水样测试结果,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给出了对建设该地下水水源地的建议,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