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陕229小麦品种开发过程中的几个特点,包括该品种的选育特点、品种表现特点及其异地鉴定、开发与区域 同步实验、栽培与推广有机结合结合等,为小麦常规新品种迅速 经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粒小麦新品种漯珍1号优异品质调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漯珍1号是由漯河农科所选育出的珍稀黑粒小麦新品种,是第一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黑粒小麦新品种。据国家定点机构测试,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7.1%,18种氨基酸总和达到15.2%,对人体有利元素钙、铁、硒、磺的含量是普通小麦的1.3~3倍,具有优异的品质和极高的营养价值。随着人们对黑色食品营养价值的深入了解以及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漯珍1号为代表的黑粒小麦种植及市场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原试验名:西衣79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惠民教授承担国家“十五”863重大节水专项“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筛选与利用”课题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号为:陕审麦2005003。西农928是以耐旱高产品种陕229为母本、大穗高光效品种莱州953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抗旱节水生态育种技术.经水早交叉、高强度干旱胁迫、单穗系统选育、多代群体多生态区定向筛选而成的高产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具有如下突出特点:高产抗旱适应广陕西省2004-2005年度旱地生产试验,各点全增产,平均产量4…  相似文献   

4.
南阳彩色小麦籽粒性状分析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麦新品种的种植、加工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南阳灰麦、蓝麦,普通紫麦和硬质紫麦为材料,对南阳彩色小麦品种中的籽粒形状、千粒重、容重、比重等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南阳彩色小麦尤其是友麦、蓝麦和硬质紫麦籽粒较长,属于瘦长型籽粒品种。千粒重属中等水平;容重除蓝麦外,其余都达不到一等小麦的要求;比重也比普通小麦偏低.因而这些性状限制了南阳彩色小麦在食品加工上的某些应用,但综合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这些品种在我国传统食品和功能食品上仍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衡4041是我所以抗旱节水、抗倒、抗病、适应性强为育种主攻目标,采用水旱交替选择法,经多年选择培育成功的小麦新品种,1997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冀审麦97002。同年被评为河北省农业名优产品,1998年获国家“九五”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199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到2000年累计推广面积1760万亩,成为河北省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早熟丰产小麦新品种早麦5号简介早麦5号由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小麦遗传育种课题组用浙江的“早熟908”与自育的“75(3)2—2”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1995年7月通过贵州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早麦5号属半冬性品种,早熟、抗病是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引进的18个小麦新品种进行研究,田间调查每个品种在各生育期的茎蘖数、株高、单株带蘖数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抗性等综合性状,为盐城市优质小麦新品种引进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陕农78的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陕农78的生产特性,以1999—2002年度陕西省关中灌区小麦区域试验(高肥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陕农78和对照品种(陕229、小偃22)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陕农78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苏徐2号(原代号烟95-9)系江苏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优质小麦课题组利用山东省平度市小麦研究所辐射材料“烟1061-4”(烟C204/雅安745507),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3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徐州市于1999年引进,经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在徐州地区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性良好,籽粒营养、加工品质优良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鄂麦24号是由小麦品种苏9356的分离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苏9356是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1982年以中间材料6698(白)为母本、以鉴2为父本作复合杂交经系谱法育成的小麦品种(后被定名为苏麦6号)。苏9356一方面具有高产、多抗、优质等优点,另一方面具有亲本组成复杂的特点(多年没能完全稳定),因而使进一步选育具备了较好的遗传基础。鄂麦24号原代号为323,2004年8月由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在湖北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中品质最好,品质的稳定性也最好。  相似文献   

11.
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的赤霉病抗性现状,对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14个主栽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进行了多年田间接种鉴定。结果发现,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赤霉病病情指数介于18.67%~47.24%之间,变异幅度较大。其中,6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水平,8个品种的赤霉病抗性为中感。8个2008年后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平均赤霉病病情指数为28.15%,其中有6个品种达到中抗水平;6个2008年前审定的品种均为中感,平均赤霉病病情指数为42.35%。湖北省新育成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明显提高;在生产中,湖北省小麦品种布局仍存在种植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不高、品种多样性差、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过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优质抗病丰产小麦新品种-远丰17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丰175是以抗条锈、白粉病的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与大穗材料咸87(30)的杂种F,代为母本.小僵6号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NO2005006),2005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ONA002403E)。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冬季农业开发、小春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选育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的大麦新品种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V06是保山地区农科所引种选育而成,199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新品种,该品种的育成为我省冬季农业开发、小春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现实意义,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速度,现就V06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亚选育经过来源于墨西哥,由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提供给云南省农科院,保山地区农科所1990年从省农科院引进筛选鉴定,经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V06早熟性、丰产性、广适应性和…  相似文献   

14.
荆州市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荆麦103”,经过2006至2007年院品种对比试验,2007至2009年通过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2009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田间表现为丰产性、稳产性较好,抗倒能力强,综合抗性较优,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2。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小山9659(系号9659MO-12-0-5)是张家口市农科院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1996年以含有粗厚山草细胞质的D2型核质杂种小麦品种小山2134为母本、普通小麦品种中8144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二次回交、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核质杂种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3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4-2005年参加两年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8年参加河北省春小麦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2009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09001号.  相似文献   

16.
为及时筛选出既优质又高产的小麦新品种,进一步优化河南省新乡市强筋小麦品种结构,促进我市大面积优质小麦单产的进一步提高,2008—2009年度继续设置了强筋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7.
平麦02-16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农科院等单位于2002年以引进的小麦新品种西农278作母本,以自己选育的品种平麦999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在杂交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系谱法处理,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11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31。适宜在河南省丘陵旱肥地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8.
莆小麦7号是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用优质抗病地方品种白壳麦为母本,引进材料84-28为父本,采用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1992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0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远丰175是以抗条锈,白粉病的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与大穗材料咸87(30)的杂种F1代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No.2005006),2005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2403E)。  相似文献   

20.
山农12(原代号PH3259)是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超强筋、高抗病、高产稳产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4年申请国家新品种(系)保护权,2005年9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